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使用超声刀与高频电刀对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行LC患者按奇、偶数的方法随机分为超声刀(A)组和高频电刀(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体温、脉搏、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体温、脉搏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常规及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且B组患者术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使用超声刀较电刀对机体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较小,若有条件可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含锶羟基磷灰石(Sr-HA)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从2只SD雄性大鼠双侧股骨、胫骨提取BMSCs.用含锶量分别为摩尔百分比为10%Sr-HA(A组)、5%Sr-HA(B组)、1% Sr-HA(C组)及不含锶的HA(D组)生物陶瓷粉末制备浸提液培养大鼠BMSCs.在培养的1、3、5、7、10 d检测各组BMSCs的增殖情况,于诱导培养后6、9、12及15 d检测各组BMSCs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于诱导培养后3、6、9及12 d检测各组BMSCs的核心结合因子α1(Cbfα1)基因表达.结果 A、B、C、D组细胞培养1、3、5、7、10 d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检测结果显示:各组间吸光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同一组内不同时间点的吸光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6 d时A、B、C、D组的ALP活性OD值分别为(0.061±0.005)、(0.058±0.003)、(0.056±0.005)、(0.055±0.005),从6 d起A组和B组ALP活性均显著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培养9和12 d时各组Cbfα1 mRNA相对表达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中含锶量对BMSCs增殖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应用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的41例单节段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更换术式;手术时间53~109 min,平均(88.7±12.6)min;术后住院时间2~7 d,平均(4.5±1.2)d。1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无血管、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椎管内血肿形成等并发症。术后1、6、12个月,腰痛、腿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0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2%。结论 经皮内镜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评估了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劈肱三头肌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等三种入路的手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效果.方法:以70例肱骨髁间C型骨折为对象,通过Mayo肘关节评分以及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评估此三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伴随骨折复杂程度的升高(由C1 ~C3),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的优良率基本维持不变;而伴随着骨折复杂程度的升高,劈肱三头肌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的优良率都呈现出下降.结论:与劈肱三头肌入路及肱三头肌内外联合入路比较,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治疗肱骨髁间C型骨折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治疗,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器械材料的不断改进和药物洗脱支架的出现,PCI治疗的指征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获益,但仍有少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研究显示,随着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升高,PCI术后不良反应也随之升高[1],因此,明确接受PCI治疗术患者术后死亡率与自身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对相关危险因  相似文献   
6.
羟基磷灰石烧结体是常用的人工置换材料,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其结晶程度和结构稳定性要比自然骨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高,影响了骨缺损的完全修复。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含锶量低于10%的掺锶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具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骨引导能力及生物降解率,能获得较满意的骨缺损修复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骨折内固定和骨填充修复材料。文章就近些年来国内外有关掺锶羟基磷灰石的研究,介绍了掺锶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在骨科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常因细胞因子变化,胰腺微循环障碍,引起腹内高压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出现腹腔积液和肠麻痹、肠胀气等症状。腹腔灌洗及负压主动引流可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彻底引流有毒物质,有效降低腹腔内压力,是防止腹腔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们对于SAP在个体化治疗基础上附加持续腹腔灌洗引流治疗,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膝关节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6—2017-04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血友病性关节炎12例,髋关节3例(4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9例(11膝)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10例甲型血友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首选基因重组FⅧ制剂,2例乙型血友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选用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康舒宁。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6~60)个月。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生关节感染,未出现假体脱位及松动,假体位置及力线满意。末次随访时全髋关节置换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2分提高至平均88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5分降低至2.8分,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全膝关节置换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由术前平均46分提高至平均83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低至2.5分,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5.0°改善至86.2°,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20.5°改善至5.0°。结论在足够的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前提下,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段,可以显著减轻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与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I(A)构成的复合体移植于大鼠脊髓半横切处对大鼠脊髓修复的疗效。方法 240只T,半横切脊髓损伤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每组60只)后行相关材料移植:A组移植bFGF-BMSCs+PLGA,B组移植bF(F-BMSCs,C组移植BMSCs,D组仅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后3d、2周、3周、8周、12周时每个时间点各组随机取12只大鼠先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及SEP监测;后处死大鼠并取损伤区脊髓组织,6只用于RT-PCR检测bFGF基因mRNA的表达,6只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神经丝蛋白-200、生长相关蛋白-4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并采用HE染色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BBB评分结果:2周之前各组BBB评分均小于2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周以后各组评分恢复加快且 A组评分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EP监测结果:术前所有大鼠均可监测剑SEP,术中SEP显示达到潜伏期延长10%或波幅降低50%的脊髓损伤标准,术后3周之前所有大鼠均监测不到SEP,8周之后各组只有部分大鼠能监测到SEP。RT-PCR结果、HE染色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A组较其他组可明显促进轴突再生。结论 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后,单纯BMSCs移植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神经再生,移植bFGF-BMSCs可改善治疗,而移植bFGF-BMSCs+ PLGA复合体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umar 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hBDNF)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入大鼠体内后在脊髓损伤区的存活情况、hBDNF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 2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hBDNF-大鼠MSCs (rMSCs)组和空载体- rMSCs组,每组60只.用M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7d,于L4~5间隙蛛网膜下腔向hBDNF -rMSCs组、空载体- rMSCs组和损伤组分别注射等体积的hBDNF基因修饰rMSCs悬液、空载体基因修饰rMSCs悬液和PBS.移植后1,2,3,7和14 d分别取损伤脊髓组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的rMSCs在体内的存活分布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hBDNF - rMSCs组和空载体- rMSCs组均检测到EGFP基因表达的绿色荧光信号;hBDNF-rMSCs组表达hBDNF蛋白,其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变化,移植后2d即可检测到hBDNF蛋白表达,移植后7 d hBDNF表达量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移植后2,3,7和14 d,hBDNF - rMSC组TUNEL阳性细胞数量最少,空载体- rMSCs组次之,损伤组相对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脊髓损伤后hBDNF基因修饰rMSCs经蛛网膜下腔移植能聚集生长在脊髓损伤区域,并表达hBDNF蛋白;hBDNF基因修饰rMSCs能够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