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结核性脑积水患者经神经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12例患者中11例术后脑积水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后2个月死亡。结论:三脑室底造瘘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神经内镜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指征及其疗效.方法 11例梗阻性脑积水均在神经内镜下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结果 11例症状均缓解或好转,影像学复查6例脑室缩小,5例脑室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 对于因导水管狭窄、外伤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三脑室造瘘术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经神经内窥镜治疗脑积水3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神经内窥镜对脑积水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窥镜下行不同治疗方式的30例不同类型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行内窥镜下脑室造瘘术,其中6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TV),2例行透明隔造瘘术;22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中10例采用内窥镜下引导脑室-腹腔(V-P)分流术,12例采用脑室造瘘加内窥镜下引导V-P分流术.结果 随访3~48个月,患者脑积水症状均有所改善.全部病例无术中及住院死亡.8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术后2例出现短暂高热,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行ETV后脑积水无改善,改行V-P分流术.22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除1例因感染拔除V-P分流管外,其余患者按压分流泵_显示分流通畅.结论 梗阻性脑积水采用内窥镜下脑室造瘘术,交通性脑积水采用内窥镜下引导V-P分流术或内窥镜下引导V-P分流加脑室造瘘术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7,(4):457-45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梗阻性脑积水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20例(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B组10例(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B组,但手术费用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近期疗效为95.00%、远期疗效为80.00%,均优于B组的70.00%、5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帮助患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升远期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16例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经验,对其有效性、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16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其中5例同时行肿瘤活检。结果所有造屡过程均顺利,屡口通畅。14例效果满意,2例无效。结论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微创有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可于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神经内镜技术在脑积水的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梗阻性脑积水是神经内镜的最佳适应证,其中,应用最多最成熟的的技术是三脑室底造瘘术,其次还包括囊肿造瘘术以及中脑导水管成形术等。随着神经内镜设备以及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交通性脑积水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无论是正常压力脑积水还是继发性交通性脑积水,神经内镜技术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该文就神经内镜技术在不同类型脑积水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脚问池遣瘘术治疗我科3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裂隙脑室综合症患者。结果24例(75%)获得改善(其中包括术中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并发症较少。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有一定疗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神经内镜行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术治疗我科32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裂隙脑室综合症患者.结果 24例(75%)获得改善(其中包括术中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并发症较少.结论 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有一定疗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放射性核素脑池显像对脑积水治疗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 2003年1月~2007年6月湘雅医院神经外科提供的经MRI或CT诊断为脑积水98例,梗阻性脑积水51例、非梗阻性脑积水47例,专科医师常规腰椎穿刺后行脑池显像,并根据脑脊液循环和脑蛛网膜粒吸收状况选择手术方式,术后追踪6个月以上.结果脑池显像诊断交通性脑积水50例,非交通性脑积水48例,与MRI或CT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脑脊液循环时相正常者55例、减慢43例;脑蛛网膜颗粒吸收正常41例、吸收障碍或部分吸收障碍57例;神经外科医师根据脑池显像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临床情况,行脑室-腹腔分流术47例、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38例、病灶切除术或其它13例;术后改善88例,无变化6例,加重4例,有效率为89.8%(88例/98例).结论 脑池显像能准确诊断交通性脑积水,评价脑脊液循环和脑蛛网膜粒吸收状况,为脑积水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脑室出血(traumatic intraventriicular hemorrhage,TIVH)是一种颅脑损伤中比较少见的严重临床类型,大多数伴有脑挫裂伤.出血来源多为脑室附近的脑内血肿穿破脑室壁进入脑室,或由室管膜下静脉撕裂出血引起,常因血肿或小血块压迫或阻塞导水管或第四脑室出口而合并急性脑积水,临床上发病率较低,小儿外伤性脑室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发生率更低,但重型颅脑损伤患儿具有伤情严重、预后差、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的特点.所以,对TIVH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尤为重要.2005年7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经头颅CT确诊的IVH合并急性脑积水患儿22例,早期行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并妥善地进行术后处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我们对22例小儿外伤性脑室出血合并急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巨脑回畸形及伴发病变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维吾尔族巨脑回畸形的MRI资料,分析MRI特点。结果:MRI表现为脑回宽大、平坦、脑皮质增厚,皮质表面光滑,脑白质变薄。广泛型11例;局限型5例(1例位于左侧额叶、3例位于右侧额顶叶、1例位于右侧额颞叶)。4例伴发交通性脑积水,3例伴发脑裂畸形,3例伴发脑白质营养不良,2例伴发Dandy-Walker畸形,1例伴发胼胝体发育不全、透明隔缺如,1例伴发有灰质异位,3例伴发蛛网膜囊肿,6例无明确伴发病变。结论:MRI扫描对发现巨脑回畸形及其伴发病变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能否通过CT测量脑出血患者第三脑室宽度变化早期预测脑出血后脑积水发生概率,早期手术干预能否减缓第三脑室扩张程度并最终减少脑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4年2月本院脑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按年龄段、不同性别各选取20例,共200例,于伤后2周内动态观察测量CT下第三脑室宽度变化;对其中出现第三脑室扩大的患者,按是否进行早期手术干预(脑室穿刺引流术、腰椎穿刺术或腰大池置管引流术)再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再于伤后3周~3个月动态观察脑出血后第三脑室宽度变化程度与最终发生脑积水的概率。结果:随年龄增长第三脑室宽度有逐渐增大趋势,男、女第三脑室宽度与年龄均呈明显正相关(r=0.220、0.316,P〈0.05);同年龄段第三脑室宽度男性均大于女性(P〈0.05);试验组第三脑室宽度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3个月时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女第三脑室宽度与年龄均呈明显正相关,且男性大于女性,CT测量第三脑室宽度变化早期预测脑出血后脑积水发生概率,早期手术干预能减缓第三脑室扩张程度并最终减少脑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重度脑室出血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8例中重度脑室出血作为治疗组,行脑室引流注入尿激酶腰穿置换脑脊液.CT示脑室内积血基本清除后拔管;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的22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术后脑室血肿清除时间明显缩短。3个月时,治疗组死亡率为32.14%,对照组死亡率为63.6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室引流注入尿激酶腰穿置换脑脊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中重度脑室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李争荣 《现代保健》2012,(9):117-118
目的:探讨鼻窦灌注液冲洗术腔对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疗的效果。方法:将45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鼻窦灌注液冲洗术腔治疗,治疗组在鼻窦灌注液中加用布地奈德,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记录比较所有患者糖精试验检测结果,SCT改变及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SCT均显著小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SCT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灌注液冲洗鼻腔对于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治疗效果显著,且在鼻窦灌注液中加用布地奈德效果更加明显,临床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崇杰  张辉 《现代保健》2010,(15):132-13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颅内囊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囊性病变DWI信号特征,定量测量不同类型病变囊变区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上15例脑脓肿和8例表皮样囊肿均呈高信号;8例蛛网膜囊肿均为低信号;38例脑肿瘤患者中除3例胶质瘤呈高信号外,其余均为低信号。脑脓肿与脑肿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质瘤与听神经瘤、转移瘤与听神经瘤的囊变坏死区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ADC值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WI及ADC值对鉴别脑脓肿和囊性或坏死性及肿瘤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蛛网膜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有明显优势,DWI表现为低信号的颅内囊性病变可除外脑脓肿和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16.
胡平 《现代保健》2013,(11):77-78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治疗胃出血的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2011年收治的54例行内镜辅助下治疗的胃出血患者,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54例胃出血患者经内镜辅助下治疗和护理后,显效48例,有效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4%,术后2例患者出现再出血,1例患者出现胃穿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对行内镜辅助下治疗的胃出血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何黎明 《现代医院》2013,13(3):36-3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IAC)的不同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35例患者,其中开颅囊肿全切除11例,囊肿部分切除-脑池开放术16例,开颅囊腔-脑池(或蛛网膜下腔)置管内引流术8例。结果手术过程均较顺利,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3个月~3年,复查头颅CT发现囊肿基本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缩小,神经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结论显微外科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采用不同手术方式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开颅囊肿全切除术争取囊肿脏层剥离及壁层全切疗效最佳,囊肿部分切除-脑池开放术较开颅囊腔-脑池(或蛛网膜下腔)置管内引流术症状改善,打通囊肿与周围脑池及蛛网膜下腔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导管室间隔缺损封堵术(TCVSD)介入治疗失败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620例经TCVSD治疗中失败的50例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左心室、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综合分析介入治疗失败原因。结果全组介入治疗失败发生率8%(50/620)。无膜部瘤破裂,无封堵器移位、脱落,无持续溶血。16例合并明显主动脉瓣脱垂,8出现放置后中度以上主动脉瓣返流。因反复出现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停止手术4例,释放封堵器后出现完全性左、右束支阻滞及Ⅲ°房室传导阻滞收回封堵器3例,术后出现无法恢复的Ⅲ°房室传导阻滞而外科取出封堵器3例。4例出现三尖瓣返流加重。4例肌部VSD失败病例中,2例建轨困难,2例分流量小于2mm。1例死亡病例,死亡原因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TCV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适应症,结合多种检查方法,采用正确的封堵策略,可进一步提高该项技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缩小胸壁分离范围的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手术术后的疼痛程度。方法:7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根据所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35例(腔镜组采用充分利用Trocar长度,经各切口建立隧道,会师于胸壁上部空间以缩小胸壁分离范围的方法)和开放组35例,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判两组术后1、4 h及1、2、3、5、10 d的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术后24 h内需要镇痛的患者例数,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术后4 h和术后5 d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1 h,术后1、2、3 d的疼痛程度较开放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10 d的疼痛程度大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需要镇痛的患者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管缩小胸壁分离范围的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皮下剥离面积仍大于开放手术,但其术后疼痛程度却较开放组轻,且没有导致术后需要止痛患者例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