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中不同矫正角度对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及髌骨高度(patellar height,PH)的影响,为维持术后PTS及PH稳定及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OWHTO的35例患者(38膝),其中男13例,女22例;年龄19~77岁,平均(61.5±9.8)岁。对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行膝关节膝关节协会评分(keen society score,K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记录患者OWHTO中矫正角度,按术中常规矫正角度平均分为三组:A组7°~9°,B组10°~12°、C组13°~15°,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PTS及PH[Insall-Salvati指数(IS)、Blackbume-Peel指数(BP)]指数值,计算手术前后PTS、IS和BP指数的差值(术前值-术后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矫正角度组间的PTS、IS及BP的差值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时间5.2~25.5个月,平均随访(10.0±5.4)个月。A组12例(13膝),B组11例(13膝),C组12例(12膝)。所有患者术前KSS评分平均为(60.4±7.3)分,末次随访提高至(83.2±6.9)分;术前VAS平均为(5.2±1.1)分,术后降至(1.2±1.0)分;HSS评分由术前(59.4±7.2)分提高至(87.7±5.7)分;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HSS评分结果,术后膝关节优良率达81.5%。术后IS指数平均值由术前(0.98±0.11)降至(0.81±0.13);术后BP指数平均值由术前(0.76±0.13)降至(0.65±0.1);术后PTS平均角度由术前(7.82±0.93)°增大至(10.76±0.93)°;术前及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IS、BP指数差值进行方差分析(F=85.922,F=73.518,P0.05),C组分别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TS差值进行方差分析(F=70.883,P0.05),三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WHTO是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有效方法,可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并改善关节功能。OWHTO术后PTS和PH均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术后PTS变化与术中矫正角度的大小呈正相关;PH变化与矫正角度的大小总体呈负相关趋势,尤其当矫正角度过大(12°)时,PH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假体后倾角(tibial component posterior slope angle,TCPSA)对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近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采用UKA治疗的55例(61膝)前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临床资料。男10例,女45例;年龄49~83岁,中位年龄6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7.63~52.26 kg/m2,平均40.04 kg/m2。左膝28例,右膝21例,双膝6例。病程7个月~12年,平均4.33年。分别于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X线片上测量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及TCPSA,根据术后TCPSA按四分位法分为TCPSA<4°组(A组)、4°≤TCPSA<9°组(B组)、TCPSA>9°组(C组)。比较3组年龄、性别、BMI及患膝侧别等基线资料,以及手术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术后5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72个月,平均36个月。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感染、胫骨平台塌陷、半月板衬垫脱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前PTS为(7.38±3.37)°,术后TCPSA为(6.25±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5,P=0.074)。根据术后TCPSA分组,A组12膝、B组32膝、C组17膝。3组年龄、性别、BMI、患膝侧别及术前HSS评分、ROM、VA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HSS评分、ROM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治疗前内侧KOA近中期疗效较好;术后TCPSA在推荐范围内时对近中期疗效无明显影响,远期结果尚需延长随访时间及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6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8例,女37例;年龄46~75岁,平均53.2岁。左膝30例,右膝35例。病程3~7年,平均4.0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困难。膝关节内侧挤压试验阳性。术后采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随访期间摄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测量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以及膝关节内翻角(knee varus angle,KVA)。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仅1例出现?趾麻木,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4个月。X线片复查示,术后12周时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各时间点MPTA、FTA、PTS及K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现象发生。术后12个月HSS评分以及KSS临床及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后过度矫正内翻畸形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疗效,并通过放射学指标比较髋关节、髌股关节与踝关节的代偿性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OWHTO治疗的63例患者的资料,纳入标准为诊断明确、有症状的膝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排除双侧手术、术前有膝关节感染及既往外伤史的患者。根据术后测量承重线比率(WBLR),将所有患者分为正常矫正组52例(50%2=4.395,P=0.036)。在OWHTO后,比较两组患者末次HKA和MP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6、3.709,均为P<0.001),比较末次随访两组患者H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9,P=0.026)。其余影像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HSS评分、WOMAC评分末次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过度矫正内翻畸形(术后WBLR≥67%)不影响OWHTO后早期的临床效果,但增加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影像学上,引起髋关节代偿性的内收加剧。  相似文献   

5.
翟凯  王冰  周珂  苗族康  郑舒  孙海宁 《骨科》2024,15(1):18-23
目的 探讨第3代Oxford假体单髁膝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变化对膝关节功能及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94例(206膝)行内侧单髁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根据术前及术后后倾角变化差值进行分组:A组60例(63膝),后倾角增大>2°;B组101例(108膝),后倾角变化≤2°;C组33例(35膝),后倾角减小>2°。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牛津大学膝关节评分(OKS)及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度(ROM)评估膝关节功能。统计206膝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假体生存率。结果 三组术后均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术前三组间HSS评分、OKS评分及ROM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三组间HSS、OK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HSS评分高于A、C两组,OKS评分低于A、C两组,而三组间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随时间推移,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OWHTO)术后矫形角度是否丢失,并确定哪些因素与其相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进行OWHTO的患者,共纳入40例(45膝)患者,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55.4±11.86)岁。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年时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 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关节线会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 JLC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及Caton指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和美国膝关节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 AKS)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内侧间室KOA患者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44~65岁,平均(55±7)岁。测量记录32例患者术前、术后双下肢全长X线片上股胫角(femoro 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FTA、MPTA、VAS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膝骨关节炎,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程序化容易掌握、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及对膝关节外侧间室软骨病变的影响。方法 采用胫骨内侧高位截骨术治疗104例单侧内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取出内固定时再次行关节镜探查膝关节外侧间室的软骨病变进展。根据截骨术时膝关节外侧间室软骨病变分级将患者分为A组(OuterbridgeⅠ度,41例)、B组(OuterbridgeⅡ度,35例)、C组(OuterbridgeⅢ度,28例)。记录疼痛VAS评分、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再次手术时膝关节外侧间室软骨病变的变化。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2(20.19±4.65)个月。3组疼痛VAS评分、Lysholm评分和WOMAC评分再次手术前均较初次手术前改善(P<0.05)。再次手术前,疼痛VAS评分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优于C组(P<0.05);3组Lysholm评分和WOM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膝关节外侧间室软骨病变最大直径再次手术时与初次手术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膝关节外侧间室软骨Outerbri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近期疗效,并二次关节镜探查评估软骨及半月板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7例合并膝内翻畸形的内侧间室KOA患者临床资料。男23例,女34例;年龄41~63岁,平均51.2岁。病程2~8年,平均4.7年。术前股胫角为(179.86±4.69)°,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为24.21%±6.98%,胫骨平台后倾角为(5.23±1.45)°。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Ⅱ级22例、Ⅲ级35例。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为(59.1±7.3)分,Lysholm评分为(48.8±7.6)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2±1.1)分。术中关节镜探查记录内侧胫骨平台负重区软骨退变(Outerbridge分级为Ⅰ级18例、Ⅱ级30例、Ⅲ级9例)及内侧半月板损伤情况并行相应治疗;HTO术中根据术前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调整冠状面力线。术后测量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股胫角和胫骨平台后倾角;记录术后膝关节Kellgren-Lawrence分级;结合术后1年膝关节MRI以及内固定物取出时二次关节镜探查,评估关节软骨退变Outerbridge分级及半月板转归;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采用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VAS评分进行评价。结果5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58个月,平均42.1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关节内及合页骨折,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截骨部位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年取出内固定物,二次关节镜探查示内侧间室负重区软骨退变Outerbridge分级为Ⅰ级15例、Ⅱ级31例、Ⅲ级11例,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31.992,P=0.997);其他间室未见软骨退变。损伤半月板可见半月板愈合表现,正常半月板未见损伤进展。末次随访时,Kellgren-Lawrence分级为Ⅱ级19例、Ⅲ级38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9.049,P=0.764)。下肢机械轴通过胫骨平台的相对位置为59.16%±2.87%,股胫角为(171.54±3.39)°,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胫骨平台后倾角为(5.65±1.22)°,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3,P=0.096)。HSS评分、Lysholm评分和VAS评分分别为(82.3±7.7)、(83.4±6.4)、(1.6±1.1)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结论 HTO联合关节镜手术治疗合并膝内翻畸形的内侧间室KOA,可有效改善下肢力线、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术后关节软骨退变及半月板损伤未见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于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HTO主要分为双平面截骨和单平面截骨,其中改良单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DTT-HTO)的临床研究尚少。目的:分析DTT-HT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其影像学、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早期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行DTT-HTO的52例(52膝)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撑开高度、术后纠正角度,随访取板时间、丢失角度、截骨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之后每年进行随访,拍摄双下肢全长X线片评估髋膝踝角(HKA)、下肢负重力线百分比(WBL%)、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角(mLDFA);膝关节侧位X线片评估胫骨后倾角(PTS)、ISI指数;采用HSS评分、WOMAC指数、膝关节ROM和VAS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术中平均撑开高度为(11.4±3.4)mm,平均纠正角度为10.4°±5.1°。52例(52膝)全部获得24~38个月随访,平均(30.4±4.2)个月,术后7 d至末次随访的HKA、MPTA、WB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至末次随访的mLDFA、PTS、ISI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至末次随访的HSS评分、WOMAC评分、VAS评分及膝关节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的平均丢失角度分别为0.3°,0.7°,0.9°,1.1°。术后外侧合页骨折1例,切口皮下积液1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出现内植物感染1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截骨间隙均正常愈合,无一例出现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结论:DTT-HTO能够较为精确地矫正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胫骨畸形,术后接骨板稳定性较好,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短期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随访结果,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九科行HTO或腓骨截骨术治疗KOA的患者。HTO组共37例,男11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3)岁;腓骨截骨组共26例,男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3)岁。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花费、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再次行膝关节置换情况。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对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花费、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再次行膝关节置换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HTO组术后随访中位数15.7个月,腓骨截骨组术后随访中位数14.9个月。HTO组手术耗时(t=21.094,P<0.05)、术中失血量(t=9.91,P<0.05)、住院总花费(t=65.471,P<0.05)均显著劣于腓骨截骨组。HTO组有1例(2.7%)并发症,腓骨截骨组有2例并发症(7.7%),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HTO组显著优于腓骨截骨组(t=2.426,P<0.05)。WOMAC评分HTO组显著劣于腓骨截骨组(t=3.997,P<0.01)。术后12个月HTO组Lysholm评分(t=2.979,P<0.01)、WOMAC评分(t=-2.472,P<0.05)均显著优于腓骨截骨组。 结论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行腓骨截骨术手术耗时长、术中出血多、住院总花费多;术后12个月的随访提示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能比行腓骨截骨术取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32例经OWHTO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5例。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评估患者术后患肢功能结果及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85~180 min,平均(137.66±27.53)min,术中出血量为10~200 mL,平均(68.91±50.51)mL。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6~37个月,平均(23.22±6.33)个月。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者HSS、IKD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的适应证范围内,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在短期内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1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HSS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影响因素,Spearman法分析术后膝关节功能与骨关节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体重指数、骨折Schatzker分型、术前膝关节屈伸范围、术后并发症、伸膝装置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骨折复位质量的患者术后6个月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重、Schatzker分型Ⅲ~Ⅳ型、术前膝关节屈伸范围≥90°、伸膝装置损伤、胫骨平台后倾角>7°、年龄≥60岁、术后有并发症、骨折复位质量欠佳是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P<0.05)。骨关节炎发生率及WOMAC评分HSS评分≥70分患者均低于HSS评分<70分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与骨关节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 超重、Schatzker分型Ⅲ~Ⅳ型、术前膝关节屈伸范围≥9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20例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6个月人工关节遗忘指数,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SS评分和WOMAC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切口愈合不良1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2例,膝关节内侧痛1例,假体松动行翻修术1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而VAS评分和WOMAC评分则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人工关节遗忘指数为64.2±6.3。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胫骨去后倾化截骨加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翻修术治疗ACL初次重建术后失效合并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异常增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9例ACL初次重建术后失效合并PTS异常增大(≥17°)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1例;年龄21~42岁,中位年龄30岁。9例患者Lachman试验均为阳性;轴移试验阴性6例,Ⅰ度阳性2例,Ⅱ度阳性1例。PTS为(17.78±1.09)°、胫骨平台前移距离(anterior tibial translation,ATT)为(11.58±1.47)m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为(51.0±3.8)分,Lysholm评分为(49.7±4.6)分、Tegner评分为(3.7±0.7)分。初次重建至翻修时间为12~33个月,平均19.6个月。采用胫骨去后倾化截骨加ACL翻修术治疗。术后采用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测量PTS及ATT观察膝关节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坏死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5.8个月。末次随访时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IKDC评分为(85.0±4.0)分、Lysholm评分为(87.7±2.8)分、Tegner评分为(6.8±0.7)分,PTS减小至(9.89±0.60)°,ATT缩短至(0.91±0.29)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去后倾化截骨加ACL翻修术治疗ACL初次重建术后失效合并PTS异常增大患者早期临床疗效明确,在改善膝关节稳定性同时可较好地维持正常膝关节形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诊治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6—2017-05行膝关节镜微创清理术治疗的34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24)个月。膝关节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5±0.4)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3.2±4.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2.6±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具有双重优势,既能提高诊断率,又能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减少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将181例KOA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TKA,100例)和观察组(采用UKA,81例)。末次随访时,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LKSS评分及AKS评分评价运动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6(3.24±1.05)个月。末次随访时,LKSS评分、HSS评分及AKS评分两组均较术前改善(P 0.05),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TKA比较,UKA治疗KOA具有疗效好、膝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定位杆胫骨近端切骨引导装置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无定位杆胫骨近端切骨引导装置用于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切骨定位。记录胫骨假体内外翻角误差和胫骨假体后倾角误差(均为与术前计划的差值)、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56(28.2±6.1)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胫骨假体内外翻角误差0.3°~1.7°(1.0°±0.2°),胫骨假体后倾角误差1.1°~3.0°(2.0°±0.4°)。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假体松动、移位及深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患者均可完全负重行走,步态正常;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无定位杆胫骨近端切骨引导装置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操作方便、技术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闭合性与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笔者自1998-03—2008-05采用闭合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CWHTO)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内翻畸形90例(95膝),与自2007-08—2012-07采用开放性胫骨高位楔形截骨(OWHTO)治疗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并膝内翻27例(30膝)进行比较。采用膝关节HSS评分、VAS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下肢力线通过手术前后下肢全长X线片胫股角(FTA)、下肢负重线比率(WBL)评估。结果 OWHTO组获得平均60(36~96)个月随访。OWHTO组术后1周内屈曲可达90°,术后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HS评分、FTA及WBL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WHTO组获得平均144(80~204)个月随访。CWHTO组患者长腿管型石膏管型外固定4周后,去除石膏固定行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2周,骨折愈合后逐渐负重行关节功能锻炼。术后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HSS评分、FTA、WBL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感染、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发生,无腓总神经神经损伤、股四头肌力量及髌骨轨迹改变,无下肢短缩等发生,但行CWHTO截骨患者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平台骨折发生。结论 2种截骨均能通过恢复下肢力线,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早期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开放楔形截骨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6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8例,女37例;年龄46~75岁,平均53.2岁。左膝30例,右膝35例。病程3~7年,平均4.0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困难。膝关节内侧挤压试验阳性。术后采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随访期间摄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测量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以及膝关节内翻角(knee varus angle,KVA)。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仅1例出现?趾麻木,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4个月。X线片复查示,术后12周时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各时间点MPTA、FTA、PTS及K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现象发生。术后12个月HSS评分以及KSS临床及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