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0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192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296篇
预防医学   15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57篇
  1篇
中国医学   173篇
肿瘤学   8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手法复位治疗难治性肩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难治性肩关节脱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针刺配合手法复位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和治疗6周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6. 0%,显著高于对照组优良率76. 0%,组间差异显著(P 0. 05); 2组患者治疗6周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 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8. 0%,组间差异显著(P 0. 05)。结论针刺联合手法复位疗法治疗难治性肩关节脱位,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与伊立替康分别联合希罗迭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例应用多西他赛联合希罗达,B组32例联合应用多西他赛、伊立替康和联合希罗达,均化疗2周期以上. 结果 A组有效18例(54.5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6.1个月;B组分别为17例(53.13%)和6.2个月(均P>0.05).A组贫血较重,B组腹泻较重. 结论 两种方案对晚期胃癌患者均有较好疗效且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在伴有周围神经浸润的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MGB1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HMGB1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50例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胃癌组织、40例未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胃癌组织、3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HMGB1在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胃癌组织、未伴有周围神经浸润胃癌组织及正常胃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00%、55.00%、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MGB1与伴有神经浸润的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大小呈正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MGB1表达上调可能与胃癌组织周围神经浸润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HMGB1高表达可能促进胃癌细胞向周围神经组织浸润。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按压疼痛加剧试验和呼吸疼痛试验对于早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间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1例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上腹或中上腹部疼痛患者,分别进行按压疼痛加剧试验和呼吸疼痛试验,通过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早期急性阑尾炎或非阑尾炎腹痛)进行对比,来计算两种试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分析其对早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结果52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急性阑尾炎,另49例为非阑尾炎腹痛。按压疼痛加剧试验诊断早期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5%和72.1%,呼吸疼痛试验分别为53.8%和83.7%。按压疼痛加剧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 CI:0.693~0.878),略高于呼吸疼痛试验的0.688(95% CI:0.583~0.792)。结论按压疼痛加剧试验对于早期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特异度不如呼吸疼痛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痰湿中阻型眩晕症患者的颈椎X线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痰湿中阻型眩晕症患者的颈椎五位X线影像学征象。结果:痰湿中阻型眩晕症患者颈椎五位X线表现有共同点,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结论:痰湿中阻型眩晕症患者颈椎五位X线表现有一定规律性,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大黄及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后肠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择我科治疗的40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住院时间自2016年1月~2017年5月,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验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原则性治疗,包括禁食、抑酸、抑酶、补液及预防性抗炎等,但实验组加用大黄及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辅助通便治疗,并记录肠道功能变化情况及辅助治疗前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变。结果 2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不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短,疗效更好,且治疗前后相关炎性指标改善显著。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大黄及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后肠道功能改善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及减轻体内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TC)手术切除范围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首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MTC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中央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及生化治愈的关系;探讨影响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77例病人,术前降钙素水平正常者5例,升高者72例。行全甲状腺切除28例,单侧腺叶切除49例。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9例,中央区及患侧侧颈淋巴结清扫38例。MTC病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性别、侵出腺叶、肿瘤直径、TNM分期、术前降钙素、降钙素水平/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侧颈淋巴结转移与年龄、TNM分期具有相关性(P<0.05)。生化治愈率66.1%(39/59),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直径、术前降钙素水平及降钙素水平/肿瘤直径具有相关性(P<0.05)。中位随访时间35(7~69)个月。侵出腺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切除范围、TNM分期、术前降钙素水平和生化治愈是MTC病人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MTC病人建议至少行患侧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必要时行全甲状腺切除,根据超声、CT及降钙素水平等检查结果行预防性/治疗性侧颈淋巴结清扫。规范化的手术治疗是达到较高生化治愈率,减少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鸦胆子油乳联合阿帕替尼及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A组26例应用阿帕替尼及替莫唑胺治疗,B组26例应用鸦胆子油乳联合阿帕替尼及替莫唑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组客观缓解率为69.23%,高于A组的38.46%(P<0.05)。治疗后,A组CD3+T细胞、CD4+辅助性T细胞、CD4+/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而B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均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高于A组(P均<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对症处理后消失。B组6个月疾病无进展生存率65.4%、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期7.56个月(95%CI:5.72~9.4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10.14个月(95%CI:8.59~11.70个月),均明显高于A组的46.2%、5.78个月(95%CI:4.64~6.92个月)、8.73个月(95%CI:8.22~9.25个月)(P均<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阿帕替尼及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恶性脑胶质瘤可提高近期临床治疗效果,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生存,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研究4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4组,分别给予4种不同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单药进行治疗,在治疗4、8、12周末测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结果 4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观察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利培酮、喹硫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这4种药物都可以引起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12周后其患病率分别为20%、12.5%、10%、5%,这4种药物中利培酮所致的代谢综合征最高,齐拉西酮所致的代谢综合征最低,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机体代谢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以利培酮最为明显,阿立哌唑与齐拉西酮的影响较小,因此临床上对于药物的选择时要尤为注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