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特征。方法:对63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肺功能测定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并分别采用瑞氏染色、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诱导痰中细胞学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水平。选择30名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和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63例稳定期COPD患者中,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15例(23.8%)。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4.9±2.1)%]和ECP[(121.3±60.2)μg/L]水平显著高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COPD患者(P<0.05)和健康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患者诱导痰IL-5水平[(14.6±8.1)μg/L]显著低于哮喘患者(P<0.01),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COP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数量[(58.1±14.3)%]、MPO[(521.9±98.5)μg/L]和IL-8[(30.2±12.7)μg/L]水平与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的COP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的COPD患者既具有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特征,又存在气道中性粒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诱导痰液 (SI)检测方法在评价哮喘患儿气道炎症方面的意义。方法 :对 11例哮喘间歇期患儿的 S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中的炎症细胞、活化嗜酸性粒细胞 (EG+ 2 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白介素 5 (IL- 5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I中的有核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G+ 2 细胞百分数均较 BAL F中明显增高 [分别为 (16 .0 ± 2 .3)× 10 5/m l与 (8.1± 1.5 )× 10 5/m l,(2 9.2± 10 .3) %与 (4.5± 1.8) % ,(11.7± 4 .4 ) %与 (3.0± 1.2 ) % ,(8.2± 3.1) %与 (2 .0±0 .9) % ],SI中 ECP[(10 8.1± 116 .2 )μg/L ]明显高于 BAL F中 ECP[(7.2± 10 .5 )μg/L ],SI中 IL - 5 (5 9.2± 4 0 .8ng/L )明显高于 BAL F中 IL - 5 (<10 ng/L )。嗜酸性粒细胞、EG+ 2 细胞在 SI与 BAL F之间呈正相关 (均 P <0 .0 5 )。结论 :SI检测法可作为检测哮喘患儿气道炎症的一种可靠方法 ,SI中的细胞和可溶性介质比 BAL F的更密集 ,可检出气道分泌物中含量较低的化学物质 ,适用于临床动态观察 ,可指导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激发试验阳性的亚急性、慢性咳嗽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Eos)、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探讨其对亚急性、慢性咳嗽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5例激发试验阳性的亚急性、慢性咳嗽患者均行肺功能、血常规、胸片、鼻窦CT、诱导痰检查,其中Eos计数和ECP水平的检测分别运用瑞氏染色和直接免疫荧光方法。结果:55例激发试验阳性的咳嗽患者中36例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6例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8例诊断为感染后咳嗽,5例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以乙酰甲胆碱PC20FEV1.0作为评价气道高反应性的指标,CVA组与各个非哮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65.5%。CVA组、COPD组、感染后咳嗽组以及UACS组诱导痰Eos计数分别为(9.2±5.4)%,(2.5±1.3)%,(2.3±0.6)%和(1.9±1.2)%,ECP水平分别为(227±56),(59±14),(46±18)和(42±24)μg/L,CVA组患者诱导痰Eos数量和ECP水平明显高于非CVA组(P<0.01),诱导痰联合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哮喘的阳性预测值为89.5%。结论:联合应用诱导痰炎性标志物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可提高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气道炎症的可能机制。方法:对34例哮喘急性发作儿童及25例正常儿童进行痰液诱导,对痰液中炎性细胞、IL-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痰液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组中性粒细胞数超过总细胞数50%以上5例、嗜酸性粒细胞数超过总细胞数50%以上2例。哮喘急性发作组IL-8与中性粒细胞水平正相关。结论:哮喘急性发作儿童气道炎症呈多样性。IL-8可能通过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 Pharmacia Uni CAP系统检测 2 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 17例治疗后血及诱导痰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 ECP)的含量 ,计数静脉血嗜酸粒细胞 ( Eos) ,测定肺通气功能 FEV1 。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血 Eos( 0 .2 75± 0 .2 63)× 10 9/L 较正常升高 ( 0 .0 68± 0 .0 2 8)× 10 9/L,P<0 .0 1;血 ECP浓度 ( 16.0 9± 13.68μg/L)高于正常对照和治疗后 ( 3.78±1.77μg/L;4.2 4± 2 .5 6μg/L) ,P<0 .0 1。发作期痰液 ECP浓度 ( 78.68± 5 3.95 μg/L)明显高于治疗后 ( 2 2 .5 4± 15 .83μg /L) ,P<0 .0 1。哮喘患儿血 Eos计数与血 EC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r=0 .5 716,P<0 .0 1;与痰 ECP浓度无相关 r=0 .2 792 ,P>0 .0 5。血、痰 ECP含量与FEV1 呈显著负相关 r=-0 .430 9、-0 .40 5 0 ,P均 <0 .0 5。提示 ECP在哮喘气道炎症机理中起作用 ,是临床评价哮喘活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难治性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诱导痰炎症细胞分类,为难治性哮喘炎症类型研究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难治性哮喘患者32例和COPD患者21例,分析临床资料,经瑞氏-吉姆萨染色后比较分析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分类百分比。结果①71.9%(23/32)的难治性哮喘患者存在严重的气流受限(FEV1<60%预计值),仅6.3%(2/32)的患者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80%;60%患者(9/15)气道阻塞可逆性>12%,与COPD组临床特征相似。②68.8%(22/32)的难治性哮喘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比例≥3%),28.1%(9/32)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61%);仅1例(3.1%)患者诱导痰中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难治性哮喘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与COP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中性粒细胞性哮喘组与COPD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依据诱导痰中炎症细胞的分类百分比,难治性哮喘可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哮喘两种亚型,其中,中性粒细胞性哮喘与COPD诱导痰检测有明显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 (ECP)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Pharm acia U ni CAP系统检测 2 5例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及 17例治疗后血清 ECP的含量 ,计数静脉血嗜酸粒细胞 ,测定肺通气功能 FEV1 。结果 :急性发作期哮喘血嗜酸粒细胞 (0 .2 75± 0 .2 6 3)× 10 9/ L 较正常升高 (0 .0 6 8± 0 .0 2 8)× 10 9/ L,P <0 .0 1;血清 ECP浓度 (16 .0 9± 13.6 8) μg/L 高于正常对照和治疗后 (3.78± 1.77) μg/ L;(4 .2 4± 2 .5 6 ) μg/ L,P <0 .0 1。哮喘患儿血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血 ECP浓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5 716 ,P <0 .0 1)。血清 ECP含量与 FEV1 呈显著负相关 (r =- 0 .430 9,P <0 .0 5 )。结论 :ECP在哮喘气道炎症机制中起作用 ,反映哮喘活动情况 ,是临床评价哮喘嗜酸细胞炎症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杨瑞生 《中国热带医学》2005,5(3):419-420,460
目的分析各类哮喘患者痰细胞学特点。方法对急性期哮喘患者29例(A组)、急性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30例(B组)、非气道疾病组14例(C组)进行气道反应性测定、痰液诱导及处理,分析三组患者痰液细胞构成的差异性,其结果数值输入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结果A组的嗜酸性粒细胞率为19.8%,显著高于B组、C组的5.4%和1.3%:B组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其中性粒细胞率为66.4%,明显高于A组和C组的45.3%和24.1%,而C组则以吞噬细胞(71.9%)为主。A组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率与1See用力肺活量(FEV1)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470,P值为0.024)。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对于哮喘气道炎症中有较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在哮喘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缓解期哮喘和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吸入沙丁胺醇200μg后10m in吸入3%的高渗盐水诱导痰。观察16例哮喘患者、14例COPD患者和11例健康对照者诱导痰前、后肺功能、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aO2)和不良反应,做诱导痰炎性细胞分类计数。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诱导痰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5(IL-5)的含量。结果:哮喘和COPD患者诱导痰前后肺功能、HR、RR和SaO2均无显著变化(P>0.05)。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数(16.3±7.2)%显著高于对照组(0.7±0.6)%和COPD组(6.5±5.4)%(P<0.05),而COPD组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数(59.4±10.6)%显著高于对照组(25.1±6.1)%和哮喘组(28.7±7.3)%(P<0.05)。哮喘组诱导痰中IL-5水平(53.3±24.2)ng/L显著高于对照组(20.2±4.1)ng/L和COPD组(29.8±4.7)ng/L(P<0.05)。COPD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数的百分比与基础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间呈负相关(r=-0.58,P<0.05)。哮喘组和COP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25%和42.86%,但轻微且均能耐受。结论:缓解期哮喘和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进行痰的诱导是安全的。诱导痰的分析能反映哮喘和COPD的气道炎症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EOS)及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测定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哮喘发作患儿及同期我院体检的正常儿童各30例血清IgE水平,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并调查受检者三代内特应性体质家族史。结果:①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清IgE水平为(525.39±252.29)IU/ml,显著高于缓解期(153.92±62.23)IU/ml,P<0.001,CVA两组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32.26±14.83)IU/ml,P<0.05。②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期患儿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水平(1.11±0.48)×109/L显著高于缓解期(0.50±0.23)×109/L,P<0.001,CVA发作期和缓解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13±0.07)×109/L,P<0.05。③CVA发作期血清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与哮喘发作期的(528.26±203.11)IU/ml和(1.16±0.43)×109/L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咳嗽变异性哮喘组阳性26/30例(86.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阳性7/30(23.3%)(P<0.01)。结论:联合检测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EOS)、IgE水平及家族特应性体质调查对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气道高反应性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78名慢性咳嗽和/或胸闷病人作激发试验,激发试验阳性者作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血清嗜酸粒细胞、痰液嗜酸粒细胞和ECP.排除其它疾病后,这些病人被拟诊为支气管哮喘,根据GINA方案进行规范治疗,并追踪24个月.结果:83名患者诊断为哮...  相似文献   

12.
马岩霞  贾慧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1):2611-2612,2615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诱导痰检查对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价值及不典型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按照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对96例慢性咳嗽患儿行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时诱导痰检查。结果:96例慢性咳嗽患儿咳嗽变异性哮喘41例(41/96,43%),感染后咳嗽34例(34/96,3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2例(12/96,13%),心理性、精神性咳嗽9例(9/96,9%),高渗盐水激发试验阳性39例(41%),高渗盐水激发过程出现哮鸣音32例(33%)。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同时进行诱导痰,标本合格者50例,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32例占64%(32/50),平均(34.4±25.8)%。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EOS平均(40.37±30.38)%,感染后咳嗽(PIC)患儿EOS平均(14.6±13.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136,P=0.004)。所有患者诱导痰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渗盐水激发试验反映气道高反应性特异性高,联合诱导痰检查可提高儿童咳嗽的病因学诊断,对儿童哮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高渗盐水支气管激发试验同时进行痰诱导检测可行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水平变化情况及其意义。 方法 选择重症CAP患者50例作为重症肺炎组、非重症CAP患者50例作为非重症肺炎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重症肺炎组分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和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组。测定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 结果 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在重症肺炎组、非重症肺炎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23±10.78) ng/ml、(85.47±21.14) ng/ml、(18.35±4.21)×109/L;(13.25±3.84) ng/ml、(43.25±12.15) ng/ml、(12.01±2.87)×109/L;(5.64±1.42) ng/ml、(2.12±0.89) ng/ml、(6.57±2.02)×109/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E-选择素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和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组分别为(53.14±12.53) ng/ml和(37.28±8.21) n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分别为(41.23±10.78) ng/ml、(85.47±21.14) ng/ml、(18.35±4.21)×109/L;(18.74±5.84) ng/ml、(12.96±5.12) ng/ml、(8.83±2.52)×109/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重症肺炎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sE-选择素、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3.25±3.84) ng/ml、(43.25±12.15) ng/ml、(12.01±2.87)×109/L;(9.13±1.56) ng/ml、(9.16±2.04) ng/ml、(6.85±2.31)×109/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患者血清sE-选择素与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CAP患者血清sE-选择素水平升高,sE-选择素水平与CAP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4.
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诊断,评价特异性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Irwin的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流程,并补充痰细胞分类检查,对125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无痰者采用5%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的产生。所有患者均符合咳嗽时间大于3周,胸片阴性,年龄大于14岁,不吸烟或戒烟4周以上的入选标准。结果125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确诊114例,确诊率91.2%。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9例,占23.2%;鼻后滴漏综合征(FNDS)28例,占22.4%;感染后咳嗽(PIC)23例,占18.4%;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16例,占12.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诱导的药源性咳嗽15例,占12%;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3例,占2.4%。114例确诊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107例(93.9%)得到临床控制,7例(6.1%)咳嗽部分缓解。结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流程及诱导痰细胞分类学检查是诊断慢性咳嗽的重要手段。CVA、FNDS、PIC、GER、ACEI类药物诱导的药源性咳嗽、EB等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倪丽丽  刘建芳  王洁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9):4018-4019
目的:对比观察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一般肺炎患者血清中ECP和T-IgE水平,探讨三种疾病发病机制的异同。方法:采用Pharmacia公司的UNICAP100仪器及试剂盒,对113例哮喘、91例COPD、88例一般肺炎和102例正常人进行血清ECP和T-IgE检测。结果:哮喘组血清中ECP(47.78±57.27)μg/L和T-IgE(493.82±804.45)IU/ml显著高于COPD组ECP(20.98±22.23)μg/L、T-IgE(199.37±228.3)IU/ml和一般肺炎组ECP(9.01±4.45)μg/L、T-IgE(58.12±38.43)IU/ml。结论:哮喘、COPD和肺炎患者虽然都存在着气道炎症,但三者性质和程度不同,血清中ECP和T-IgE浓度的测定有助于三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痰诱导在慢性咳嗽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痰诱导的可行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其在慢性咳嗽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按照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进行诊断,对于仍不能确诊的42例慢性咳嗽患者行痰诱导及支气管舒张或激发试验。结果4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41例痰诱导成功,成功率为97.6%;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41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痰嗜酸粒细胞增高的有25例,约占61.0%,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CVA)22例(53.7%),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3例(7.3%);痰嗜酸粒细胞不高的有16例(39.0%),其中感染后咳嗽(PIC)4例(9.8%),CVA 2例(4.8%),胃食管反流(GER)5例(12.2%),原因未明5例(12.2%)。CVA及EB患者治疗后痰嗜酸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下降。结论痰诱导可行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为慢性咳嗽的诊断、治疗提供了一项可靠的评价气道炎症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潘成林  蒯文霞 《安徽医学》2017,38(7):848-851
目的 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2.5)浓度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4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典型哮喘儿童50例(典型哮喘组),同期选择慢性肺炎儿童50例(肺炎组)和健康儿童50例(对照组),比较发病1个月内环境中平均PM2.5浓度,检测血清淋巴细胞比率、CD+4/CD+8、IgE、肺通气指标水平.结果 ①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典型哮喘组的平均PM2.5浓度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85.6±10.3)、(76.4±11.4) μg/m3 vs(41.3±12.5)、(25.9±10.5) 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咳嗽变异性哮喘组和典型哮喘组的淋巴细胞比率和IgE水平高于其他两组,CD+4/CD+8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咳嗽变异性哮喘组的FEV1%Pred、FEV1/FVC和MMEF%Pred分别为(88.7±13.5)%、(80.2±7.8)%、(78.6±15.4)%,典型哮喘组分别为(85.4±14.6)%、(76.3±7.6)%、(72.5±16.3)%,均分别低于其他两组(P<0.05),而咳嗽变异性哮喘组相关数据与典型哮喘组则基本一致(P>0.05).结论 PM2.5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发作有关,免疫调节和通气功能降低与典型哮喘改变可能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患者气道炎症中的 作用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ACO患者及正常人各20例,行肺功能检查测定第 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COPD组及ACO组利用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进行临床 症状评估,哮喘组及ACO组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进行哮喘控制评估。诱导痰检查留取痰液,行细胞分类计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 比例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痰MPO、ECP水平。结果ACO组自我评估测试评分较COPD组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但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较哮喘组减小(P<0.05)。ACO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呼气流量峰值、最大呼气中期流 量较哮喘组减小(P<0.05),用力肺活量较COPD组增大(P<0.05)。ACO组痰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哮喘患者增大(P<0.01),痰嗜酸 性粒细胞比例较COPD组增大(P<0.01)。ACO组痰MPO水平较哮喘组增高(P<0.05),痰ECP水平较哮喘组及COPD组均增 高(P<0.05,P<0.01)。ACO组痰MPO水平与痰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8358,P<0.01),与自我评估测试评分及第1秒用 力呼气量无相关性(P>0.05)。ACO组痰ECP水平与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666,P<0.05),与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及 第1秒用力呼气量呈负相关(r=-0.4966,P<0.05;r=-0.4610,P<0.05)。结论ACO患者气道炎症同时存在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及嗜 酸性粒细胞性炎症,痰ECP水平与哮喘控制水平及阻塞性气流受限程度均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