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采用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6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男28例,女37例;年龄46~75岁,平均53.2岁。左膝30例,右膝35例。病程3~7年,平均4.0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膝关节内侧疼痛,行走困难。膝关节内侧挤压试验阳性。术后采用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以及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及功能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随访期间摄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情况;测量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以及膝关节内翻角(knee varus angle,KVA)。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仅1例出现?趾麻木,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5.4个月。X线片复查示,术后12周时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术后各时间点MPTA、FTA、PTS及KV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内固定物无松动及断裂现象发生。术后12个月HSS评分以及KSS临床及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6个月及12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双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内侧间室KOA患者32例,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44~65岁,平均(55±7)岁。测量记录32例患者术前、术后双下肢全长X线片上股胫角(femoro 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患者术后FTA、MPTA、VAS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联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侧膝骨关节炎,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程序化容易掌握、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37例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测量手术前后膝关节站立负重位X线片胫股解剖角、髋—膝—踝角,记录手术前后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KOOS评分、K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出现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腓总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截骨处愈合良好,患者膝内翻畸形情况均得到矫正。37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0(18.6±7.0)个月。胫股解剖角、髋—膝—踝角、KOOS评分、KSS评分、VAS评分术后3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能够纠正下肢异常力线,缓解或者消除膝关节疼痛症状,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科诊断为膝内侧骨关节炎并行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56例(64膝)。纳入标准: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胫骨侧内翻畸形。排除标准:炎症性、感染性关节炎;多间室的关节退变;膝关节活动度<90°;屈曲畸形>10°。采用HSS评分、VA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的改善情况,通过测量胫股角(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内翻角(KVA)、下肢负重线比率(WBL),评价术后膝内翻的矫正效果。各时间点评分及测量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各时间点间比较采用WSC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 结果术后切口均获Ⅰ期愈合。5例出现截骨旋转轴无移位骨折,推迟负重后愈合;10例出现明显的小腿肿胀、皮下瘀斑,对症处理后缓解。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5±3)个月。随访中未见内固定失败、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3、6、12个月随访时,患者HS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增高(F=312.7,P<0.05);VAS评分与术前相较均降低(F=185.6,P<0.05)。影像学检查指标中,术后FTA(t=3.2)、MPTA(t=6.3)、KVA(t=5.8)及WBL(t=2.7)均获得改善,与术前比较,内翻畸形获得矫正(均P<0.05)。 结论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通过矫正下肢力线,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对于合并胫骨内翻的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胫骨近端高位截骨TomoFix内固定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36例(42膝),其中男16例20膝,女20例22膝;年龄38~66岁,平均(54±8)岁。所有患者拍摄双下肢全长X线片、患侧膝关节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记录股胫角(emorotibial angle,FT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先进行关节镜下清理,再行胫骨近端高位截骨内固定手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18.4±2.6)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患者,3例出现肌间静脉丛血栓,未见内固定失效的情况发生。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5.5±6.6)分改善为术后12个月(91.2±3.7)分,FAT由术前的(183.1±2.9)°改善为术后12个月(173.3±1.4)°,MPTA由术前的(81.3±2.4)°改善为术后12个月(88.2±1.6)°,各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清理联合胫骨近端高位截骨TomoFix内固定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可以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治疗膝内侧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HTO治疗17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17膝).比较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HSS评分,测量膝关节下肢全长股胫角(FTA)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开始负重时间3~4(...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9—2017-01采用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的40例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19例术中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截骨(导板组),21例术中采用常规方法截骨(常规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力线偏差比值,以及术后3、6、12、24个月MPTA、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KSS临床评分。结果 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7.4(24~29)个月。与常规组比较,导板组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更短,术后力线偏差比值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导板组与常规组术后3、6、12、24个月MPTA、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KSS临床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内侧开放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畸形并骨性关节炎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X线辐射损伤,下肢力线矫正更精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0年行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术且术中使用羟基磷灰石植骨的31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资料,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0.8±10.7)岁(36~75岁)。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股骨机械轴与胫骨机械轴夹角(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评估中期疗效。结果术前与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68±11)分、(88±11)分,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时MPTA分别为84.8°±3.1°、95.3°±4.9°,两者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MPTA和HSS膝关节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0.28和P=0.24)。结论内侧张开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可以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腓骨截骨和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膝内侧骨关节炎患者按截骨方式的不同分为腓骨截骨组(18例,采用腓骨截骨治疗)与胫骨截骨组(22例,采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治疗)。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比较两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HS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28个月。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胫骨截骨组1例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愈合;腓骨截骨组1例腓深神经牵拉伤,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VAS评分:术后1周胫骨截骨组高于腓骨截骨组(P 0. 05);术后1、3、6、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SS评分:术后1、3、6、2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PTA:术后24个月胫骨截骨组优于腓骨截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和腓骨截骨治疗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均可有效改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两种截骨方式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臧永辉  许瀚  石波  弋卓君  汪世坤  王思盛  王蕤 《骨科》2020,11(5):417-421
目的 分析关节镜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早期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绵阳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接受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88例(88膝)患者。收集评价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 H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手术前后下肢全长下X线片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 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2月。患者HSS评分术前(57.46±4.87)分、术后(79.19±2.48)分、术后1月(81.52±3.97)分逐渐增加,VAS评分术前(4.03±0.82)分、术后(2.52±0.50)分、术后1月(1.00±0.81)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A术前(179.72±2.30)°纠正至术后(172.81±1.36)°, MPTA术前(83.35±1.61)°纠正至术后(88.47±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早期在下肢力线及疼痛改善方面能取得较为满意效果。但其膝关节软骨恢复情况等需要进一步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38例(38膝)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30例;左膝20例,右膝18例;年龄51~63岁,平均(57.78±2.68);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平均为(26.74±2.03)kg/m^2;病程2~8年,平均(5.16±1.72)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及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进行疗效评估。结果2例患者在关节镜检查中发现了HTO禁忌证而改行其他手术,余36例在关节镜辅助下行胫骨高位截骨术。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3.41±2.1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感染、截骨未愈合或延迟愈合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所有患者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HSS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60.97±2.89)分升至(86.14±3.09)分,VAS评分由术前的(6.56±0.91)分降至(1.75±0.60)分,MPTA由术前的(83.00±2.16)°改善为(92.16±2.93)°,FTA由术前的(177.68±1.36)°改善为(174.07±1.95)°,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内侧开放式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诊断精确,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随时间推移,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OWHTO)术后矫形角度是否丢失,并确定哪些因素与其相关。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进行OWHTO的患者,共纳入40例(45膝)患者,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55.4±11.86)岁。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术后1年时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 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 MPTA)、关节线会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 JLCA)、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 PTS)及Caton指数;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和美国膝关节协会(American knee society, AKS)评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open-wedge high tibialosteotomy,OW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中,单平面截骨与双平面截骨两种不同的截骨方式对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slope,PTS)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的23例(29膝)因内侧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行OWHTO患者,其中8例(10膝)采用单平面截骨(单平面截骨组),15例(19膝)采用双平面截骨(双平面截骨组),均采用Tomofix钢板固定。影像学测量包括:手术前后胫骨近端内侧机械角(mechanical 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MPTA)、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 alangle,mLDFA)、PTS、股胫角(anatomical femoro tibial angle,aFTA)。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0.6~2.0年,平均(1.30±0.54)年。两组术前mMPTA、mLDFA、a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平面截骨组PTS大于双平面截骨组,分别为(14.56±4.55)°和(9.87±2.63)°。两组术后mMPTA明显增大,aFTA明显减小。单平面截骨组PTS有所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平面截骨组PTS明显增大,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平面与双平面OWHTO均可有矫正膝关节内翻畸形,但双平面截骨更容易导致胫骨平台后倾角增大,而单平面截骨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OWHTO)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术中,钛板固定时悬空膝关节对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采用OWHTO治疗的47例KO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钛板固定时垫高脚跟使膝关节悬空(研究组),23例钛板固定时不垫高脚跟使膝关节自然伸直(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身体质量指数、病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Lysholm评分、PT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末次随访时测量PTS并与术前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情况,HSS评分、WOMAC评分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4个月,平均19.9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螺钉断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HSS评分、WOMA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各评分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时间点PT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PTS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研究组患者PT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OWHTO治疗KOA能有效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改善功能,且通过悬空膝关节可以有效避免术后PTS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内侧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medial opening-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MOWHTO)中发生铰链断裂者与无铰链断裂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资料,以评估铰链断裂对MOWHTO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5年9月—2018年7月,采用MOWHTO治疗84例(97膝)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0例(10膝),女74例(87膝);年龄45~65岁,平均57.7岁。依据术中透视影像和术后即刻X线片判定是否并发有外侧铰链断裂,依照Takeuchi分型对铰链断裂分型。手术前后通过X线片测量比较铰链未断裂组(A组)和铰链断裂组(B组)的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股胫角(femur tibia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及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48个月,平均24.8个月。97膝中78膝(80.41%)未发生铰链断裂(A组),19膝(19.59%)发生外侧铰链断裂(B组),其中Ⅰ型13膝(13.40%)、Ⅲ型6膝(6.19%),未见Ⅱ型铰链断裂。Ⅰ型断裂未予以进一步处理;Ⅲ型术中将外侧平台骨折解剖复位后,自外侧平台下方辅助2枚螺钉固定。随访复查X线片及CT提示,术后3个月患者截骨处均达骨性愈合,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接骨板及螺钉松动、断裂发生。A、B组(Ⅰ、Ⅲ型)患者术后各时间点HKA、FTA、MPT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关节功能得到改善。末次随访时,A、B组KSS评分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WHTO术中可能会并发外侧铰链断裂,只要根据铰链断裂分型选择恰当的治疗和康复方案,术后可以取得与铰链未断裂者相似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单间室骨关节炎的术后早期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51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其中,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组35例,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组16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围手术期总失血量、术后早期疼痛视觉模拟量表、术前和术后3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单髁置换术组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5.3个月;胫骨高位截骨术组随访时间7~22个月,平均14.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因素比较,手术时间、止血带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KA组在失血量、术后16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优于HTO组;两组组内HSS评分、WOMAC评分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单髁置换术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均可以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背景:对于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HTO主要分为双平面截骨和单平面截骨,其中改良单平面胫骨高位截骨术(DTT-HTO)的临床研究尚少。目的:分析DTT-HTO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对其影像学、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早期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行DTT-HTO的52例(52膝)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撑开高度、术后纠正角度,随访取板时间、丢失角度、截骨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7 d、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之后每年进行随访,拍摄双下肢全长X线片评估髋膝踝角(HKA)、下肢负重力线百分比(WBL%)、胫骨近端内侧角(MPTA),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角(mLDFA);膝关节侧位X线片评估胫骨后倾角(PTS)、ISI指数;采用HSS评分、WOMAC指数、膝关节ROM和VAS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术中平均撑开高度为(11.4±3.4)mm,平均纠正角度为10.4°±5.1°。52例(52膝)全部获得24~38个月随访,平均(30.4±4.2)个月,术后7 d至末次随访的HKA、MPTA、WB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至末次随访的mLDFA、PTS、ISI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至末次随访的HSS评分、WOMAC评分、VAS评分及膝关节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的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的平均丢失角度分别为0.3°,0.7°,0.9°,1.1°。术后外侧合页骨折1例,切口皮下积液1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出现内植物感染1例。术后6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截骨间隙均正常愈合,无一例出现不愈合或延迟愈合。结论:DTT-HTO能够较为精确地矫正内翻膝关节骨关节炎的胫骨畸形,术后接骨板稳定性较好,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短期获得比较满意的临床随访结果,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骨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膝内翻畸形合并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改变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其中应用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截骨(3D打印模具组)19例,常规方法截骨(常规截骨组)2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3个月HSS评分、VAS评分、MPTA、FTA及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并发症。3D打印模具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均低于常规截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FTA、MPTA、VAS、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胫骨后倾角较术前轻度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FTA、MPTA、HSS评分、VAS评分及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截骨模具辅助下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同时可简化手术步骤,避免反复透视和多次截骨操作,节省手术时间,为术中精确截骨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随访分析行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在术后3~8年膝关节功能及下肢力线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11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收治的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施行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的46例(64膝)患者。随访时间3~8年,平均5年。于末次随访时评价入选患者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变化情况。患者的下肢力线通过手术前后下肢全长X线片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进行评估。结果患者HSS评分从术前的(56.17±3.01)分增加至术后的(79.08±2.57)分,末次随访时为(70.92±3.53)分。VAS评分从术前的(2.93±0.27)分降低至术后的(1.88±0.17)分,末次随访时为(1.66±0.15)分。FTA从术前的(185.30±1.84)°纠正至术后的(172.50±0.97)°,末次随访时为(174.40±0.96)°。MPTA从术前的(82.33±0.78)°纠正至术后的(91.08±0.76)°,末次随访时为(89.42±0.46)°。结论闭合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中期临床效果,由于随访病例的数量及时间限制,其远期临床效果尚待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下清理并胫骨高位截骨、腓骨近端切除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笔者自2014-05—2014-12应用关节镜下清理并胫骨高位截骨、腓骨近端切除术治疗10例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比术前与术后9、18个月HSS评分及Lysholm评分差异。结果 10例均获随访15~20个月,平均18个月。胫骨截骨处术后1.5个月均获得临床愈合,2~3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膝关节疼痛缓解明显,术后18个月HSS评分、Lysholm评分与术前、术后9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关节镜下清理并胫骨高位截骨、腓骨近端切除术治疗内侧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无需钢板内固定,不用异体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