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颅内出血(ICH)转归的CT影像表现,比较其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近2年我院97例ICH转归的CT影像资料,并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不同部位颅内出血转归的差异性.结果患儿6个月时,CT表现为脑积水11例,脑萎缩5例,脑软化3例,孔洞脑2例,外部性脑积水4例,脑室与脑室周围出血组预后及脑实质并HIE组预后分别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预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新生儿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转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最好,脑室及脑室周围出血和脑实质并HIE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患儿,女,2个月,出生后母乳喂养,因呕吐伴阵发性凝视半天入院。查体:前内隆起,张力高,左手中指采血处渗血不止。头颅CT示:①左颢硬膜下积液;②左颞枕部脑实质出血;③左枕硬膜下血肿。经常规静脉点滴维生素K及其他对症治疗,出院时、头颅CT及生化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与CT表现的认识。方法:对6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症状主要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状态为主要特征,意识表现如哭闹不安、嗜睡、昏迷等;颅内压增高表现如前卤隆起、惊厥等;呼吸方面表现如呼吸增快或缓慢,不规则或呼吸暂停等。新生儿颅内出血CT主要表现为:硬膜下血肿71.0%(44/62);蛛网膜下腔出血38.7%(24/62);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27.4%(17/62)。结论:CT是检查新生儿颅内出血较好的影像学方法,有助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张茂飞 《工企医刊》1999,12(3):48-49
我科自1996年~1998年对经CT证实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2例,女38例。足月儿84例,早产儿24例,过期产儿12例。出生体重<2500g28例,2500g~4000g82例,>4000g10例。分娩情况:顺产52例。臀位18例,急产10例,滞产16例,产钳及胎头吸引助产16例,剖宫产8例。84例有窒息史,其中宫内窘迫48例,脐带绕颈18例,脐带脱垂及打结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颅内出血(ICH)转归的CT影像表现,比较其预后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近2年我院97例ICH转归的CT影像资料,并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不同部位颅内出血转归的差异性。结果:患儿6个月时,CT表现为脑积水11例,脑萎缩5例,脑软化3例,孔洞脑2例,外部性脑积水4例,脑室与脑室周围出血组预后及脑实质并HIE组预后分别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预后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新生儿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转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最好,脑室及脑室周围出血和脑实质并HIE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7.
苏俊  齐俊 《职业与健康》2000,16(1):64-65
自CT应用于临床以来,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时准确的定性、定量、定位有很大帮助。我们对65例经过CT诊断的颅内出血和治疗转归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结果1. 1 一般情况 男41例,女24例,早产儿8例,足月儿51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总结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头颅CT产扫后确诊的213例SAH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3例中兴奋型65例。抑制型43例、跟踪式综合征29例,无症状者76例。其病因缺氧占38.03%,产伤占28.17%,早产13.14%,正常产占20.66%。结论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表现为兴奋型与抑制型,但也有约1/3的病例无症状。缺氧与产伤为其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影像与预后。方法 分析 39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影像 ,对其影像变化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轻到中度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 2 8例完全恢复正常 ,7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后遗症发生 ,主要表现为大脑性瘫痪、癫痫、智力发育不全等。 4例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 2~ 4天内死亡。结论 CT能及时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根据其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 ,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尹健初 《现代保健》2009,(31):142-143
本文分析74例经腰穿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26例经CT检查为外伤性SAH的CT和临床表现,着重探讨了自发生SAH的病因诊断,笔者认为常见原因是颅内动脉瘤,腑动静脉畸形(AVM)、高血压动脉硬化,而动脉瘤AVM最为常见,占查出原因的74%。CT像上有SAH表现的又以动脉瘤最常见,根据CT像上SAH的分布及贴近并发的脑内血肿可推断动脉瘤破裂的位置。本文还概括了SAH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常见并发症,最后简单分析了CT检查无SAH表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为了总结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与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头颅CT平扫后确诊的213例SAH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3例中兴奋型65例,抑制型43例,跳跃式综合征29例,无症状者76例.其病因缺氧占38.03%,产伤占28、17%,早产13.14%,正常产占20.66%.结论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表现为兴奋型与抑制型,但也有约 1/3的病例无症状.缺氧与产伤为其主要病因.放宽剖宫产的适应症,提高基层助产人员接生技术,是降低本病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和临床资料。对其影像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原发性SAH13例(50.0%)继发于颅内其他部位出血6例(23.8%);3例合并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2例合并脑积水,2例合并基底节梗塞。结论:CT能及时诊断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并根据其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杨震英  王军 《工企医刊》2000,13(4):24-24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颅脑损伤性疾病。我们对1994年1月至1999年1月经颅脑 CT 检查确诊的 ICH40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30例,女10例。足月儿33例(82.5%),早产儿7例(17.5%)。体重<2500g9例,2500g~4000g25例,>4000g6例。生后窒息15例(37.5%),脐绕颈4  相似文献   

15.
苏绍雄 《现代医院》2004,4(10):31-31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严重疾患 ,死亡率极高 ,存活儿部分有神经系统致残的后遗症 ,严重影响优生优育质量及人的素质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种 :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周围 -脑室内出血、脑实质出血、小脑出血。本院 2 0 0 1~ 2 0 0 3年共收治 6 5例新生儿颅内出血 ,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共收住院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 6 5例 ,发病年龄 :1~ 16 8小时 ,其中男性 4 4例 ,女性 2 1例。足月产 34例 ,早产 2 8例 ,过期产 3例。产时窒息 5 1例 ,难产 14例 ,脐…  相似文献   

16.
超声与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与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价值,探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准确简便的方法。方法:对141例同时接受超声与CT检查,且诊断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的超声与CT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41例颅内出血(NIH)新生儿中,由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共120例,诊断符合率为85.11%(120/141),超声漏诊新生儿颅内出血21例,其中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6例,脑实质出血(IPH)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例,硬脑膜下出血(SDH)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例。IPH合并SAH漏诊的2例,均为诊断出IPH但漏诊SAH,SDH合并SAH漏诊的3例,均为诊断出SDH但漏诊SAH。漏诊率为14.89%(21/141);由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共130例,诊断符合率为92.20%(130/141),CT漏诊新生儿颅内出血11例,其中脑室管膜下出血(SHE)5例,脑室内出血(IVH)6例,漏诊率为7.80%(11/141)。结论:超声与CT检查是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NIH)较好的辅助手段,两者对于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各具特点,互有利弊。建议对高危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应首先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如超声检查是阴性,而临床又高度怀疑颅内出血者,则进一步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疑似有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结果在240例有不同类型的颅内出血患儿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最高,为76.7%。并且发现,产伤及脑缺氧是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表现为兴奋,脑实质出血多表现为抑制。  相似文献   

18.
黄志勋 《药物与人》2014,(9):133-133
目的:探讨CT诊断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颅脑CT扫查,比较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平均通过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长,P〈0.05;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灌注成像扫查能够充分反映脑组织血流变化,能够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曹爱红  袁勇 《工企医刊》2003,16(1):28-28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老年人(本文指年龄≥60岁年龄组)蛛网膜下腔出血因其临床、CT表现不典型易误诊。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1年12月间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其临床、CT特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0例,女16例,年龄61岁~82岁,平均66.2岁。活动中发病27例,主要为情绪激动、饮酒、劳累、排便用力等诱因,安静状态发病9例,睡眠中发病3例。 1.2 临床表现头痛8例,头晕12例,精神异常2例,意识障碍17例,其中嗜睡4例,昏迷8例,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21例,视乳头水肿4例,眼底出血2例,偏瘫2例。既往有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10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征象特点,从结果中可以看出106例病人中有96.2%出现低密度改变,在其中顶叶发生率为57.5%,额叶50%,枕叶30%。在CTⅢ级以上中常合并颅内出血,本组106例有颅内出血62例,其中5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C T表现有一定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