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放射性涎腺损伤大鼠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后的效果。方法:选取30只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剩余20只建立放射性涎腺损伤大鼠模型,将建模大鼠分为放射对照组、实验组各10只。实验组给予100μ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腹腔注射,1次/d,共注射7 d,空白组、放射对照组不做干预,正常喂养。检测对比各组大鼠唾液流量、腮腺指数、下颌下腺指数、水通道蛋白5(AQP5) mRNA表达量及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放射对照组、实验组唾液流量、腮腺指数、下颌下腺指数水平、AQP5 mRNA表达量、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均P<0.05);与放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唾液流量、腮腺指数、下颌下腺指数水平、AQP5 mRNA表达量、蛋白相对表达量上升(均P<0.05)。结论:放射性涎腺损伤大鼠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干预后唾液流量、腮腺指数、下颌下腺指数上升,其机制可能与AQP5表达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和常用实验动物正常涎腺的定量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详细准确地掌握人和实验动物涎腺在正常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使在选择动物模型进行涎腺研究时更具科学性,我们首次采用图象分析仪,系统地检测比较了8 种实验动物和人正常涎腺腺泡的大小和腺体内各组织成分的平均体积比。结果发现:人和猴的3 种腺体的腺泡大小无明显差异;除兔以外,人的腮腺腺泡最小;人的颌下腺腺泡大于啮齿类动物的颌下腺腺泡而小于其它动物的;除兔的舌下腺腺泡明显较小,羊的舌下腺腺泡明显较大外,其它动物与人无明显差异。粘液腺泡大于浆液和浆粘液腺泡。人体腮腺中腺泡明显少于其它动物,而间质较多;啮齿类动物颌下腺中导管系统的平均体积比远高于其它动物;舌下腺中,啮齿类动物的腺泡较多而间质较少,别的动物各组织成分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雌二醇水平与大鼠唾液腺之间的关系. 方法 32只雌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去势组和去势并给予雌激素组.摘除雌大鼠卵巢形成绝经期大鼠模型,通过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观察各组大鼠唾液腺组织的HE切片和Cu,Zn-SOD的表达量来综合分析雌二醇水平降低对鼠唾液腺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去势并给予雌激素组相比,去势组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组织形态学变化发现,去势并给予雌激素组腮腺腺泡发生空泡性变性;颌下腺浆液性腺导管上皮有轻度嗜酸性变化,管腔变小;舌下腺无明显变化.而去势组更为严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腮腺组织中Cu,Zn-SOD呈现强阳性;颌下腺的浆液性腺导管上皮呈现强阳性,舌下腺为弱阳性.去势组和去势并给予雌激素组表达弱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去势组表达最弱. 结论 雌激素水平降低对唾液腺组织有影响,而Cu,Zn-SOD参与了保护唾液腺组织的正常结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cl-2、Bax在实验性大鼠腮腺导管细胞、腺泡细胞的表达与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颈总动脉结扎建立腮腺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光镜、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腮腺腺泡细胞形态学改变及。Bcl-2、Bax的表达差别。结果:实验组在缺血再灌注早期,开始出现形态学改变,中期明显,后期渐修复。在假手术对照组与实验组,Bcl-2在腺泡上皮细胞中表达强于导管上皮细胞;Pax在导管上皮细胞中表达早期强于腺泡上皮细胞。结论:实验性腮腺缺血再灌注大鼠腮腺导管细胞有形态学改变;Bcl-2在腺泡上皮细胞内表达高于导管细胞,Bax在导管细胞表达早期高于腺泡细胞,导管细胞可能比腺泡细胞更容易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不同涎腺多形性腺瘤(PA)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44V6的表达研究,探讨不同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复发潜能,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腮腺多形性腺瘤(PPA)30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SMPA)24例、腭腺多形性腺瘤(PLPA) 26例以及正常腮腺、颌下腺及腭部腺体组织各10例中CD44V6及PCNA的表达.结果 不同涎腺多形性腺瘤中PCNA、CD44V6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涎腺瘤体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类涎腺中肿瘤PCNA和CD44V6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不同涎腺多形性腺瘤均存在明显增殖潜能,但肿瘤生物活性相对稳定.手术治疗中应保持其形态完整,扩大切除是预防瘤体复发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6.
唾液腺中溶菌酶及sIgA分泌部分免疫组化分布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用抗溶菌酶抗体及抗sIgA分泌部分抗体作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例正常唾液腺中溶菌酶及sIgA分泌部分(Sc)的分布情况。观察到Sc可见于腮腺及颌下腺的浆液腺泡及小唾液腺的粘液腺泡之中,但颌下腺 粘液腺泡则为阴性;闫管及纹管亦有部分阳性细胞。溶菌酶仅见于腮腺及颌下腺的浆液腺泡;各导管的腺管上皮及颌下腺、小唾液腺的粘液腺泡均为阴性。结论:腮腺、颌下腺及小唾液腺均可产生Sc,溶菌酶由大唾液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癌中雄激素受体(AR)、癌基因(C-erbB-2)及巨囊性病液体蛋白(GCDFP-1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涎腺导管癌组织中AR、C-erbB-2及GCDFP-15的表达情况,以涎腺多形性腺瘤和涎腺囊肿作对照.结果涎腺导管癌中AR、C-erbB-2及GCDFP-15均75%阳性表达,AR、C-erbB-2及GCDFP-15在涎腺多形性腺瘤及涎腺囊肿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50%、0%,在涎腺囊肿中的表达分别为0%、0%、0%.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GCDFP-15和C-erbB-2可作为涎腺导管癌的病理学诊断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9.
去睾丸大鼠颌下腺FasL的免疫定位及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睾丸切除后 ,颌下腺FASL的免疫定位及其含量的变化 .方法 建立去势大鼠模型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实验组、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大鼠颌下腺进行定位分析并用图像灰度分析比较各组FasL的含量 .结果  3组大鼠颌下腺的浆液性腺泡的上皮细胞及各级导管上皮细胞均呈FasL免疫反应阳性 ,阳性物质分布在胞质 ,胞核呈阴性反应 .实验组、对照组及假手术组 ,颌下腺FasL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1.6± 1.2 )AU ,(7.3± 1.4 )AU和 (7.6± 1.0 )AU ,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和假手术组相比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去势大鼠颌下腺FasL含量升高 ,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 .大鼠睾丸切除后 ,FasL的含量增加可能进一步介导颌下腺上皮细胞的凋亡 ,发挥其潜在的生理功能 .  相似文献   

10.
赵豫凤  刘广忠  杨加周  苗乃周 《医学争鸣》2006,27(24):2253-2255
目的:观察应激状态下大鼠颌下腺内瘦素表达的变化,探讨应激反应对颌下腺瘦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水浸束缚应激(WRS)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WRS组(n=10)和对照组(n=10),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颌下腺内瘦素的定位与分布;用ELISA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清和颌下腺组织中瘦素水平.结果:瘦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颌下腺导管的颗粒曲管和纹状管,腺泡细胞为阴性,其中颗粒曲管上皮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WRS组大鼠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瘦素免疫反应细胞的染色强度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WRS组大鼠血清和颌下腺中瘦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瘦素表达于大鼠颌下腺导管上皮细胞;水浸束缚应激可致大鼠血清和颌下腺中瘦素浓度增加,颌下腺内瘦素可能参与应激反应过程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bmandibular glands of miniature pi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Miniature pig (minipig) is increasingly used as a large animal model for a variety of biomedical studies.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on anatomy, histology and sialograghy of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of the minipig.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the morphology of a miniature pig’s (minipig) submandibular gland as a large animal model for further biomedical studies.Methods Five minipigs were subjected to sialographic, anatomic, histologic, histochemical and ultrastructural evaluations for submandibular glands. Results Sialograms showed a long, horizontal main excretory duct and a pear-shaped gland located inferoposterior to the angle of the mandible. The submandibular glands lied superficial to the suprahyoid, and infrahyoid muscle groups, and were covered by the inferior portion of the parotid gland. The submandibular gla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mixed parenchyma of mucous and serous secretory acini. Alcian blue (AB) staining and periodic acid-Schiff (PAS) reactions demon-strated that minipig submandibular glands synthesized and secreted acid mucous substances by serous cells and polysaccharide, and neutral mucous substances, by mucous cells. Conclusion The submandibular gland of the minipig is considered a useful large salivary gland animal model for biomed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2.
放疗前给予毛果芸香碱对大鼠颌下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娜  刘芳娥  李杨  丰帆  孙朝阳 《医学争鸣》2005,26(7):633-635
目的:探讨电离辐射前给予毛果芸香碱对大鼠颌下腺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Winstar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后者电离辐射前给予毛果芸香碱,一次性10 Gy X射线局部照射两组大鼠颌下腺区.照射后96 h,比较两组唾液量,唾液电解质及颌下腺组织学差异.结果:实验组唾液量,Ca2 均高于对照组,且细胞水肿不明显,单位面积内浆液性细胞计数多于对照组,但K 低于对照组.结论:电离辐射前给予毛果芸香碱对大鼠颌下腺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韦富贵  孙文忠 《当代医师》2014,(12):1630-163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对大鼠颌下腺凋亡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1)正常对照组;(2)放疗7.5Gy组;(3)放疗15 Gy组;(4)放疗22.5 Gy组.放疗组大鼠给予一次性γ射线辐射,每只辐射量按分组设定的剂量(7.5、15、22.5 Cy)给予.对照组未予照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Caspase-3表达情况以及原位切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放疗组P53与Caspase-3的表达增强.Tunel染色显示的细胞凋亡主要见于导管细胞,随着放疗剂量增加,凋亡愈明显.结论 60Co γ射线照射可引起大鼠颌下腺早期细胞凋亡.60Co γ射线(7.5、15、22.5 Gy)照射诱导的颌下腺细胞凋亡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Nampt)在大鼠涎腺的表达和分布.[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法(RT-PCR)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正常腮腺、颌下腺和大舌下腺组织Nampt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腮腺、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首次131Ⅰ治疗前唾液腺功能进行观察和半定量分析。方法对75例DTC首次131Ⅰ治疗前患者和12例健康者(对照组)行唾液腺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ROI)获得唾液腺摄取功能参数:摄取分数(UR);排泄功能参数:酸刺激后唾液腺排泌分数(ER)。将75例DTC患者按唾液腺功能正常、轻度异常、重度异常分为3组,各组功能参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68例DTC功能正常组患者和12例对照组定量参数行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 12例对照组及68例(68/75,91%)DTC患者腮腺和颌下腺动态显像图及TAC均正常,4例(4/75,5%)DTC患者呈轻度异常,3例(3/75,4%)DTC患者呈重度异常。68例DTC功能正常组和12例对照组的左、右腮腺及颌下腺的UR、E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66、4.182、2.173和3.512,P均>0.05)。DTC各组间腮腺及颌下腺的UR、ER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532-23.106,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与DTC功能正常组比较,DTC轻度异常组及DTC重度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DTC首次131Ⅰ治疗前部分患者即可能存在唾液腺功能损伤,应常规行唾液腺显像,建立唾液腺摄取和排泄功能基线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SD大鼠颌下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探讨端粒酶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5 0只 ,麻醉后颈部切口暴露颌下腺 ,右侧腺体植入二甲基苯丙蒽 (DMBA)明胶海绵块 ,左侧为自身对照 ,每过 2周处死大鼠 2只 ,取颌下腺标本。用PCR TRAP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法分析PCR产物 ,检测颌下腺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共诱发肿瘤 2 1例 ,均为鳞状细胞癌 (早期 10例 ,晚期 11例 ) ,另有 3例导管上皮鳞状化生。 2 1例端粒酶活性均为阳性 ,实验侧明显高于自身对照侧 (P <0 .0 1)。鳞状上皮化生、鳞癌早期、鳞癌晚期 3组相比 ,端粒酶活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升高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7.
模拟失重降低大鼠血清和下颌下腺Ghrelin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血清和下颌下腺内Ghrelin表达的变化,为探讨航天失重环境下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尾悬吊模拟失重模型,3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周悬吊组(n=15)和正常对照组(n=15),用酶免疫分析(EIA)法测定动物血清和下颌下腺组织中Ghrelin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拟失重组大鼠血清和下颌下腺组织中Ghrelin水平均显著降低【(7.14±1.65)μg/Lus(5.72±1.42)μg/L,P〈0.05;(8.36±1.87)μg/gVS(6.45±2.06)μgg,P〈0.01)1。结论模拟失重环境可致大鼠血清和下颌下腺组织中Ghrelin水平下降。Ghrelin可能参与模拟失重环境下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三种酶标凝集素研究小鼠、大鼠和豚鼠三种唾液腺内糖蛋白的分布,发现在H·E染色切片上,它们的形态结构基本相似,但对凝集素的反应则截然不同,如小鼠的腮腺仅腺泡与花生凝集素呈阳性反应,导管呈阴性反应,大鼠的腮腺腺泡与PNA呈弱阳性反应,但闰管呈强阳性反应,其他导管则呈阴性反应,而豚鼠的腮腺腺泡不与PNA反应,但排泄管和纹状管呈阳性反应,这说明它们所含的糖蛋白是完全不同的,实验也提示导管系统也具有分泌糖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柠檬酸对术后首次行131I治疗(简称清甲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唾液腺功能的影响,阐明柠檬酸对131I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唾液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随机选择准备首次行131I治疗的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柠檬酸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无特殊准备,柠檬酸组患者于131I治疗前1周及治疗后3周内每天含柠檬酸1 min(0.2 g/次)后吐出。2组患者分别于131I治疗前24 h及131I治疗后3个月行2次99mTcO4-唾液腺显像检查,计算第15分钟摄取指数(15 min UI)和排泌分数(SR),评估唾液腺功能。结果:与131I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131I治疗后右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15 min U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腮腺15 min UI降低(P<0.05);与131I治疗前比较,柠檬酸组患者131I治疗后双侧腮腺及双侧颌下腺15 min U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柠檬酸组患者131I治疗前后双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15 min U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31I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双侧腮腺治疗后SR降低(P<0.05),双侧颌下腺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柠檬酸组患者双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治疗后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131I治疗后比较,柠檬酸组患者双侧腮腺SR升高(P<0.05),双侧颌下腺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C患者术后首次131I治疗后唾液腺排泌功能可能受损,短期口含柠檬酸对唾液腺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轻唾液腺的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