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多层螺旋CT在脑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怡群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418-2419
目的:开展颅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临床应用。方法:用飞利浦公司的Brilliance10层螺旋CT机对20例患者进行颅内动脉成像。扫描层厚0.8mm,重建间距0.4mm,螺距0.9,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为3ml/s~4ml/s。结果:所有病例4级~5级以内动脉均显示清楚。其中正常6例,动脉瘤9例,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2例,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6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结论:颅内MSCTA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部分代替血管造影(DSA)。  相似文献   

2.
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评价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GE公司LightspeedTM 16CT机,对46名有肺部疾病的患者行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扫描速度0.5 s/360°,扫描层厚0.625 mm,螺距1.375∶1,重建间距1.25 mm,造影剂注射速度3.5~4 ml/s。肺动脉正常25例,中央型肺癌侵犯肺动脉干或肺动脉16例,肺动脉栓塞4例,大动脉炎伴发肺动脉狭窄1例。8例经病理证实。结果经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肺动脉正常的25例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以及段和亚段级肺动脉。明确显示癌肿与肺动脉的关系16例,肺动脉变形、移位及狭窄17例,肺动脉栓塞4例。结论16排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对肺动脉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有重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取代血管造影及ECT。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应用.方法分析了2011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对2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经后台工作站多功能后处理技术处理,并比较CT表现与DSA.结果26例脑血管病变,CT血管造影(CTA)检出急性脑血管闭塞8例,血管狭窄2例,脑内动脉瘤9例, Moyamoya病2例,动静脉畸形4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准确、快速的特点,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血管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疑脑血管病变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采用VRT,MIP等技术三维重建脑血管图像,其中9例随后DSA脑血管造影。结果 30例检查中发现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11例,烟雾病2例,动脉狭窄9例。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SCTA)能清晰显示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1~5级分支,清楚显示动脉瘤瘤体(大小约4~15mm)、瘤颈及与载瘤动脉位置关系;能明确动静脉畸形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瘤巢血管团形态大小;清楚显示侧支循环血管影以及Willis环与脑动脉不规则狭窄。比较其中经DSA检查的9例(4例动脉瘤、4例动静脉畸形、1例烟雾病)DSA与SCTA图像,发现SCTA诊断脑血管病变符合率达100%。结论 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快速、无创、有效的脑血管病变诊断手段,可成为临床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首选方法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本文为回顾性总结性的研究,随机选取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5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显示采用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的成像可以清楚的显示肺动脉栓塞患者肺动脉血栓的大小、位置及分布范围。50例患者中扫描显示累及肺动脉的栓塞共678支,由造影直接征象主要分为中心型78支、偏心型208支、闭塞型139支、附壁环型253支。间接征象的造影主要显示为肺动脉高压,肺纹理出现稀疏,胸腔出现积液和形成肺梗死灶等症状。结论:64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快速、图像清晰准确,并且具有三维重建等优点,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脑血管病变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T扫描原始数据送到工作站上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讨论其CT表现并与DSA进行对照。结果CT血管造影(CTA)检出脑内动脉瘤7例,动静脉畸形5例,Moyamoya病2例,急性脑血管梗塞5例,血管狭窄2例。除1例CTA显示大脑前动脉动脉瘤而DSA未能检出外,其余病例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安全、快速、无创、准确性高,可作为脑血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后处理重建及CT血管成像判断中央型肺癌侵犯周围大血管的准确性.方法 对1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对比增强横断面CT图像、后处理重建及CT血管成像的图像,分析中央型肺癌侵犯邻近血管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5例中央型肺癌患者增强CT检查图像及重建图像显示均有不同程度侵犯邻近肺动脉和肺静脉,图像上均可见脂肪间隙消失、血管明显狭窄闭塞的影像特征.结论 CT增强扫描可提高对肿瘤侵犯周围大血管判断的敏感度及准确率,同时对肺癌进行临床分期及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成杰  张紫寅  姚尉  杨静 《海南医学》2013,24(11):1619-162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3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多层螺旋CT的原始数据图像,分别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及多层面重建技术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情况。分析不同重建方法对颅内血管畸形的显示能力,并与手术或数字血管减影(DSA)结果对比,评估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 73例畸形血管团的CTA显示结果与手术及DSA结果完全一致。其中畸形血管团位于颞叶21例、枕叶17例、顶叶13例、小脑22例。73例中单支动脉供血者19例,双支动脉供血者37例,三支及以上动脉供血者16例。所有病例引流静脉均显示清楚,显影时相较正常引流静脉明显提前,单支引流静脉23例,双支引流静脉27例,三支及以上静脉2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安全、快速,结合多种重建方法,可以清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瘤巢及引流静脉,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简称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的触发扫描技术及三维成像技术,对3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A)使肺动脉血管显影并成像。结果:30例患者中,其中10例正常,20例检出肺动脉栓塞,其中多发14例,双侧多发10例,单侧多发4例,单发6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安全、及时、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的肺动脉血管成像特点及其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②方法采用GE公司lights Peedplus四排螺旋CT行肺动脉血管成像,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表现。③结果32倒临床拟诊PE患者中,MSCTA诊断26例,且经临床追踪复查或DSA造影证实。26例MSCTA均显示了肺动脉栓塞的的部位、类型和范围。其中左肺动脉主干栓塞8例,右肺动脉主干栓塞5例,左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分支27支,右肺动脉及亚段肺动脉分支25支。④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伤的可靠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螺旋CT血管成像(SCTA)技术应用于肺动脉成像,初步探讨肺血管成像的技术方法及中心型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Cancerous invasion of central pulmonary arteries CICPA)的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具有中央肺动脉受侵征象(CICPA)的中心型肺癌50例进行螺旋CT肺血管成像(SCTPA),扫描层厚3mm,螺距1.5.重建间隔1.0-2.0mm,对比剂注射速度3ml/s。结果:50例均能直观显示肺动脉的改变,其中,34例CPA有明显行径改变,表现为CPA的僵直、移位等。45例CPA有管径狭窄,管腔呈管柱状向心性狭窄。12倒CPA狭窄程度较重则可见外周血管的数量比对侧明显减少,延伸范围缩小。结论:SCTPA在判断中心型肺癌侵犯中央肺动脉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我科64排螺旋CT在脑动脉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的影像表现44例,由诊断医师 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比,进行图像综合评价.结果 64例患者中,60例图像显示成功,脑动脉狭窄38例(伴脑梗死12例),脑动脉瘤14例(脑动脉 狭窄伴动脉瘤8例),动静脉畸形8例.与DSA相比,CT血管造影(CTA)诊断脑血管疾病的敏感性为93.75%,特异性为100%.结论 CTA与DSA的敏感性与特 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普查、筛查上可以选用CTA成像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肺动静脉瘘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13例肺动静脉瘘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中11例经胸部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确诊,2例经肺动脉造影确诊;手术治疗12例,肺叶切除10例,肺楔形切除2例,手术后症状消失或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满意;1例弥漫型患者放弃治疗.结论 螺旋CT扫描及血管三维重建是肺动静脉瘘目前最常用的诊断手段,对于局限性病变外科手术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方式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MSCTPA)对肺动静脉畸形(PAVM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肺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和MSCT表现。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增强后分两期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7~9s和21~23s。图像传后处理工作站进行血管重建,重建方法包括VR、MIP、MPR。结果CTA后处理血管重建可以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供血动脉的来源、引流静脉的去处也充分易显示。按病变形态与影像表现,肺动静脉畸形CT后处理表现分为三型:单纯型5例,复杂型2例,弥漫型3例。临床上单纯型均为体检发现,复杂型2例中1例体检发现,1例表现反复咯血;弥漫型3例患者均表现低氧血症。结论不同类型PAVMs,其临床表现、CT征象各异。MSCTPA可取代常规血管造影成为PAVMs的首选检查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PAVMs)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肺动脉造影(PADSA)或手术证实的11例肺动静脉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并将其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 IP)、容积再现(VR)相结合,观察病灶的空间解剖关系。结果 11例患者的MSCT检查及重建成像诊断结果与PADSA诊断相符,均能充分显示引流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能准确、直观地观察畸形血管的走行、数目、直径。6例病人可见"血管蒂"征,5例可见"动脉瘤"征。7例为单纯型,3例为复杂型,1例为弥漫型。结论 MS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取代有创性DSA检查成为PAVMs的无创性首选检查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64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诊断价值(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肺血管成像在肺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4例拟诊肺栓塞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工作站上对原始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观察肺动脉栓子分布情况,其中5例同时行DSA检查,并与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4例患者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24例患者中检出肺动脉栓塞16例,183(21.48%)支肺动脉分支显示栓塞。在286支肺段动脉中,有72支显示了栓塞,占25.1%;306支亚段肺动脉中有49支显示栓塞,占16.01%。在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有肺纹理稀疏12例,肺梗死灶形成11例,肺动脉高压3例,胸膜肥厚4例,胸腔积液8例。5例同时行DSA检查,对肺段及段以下肺动脉栓子检出率,64层CT和DSA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主干、亚段及以下5~6级分支肺栓塞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为肺部血管性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 血管造影( CTA)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BRILIANCE 64排螺旋CT 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后,对图象进行后处理.结果通过CTA重建技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16例.CTA后重建技术可以很好并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的形状、数目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 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方法,为DSA提供有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血管成像技术(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层厚0.625mm,应用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结果]30例患者患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1例,9例正常。10例动脉瘤患者同时行脑血管DSA检查,与CTA检查结论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为临床提供精确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脑动静脉双期三维成像在脑血管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68例脑动静脉双期三维扫描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检查者成功完成扫描,成功率100%。其中正常血管6例,动脉粥样硬化37例,诊断脑动脉瘤14例、动静脉畸形3例、烟雾病2例、脑静脉血栓形成(CVT)5例、脑静脉血管瘤1例,动脉血管迂曲、狭窄、钙化44支,直径<5mm动脉瘤16个,平扫静脉窦条索征及高密度三角征5例,静脉性出血性脑梗死4例,静脉引流区脑水肿1例。结论:64层螺旋CT脑动静脉双期三维成像可获得类似DSA的动静脉三维图像,从而更加清晰地显示动静脉血管病变,尤其是静脉血管病变,提高检出率,避免误诊漏诊,提高基层医院对脑血管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双期脑血管成像在诊断脑动静脉畸形中的临床应用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脑动静脉畸形的16层螺旋CTA及CTV表现。结果动脉期CTA能较好地显示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及部分早期引流静脉;静脉期CTV显示了AVM的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扩张的引流静脉。结论16层螺旋CT双期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影像特征,是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