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8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196篇
内科学   96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87篇
外科学   106篇
综合类   345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1篇
  1篇
中国医学   121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目的:研究影像学在诊断应力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保有影像学资料并诊断明确的应力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分析X线、CT、MRI对应力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及漏诊的原因。结果:82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9,平均年龄为49.77岁;病变多累及下肢骨及中轴骨,胫骨为最常见累及部位;X线、CT、MRI的诊断准确率依次升高,X线、CT的初诊漏诊与MRI分级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X线及CT图像中骨膜反应易被漏诊。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应结合临床病史及好发部位,早期诊断应力性骨折首选MRI,注重X线及CT中骨膜反应及软组织情况以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少年年龄与颈椎骨成熟度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双盲法,对216例10~20岁青少年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采用SAS6.12统计软件分析C2~C5颈椎体生长发育的状态,与年龄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性别间有无差异。结果:随着年龄增长,C2~C5颈椎骨形态呈规律性变化,女性比男性约提前2a,在11岁和12岁年龄段有统计学差异,但形态变化无性别差异。青春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开始时间和高峰期时间,个体差异大。结论:用头颅侧位片观察颈椎骨的形态变化判断儿童的生长发育状态,比用年龄来判断快速生长期更为准确,是临床上简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腮腺混合瘤又名多形性腺瘤,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肿瘤。虽然具有良性的组织形态,但因其具有浸润性包膜,术后易复发,部分可发生恶变,且由于面部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分布及腺体,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面瘫、涎瘘、味觉出汗综合征等。我院1998—2005年共收治腮腺混合瘤患者123例,均行手术治疗。经术前充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创口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45例胸腰段骨折满足研究条件的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手术入路24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5d肌酸激酶水平,术后6个月随访时行椎旁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及磁共振检查评估椎旁肌肉萎缩程度,16例患者取内固定行多裂肌组织学检查.[结果]肌酸激酶传统入路组术后高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第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5d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行多裂肌肌电图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发现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失神经纤颤电位少且MRI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组织学检查发现类似的结果.[结论]传统手术入路和和椎旁肌间隙入路对多裂肌均有损伤,但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椎旁肌损伤小于传统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与开胸手术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NSCLC行手术治疗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VAMT组48例和开胸手术组42例。2组均行肺叶切除加常规淋巴结清扫。对比2组手术相关资料,术后随访,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运用QLQ-LC43量表评价2组术后生活质量,并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 VAMT组术中出血量、术后72 h引流量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置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胸手术组(P0.05或P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MT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手术组(6.3%vs.20.5%,P0.05);VAMT组术后1、3个月QLQ-LC43评分显著高于开胸手术组(P0.01);VAMT组和开胸手术组生存期分别为35.9个月、34.4个月,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1.9个月、29.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MT治疗NSCLC具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患者创伤小,且术后恢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8.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开放肺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与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两种通气模式实施肺复张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血流动力学、肺力学和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行机械通气及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15例,随机实施APRV模式肺复张或CPAP模式肺复张,每隔4h复张1次。其中APRV组设定高水平压力(Phigh)为35cm H2O(1cm H2O=0.098kPa),低水平压力(Plow)为压力-容积(P—V)曲线的下拐点(LIP);CPAP组设定CPAP为35cm H2O;两组持续时间均为40s。记录复张前后的肺力学、氧代谢指标以及复张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在APRV模式下行肺复张时心脏指数(CI)轻度下降,且持续时间较短。两种复张模式均可使肺顺应性等力学参数及氧合明显改善,以APRV模式尤为明显。结论采用APRV模式进行ARDS肺复张治疗可避免镇静剂的使用,对血流动力学干扰较小,对肺力学及氧合的改善优于CPAP模式。  相似文献   
9.
自主呼吸试验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在终止机械通气后,自主呼吸试验(SBT)时间对成功拔管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组与前瞻组对比的方法,回顾组将成功拔管患者按SBT时间不同及病种不同分别对SBT结果进行记录及统计不处理;前瞻组除慢慢阻塞性肺疾病(COPD)采用1-2小时SBT外,其余病种患者均采用30分钟SBT。记录并比较2组的成功率、再插管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回顾组患者按时间分组显示,拔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若按病种分别计算,COPD1-2小时组成功率要高于30分钟组(P<0.05),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0分钟组成功率高于3-4小时组(P<0.05),与1-2小时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瞻组COPD及心衰组拔管成功率均较回顾组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应根据不同病种有用不同SBT。COPD患者SBT过短只能了解呼吸肌力,不能了解耐力;而心衰患者SBT过长会增加呼吸功而诱发心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晚期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去势后,联合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局部治疗原发灶对患者生存和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00年3月~2010年12月对64例晚期PCa去势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非随机研究,对照组30例接受单纯内分泌治疗,HIFU组34例去势后联合HIFU治疗。绘制两组患者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并计算生存率,进行生存分析。部分患者(对照组11例,HIFU组12例)于治疗前、后采取外周血检测免疫指标,包括IL-2、IFN-γ、VEGF、TGF-β1和CD4+CD25+Foxp3+细胞水平。结果:对照组3年和5年生存率为45.19%和25.83%,HIFU组3年和5年生存率为76.92%和51.26%,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4)。与对照组比较,HIFU组患者治疗后的外周血IL-2(P=0.042)、IFN-γ(P=0.019)水平显著提高,VEGF(P=0.032)、TGF-β1(P=0.042)水平和CD4+CD25+Foxp3+细胞(%)(P=0.001)显著降低。结论:晚期PCa去势后联合HIFU局部治疗原发灶能提高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并能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