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体外扩增的不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胸腔内注射对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6例对化疗耐药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获得不成熟DC,每4周患者胸腔内注射DC(5~10)×107个,连续3次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患者胸腔积液的变化及治疗的不良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胸水中T细胞、NK细胞亚群。结果:总体疗效为:CR 2例,PR 1例,SD 1例,PD 2例,有效率为50%(3/6),获益率(CR+PR+SD)为66.7%。2例CR均为肾癌患者,缓解时间达26周和147周;3例肺癌患者中1例PR、1例SD及1例PD;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PD;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DC治疗后6例患者胸水中的T细胞百分率均较治疗前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结论:采用无抗原加载的自体不成熟DC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肯定,可能主要是通过NK细胞介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健一 《北京中医》2010,(12):903-904
周仲瑛教授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机多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或脾肾气虚,统摄无权;同时均有瘀热内蕴,血溢脉外,血失归藏。因此凉血化瘀是基本治疗大法,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周教授在遵从《血证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血四法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临床分为5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对荷B细胞淋巴瘤小鼠脾脏中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 MDSC)的影响,以及吉西他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治疗巨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小鼠皮下接种A20淋巴瘤细胞,30 d后形成巨大肿瘤,流式细胞仪分析吉西他滨化疗前后荷瘤小鼠脾脏中Gr1+CD11b+ MDSC的比例,免疫磁珠纯化的脾脏MDSC体外加入吉西他滨共培养后,AnnexinV/PI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荷瘤小鼠接受吉西他滨化疗联合DCs瘤内注射后肿瘤生长情况及小鼠存活期。结果:荷A20淋巴瘤小鼠脾脏中MDSC的比例显著上调,是正常小鼠脾脏中的10倍以上。体外吉西他滨时间依赖性诱导MDSC凋亡与坏死;荷瘤小鼠体内注射吉西他滨后,脾脏中绝大部分的MDSC被清除。单独吉西他滨注射或DCs瘤内注射对肿瘤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小鼠平均存活天数分别为(48.8±3.6)d和(47.2±7.4)d,而对照组小鼠平均存活天数为(38.8±2.2)d;吉西他滨化疗联合DCs瘤内注射后瘤体持续显著缩小,60%小鼠存活时间均超过90 d。结论:吉西他滨可有效清除荷瘤小鼠脾脏MDSC,吉西他滨化疗与DCs瘤内注射免疫治疗具有协同效应,可以提高对巨大淋巴瘤的疗效,本实验为应用生物化疗综合治疗模式治疗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目前Ⅱ型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0例中,糖尿病专科门诊病例25例,住院患者15例.全部病例诊断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患者.年龄最大69岁,最小31岁,平均年龄58岁.男性17例,女性23例.病程最长17年,最短3个月.平均治疗天数为38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激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煎剂补肾凉血解毒方。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88.9%。临床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药配合激素更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66岁 ,因消瘦乏力 ,左腹胀痛 6个月余 ,低热 ,纳差 1 0 d,于 1 998年 3月 1 6日第 1次入院。体检 :轻度贫血貌 ,消瘦 ,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胸骨下段有压痛 ,心肺未见异常 ,腹平软 ,脾肿大左肋下 6cm,质地硬 ,肝脏未触及 ,移动性浊音阴性 ,双下肢轻度浮肿。血常规 :Hb 97g/L,WBC 81 .7× 1 0 9/L,BPC 2 82× 1 0 9/L。外周血原粒 0 .0 1 ,早幼粒 0 .0 4 ,中幼粒 0 .1 2。晚幼粒0 .0 6,杆状核 0 .1 0 ,分叶核 0 .45,嗜酸细胞 0 .0 6,嗜碱细胞 0 .0 4。骨髓象 :增生极度活跃 ,粒红比为 9∶1 ,粒…  相似文献   
7.
<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髓系肿瘤,以血细胞病态造血、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恶性血液病。MDS的自然病程呈动态变化,大约一半患者死于血细胞减少的并发症,另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复生浸膏结合辨证类方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外周血microRNA、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将6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血复生浸膏结合辨证类方。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外周血象指标、microRNA(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淋巴细胞亚群(总T细胞、B细胞、NK细胞、Th细胞、Tc细胞比例及Th/Tc)水平及血浆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53.33%;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Hb、WBC、Re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下调幅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5);两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 miRNA-155-5p、miRNA-1260b表达水平虽有所下降,但均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NK细胞、Th细胞、Tc细胞比例及Th/T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NK细胞、Th细胞比例及Th/Tc水平均明显不足(P<0.05),Tc细胞比例明显过高(P<0.05)。两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治疗组Th/T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尚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而NK细胞、Th细胞及Tc细胞比例与正常水平已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NK细胞、Th细胞、Tc细胞比例及Th/T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⑤组间治疗后比较,IFN-γ、IL-12p70、TNF-α、TGF-β1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IFN-γ、IL-12p70、TNF-α、TGF-β1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γ、IL-12p70、TNF-α水平明显过高(P<0.05),TGF-β1水平明显过低(P<0.05)。两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IFN-γ、TNF-α、TGF-β1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尚未达到正常水平(P<0.05),而治疗组IL-12p70无显著差异,已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  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血复生浸膏联合辨证类方治疗再障的疗效较为满意,其调控再障免疫异常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抑制造血负调控因子、下调miRNA-155-5p、miRNA-1260b的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9.
陈健一 《北京中医药》2010,29(12):903-904
周仲瑛教授认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机多为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或脾肾气虚,统摄无权;同时均有瘀热内蕴,血溢脉外,血失归藏.因此凉血化瘀是基本治疗大法,应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周教授在遵从<血证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血四法的同时又有所创新,临床分为5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卓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