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Fas、FasL抗原表达的相关性,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方法选择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者各30例;另设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骨髓Fas、FasL抗原表达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Fas、FasL mRNA表达。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Fas抗原、FasL抗原的阳性率、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且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组间Fas抗原、FasL抗原的阳性率、mRNA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按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次序依次升高。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分型与Fas、FasL抗原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和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中医证型与微观辨证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纳入AA患者126例,分析中医证型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6、IL-11、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的相关性。结果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CD3~+、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阴虚证CD4~+、CD4~+/CD8~+水平均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CD8+水平高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阳虚证与肾阴阳两虚证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肾阴虚证IL-2、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IL-11水平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阴阳两虚证IFN-γ、TNF-α水平均高于肾阳虚证(P0.05)。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两虚证Hgb、PL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阴虚证WBC低于肾阳虚证和肾阴阳两虚证(P0.05),肾阴阳两虚证WBC低于肾阳虚证(P0.05)。结论 AA肾阴虚证病情更严重,符合"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理论,CD4~+、CD8~+、CD4~+/CD8~+、IL-2、IL-11、IFN-γ、TNF-α、WBC可能作为微观辨证指标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Th细胞失衡、转录因子T-bet/GATA-3及相关信号通路水平分析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CAA患者,辨证分为脾肾阳虚组和脾肾阴虚组各20例,另选20例健康者做对照(正常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T-bet、GATA-3及STAT4、STAT6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A患者外周血Th1、Th2比例及PBMNC培养上清IFN-γ、IL-12、IL-4水平。结果脾肾阴虚组患者PBMNCT-bet、STAT4、T-bet/GATA-3比值、Th1、IFN-γ、IL-12均高于脾肾阳虚组(P<0.05),并且此2组患者亦高于正常组(P<0.05),而GATA-3、STAT6、IL-43组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脾肾阳虚型患者相比,CAA脾肾阴虚型存在更严重的IFN-γ/T-bet、IL-12/STAT4通路异常活化和Th1偏移,脾肾阴虚型存在更明显的免疫异常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外周血microRNA、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失调水平分析其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不同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SAA患者60例,辨证分为热毒壅盛型12例、肾阴虚型18例、肾阴阳两虚型16例、肾阳虚型14例,另选20例健康者做正常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p70(IL-12p7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SAA热毒壅盛型及肾阴虚型外周血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均高于肾阴阳两虚型及肾阳虚型(P0.05),而热毒壅盛型与肾阴虚型之间、肾阴阳两虚型与肾阳虚型之间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热毒壅盛型、肾阴虚型及肾阴阳两虚型细胞毒T淋巴细胞(Tc细胞)比例均高于肾阳虚型(P0.05),而辅助T淋巴细胞(Th细胞)比例、Th/Tc比值则低于肾阳虚型(P0.05),前三者之间Th、Tc比例、Th/Tc比值则无明显差异(P0.05);热毒壅盛型及肾阴虚型血浆IFN-γ、TNF-α、IL-12p70水平均高于肾阴阳两虚型及肾阳虚型(P0.05,P0.01),而TGF-β1水平则低于肾阴阳两虚型及肾阳虚型(P0.05),热毒壅盛型患者IFN-γ、TNF-α水平又高于肾阴虚型(P0.05),而肾阴阳两虚型与肾阳虚型之间各细胞因子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型再障患者热毒壅盛型、肾阴虚型存在更明显的miRNA-155-5p、miRNA-1260b上调及细胞因子紊乱,其中热毒壅盛型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TNF-α升高更为突出,而肾阳虚型细胞免疫亢进程度则轻于其他三型,重型再障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miRNA失调、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细胞因子紊乱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与细胞凋亡及miR-96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肾阳虚、肾阴阳两虚和肾阴虚各30例,另以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阳性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miR-96的表达。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阴虚组凋亡率最高,肾阳虚组最低,肾阴阳两虚组介于两者之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表面两种抗原Fas和FasL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型比较,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肾阴虚组、肾阴阳两虚组和肾阳虚组。中医各证型组miR-96的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三型比较以肾阴虚组与肾阴阳两虚组为高,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的凋亡可能与miR-96的异常表达相关,不同辨证分型之间存在miR-96表达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与Faa、FasL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解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方法]选择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其中脾肾阳虚、肾阴阳两虚、肝肾阴虚者各30例;另设15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免疫印迹杂交技术检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人骨髓Fas、FasL蛋白表达.[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Fas蛋白、FaaL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且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组间Fas蛋白、FaaL蛋白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5或P<0.01),按脾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与肝肾阴虚组次序依次升高.[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分型与Fas、FasL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辨证分型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补血合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造血细胞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组后,治疗组西药加补血合剂,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抽取骨髓,对骨髓细胞分离培养,收集培养上清液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造血细胞调节因子(IL-3、TNF-α、IFN-γ)的活性并比较其水平变化。结果:造血细胞调节因子水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IL-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NF-α、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IL-3水平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TNF-α、IFN-γ水平降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IL-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NF-α、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3水平升高的差值与TNF-α、IFN-γ水平下降的差值,肾阳虚组均高于肾阴虚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血合剂能提高正调节因子IL-3的水平,降低负调节因子TNF-α、IFN-γ的水平,肾阳虚型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肾阴虚型患者,为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围绕促红细胞生成素、造血干细胞因子等指标,探讨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9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肾阴虚型三组,另设正常对照组10例,ELISA法检测外周血EPO、SCF分泌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EPO、SCF分泌水平显著下降(P0.0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组之间比较,肾阳虚组的EPO和SCF分泌水平最高,其次为肾阴阳两虚组,肾阴虚组最低,三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EPO、SCF出现明显紊乱,不同辨证分型间存在差异,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FOXP3、ROR-γ转录因子在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中的意义及与肾虚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CAA患者102例,用RT-PCR方法检测FOXP3及ROR-γ转录因子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OXP3mRNA、ROR-γt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ROR-γt mRNA在肾虚组间比较有差异,肾阴虚组肾阳虚组肾阴阳两虚组(P0.05);ROR-γt mRNA与肾虚分型有相关性,P0.01。结论FOXP3、ROR-γ转录因子与NSAA发病有一定相关性,主要异常发生在ROR-γ转录因子之间的调控,中医肾虚分型与转录因子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不同中医分型的血液实验室检查特点以及辨证用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7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按照中医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观察不同证型患者实验室指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1肾阴虚型患者WBC、RBC明显高于肾阳虚型以及肾阴阳两虚型(P均0.05);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Plt呈依次递减,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水平肾阳虚型明显低于其他2组(P均0.05)。2肾阳虚证患者CD3+、CD8+明显低于肾阴虚型及肾阴阳两虚组,而CD4+与CD56+16明显高于肾阴虚型以及肾阴阳两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肾阳虚型髂骨部位骨髓增生明显减低(P0.05),胸骨增生活跃与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阴虚型胸骨部位增生活跃明显(P0.05),髂骨部位增生活跃和增生减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型胸骨和髂骨两处骨髓增生均明显减低(P均0.05)。4应用补肾中药治疗肾阳虚型效果最明显,有效反应率为83%,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肾阴虚型治疗效果最差,有效反应率为66%。结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具有不同临床特征,治疗效果不一,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演变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方法选择68例皮肌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组,热毒炽盛证20例,湿热蕴结证14例,寒湿痹阻证12例,脾肾两虚证12例,肝肾阴虚证10例,并选择6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各证型组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17、TNF-α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热毒炽盛组、湿热蕴结组、寒湿痹阻组患者血清IL-17升高(P0.01),各证型组TNF-α升高(P0.01,P0.05)。与热毒炽盛组比较,寒湿痹阻组、脾肾两虚组、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降低(P0.01),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TNF-α降低(P0.01)。与湿热蕴结组比较,寒湿痹阻、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降低(P0.01),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TNF-α降低(P0.01)。与寒湿痹阻组比较,脾肾两虚、肝肾阴虚组患者IL-17、TNF-α降低(P0.01,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皮肌炎患者血清IL-17、TNF-α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Th1/Th2细胞因子IL-2、IFN-γ、IL-4、IL-10mRNA表达的相关性,为CA的客观化、微观化中医辨证分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CA患者随机分为Ⅰ型-湿热蕴结型(24例)和Ⅱ型-正虚邪恋型(18例),采用RT-PCR法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2、IFN-γ、IL-4、IL-10mRNA表达水平,并与20例正常健康者作对照。结果湿热蕴结型患者Th1型细胞因子IFN-γmRNA表达增强,正虚邪恋型患者Th2型细胞因子IL-4mRNA表达增强(P<0.05)。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现象。正虚邪恋型患者存在Th2漂移现象。根据CA患者机体的Th细胞亚群漂移状况,结合辨证分型论治,也许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和肾小管间质损伤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患者的中医辨证可能存在的规律. 方法 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为脾肾气虚、肺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5型,观察证型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的关系. 结果 脾肾气虚、肺肾气虚肾小管损伤积分0~4分组比例显著高于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肾小管损伤积分>9分组显著低于气阴两虚、脾肾阳虚(P<0.01).脾肾气虚、肺肾气虚、肝肾阴虚组肾小管间质损伤平均积分明显低于气阴两虚组(P<0.01),脾肾气虚、肺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组肾小管间质损伤平均积分明显低于脾肾阳虚组(P<0.01). 结论 气阴两虚组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明显高于脾肾气虚、肺肾气虚、肝肾阴虚组.脾肾阳虚组的肾小管间质损伤积分明显高于脾肾气虚、肺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组.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程度与中医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随着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加重,中医分型有从气阴两虚向脾肾阳虚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慢性肾衰竭不同中医证候分型患者钙磷代谢和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方法将10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将其分为5组,即脾肾气虚组20例、脾肾阳虚组20例、气阴两虚组20例、肝肾阴虚组20例、阴阳两虚组22例。比较5组患者的钙磷代谢和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结果脾肾气虚组、脾肾阳虚组、气阴两虚组、肝肾阴虚组、阴阳两虚组的血磷、血钙、尿素氮、血清肌酐、肌酐清除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钙磷代谢、尿素氮、血清肌酐以及肌酐清除率水平与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肾衰竭(CRF)中医辨证分型与肌酐、尿素氮的关系,进行辨证的客观化研究。方法对61例CRF进行辨证分型,并测定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BUN、Scr升高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其升高水平自高至低为阴阳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结论CRF患者各中医证型与BUN、Scr水平存在一定关系,随着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肌酐、尿素氮水平逐渐升高,出现气虚、气阴两虚,最终出现阴阳两虚之证。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影响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指导分型,使分型更科学和准确。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9月~2014年9月93例符合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标准,资料齐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症状体征辨证分为3型,通过外周血常规、血清补体C3、C4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表达水平等指标进行分析,并将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中医不同证型的相关因素。结果: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WBC、Hb、PL、血清补体C3、C4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肾阳虚组WBC、Hb明显低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PL明显高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CD3、CD8水平低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CD4水平高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血清补体C3、C4含量明显低于肾阴虚组和肾阴阳两虚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平均年龄、病程构成比例、性别构成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肾阳虚组、肾阴虚组及肾阴阳两虚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A、M含量及血清甲状腺激素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TSH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包括肾阳虚型、肾阴虚型和肾阴阳两虚型。年龄、性别、病程等对中医证型无明显影响,而WBC、Hb、PL、C3、C4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微观辨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临床实际出发,研究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有无内在相关性,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标准及其物质基础。方法:在搜集大量慢性肾衰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首先进行中医证候学的研究,将慢性肾衰患者分成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和阴阳两虚四型,然后进行尿毒症毒素方面的检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尿素氮、肌酐、中分子物质(MMS)、甲状旁腺素(PTH)均以脾肾阳虚患者血中浓度高。TC、TG以肝肾阴虚组的水平最高。结论:慢性肾衰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有其内在相关性,高浓度的BUN、SCr、PTH、MMS可以作为判定脾肾阳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各中医证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DR(HLA-DR)基因的表达,以探求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考指标。方法 SLE患者辨证分型后,采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表面HLA-DR抗原水平。结果 PBMC HLA-DR阳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水平,脾肾阳虚型较其他各型显著降低(P<0.01);阴虚内热型HLA-DR阳性淋巴细胞,较气阴两虚型和肝肾阴虚型均显著升高(P<0.01);肝肾阴虚型HLA-DR阳性淋巴细胞显著高于气阴两虚型患者(P<0.05);脾肾阳虚型PBMC中总体HLA-DR阳性细胞较其他各型显著降低(P<0.01);阴虚内热型总体HLA-DR阳性细胞较气阴两虚型(P<0.01)和肝肾阴虚(P<0.05)均显著升高;气阴两虚型与肝肾阴虚型总体HLA-DR阳性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可能为SLE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参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病机关键是阳气虚衰。肾阴虚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病理因素。常分为肾阳虚衰、脾肾阳虚、心肾阳虚、阳气衰竭、阴阳两亏五型。指出:辨证分型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目前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