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评价螺旋CT(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胃癌浸润与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经术前钡餐透视及术后诊断为进展期胃癌的病例,采用患者口服发泡剂,使胃腔扩张后行SCT容积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RP)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胃癌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远处组织的转移.结果胃壁增厚,依浸润组织结构的不同,可表现为对胃周脂肪层及肿块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界线的影响.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形态和大小的改变,远处转移因器官不同而有不同表现.结论通过SCT的检查及图像后处理,可正确诊断胃癌浸润与转移.  相似文献   
2.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外科手术或经DSA证实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遮盖显示等后处理技术,观察肠系膜上动脉形态。结果12例增强扫描均示肠系膜上动脉内充盈缺损影,MPR、MIP的后处理图像亦可显示充盈缺损影,表面遮盖显示可见血管截断,远端血管不显影,部分病例伴有肠腔扩张、腹水、肠梗阻等征象。结论MSCT增强扫描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能快速正确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对及时采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经术前胃肠钡餐透视及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进展期胃癌33例(其中胃癌术后复发2例),男27例,女6例,年龄41—67(平均58)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肺错构瘤的CT诊断、手术治疗.方法 对24例肺错构瘤患者的胸CT影像学诊断、手术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均经CT扫描,术前仅6例确诊,误诊率高.手术方式有病灶单纯切除、肺楔形切除、肺段或肺叶切除.切口多以小切口为主,手术切除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CT扫描是肺错构瘤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但误诊率仍高,手术是治疗肺错构瘤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原发肺良性透明细胞糖原瘤1例丁兆和,李青,曲海生,谢德宁病人男,34岁。胸闷、胸痛、咳嗽3个月。X线胸片示左上肺一直径3.0cm、界清质匀块影。CT示左上肺叶后段3.0cm×2.8cm边缘光滑类圆形实质性密度均匀块影、CT值35Hu。诊断为肺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6.
胃癌浸润转移的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院胃癌浸润转移的螺旋CT(SCT)诊断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经术前胃肠钡餐透视及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进展期胃癌33例(其中胃癌术后复发2例),其中男27例.女6例,年龄41~67(平均58)岁。  相似文献   
7.
读片窗     
患者女性,28岁,半年来周身不适,乏力伴低热、纳差、消瘦,且症状逐渐加重,于1987年5月5日入院。查体:一般状况正常,心肺阴性,腹部平软,脾大肋缘下5 cm,并有轻度压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血管成像技术(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层厚0.625mm,应用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结果]30例患者患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1例,9例正常。10例动脉瘤患者同时行脑血管DSA检查,与CTA检查结论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为临床提供精确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