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RP-HPLC同时测定石榴皮提取物中的3种鞣质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石榴皮提取物中安石榴苷、鞣花酸和石榴皮鞣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Arcus EP-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1%TFA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安石榴苷、鞣花酸和石榴皮鞣素分别在0.034~0.408,0.004 ~0.048,0.032~0.384 μ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20%,100.02%,96.10%.结论:该方法精密可靠,可作为同时检测石榴皮提取物中安石榴苷、鞣花酸和石榴皮鞣素3种有效成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疆石榴皮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疆石榴皮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Agilent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三氟乙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70 nm,进样量10μL,测定12批石榴皮样品,运用相似度分析软件建立石榴皮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对色谱峰进行指认。结果建立了石榴皮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8个共有峰,3个色谱峰得到指认,分别为α-安石榴苷、β-安石榴苷、鞣花酸。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石榴皮HPLC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控制石榴皮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朱日亨滴丸中广枣的鞣花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0.1%磷酸(15:8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2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朱日亨滴丸中广枣的鞣花酸含量约0.563 7 mg/g,鞣花酸进样量在0.005~0.0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101.36%,RSD为1.8%(n=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朱日亨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HPLC测定野老鹳草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总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欣  王锋  姚岚  吴秋月  王琪琳  刘丽芳 《中成药》2010,32(7):1172-1176
目的:建立野老鹳草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总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2)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4nm;柱温为25℃.结果: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75~5.00 μg(r=0.999 5)、0.05~2.00μg(r=0.999 5),平均回收率分别是97.9%(RSD=0.53%)、102.6%(RSD=2.14%).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野老鹳草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紫地榆Geranium strictipes R.Kunth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物中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和鞣花酸的含有量。方法提取物分析采用Thermo Syncronis AQ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5%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4 nm(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254 nm(鞣花酸)。结果没食子酸、没食子酸甲酯、儿茶素和鞣花酸在0.106~2.64μg(r=0.999 8)、0.106~1.59μg(r=0.999 7)、0.024~0.288μg(r=0.999 6)、0.252~6.30μg(r=0.999 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没食子酸、鞣花酸含有量分别在水、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最高,而正丁醇及水提取物中均未检测到没食子酸甲酯和儿茶素。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紫地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老鹳草属5种老鹳草中原儿茶酸、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和金丝桃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磷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结果:原儿茶酸、没食子酸、柯里拉京、鞣花酸和金丝桃苷5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00~5.000μg(r=0.999 5),0.075~0.750μg(r=0.999 7),1.790~17.900μg(r=0.999 9),0.580~5.800μg(r=0.999 6),0.065~0.650μg(r=0.999 6),平均回收率在94.05%~102.58%,RSD在1.6%~2.9%。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可为老鹳草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石榴皮炮制前后总鞣质、鞣花酸、安石榴苷的含量变化,拟阐明炮制对石榴皮中鞣质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鞣质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鞣花酸、安石榴苷的含量,对石榴皮生品、炒黄品和炒炭品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批次石榴皮炮制前后鞣质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生品15.03%、炒黄品17.54%、炒炭品11.07%;鞣花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生品4.33%、炒黄品4.20%、炒炭品4.48%;安石榴苷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生品38.76%、炒黄品50.23%、炒炭品16.45%。结论:炮制对石榴皮中鞣质类成分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宋珊  郭红丽  康江鹏 《中草药》2019,50(2):402-407
目的建立了HPLC-ESI-MS/MS法同时测定八珍益母丸中盐酸水苏碱、盐酸益母草碱、芍药苷、阿魏酸、甘草苷、党参炔苷、毛蕊花糖苷、白术内酯I和猪苓酸C 9种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方法 HPLC法采用色谱柱Waters Atlantis T3柱(150 mm×4.6 mm,3.0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进样量10μL;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ESI-),通过多反应监测(MRM)同时对八珍益母丸中的9种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八珍益母丸中9种有效成分盐酸水苏碱、盐酸益母草碱、芍药苷、阿魏酸、甘草苷、党参炔苷、毛蕊花糖苷、白术内酯I和猪苓酸C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4~40.00μg/mL(r=0.999 2)、0.04~40.00μg/mL(r=0.999 3)、1.0~100.0μg/mL(r=0.999 1)、0.2~20.0μg/mL(r=0.999 6)、0.2~20.0μg/mL(r=0.997 5)、0.05~5.00μg/mL(r=0.999 4)、0.1~10.0μg/mL(r=0.999 4)、0.1~10.0μg/mL(r=0.999 2)、0.1~10.0μg/mL(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98.1%、98.5%、101.5%、99.5%、98.4%、99.1%、101.2%、100.1%,RSD值分别为0.52%、0.64%、1.08%、1.12%、0.39%、0.74%、0.91%、0.54%、0.47%。9批八珍益母丸样品中9种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23~0.752、0.505~0.722、0.613~1.300、0.102~0.184、0.195~0.255、0.021~0.035、0.034~0.072、0.039~0.063、0.051~0.095 mg/g。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应用于不同厂家、不同生产批次的八珍益母丸中有效成分的测定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花红景天提取物中没食子酸、红景天苷、酪醇、对香豆酸4种成分含量的HPLC法.方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3%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7 mL· min-,检测波长275,308nm,柱温40℃.结果:没食子酸、红景天苷、酪醇、对香豆酸分别在0.435 ~ 13.912 mg.L-1(r=1,n=6),22.813~730 mg·L-1(r =0.999 8,n=6),7.819 ~250.200 mg·L-1(r =0.999 8,n=6),1.618~51.760 mg·L-1(r=0.9998,=6)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均符合含量测定要求.结论:该含测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大花红景天提取物中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RP-HPLC同时测定牻牛儿苗中4种酚酸类活性成分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雨  尹海波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2):3137-3140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牻牛儿苗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柯里拉京,鞣花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AgilentTC-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0.4%磷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 min-1,检测波长259 nm,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柯里拉京,鞣花酸的线性范围为0.059 ~2.360 g·L-1(r=0.999 6),0.017~0.672 g·L-1(r=0.999 9),0.351 ~14.04 g·L-1(r=0.999 9),0.151 ~6.040 g·L-1(r=0.999 8).平均回收率(n=3)分别为99.45(RSD 1.5%),98.65%(RSD 1.7%),100.3%(RSD 2.0%),98.90%(RSD 1.2%).结论:该含量测定的方法快速,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病性的变化和转化以及疾病的传变是中医病理学的2个核心问题。它们可分别从阴阳五行数学的公理1和公理2、3得到圆满的解释。病性变化,其症结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大小发生变化;病性转化,其症结则在于主导属性明晰度的正负号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对中医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沿革回顾,提出了中医药学科建设的总体构思,指出要发展一个大的一级学科,首先要有教育,这是发展学科的基础;其次是科研来提高教育水平,并指导临床;再次是临床;三者缺一不可。同时提出了学科带头人应具备的条件及如何培养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脘痛证候的量化诊断规律。方法:以因子分析方法对808例胃脘痛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因子分析从胃脘痛临床症状中提取12个因子,分别代表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肝胃气滞、气阴两虚、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肝胃郁热、脾胃气虚等8个证候,同时对各个证候进行量化。结论:因子分析所得的胃脘痛的常见证候分类及量化诊断为临床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方林 《中医教育》2010,29(1):37-39
传统的闭卷考试不能很好地反映方剂学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试行了以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考试改革,考试成绩由笔试、机试、平时3个方面组成。结果大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带动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成立以来,确立了以中医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为主攻方向,不断探索具体治疗方法和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成长历程。他们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结直肠癌专病建设组长单位,牵头联合全国26家医院以及挪威国家补充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的中医结直肠癌的诊疗方案的验证工作,牵头制定《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以及探索建立辐射社区医院的结直肠癌中医三级防治网络等工作,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具有典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氧化石竹烯(26.590%),2,6,6-三甲基双环[3.1.1]-2-烯(13.605%);果中为石竹烯(34.589%),1R-α-蒎烯(14.444%);叶柄中为(1α,4aα,8aα)-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异丙基)-萘(33.671%),[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22.474%%),1R-α-蒎烯(11.479%);茎中为1R-α-蒎烯(15.544%),[s-(E,E)]-1-甲基-5-亚甲基-8-(1-异丙基)-1,6-环己烯(14.212%),石竹烯(11.551%)。结论:白花前胡地上部分挥发油中,石竹烯类、1R-α-蒎烯含量较高,茎和叶柄挥发油中萘类成分含量较高,在考虑综合利用的同时,应防止人畜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