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围产期各种因素与极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期间确诊的34例颅内出血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26例无颅内出血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作对照组。对其有无胎膜早破、多胎、孕周、出生体重、胎儿宫内窘迫、生后有无体温不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周1、min Apgar评分≤7分、宫内窘迫、低体重、使用机械通气和低体温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临床低体重、低胎龄、有宫内窘迫及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早产儿应提高对其发生颅内出血可能的预见性,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治疗口腔粘膜疾病如复发性口疮、扁平苔癣等多需要配合局部用药。以往多采用软膏、散剂、糊剂等外用剂型,但经唾液冲洗、说话吞咽等活动影响,药物很难滞溜在患部,影响疗效。口腔药膜使用方便,药物在患部滞溜时间长,适合于口腔的特点,优于上述的剂型。我们结合临床试制了3种口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儿童气质特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哮喘儿童的气质特征,为临床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国儿童气质量表(Chinese Children Temperament Scale,CCTS)分别对96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哮喘组儿童在气质维度中的节律性、持久性低于对照组,而在趋避性、反应强度、心境、适应性、注意分散等方面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儿童节律性差,对事物反应强烈、敏感性高,对新环境、新事物适应快,但持久性低,注意力易分散.气质类型以麻烦型、发动缓慢型、中间偏烦型居多, 而对照组则以中间偏易型、平易型多见,但两组在气质类型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儿童的气质比正常儿童消极,对外界事物反应往往比较强烈,但关注问题比较短暂,注意力易分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行为特征及其母亲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治疗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以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附属和平医院确诊的4~12岁支气管哮喘患儿96例为支气管哮喘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对支气管哮喘组及96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所有研究对象的母亲进行评估。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患儿社会能力低于对照组,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38.5%,明显高于对照组(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躯体主诉、抑郁、焦虑、内向性行为、社交退缩、违纪等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患儿母亲在焦虑、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较正常儿童表现出更多的行为问题,且支气管哮喘患儿母亲较正常儿童的母亲更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故在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进行规范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配合适当的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哮喘儿童行为及家长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行为及其家长的心理卫生状况,以及心理干预治疗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病例对照研究的原则,应用美国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CBCL)分别对76名哮喘儿童及正常儿童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应用Symptom Checklist 90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父母进行心理状况调查,并对38名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了5个~6个月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结果: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45.2%(35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6%(13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其父母的心理精神压力亦高于正常儿童的父母,主要表现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方面.对哮喘儿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行为的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变哮喘的症状,减少复发.结论:哮喘儿童及其家长容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对哮喘儿童进行必要的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对控制哮喘症状、干预和矫治不良行为、改变家庭环境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简称MSCT)肺动脉血管成像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的触发扫描技术及三维成像技术,对3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A)使肺动脉血管显影并成像。结果:30例患者中,其中10例正常,20例检出肺动脉栓塞,其中多发14例,双侧多发10例,单侧多发4例,单发6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安全、及时、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