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熊建荣   《中国医学工程》2014,(9):174-174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代膀胱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经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代膀胱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胃蠕动时间、并发症情况等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胃蠕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膀胱肿瘤患者经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代膀胱术治疗可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青富 《当代医学》2014,(25):37-38
目的 探讨经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代膀胱术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 对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45例行经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代膀胱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2),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出现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代膀胱术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少出血,减少肠管暴露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侵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36例侵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术式分为腹腔镜组(n=16)和开放手术组(n=20)。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和术后1年的膀胱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366.8±42.5)min vs(308.4±38.2)min],而术中出血量[(482.3±23.5)mL vs(1078.3±344.6)mL]和术后住院时间[(22.8±3.7)d vs(28.6±4.9)d]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和残余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对机体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并发症较少的优点,且术后膀胱功能与开放手术相当,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本组针对24例膀胱癌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1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针对性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分析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复发率及患者满意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加强围术期护理对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与传统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比较,评价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2例(A组)及开放性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35例(B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新膀胱功能、肿瘤治疗效果.结果 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 B组(P<0.05 或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 );而两组的手术时间、新膀胱容量、膀胱内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膀胱全切除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回肠代膀胱术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为提高回肠代膀胱手术效果提供护理思路。方法:将我院82例行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患者依其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中系统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护理干预,随访比较2组术后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2组干预后在心理和社会关系层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独立性和生理层面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远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提高手术安全性,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手术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行膀胱全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5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行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操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新膀胱尿控情况、新膀胱尿流动力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26.3±131.7)min 显著高于对照组(386.9±79.3)min ,术中出血量(504.5±94.3)mL 、术后住院时间(19.6±6.1)d 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3.4±0.5)d 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372.8±383.7)mL 、(26.8±9.7)d 、(4.7±1.3)d](P<0.05),术后3个月与6个月,两组患者白天尿控率显著高于夜间(P <0.05);两组间白天、夜间尿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患者在最大尿流率、新膀胱容积、充盈期膀胱压力、排尿时最大膀胱压、最大尿道压、残余尿量等尿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术中出血量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王琳  朱明 《医学综述》2012,18(10):1591-1593
目的研究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施行的40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18例和开放组22例。比较两种术式的围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新膀胱功能及肿瘤控制效果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18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放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新膀胱功能在膀胱容积、膀胱内压、最大尿流率及残余尿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日间/夜间尿控率相当(P>0.05)。随访12~24个月,开放组1例尿道复发,腹腔镜组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不仅具有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而且术后控尿效果及近期肿瘤根治效果与开放手术相当,但手术时间仍较长,远期肿瘤根治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诊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手术的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除。经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行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结果:12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5~10 h,平均6.5 h;出血量200~1 000 ml,平均387 ml,代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 ml,术后4~6周患者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尿失禁。结论:腹腔镜下行膀胱全切除视野清晰,可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王东  吴慧敏  刘竞  邱明星 《西部医学》2012,24(12):2282-2284
目的评价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与开放性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92例膀胱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放性手术组(Ⅰ组,n=30)和腹腔镜手术组(Ⅱ组,n=62),两组分别就手术时间、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日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性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放性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与开放性手术疗效相当,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盆腔淋巴结清扫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08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报道108例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手术资料及术后并发症、性功能、控尿功能和肿瘤根治情况.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7年5月,108例膀胱癌患者施行了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其中男96例,女12例.采用5孔经腹入路,首先进行完全腹腔镜下标准的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根治性膀胱切除,然后行体外回肠新膀胱的构建和输尿管新膀胱吻合,最后在腹腔镜下进行新膀胱尿道吻合,其中26例患者施行保留勃起神经步骤.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330 min,出血量为320 ml,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8.5%,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6个月日间尿控率90.7%,夜间尿控率82.6%.术后6个月,26例行保留勃起神经患者中10例有性功能.术后随访1~53个月,局部肿瘤复发5例,套管穿刺口种植转移1例,远处转移6例,随访期间死亡11例.结论 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可行的,具有低并发症和较好的新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杨庆  汪朔  吴汉  沈艳  朱再生  陈良佑  刘全启 《浙江医学》2015,37(20):1693-1695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开放性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疗效,探讨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膀胱癌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腹腔镜手术组(35例)和开放性手术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行新膀胱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盆腔淋巴结清扫阳性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均少于开放性手术组(均P<0.05)。腹腔镜手术组日间尿控率、夜间尿控率、最大尿流率均高于开放性手术组(均P<0.05);新膀胱容量、新膀胱内压、剩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手术组低于开放性手术组(P<0.05)。结论相比开放性手术,腹腔镜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较少等优势,但其手术用时长于开放性手术,且在肿瘤根治和新膀胱功能等方面与开放性手术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6月至2016年1月行开放(O RC )及腹腔镜(L RC )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62例患者的资料,其中O RC组32例,L RC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 RC组较O RC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P=0.000),住院时间短(P=0.000)的特点。所有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P=0.085)以及淋巴结阳性率(P=0.922)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在肿瘤病理分期(P=0.999),分级(P=0.878)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中位随访时间36.5个月(6~56个月),O RC组较L RC组具有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 P=0.040)的特点。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其术后病理学结果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但其术后肠梗阻发生率明显高于开放手术。考虑腹腔镜术后无法保留腹膜完整性为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解剖性全膀胱切除与开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解剖性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16例和开放根治性手术加尿流改道26例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研究两种术式的围手术参数、手术情况、化验室结果、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术中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解剖性腹腔镜组术前、术后第一天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手术时间分别为(128.5±20.1)g/L、(107.6±13.9)g/L及(290.5±51.6)min,开放组分别为(127.9±21.2)g/L、(106.2±12.5)g/L及(282.2±50.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浓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手术失血有关。解剖性腹腔镜组术中输血量、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331.2±209.3mL、430.5±219.6mL、3.2±1.1d、25.0%及16.8±9.5d,而开放组分别为612.6±412.5mL、890.5±451.2mL、4.8±2.3d、46.2%及25.9±10.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镜下解剖性全膀胱切除,解剖层次更加清晰,手术程序优化,手术时间缩短,从而使手术难度得到降低,且出血少,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可能成为浸润性膀胱癌标准手术。  相似文献   

15.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分析全膀胱切除术后2种尿流改道术式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从2003年05月至2009年12月间126例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患者(其中行回肠膀胱术45 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81 例)的临床资料、手术近、远期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回肠膀胱术组的尿瘘、不全肠梗阻、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对上尿路的损害及围手术期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回肠膀胱术与原位回肠新膀胱术都是较好的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但回肠膀胱术因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应为高龄及合并基础疾病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传统腹腔镜以及开放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的围手术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单手术组开展的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248例,其中机器人辅助腹腔镜87例、传统腹腔镜32例、开放手术129例。比较3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合并慢性病、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术后输血率、入监护室率、术后红细胞下降值、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白蛋白下降值、术后肌酐升高值、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肠梗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4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其他手术方式。3组的年龄、性别、BMI、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脏病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机器人手术组在手术时间、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白蛋白下降值方面均显著小于另两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方面,机器人手术组也显著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传统腹腔镜组在术后红细胞下降值、血红蛋白下降值方面显著小于开放手术组(P<0.05)。在住院总费用方面机器人手术组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虽然机器人手术组发生率低于传统腹腔镜组和开放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较传统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在经济可行的条件下,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国定  区向新  利庆文  刘春晓 《河北医学》2009,15(11):1293-1295
目的:介绍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的初步体会。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48~69岁,无远处转移。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前列腺切除或子宫次全切。经腹壁造口取出切除物,行乙状结肠去带原位新膀胱术。结果:12例手术成功,腹腔镜下手术时间120~280min(平均180min);开放原位新膀胱术190~300min(平均240min)。腹腔镜下操作出血量400~1000ml(平均600m1);术中、术后输浓缩红细胞400~600ml(平均500m)。12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白天可控排尿10例(83.3%)轻度尿失禁2例(16.7%)。新膀胱容量180~320ml(平均270m1),尿间隔时间45~120min(平均80min)。1例勃起功能障碍(术前4例有勃起功能)。患者血Cr和Bun正常,未出现酸中毒。结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是可行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肾盂。肾盏移行细胞癌(TCC)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NU)术中膀胱外钳闭输尿管末端及其出口周围膀胱壁的安全性和控瘤效果。方法对原发性肾盂肾盏TCC且无膀胱输尿管TCC病史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膀胱外输尿管口周围膀胱壁钳闭,与开放手术经膀胱方法比较。比较两组的手术结果和控瘤效果。结果手术时间、估计失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缘阳性率和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平均6年随访,腹腔镜下膀胱袖套状钳闭组总复发率增加,无复发生存时间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局部和膀胱复发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相同。结论腹腔镜下膀胱壁钳闭术的效果与开放手术经膀胱方法的相似,但前者复发的风险高且无复发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进行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4例该院2010年8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膀胱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其中32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32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的临床效果及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患者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肠瘘、肠梗阻及尿失禁等,观察组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发生率为43.75%,观察组明显较好,P<0.05;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达100%,远好于对照组患者的81.25%,P<0.05。结论加强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原位肠代膀胱术12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ng LK  Yu SJ  Yang LY  Xie XB  Peng FH  Yang JR  Zhao XK  Chen SQ  Liu X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8):1975-1977
目的 总结评价原位肠膀胱术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1989年1月至2001年12年问126例因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原位肠膀胱术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其中实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84例,实行原位去带乙状结肠代膀胱术42例;术中行淋巴结清扫62例,术后放化疗64例。分别比较不同分组患者术后控尿率、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结果 获完整随访122例,乙状结肠组输尿管扩张及反流率高于回肠组(80.9%vs32.1%,23.8vs2.4%,P〈0.05),乙状结肠组夜间控尿率高于回肠组(P〈0.05);清扫淋巴结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低于放化疗组(P〈0.05),5年存活率高于放化疗组(P〈0.05)。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9%(20/126),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9.8%(12/122)。结论 原位肠膀胱术手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中行淋巴结清扫较术后放化疗能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