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7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5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中医经穴理论治疗体系中,以针刺、灸法等作用于穴位的中医治疗疾病的方式,已被广为熟知和应用。磁刺激是一种新型刺激疗法,具有无痛、无创、操作简便、易重复、能进行深部刺激等优点,以前大多用于脑功能区或刺激外周的神经、肌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四大脑技术之一。近年来磁刺激技术也在逐步应用于穴位干预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此,本文对近十年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在睡眠障碍、脑疲劳状态、抑郁症、脑卒中后偏瘫、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肌肉疲劳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磁刺激穴位有一定的作用,能代替或部分代替常规治疗。但目前大多数研究的样本量偏小,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缺少,循证医学证据还不足,需要以后的更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在机制方面,大多数研究主要围绕在不同穴位、不同参数、不同状态下的磁刺激干预的大脑皮层变化来进行探讨,目前的主要手段大多聚焦于脑电诱发电位、脑网络,并探讨了如何优化磁刺激系统来达到更好地效果。研究者除了中医针灸专业之外,还有不少的工科研究人员,存在多学科的交叉。综述表明将现代磁刺激技术和传统经穴理论相结合,是磁刺激技术在医学领域的新开拓,对传统中医针灸学的临床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利于经穴治疗在全科医疗中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髓灸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和血清及脑、肾组织的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 G)、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比较2组穴位(足三里配悬钟、百会配关元)延缓脑衰老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75只SPF级3月龄体质量为(30±2)g雄性昆明小鼠,水迷宫检测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即生理组、造模组、艾灸1组(足三里+悬钟穴)、艾灸2组(百会+关元穴),艾灸3组(非穴位)。造模组和各艾灸观察组予D-半乳糖按1 000 mg/(kg·d)颈背部皮下注射,同时生理组以同法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56 d。3组艾灸观察组于造模第13 d起开始艾灸,每次每穴3壮,灸单侧(或2穴),共6壮。生理组和造模组不做治疗性干预,但给予与各观察组同时间、程度的捉抓刺激。造模、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水迷宫测试,将小鼠眼球取血,断头取脑,开腹取肾,制备脑、肾组织匀浆,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及脑、肾组织8-OHd G、T-AOC水平。结果:1)水迷宫结果显示:造模、治疗前各组小鼠水迷宫各项指标及学习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及治疗后,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两比较:a.造模及治疗后,造模组与生理组、艾灸1组、艾灸2组比较,"潜伏期、平台象比、停留时间、寻求次数、原平台象限百分比、跨越次数"6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生理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3组与艾灸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及脑、肾组织ELISA结果示:a.造模组血清和脑、肾组织8-OHd G含量显著升高,与生理组、艾灸1组和艾灸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3组与艾灸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造模组血清和脑、肾组织T-AOC水平显著降低,与生理组、艾灸1组和艾灸2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组与艾灸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3组与艾灸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髓灸防治脑衰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D-半乳糖诱导的8-OHd G表达,抑制细胞的DNA损伤,提高机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发挥抗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下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后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针刺的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4星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下康复训练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后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艾炷灸足三里、悬钟穴对衰老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36只3月龄小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盐水组,将前两组连续注射D-半乳糖6周,治疗组在12天后进行艾炷灸治疗,盐水组注射同剂量生理盐水,另将12只16月龄小鼠作为自然衰老对照组(自衰组)。治疗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功能。结果:模型组与盐水组在"潜伏期、寻求次数、停留时间、平台象限百分比"4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模型组与自衰组在"寻求次数、停留时间、跨越次数、原平台象比"4项均无明显差异(P0.05),模型组与治疗组比较6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与盐水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艾炷灸足三里、悬钟两穴可以改善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调督补‘肾法针剌和常规针刺法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将60例老年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调督补肾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的SDRS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S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减少(P〈0.05),但治疗组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为5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督补。肾法针刺治疗老年失眠症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针刺的fMRI研究的统计分析选择合宜的的阈值。方法选取健康青年志愿者12例,进行刺激养老穴的fMRI研究,采用组块模式,使用SPM2对扫描后图像进行后处理,采用校正和非校正来统计分析脑功能激活情况。结果在校正象情况下(组分析,FWE,0.05,K≥10),养老穴主要激活了左顶叶的顶下小叶BA40,右侧额叶的额下回BA45、BA46,其次为左侧颞中回、颞下回BA37,左额上回BA10。而非校正情况下,激活点非常广泛。结论在穴位的脑功能激活实验应选择校正像分析。  相似文献   
7.
背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是近年发展起来研究穴位特异性的重要武器。目前大多数的针刺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仍采用组块设计,而且绝大多数的都是在入针之后进行功能像扫描,认为入针后的静息段为纯静息,做为基线对照。但这与传统的针灸理论相冲突,因为传统针灸认为入针后也会出现入针效应。 目的:探讨如何选择针刺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的基线。 方法:采用Hui的多组块设计,对入针后的效应进行相关分析,观察入针后是否有脑功能激活。 结果与结论:触觉刺激在刺激完成后,静息阶段不存在明显的脑功能变化;而针刺的入针时会产生一定的脑功能变化,入针后的静息段并非纯静息段。入针后的静息段也许不适于作基线。  相似文献   
8.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SPF实验室,选用符合实验要求的雌性SD大鼠36R,随机分成三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推拿组。对模型组、推拿组进行颈椎病造模,造模成功后第3日开始接受推拿治疗。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剪取C3~7节段椎体,剔除周围软组织后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送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科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三组的颈椎间盘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可见椎间盘纤维环变粗糙,呈轻度玻璃样变性,髓核皱缩,增生的软骨细胞和纤维组织比较密集。正常对照组可见椎间盘纤维环较光滑,无玻璃样变性,髓核清晰,软骨细胞和纤维组织比较稀少。推拿组可见椎间盘纤维环略粗糙,未见明显的玻璃样变性,软骨细胞和纤维组织增生不如模型组明显。表明推拿能减少因造模而导致的颈椎间盘的损害。其机理可能是疏通经气,舒筋通络,促进受损伤的肌肉、韧带组织的修复,及增加其他软组织的代偿功能,从而改善和减少颈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复性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患者前瞻性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药物、高压氧、物理疗法及传统疗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以60%最大刺激强度刺激患者双侧额叶,每侧刺激30次,频率为0.5Hz,每日一序列,连续治疗5d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2d,连续4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Rivermead行为记忆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Rivermead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模拟现实环境刺激下任务完成情况明显改善(P<0.01)。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外伤患者前瞻性记忆功能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效果优于单用药物加物理及传统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针刺对睡眠剥夺受试者面部新陈代谢热的影响。方法 将64例健康青年受试者随机分为4组:正常睡眠组(A组)、睡眠剥夺组(B组)、睡眠剥夺与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申脉、照海穴针刺治疗组(C组)和睡眠剥夺与非经非穴针刺治疗组(D组)。A组保持正常睡眠状态,对B、C、D组同时进行24 h睡眠剥夺,次日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4组受试者面部热值,及观察C、D组针刺治疗后面部热值的变化。结果 红外热成像图显示,A组面部呈温热状态,B、C、D组面部呈高热状态。A组热值显著低于B组、C组和D组(P<0.05)。B、C、D 3组热值多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针刺治疗后面部热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但C组治疗后面部热值降低值显著大于D组(P<0.05)。结论 睡眠剥夺可导致面部热值升高,小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申脉、照海穴针刺能够降低睡眠剥夺者面部较高热值,且疗效优于非经非穴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