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化龙  李振虎  徐砚通 《中草药》2015,46(10):1542-1555
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临床疗效确切,但其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尚在探索中。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复方、单味中药提取物和中药活性成分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突出体现了中药抗过敏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特征,从而加深对中药抗过敏作用的认识,一方面为中药治疗过敏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研发抗过敏中药产品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中药治疗心肌缺血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但由于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药理活性的特点,作用机制较复杂。本文对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的中药复方、单味药及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归纳,并从促血管新生、扩张冠状动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凋亡、调节血液流变学、抑制Ca2+超载、自噬、调节能量代谢等方面对中药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总结,以期为治疗心肌缺血中药的开发提供新策略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肝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向肝硬化进展的必经病理过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何阻止或逆转肝纤维化一直是肝脏病学的研究重点.中药复方治疗肝纤维化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的优势,进一步明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并研发质量稳定和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该文章将概述近五年来国内外中药复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为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研发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抗肿瘤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肿瘤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中药莪术及其有效成分紫杉醇、藤黄、大黄素、β-榄香烯、土贝母苷甲以及川芎嗪、玉竹提取物、人参皂苷、丹参酮等中药的实验观察及分析,并查阅大量资料。结果发现许多抗肿瘤中药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广泛,用于治疗肿瘤可弥补西医治疗上的不足,值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5.
鲜静  张晨  钟雪梅  傅超美  高飞  章津铭 《中草药》2021,52(6):1816-1826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现代常见病、难治病。因其发病反复,临床常需反复长期使用柳氮磺胺吡啶、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但其疗效有限且易产生不良反应。现代研究发现中药多酚类、生物碱类、醌类、萜类等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机制,表现出较好缓解UC的作用,且不良反应相对较低,但存在水溶性差、胃肠道不稳定和结肠靶向性差等制剂学问题。针对以上制剂学问题,研究者构建了多种中药活性成分的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系统,通过避免胃肠道破坏、延长肠滞留、实现药物在病灶部位控释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对UC的治疗效果。对具有UC防治作用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口服结肠靶向纳米系统用于UC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活性成分口服靶向治疗UC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前抑郁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西药多存在不良反应且不能达到满意疗效。中药在治疗抑郁症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一些中药治疗抑郁症可能与其抗炎作用有关。介绍中药提取物、中药药对、中药复方及中成药抗炎治疗抑郁症的功效及作用机制,为中药抗炎治疗抑郁症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泻心通腑汤治疗失眠伴抑郁的依据,预测泻心通腑汤治疗失眠伴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得到失眠、抑郁的疾病基因及泻心通腑汤中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并筛选出泻心通腑汤的中药活性成分在治疗失眠伴抑郁过程中所涉及的功能及通路,最终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得到泻心通腑汤中50种活性成分可与失眠伴抑郁的191个疾病靶点相关联,KEGG富集分析得到通路124条。结论:泻心通腑汤治疗失眠伴抑郁可能是通过多靶点、多成分起到作用,而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为泻心通腑汤治疗失眠伴抑郁最有可能起作用的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中药治疗失眠,戒除对安眠药的依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采用中药治疗;过渡期减量服安眠药至停服安眠药;辅助催眠法,行言语诱导,心理暗示。结果:3例患者治疗1个疗程,显效2例,占66.67%,有效1例占33.33%,总有效率100%。结论:中药治疗失眠,辅助催眠法可增强中药的治疗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7,(1):221-224
肝内胆汁淤积是胆汁流动障碍所致的一组疾病共同的临床特征,是多种肝病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胆汁酸肝内淤积引起细胞毒作用、由胆汁酸继发的氧化应激、炎症损伤,导致的肝纤维化等多种肝脏损伤机制。近年来肝内胆汁淤积的治疗备受关注,中药在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特点,疗效显著。本文就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治疗肝内胆汁淤积作用潜在机制进行综述,阐明肝内胆汁淤积中药治疗前景,为中药组方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提供指导帮助。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中药具有良好的抗痴呆作用,其中含皂苷成分中药治疗痴呆疗效可靠且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抗痴呆的机制主要通过参与神经生化、氧化应激、炎性反应与血管机制等途径。对中药皂苷类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相关机制的有关文献加以分析综述,为含皂苷成分中药的进一步药理研究和痴呆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的疗效。方法:在维持原降压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辨证论治加用安神中药治疗23 例高血压合并失眠患者,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 例患者22 例有效,有效率为95.7%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合并失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宁神汤治疗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针药结合组采用针刺结合宁神汤治疗不寐30例,并设立中药组、中成药组对照。[结果]针药结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和中成药组。[结论]针灸结合中药治疗不寐能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中西药合用是临床常用的干预策略和治疗手段,是在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相互取长补短的原则下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如何真正将中医、西医两种医学进行结合,如何保证中药、西药叠加使用的效果是增效,实现两者优势互补,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极待解决的热点课题。目前的中西药联合模式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不良反应多,干预人群不明确,配伍不合理,机理不清楚,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同时仍缺乏高质量循证证据。鉴于目前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局限性和评价中药作用模式的探索,我们提出COMTSM模式作为中西药联合应用的规范化研究方法,即结合(C: Combine)门诊数据挖掘(O: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tpatient cases)、Meta分析(M: Meta-analysis)、随机对照试验(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精准人群分析(S: Stratified 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机理机制研究(M: Mechanism research)。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中药津力达颗粒(JLD)在应用降糖西药基础上,可发挥出进一步的降糖、改善胰岛β细胞等作用,用高质量的循证证据表明中西药联合应用情况下中药有明显的增效作用。COMTSM模式评价中药作用成果显著,COMTSM模式主要用于中药的规范化研究,以获得高质量的循证证据,为其它中西药联合应用提供了规范化研究方法,也提出了新的适合中药应用的研究模式,为未来更多的中医药在COMTSM模式下研究提供了方向的引导,发挥中药防治疾病、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各类中药不良反应报告,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的累积,人们对中药药物警戒的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中药药物警戒已经成为了热门的研究方向,但中医和西医的历史不同,理论也不是一个体系,中药药物警戒和西医比还是有很多差距.该文归纳整理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数据库,运用3种WHO,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使用的数据挖掘方法,建立适合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的药物警戒体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和人们精神压力的增大,郁证发病率越来越高,郁证患者不仅心理遭受折磨,也会伴随相应的躯体症状,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西药治疗病程长且易反复,不良反应较多;而中医药治疗郁证的历史由来已久,具有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并且注重整体化和个体化治疗容易被患者接受的优势。本文对近年临床采用中医药辨证论治、中成药、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治疗郁证的一些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周娴颖  周莉  孙祖越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20):3715-3720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异质性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和持续无排卵为特征,是青春期和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系统与代谢系统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目前国内外西医主要通过降低雄激素、改善胰岛素抵抗、诱发排卵等手段改善患者症状,但西药不良反应较大,长期治疗不能为患者所接受。近年来中医药治疗PCOS已经取得了一定疗效,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效应,可以同时调节PCOS患者内分泌与代谢紊乱,且相对安全。该文通过查阅临床和动物实验方面的文献,阐述了中医对PCOS的认识、用药分析和中药对PCOS治疗的药理学机制,发现中药在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轴功能、纠正性激素紊乱、影响基因及调控因子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糖脂代谢紊乱、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和改善卵巢形态等方面发挥作用。该文对中医对PCOS的认识及中医药在PCOS治疗方面的积极作用加以归纳总结,为中医药防治PCOS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的应用进行述评。方法:通过对脑梗塞二级预防中西医所呈现的优势与不足和中医重要地位的阐述,延伸到中西医结合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的应用。结果:单用西医或中医对脑梗塞二级预防都有比较确切的疗效,但存在诸多不足。中西医结合在脑梗塞二级预防方面能优势互补。结论:单用西医或中医对脑梗塞二级预防都有比较确切的疗效,但仍存在不足。中西医结合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有优势互补,加强治疗作用,是预防脑梗塞复发方面是一条必要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近年来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行综述。镇肝熄风汤为清代医家张锡纯治疗中风的经典名方,也是现今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常用方。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镇肝熄风汤具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效,临床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有一定疗效。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复杂,虽然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但是现代西药存在作用靶点单一,不良反应多等问题,中药复方由于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特点,在减轻高血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改善症状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目前对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较多,从中医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胃肠激素等新观点的提出,丰富了高血压机制学说,但是对其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作用途径、作用靶点的研究有待深入。基于此,通过收集整理近年来国内外镇肝熄风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发现镇肝熄风汤降压作用的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管重构、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系统、调控血脂、抑制交感神经活动、改善胰岛素抵抗、干预细胞膜离子通道等方面。基于镇肝熄风汤多途径、多靶点的降压作用,立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变化,为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血管病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液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注射剂上市品种很多,但目前以活血化瘀为基本治疗大法的中药注射剂占所有上市品种的绝大部分,但论其合理应用方面,仍值得商榷.笔者从传统中医、现代医学等角度对目前临床常用的中药注射液的适应证型和药理作用,结合脑血管病临床应用特点、注意事项、禁用、慎用和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对比,分门别类,以期达到临床医师的合理应用中药注射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