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黄芩汤对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小鼠模型的药效,并探究黄芩汤在CAC中调节免疫功能和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异常增殖,延缓或抑制CAC形成的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黄芩汤高、低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均给予2次腹腔注射10 mg·kg-1氧化偶氮甲烷(AOM),1.5%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7 d,正常饮水2周,“DSS-饮水”重复2个循环。在给予DSS同时,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纯水等剂量灌胃;美沙拉嗪组小鼠给予150 mg·kg-1·d(-1)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黄芩汤高、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黄芩汤18、9 g·kg-1·d(-1)灌胃;各组均每日给药1次,直至3个循环结束。干预结束后,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结肠长度、记录小鼠结肠肿瘤数目,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4、IL-10及胃肠道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燮理汤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0.6 g·kg-1)和燮理汤低、中、高剂量组(1.67、3.34、6.68 g·kg-1),以DSS溶液自由饮用周期循环的方式复制慢性UC小鼠模型。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浓度为1.5%的DSS循环饮用3个周期(1~7 d,22~28 d,43~49 d),其余时间予以蒸馏水(8~21 d,29~42 d,50~63 d),待第1次循环结束后,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42 d。实验过程中每日记录小鼠一般状况、体质量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的改变。治疗结束后,采集血清和结肠组织标本,测量结肠长度,计算肠重指数和结肠黏膜损伤(CMDI)评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相关通路指标变化,探讨内治方人参败毒散、外治方榆瑞灌肠液及二方合用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人参败毒散组(内治15.6 g·kg-1)、榆瑞灌肠液组(外治25 g·kg-1)、内外合治组(内治15.6 g·kg-1+外治25 g·kg-1),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采用2,4,6-三硝基本磺酸(TNBS)/乙醇诱导大鼠建立UC动物模型,造模后第8天给药,日1次,连续14 d。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结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  相似文献   

4.
寒热并用法是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的常用治法,黄连-干姜是体现寒热并用法的经典药对,该研究以黄连的有效成分小檗碱和干姜的有效成分6-姜烯酚联合应用,探究其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揭示寒热并用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和机制。采用葡聚糖硫酸钠自由饮用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分别给予小檗碱(100 mg·kg-1)、6-姜烯酚(100 mg·kg-1)、小檗碱(50 mg·kg-1)联合6-姜烯酚(50 mg·kg-1)灌胃,每日1次,给药20 d后取小鼠血清、结肠组织、粪便,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结肠病理组织学变化,阿利新蓝和过碘酸雪夫染色观察结肠组织黏液层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F4/80、黏蛋白-2(mucin-2)、闭合蛋白-1(c...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防己茯苓汤对心肌纤维化小鼠巨噬细胞极化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1·d-1)构建心肌纤维化小鼠模型。将5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防己茯苓汤低、高剂量组、酒石酸美托洛尔(Meto)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模型给予相应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防己茯苓汤低、高剂量组分别予以防己茯苓汤低、高剂量灌胃(3.315、13.26 g·kg-1·d-1),Meto组予以酒石酸Meto灌胃(15 mg·kg-1·d-1)。2周后,观察小鼠心脏形态,计算平均细胞横截面积、心脏质量指数和心胫比,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心肌胶原沉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克罗恩病(CD)大鼠肠道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通过对各组间作用差异的对比,为该方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共72只,随机被分作正常组(12只)、造模组(60只),雌雄各半。造模组大鼠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3 mL·kg-1)造模,随后被平均分作模型组、美沙拉嗪组(0.21 g·kg-1·d-1)、参苓白术散低、中、高剂量组(5.88、11.76、23.59 g·kg-1·d-1)。药物组大鼠应用相应药物进行灌胃14 d,正常组与模型组则应用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灌胃结束后进行各组大鼠炎症性肠病(IBD)炎症活动指数(DAI)评分及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蛋...  相似文献   

7.
探讨脉络舒通丸对大鼠股骨骨折引起的后肢肿胀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脉络舒通丸(MLST)低剂量组(1.8 g·kg-1·d-1)、MLST高剂量组(3.6 g·kg-1·d-1)和阳性药组(迈之灵片60 mg·kg-1·d-1)。假手术组暴露股骨后缝合伤口,其余4组均进行机械性损伤造成股骨骨折,于造模前7 d及造模后5 d对各给药组给予灌胃给药,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检测大鼠后肢肌肉组织的病理损伤,并测量其后肢肿胀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探讨黄芩汤(HQT)对硫酸葡聚糖钠盐(dextran sulfate, 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模型小鼠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SS组),黄芩汤低(HQT-L组)、中(HQT-M组)、高(HQT-H组)剂量组,西药美沙拉嗪组(西药组),建立小鼠UC模型。造模成功后,HQT-L组、HQT-M组、HQT-H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黄芩汤和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和DSS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10 d后,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RT-qPCR)法测定结肠组织NLRP...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良姜-香附药对抗胃溃疡和镇痛的作用,探究高良姜-香附合用是否能增强单用高良姜、香附的抗胃溃疡作用及镇痛作用。方法:将48只KM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奥美拉唑,0.2 g·kg-1)组、高良姜组(0.8 g·kg-1)、香附组(0.8 g·kg-1),良附组(高良姜-香附药对,0.8 g·kg-1),共6组,每组8只。连续给药7 d后以10 mL·kg-1剂量灌胃给予无水乙醇造模,测定小鼠的胃液pH值、胃溃疡指数、溃疡抑制率、IL-6和IL-1β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形态。另选取50只KM小鼠进行热板法致痛试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阿司匹林组(0.2 g·kg-1)、高良姜组(0.8 g·kg-1)、香附组(0.8 g·kg-1)、良附组(0.8 g·kg-1),观察并记录小鼠舔后足或跳跃反应的潜伏期。结果:与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汤对湿热证模型大鼠的药效,并探究葛根芩连汤是否能调节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湿热证炎症反应。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湿热证组(M)、葛根芩连汤低剂量组(T1,0.98·kg-1·d-1)、葛根芩连汤高剂量组(T2,4.9·kg-1·d-1)。以内湿热饮食+外湿热环境的方法复制湿热证动物模型,共42 d。葛根芩连汤低、高剂量组给药治疗14 d。期间采用旷场实验记录大鼠的探究行为及活动度,监测大鼠精神状态、被毛、阴囊等体征变化并赋分统计。动物处死后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紧密连接闭合蛋白(Occludin)、封闭蛋白-1(Claudin-1)、闭锁小带蛋白-1(ZO-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肠道干细胞移植对创伤后肠黏膜屏障的治疗作用,寻找肠道干细胞治疗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方法。方法:利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法将肠上皮干细胞分离,通过肠腔人工生物支架等组织工程方法建立理想的ISC移植模型,实现肠道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并将体外分离培养的肠道干细胞群移植入放射性小肠损伤动物模型鼠肠腔中。结果:正常组大鼠小肠黏膜各层结构正常,绒毛排列整齐;模型组7天大鼠黏膜绒毛严重受损,脱落明显;治疗组7天黏膜破坏较少,黏膜增厚,逐渐恢复正常。同时对治疗组和模型组进行RI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ISCs移植可促进损伤后肠黏膜的修复,肠道干细胞移植有望成为治疗某些肠道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不同吸收促进剂对低分子肝素(LMWH)肠渗透的影响,确定LMWH最佳肠吸收部位及其最佳吸收促进剂。方法采用体外透膜装置考察LMWH经肠道各段的渗透能力以及不同吸收促进剂对LMWH经大鼠十二指肠和结肠的促渗透效果;以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指标,采用在体原位肠袢实验考察Imwitor 742对LMWH经十二指肠或结肠给药后吸收的影响。结果LMWH经十二指肠渗透最多,其次是空肠、回肠和结肠。所试吸收促进剂均能增加LMWH的透肠速率,在十二指肠的促渗顺序为:Imwitor 742>牛磺胆酸钠>癸酸钠>聚山梨酯80>卵磷脂;在结肠的促渗顺序为:Imwitor 742>癸酸钠>牛磺胆酸钠>聚山梨酯80>卵磷脂。各促进剂均对结肠作用敏感,但LMWH渗透系数和累积渗透量仍以十二指肠最高。1%Imwitor 742使LMWH经大鼠十二指肠吸收的最大APTT增加3.6倍,结肠吸收的最大APTT增加2.5倍,十二指肠吸收好于结肠。结论十二指肠是LMWH肠道吸收的最佳部位。Imwitor 742是LMWH良好的肠道吸收促进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异功散主要成分的肠吸收及动力学特征,判断其主要吸收成分。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进行肠吸收实验,计算各成分的吸收参数。结果 6种主要成分甘草苷、橙皮苷、甘草酸、芸香柚皮苷、芹糖异甘草苷、人参皂苷Re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1×10–6~1×10–5 cm·s–1;除甘草酸和芹糖异甘草苷外其他成分的吸收速率常数(Ka)在不同质量浓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随质量浓度呈线性增加(r>0.97)。结论 异功散中6个主要成分的小肠吸收良好,且以被动转运为主,其中人参皂苷Re的吸收最好,其次为甘草苷、甘草酸、芸香柚皮苷、芹糖异甘草苷、橙皮苷。该结果可为确定异功散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患者应用济川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18例CFC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9例)予以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治疗,观察组(59例)在此基础上加用济川煎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功能指标、肠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P物质(SP)]和肠道菌群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2%(55/59),较对照组的78.0%(46/59)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全胃肠排出率和胃排空率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高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NO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血清SP,5-H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肠道厌氧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需氧菌群酵母菌、肠杆菌数量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排便症状(大便性状、排便间隔、排便困难、排便不尽)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排便症状评分下降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3.4%(2/59)]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6.8%(4/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FC老年患者应用济川煎辅助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增强胃肠功能,调控肠神经递质表达水平,维持肠道菌群稳态,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白矾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白矾对正常机体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影响。方法:用白矾0.25,1g/kg两个剂量喂饲小鼠0.5,2和3个月,分别对小鼠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动物口服白矾后,其肠道菌群发生紊乱,表现在肠道中与机体生理活动关系密切的生理性细菌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菌量明显下降,致病菌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上升,而且服用白矾时间越长,对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越大。结论:白矾能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6.
姜文成  蹇强  马天  李斌 《中医药学刊》2014,(9):2079-2081
银屑病具有的慢性、复发性、全身炎症反应的特点,并与遗传相关。从肠道菌群微生态角度,介绍研究人类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关系的元基因组学技术方法,探讨肠道菌群微生态与银屑病的遗传表型的关系,并阐述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的相关性;进而从"健脾"和"安神"两个方面,探讨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银屑病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百药煎发酵炮制前后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肠道菌群及肠黏膜中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表达的影响,探讨五倍子和百药煎治疗UC的作用机制,指导中医临床区别用药。方法 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随机选取1组为空白组,其余4组采用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UC模型;造模完成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给药组分别给予美沙拉嗪(0.8 g·kg-1),五倍子水煎液(1.8 g·kg-1)和百药煎水煎液(2.7 g·kg-1)灌胃7 d;运用16S rRNA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肠道菌群的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对比小鼠结肠组织Occludin和ZO-1的表达。结果 UC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较空白组均明显降低,结肠组织充血增厚,出现明显溃疡,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经五倍子和百药煎治疗后,菌群丰度及多样性均有提升,门水平主要表现为五倍子组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减少(P<0.01);百药煎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1),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增加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减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属水平主要表现为五倍子组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和Allobaculum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罗斯氏菌属、普雷沃菌属、颤螺旋菌属和帕拉普氏菌属相对丰度明显升高(P<0.05,P<0.01);百药煎组拟杆菌属和Allobaculum相对丰度明显降低(P<0.05,P<0.01),普雷沃菌属、颤螺旋菌属、罗斯氏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倍子组和百药煎组结肠组织均明显恢复,充血减轻,仅见散在溃疡;Occludin和ZO-1的表达量升高,且百药煎组的表达量高于五倍子组。结论 百药煎治疗UC效果优于五倍子,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状况,提高ZO-1和Occludin的表达,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起到减轻肠道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不同肠道准备方法对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检查前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检查前服用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观察2组筛查效果与检查情况。结果:镜下肠道清洁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首次排便时间、排便总次数和进镜时间分别为(8.13±0.98)min、(7.29±2.13)次与(34.29±10.45)min,对照组分别为(9.10±0.20)min、(6.34±2.10)次与(45.35±11.10)min,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在检查中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均未影响检查效果。直肠癌检出率观察组为98.7%,对照组为8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聚乙二醇电解质应用于直肠癌早期筛查肠道准备中,能提高检查效率与直肠癌的检出率,改善肠道清洁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连翘水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运动的作用。方法:将大鼠离体回肠作为研究对象,以氯化乙酰胆碱、氯化钡(Ba Cl2)、多巴胺(DA)、肾上腺素(Adr)、硫酸阿托品(Atr)为工具药,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研究连翘水煎液对大鼠离体回肠的作用。结果:连翘水煎液能显著降低正常大鼠离体回肠的自主运动,体现在收缩张力和振幅降低,并呈现明显量效关系。氯化乙酰胆碱和Ba Cl2能使肠肌收缩,升高其张力和振幅,不同浓度连翘均能拮抗氯化乙酰胆碱和Ba Cl2造成的肠肌收缩,使其张力和振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A,Adr,Atr能使肠管运动抑制,体现在张力和振幅变小,不同浓度的连翘水煎液均能使DA、Adr和Atr组的张力进一步降低,振幅进一步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现出对肠管运动的协同抑制作用。结论:连翘对肠管运动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M胆碱受体、拮抗钙离子、激动多巴胺受体、激动肾上腺素α和β受体有关,也可能是对肠管的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针刺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预防作用的机理。方法:建立粘连性肠梗阻大鼠模型,对大鼠肠黏膜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术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减少,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增多。针刺能明显改善肠梗阻时小肠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促进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功能和形态恢复。结论:针刺能够改善术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异常的超微结构,增强肠黏膜的防御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