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积水是临床上较多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其次为青、少年。其病理基础为颅腔内脑脊液的生成、吸收或某种原因引起的循环障碍。如:先天性中脑导水管狭窄或梗阻、蛛网膜粘连、脑瘤、脑寄生虫病、脑外伤等,致使脑脊液过多地积存于脑室系统内或蛛网膜下腔,导致脑室扩大,脑实质萎缩,从而发生一系列脑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2.
湖南刘女士:我的小孩今年6岁,被诊断为先天性脑积水,请问术后孩子智力会恢复吗?连线医生——西京医院神经外科教授贺晓生由于先天因素引起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导致脑脊液在脑  相似文献   

3.
陈英 《中国保健》2010,(8):73-74
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临床上冶疗梗阻性脑积水的常见一种手术,它能将脑脊液通过分流装置引流到腹腔,以降低颅内压,降低或防止脑损害。我院1997年1月-2000年12月为76例梗阻性脑积水病人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通过对76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总结出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积水是由于小儿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致的脑室系统、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积聚过多并不断增长而伴颅内压增高的综合征[1].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疑难病症,致残率、致死率极高.婴儿脑积水的发病率高达3‰,按成病原因主要分为先天性、炎症后、出血或创伤后三类.高颅压性脑积水可引起脑内静水压增大,引起脑室扩张,脑组织受压发生牵拉、移位,脑动脉阻力增大,供血减少,进而出现脑室周围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变性,导致继进性脑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经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神经内窥镜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窥镜下行不同治疗方式的30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内窥镜下脑室造瘘术,其中6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2例行透明隔造瘘术;22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10例采用内窥镜下引导脑室-腹腔(V-P)分流术,12例采用脑室造瘘加内窥镜下引导V-P分流术.结果 随访3~48个月,患者脑积水症状均有所改善.全部病例无术中及住院死亡.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术后2例出现短暂高热,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行ETV后脑积水无改善,改行V-P分流术.22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除1例因感染拔除V-P分流管外,其余患者按压分流泵_显示分流通畅.结论 梗阻性脑积水采用内窥镜下脑室造瘘术,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窥镜下引导V-P分流术或内窥镜下引导V-P分流加脑室造瘘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指征及其疗效.方法 11例梗阻性脑积水均在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结果 11例症状均缓解或好转,影像学复查6例脑室缩小,5例脑室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于因导水管狭窄、外伤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三脑室造瘘术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室或鞘内注射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多药耐药及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的疗效,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5例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病例严格按照脑脊液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通过静脉联合脑室或鞘内给药;结合脑脊液细菌学结果及患者原发疾病选择抗菌药物及给药途径,同时监测患者感染相关指标及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感染并发脑积水通过脑室外或腰大池引流进行处理.结果 治疗后5例患者中3例脑脊液培养阴性,其中2例治愈,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带脑积水出院;2例仅多黏菌素敏感患者死亡.结论 早期脑室及鞘内注射敏感抗菌药物是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枢感染的安全有效方法;脑积水发生率较高,脑室外引流优于腰大池引流,引流需早期进行并保持通畅.  相似文献   

8.
金东辉  马杰  刘国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6):4423-4425
目的:探讨脑室镜下三脑室造瘘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梗阻性脑积水患儿13例,年龄2.5岁~7岁,平均3.5岁.均临床诊断为梗阻性脑积水,脑室镜下行第三脑室造瘘术.全部患儿于术后3天、7天、30天行头部CT复查,并进行3.0 ~36个月时间不等的随访.结果:3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改善11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18个月复查时,有4例复发,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脑室镜下的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安全、有效、容易被接受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蛛网膜囊肿、脑室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2年10月的45例患者,脑积水22例,(其中6例脑积水合并囊肿),蛛网膜囊肿22例;脑室出血并侧脑室铸型1例,全部病例采用内镜手术治疗:脑积水行三室底造瘘术,脑积水合并囊肿同时行囊肿-脑室造瘘,蛛网膜囊肿行囊肿-脑池或脑室或蛛网膜下腔造瘘术。结果:45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影像学检查脑室或囊肿不同程度缩小。结论:神经内镜对于脑积水、蛛网膜囊肿、脑室出血并铸型的治疗损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出血新生儿25例,均行头颅CT平扫。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13例,CT显示大脑纵裂池、外侧裂池、脑基底池内见高密度影,CT值为60~70 Hu,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前纵裂池,后纵裂池窄带、条状高密度影,中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纵裂池、外侧裂池、基底池呈脑池高密度铸型。脑实质出血7例,CT显示幕上脑实质及脑室周围多灶性点状、条状及片状高密度影,本组患儿中2例伴有脑室积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3例,CT表现紧贴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影,形态不规整,本组患儿3例均为胎头吸引助产引起。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2例,CT表现尾状核附近局限高密度小出血灶和不同程度的脑室内出血,少量出血见侧脑室后角高密度影,其上方与脑脊液形成液平面;大量出血表现一侧或双侧脑室高密度脑室铸型。硬膜外出血本组患儿未发现,CT表现颅骨内板下双凸镜状或梭形高密度影,CT值50~90 Hu,边界清楚,范围局限,血肿一般不跨越颅缝。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积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出血等,CT检查可根据其不同表现特点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12月共收治 12例脑积水病人 ,通过对传统的手术方法进行改良 ,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女 9例 ,女 3例。年龄 11~ 5 6岁 ,平均年龄 32 2岁。均采用美国radionics分流管 ,脑室端置入侧脑室三角区 ,腹腔端游离于腹腔。病因 :交通性脑积水 8例 ,其中脑室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5例 ,外伤后脑积水 2例 ,自发性脑积水 1例。梗阻性脑积水 4例 ,其中脑导水管狭窄 2例 ,丘脑肿瘤 1例 ,脑干肿瘤 1例。1·2 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头偏…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积水     
正常脑脊液(CSF)是各脑室脉络丛上皮细胞分泌的,分泌速度在小儿为0.35毫升/分,主要依靠ATP钠泵作用对钠的主动转运和碳酸酐酶将氢、氧离子合成水。侧脑室分泌的CSF(占95%)在动脉压的作用下,经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侧孔,移至脑池,大部分经蛛膜粒吸收到上矢状窦,由颈静脉入血循环;少部分经脑、脊髓蛛网膜绒毛和室管膜上皮细胞吸收入血。吸收靠CSF与颅内压和血脑屏障之渗透压差。各种原因的CSF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  相似文献   

13.
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内镜应用于临床有近百年历史,发展极其缓慢,中间还有停顿;近十年来,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神经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迅速普及,已被国内外许多学者称为是一项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在对脑积水特别是梗阻性脑积水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因其避免了异物置入人体内,创伤小,并发症较少,手术效果显著,患者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已逐渐成为首选的一种手术方法。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导致脑脊液在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过度积聚。引起脑积水的原因非常多,根据病因,临床上通常将脑积水分为梗阻…  相似文献   

14.
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循环受阻、分泌过多或吸收障碍而致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增多,常伴随颅内压增高和脑室扩大。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把一组单向阀门的分流装置植入体内,将脑脊液从侧脑室分流到腹腔中吸收。此手术虽能达到持久缓解的目的,但也能引起一些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本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0例,发生并发症11例,现就其观察及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71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术后CT或MRI复杏示全脑系统或脑室缩小,走路不稳、行为异常智力障碍及记忆力改变均有改善,死亡两例。结论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能显著改善脑积水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脑室腹腔分流手术(V-P分流术)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脑积水的经典手术,已被广大神经外科医师所采用。我院1989年11月~2005年11月,采用V-P分流术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积水38例,其中有2例并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2岁和16岁,术前分别确诊为梗阻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2例均采用美国Medtrionic生产的中压分流装置,全麻下进行V-P分流术,采用右侧脑室枕角穿刺,腹部均采取剑突下腹直肌切口,腹腔内管长30 cm左右,不做固定。二、结果2例患者住院期间按压贮液囊无阻塞,弹性良好。根据Salmos的脑积…  相似文献   

17.
《保健与生活》2020,(3):64-64
我今年72岁,前两年检查出患有脑积水。请问,这是什么病?应该如何治疗呢?脑积水是由疾病引起脑脊液分泌过多和(或)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和(或)蛛网膜下隙扩大的一种病症,通常以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和吸收不良较为多见,而分泌过多者较为少见。颅内炎症、脑外伤、缺氧、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酸中毒、肝肾衰竭等都可通过不同机制造成液体在脑组织内积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护理的效果。方法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是将蛛网膜下腔腰段的脑积水分流到腹腔,近年来应用较多,体外可调压微创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37例患者术后30例需调压,最多调压4次。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其中22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术后复查头CT扩大脑室均明显缩小,间质水肿好转,其中25例恢复正常大小。术后1例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18例出现分流过度,12例出现分流不足经调压后均好转。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疗效显著,但围手术期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保证手术效果,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护士应严格掌握相关围手术期知识,加强护理,减少或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腰大池脑脊液引流在神经外科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主要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分析该院2008年2月—2010年9月之间收录的36例实施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治疗神经外科患者的资料.其中36例患者中,出现脑脊液鼻漏的患者5例,而后颅凹减压术后出现切口脑脊液漏患者4例,而术后颅内出现感染患者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15例,而脑室内出血的患者3例.结果?通过腰大池脑脊液引流进行治疗,36例患者均得到了治疗的目的,治愈率为94.4%,其中1例患者中途放弃治疗,另1例无效后手术.并且术后无颅内的感染和脑疝等并发症的产生.结论?腰大池脑脊液引流是目前一种比较安全和有效以及简单的用于治疗脑脊液漏和颅内的感染以及脑室内出血的重要方法,在神经外科中应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脑穿通畸形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脑穿通畸形的病因、病理及CT诊断。方法 本文对6例先天性脑穿通畸形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CT表现为典型脑内囊肿性病变,CT值与脑脊液相似,并与脑室或/和蛛网膜下腔相通。结论 CT扫描直接全面地显示先天性脑穿通畸形的表现,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