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正常志愿者40例。采集标准心尖四腔切面进行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并存储,应用3D-STI软件进行在线分析,自动计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ystolic strain,LVGL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radial peak systolic strain,LVGR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circumferential peak systolic strain,LVGCS)、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area peak systolic strainLVGAS),并比较糖尿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与射血分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LVEDV、LVESV较正常组增加,LVEF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均<0.05);糖尿病组LVGLS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糖尿病组LVGRS、LVGCS及LVGA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均<0.05);两组LVGLS、LVGRS、LVGCS及LVGAS与LVEF均显著相关。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较准确地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TC)是否能改善左心室受损的局部或整体长轴的收缩功 能。方法:试验分为PCI组、PCI+IPTC组及对照组。PCI组为前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32例,行首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术;PCI+IPTC组为前壁急性STEMI患者28例,行急诊PCI联合IPTC术;对照组为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采集术 前,术后0.5 h,1 d,3 d,1周,1个月和6个月二维动态超声心动图。对比研究PCI组、PCI+IPTC组与对照组各时间点 局部与整体长轴应变参数。结果:PCI+IPTC组PCI术后1周内左心室梗死节段长轴应变高于PCI组(P<0.05),左心室整 体长轴应变较PCI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IPTC组术后远期左心室局部及整体长轴应变与 PCI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PTC可改善前壁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早期左心室再灌注心肌 的长轴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PCI术前后左室收缩及整体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PCI术前后左室收缩功能及整体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单支和双支及以上病变,并以左主干病变为主的冠心病患者,PCI术前4h、术后1周及3个月分别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测算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Dd)、收缩末期前后径(LVDs)、左室舒末容积(LVEDV)、左室缩末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量(SV)及左室整体Tei指数。结果 84例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3个月的LVDd、LVDs、ESV、EDV、LVEF、SV及Tei指数与术前及术后1周比较,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所有指标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及整体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各节段应变、左室整体应变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阐明其PCI术后早期心肌应变改变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左前降支病变行PCI术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健康中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获取二维超声资料后,运用3D-STI对2组受试者进行心肌运动及收缩功能检测,收集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和面积应变(GAS)值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整体应变值低于对照组对应节段,各节段应变值中,病例组左心室9/16节段的纵向应变(LS)值减低,8/16节段的圆周应变(CS)值减低,5/16节段的径向应变(RS)值减低,11/16节段的面积应变(AS)值减低(P<0.05);应变值减低节段主要集中于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心尖段。病例组GLS、GAS和GCS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819,r=-0.897,r=-0.807,P<0.0001),GRS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862,P<0.0001)。结论:3D-STI能够定量分析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心功能的变化,可作为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至12月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74例(血液透析组)和健康体检者4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分别脱机分析其左心室全容积四维图,测定左心室前壁、下壁、前间隔、后间隔、前侧壁、后侧壁的中段,左心室心尖部和左心室整体心肌的纵向应变(LS)、圆周应变(CS)、面积应变(AS)、径向应变(RS);参照正常对照组,利用ROC曲线分析各左心室心肌四维应变参数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存在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不全的效能;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各参数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关系。结果血液透析组左心室整体心肌和前壁、下壁、前侧壁、后侧壁、前间隔中段心肌的LS、CS、AS和RS,后间隔中段LS、AS、RS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血液透析组左心室心尖部CS和RS均大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根据ROC曲线分析,后间隔中段纵向应变(PSLSm)预测血液透析组存在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效能较高,当界值为-17.50%时,AUC为0.85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4,0.756;左心室整体心肌面积应变(GAS)与LVEF呈正相关(r=0.70,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0.457X-1.355。结论四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够定性和定量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左心室整体心肌和不同节段心肌的收缩功能,且心肌面积应变参数能反映左心室整体心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57-1359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冠心病行PCI治疗的280例(PCI组)及未行PCI治疗的1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接受常规的抗血小板、抗凝、调脂、降压、扩张冠状动脉等药物治疗。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分析冠心病受试者PCI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左心室收缩同步性指标变化。结果:PCI组术前左室整体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个月和6个月LVESV低于同期对照组的LVESV值(P<0.05);PCI后1个月和6个月EF值高于同期对照组的EF值(P<0.05)。两组受试者治疗前相应心肌节段达最小收缩容积的时间包括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Tmsv-6Di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1个月和6个月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Tmsv-6Dif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受试者的左心室功能及收缩同步性;三维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在PCI后预后评估方面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采用心脏康复结合烟酰胺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1月-2021年12月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PCI术后采用烟酰胺注射液干预,并接受常规康复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脏康复干预。对比两组术前、干预6个月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血清学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并统计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高于术前,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NT-proBNP、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结合烟酰胺注射液可改善急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1)-STI)在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2例,另选52例作为对照。常规心脏超声检查左心房前后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及舒张末期肺动脉内径。三维超声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峰值应变(LVGES)、左心室整体环向收缩峰值应变(LVGCS)和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峰值应变(LVGRS)。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内径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房间隔缺损(ASD)组患者左心室、左心房内径减小、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同时VSD组和PDA组的心室容积与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SD组则比对照组偏低。此外,CHD各组LVGLS、LVGRS、LVGCS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3D—STI具有操作便捷和无创的优势,且较以往的超声检查能更准确地评估心脏在三维空间的运动及心肌功能。对CHD患者心功能的变化能够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超声心动图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取CHF患者64例(CHF组),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对照组),两组均行常规超声检查,并采集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实时图像,应用斑点追踪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环向峰值应变(GCS)和径向峰值应变(GRS)。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GLS、GCS和GRS对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结果CHF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和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LVESV)明显高于对照组,舒张早期左室充盈峰值流速(E)/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Ea)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F组左心室三维应变参数GLS、GCS和GR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LS、GCS和GRS分别与LVEF呈正相关,与LVEDV呈负相关(P<0.05)。GLS诊断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高于GCS和GRS(P<0.05),GCS和GRS诊断AUC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3D-STI三维整体应变参数GLS、GCS和GRS是评价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可靠指标,可以从多维度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其中以GLS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4例AMI行PCI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标准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PCI术后1d相比,术后1个月两组心功能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均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VEDVI、LVESVI、LVDD、LVDS、IVSD、LVPWD、LVMI均低于对照组,但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明显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的疗效,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及心肌肥厚,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技术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 方法 收集AHCM患者21例(AHCM组)及健康志愿者21例(对照组),均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和3D-STI检查,获得并存储左心室三维动态图像,用4D AUTO LVQ软件分析处理。比较2组三维左心室心功能检测值及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的纵向应变(longitudinal strain,LS)、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面积应变(area strain,AS)、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的参数及曲线。 结果 AHCM组LVEDV和SV低于对照组(P<0.05)。AHCM组整体LS、整体CS、整体AS、整体RS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AHCM组二尖瓣水平前壁、侧壁、后壁和后间隔LS值低于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各部位LS、AS、RS值低于对照组,前间隔、前壁、侧壁、后壁CS值低于对照组;心尖水平各部位应变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AHCM患者的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而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减低以心尖水平最为明显,乳头肌水平同时受累。3D-STI可以反映AHCM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分析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应变参数,探讨3D—STI评价其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3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年龄、性别和高血压发病率匹配的对照组26例。经胸采集心尖全容积三维图像,应用三维斑点追踪分析软件测量两组病例左室整体长轴应变值(G15)、整体圆周应变值(GCS)、整体径向应变值(GRS)及整体面积应变值(GAS)。绘制各参数ROC曲线,确定曲线下面积和最佳截断点。并对各参数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各整体心肌应变参数均明显减低fGRS:(47.72±8.66)比(40.05±8.66),P〈0.001;GCS:(-17.88±2.37)比(-14.89±2.61),P〈0.001;GLS:(-14.10±2.61)比(-17.04±2.60),P〈0.001;GAS:(-30.20±2.57)比(-25.63±3.73),P〈0.001]。ROC曲线表明GRS、GCS、GLS、GA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8.8%、65.6%、78.1%、84.4%,特异性分别为65.2%、65.4%、70.0%、78-3%。相关性结果表明:GLS、GCS、GAS与LVEF之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4、-0.655、-0.693(P〈0.001);GRS与LVEF之间呈正相关,r为0.643(P〈0.001)。结论3D—STI能较敏感地评价冠心病患者早期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变化,其中面积应变较其他指标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血栓的关系。 方法 入选因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比较并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根据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左心室有无血栓分为无血栓组和有血栓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Lp(a)、左心室舒张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总共入选284例患者,年龄38~89岁,平均(71.7±7.4)岁,其中有19例(6.69%)出现左心室血栓。血栓组的Lp(a)、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高于无血栓组(P<0.01),血栓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术后TIMI(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3级血流的比例低于无血栓组(P均<0.01)。以有无左心室血栓为因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Lp(a)、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术后未达TIMI3级血流是左心室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论 Lp(a)升高(≥300 mg/L)是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形成左心室血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癍点追踪成像(RT-3DSTI)测量心肌梗死收缩期左心室心肌整体峰值纵向应变(GPSL)、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及整体径向应变(GRS),探讨其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和重复性。方法83例研究对象,包括心肌梗死患者38例,健康对照者45例;采用RT-3DSTI测量收缩期左心室GPSL、GLS、GCS、GAS、GRS;分析心肌梗死组RT-3DSTI特征,并探讨其与实时三维超声(RT-3DE)测量射血分数的相关性;随机选取20例心肌梗死患者,用Bland-Altman法研究RT-3DSTI在观察组内和观察组间的重复性。结果(1)心肌梗死组收缩期左心室GPSL、GLS、GCS、GAS、GRS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2)ROC曲线显示GPSL、GLS和GAS能反映心肌梗死组整体应变的变化;(3)GPSL、GLS、GCS、GAS及GRS与RT-3DE射血分数有良好的相关性;(4)Bland-Altman法显示心肌梗死患者RT-3DSTI测量在观察组内和观察组间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RT-3DSTI可简便快速评价·,22肌梗死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其测量左心室整体功能不依赖左心室负荷变化的影响,可能是一种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有前景的技术,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抑制PLK1基因表达后对胃癌AZ521细胞生长增殖和侵袭转移的影响,探讨PLK1基因作为胃癌基因治疗靶点的可行性及相关机制。 方法应用siRNA干扰技术抑制PLK1基因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AZ521细胞PL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Z521细胞中PLK1、MMP-9、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Z521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AZ5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siRNA组PLK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siRNA组PLK1、Vimentin、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ontrol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ontrol组(P<0.05)。siRNA组G2/M期细胞细胞表达量明显高于control组,S期细胞表达量明显低于control组(P<0.05);2组G0/G1期细胞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NA组AZ521细胞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control组(P<0.05)。 结论PLK1 siRNA可以阻断PLK1的表达和功能,PLK1在胃癌的生长和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评价雷替曲塞联合洛铂方案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中的价值及意义。 方法选择 TACE 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53)给予雷替曲塞联合洛铂灌注化疗,对照组(n=50)给予替加氟联合洛铂行 TACE 治疗,术后4周以改良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随访时间截至2018年10月30日。 结果随访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4.8 个月和 11.2 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23.7个月及21.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有效率分别为47.1%、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8.7%、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雷替曲塞联合洛铂灌注化疗方案在肝癌TACE治疗中可提高患者预后,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脂蛋白a[lipoprotein a,Lp(a)]对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术后患者非罪犯病变进展的影响。 方法序贯入选行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296例。根据非罪犯病变的进展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进展组(n=46,15.5%)和非进展组(n=250, 84.5%)。首先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2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的因素,再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上述因素是否为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术后非罪犯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者糖尿病患病率、心脏射血分数、多支病变、Lp(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展组的Lp(a)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幅度与心脏射血分数均低于非进展组(P<0.01)。进展组的糖尿病患者及多支病变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进展组(P<0.05)。以有无非罪犯病变进展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a)≥300 mg/L、有糖尿病、多支病变、左心室射血分数<50%、6个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幅度<0.616 mmol/L是非罪犯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结论Lp(a)升高是冠状动脉植入支架术后患者非罪犯病变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观察延期支架植入对高血栓负荷合并弥漫性病变的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效果。 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栓负荷重度且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 related artery,IRA)为弥漫性病变,经初步介入操作, IRA恢复TIMI血流3级后的 STEMI患者96例,随机分为即刻组47例和延期组46例。即刻组完成后续放支架操作,延期组于1周后完成放支架治疗。比较2组支架植入后无复流/慢血流概率、人均支架数、平均支架长度、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6个月时比较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及超声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D)。 结果 延期组慢血流/无复流发生率显著低于即刻组,人均支架植入数和平均支架长度小于即刻组,无支架植入比例高于即刻组(P<0.05)。6个月后,2组LVEF明显高于发病时,LVD明显低于发病时,延期组LVEF明显低于即刻组,LVD明显高于即刻组(P<0.05)。延期组首次住院时间长于即刻组,首次住院费用和再住院率低于即刻组(P<0.05),2组心源性死亡、支架后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arget vessel revascularization,TV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期组累积无 MACE生存率显著高于即刻组(P<0.05)。 结论 对于高血栓负荷合并弥漫性病变的STEMI患者,延期支架植入能减少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减少支架植入数量, 改善6个月时心功能及心室重构,减少6个月内再住院率,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观察积极液体复苏(active liquid resuscitation,AFR)与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对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异常(trauma induced coagulopathy,TIC)患者凝血功能、免疫调节及疗效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 回顾性分析94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液体复苏策略分为积极液体复苏组(AFR组,46例)和损伤控制复苏组(DCR组,48例),对复苏前20 min和复苏后12 h 2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复苏后18 h 2组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血压波动幅度、总补液量,复苏前20 min和复苏后12 h、24 h、48 h 2组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复苏后96 h并发症发生率,复苏后1周存活率等指标进行比较。 〖HTH〗结果〖HTSS〗〖KG*2〗入院时2组MAP、SI、创伤严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苏前20 min APTT、INR、PT、D-二聚体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 h DCR组APTT、INR、PT、D-二聚体值明显低于AFR组(P<0.05)。复苏后24 h DCR组MAP、血压波动幅度、SI值、总补液量明显低于AFR组(P<0.05)。2组复苏前20 min和复苏后24 h PLA2、PA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12 h DCR组PLA2、PAF明显高于AFR组,复苏后48 h DCR组PLA2、PAF明显低于AFR组(P<0.05)。复苏后96 h DCR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FR组,复苏后1周DCR组存活率明显高于AFR组(P<0.05)。 〖HTH〗结论〖HTSS〗〖KG*2〗DCR救治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明显改善凝血功能指标,有效纠正休克,复苏期间血压稳定,并发症发生率低,存活率较高,与AFR相比临床疗效明显;但AFR在复苏治疗早期能有效抑制免疫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