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国内食蟹猴种群的遗传背景特性,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方法 采用微卫星DNA遗传标记技术对50只食蟹猴种群个体进行遗传质量监测及DNA多态性分析.结果 从100个微卫星DNA位点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其食蟹猴种群个体的等位基因数目为5-10条,个体间均呈现高度的多态性;其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5.0~10.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4.6118~8.3404,基因多样性(H)为0.7832~0.8801和香隆信息指数(I)为1.5651~2.1592.结论 本实验有效地分析了食蟹猴种群的遗传多态性,为今后筛选特异性微卫星位点来建立食蟹猴种群遗传质量监测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川乌遗传多样性。方法对江油附子和9个野生乌头居进行了ISSR分析,探索川乌各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8个引物共扩增出98条带。其中68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9.39%;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6939,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71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308,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530;用ISSR855引物能够区分川乌的10个供试居群。结论ISSR标记适合于构建川乌的DNA指纹图谱、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建立封闭群实验猕猴,对皖南山区猕猴种群的遗传背景进行了初步调查.方法 活体测量了18只猕猴的形态特征变量,并使用微卫星标记对33只猕猴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体重变量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躯干变量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同时从12个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9个具多态性标记,在猕猴群中平均检测到8个等位基因,群体杂合度H=0.825±0.106,多态信息含量PIC=0.788±0.121.结论 皖南山区猕猴种群的形态特征体现了福建亚种的特性,在微卫星水平上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适合进行引种并建立猕猴的封闭群.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11个微卫星位点,对海南和广西恒河猴进行了遗传检测,并通过POPGEN32软件计算各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频率、有效等位基因数目(Ne)、多态信息含量(PIC)和遗传杂合度(H)。结果表明,所选择的11个微卫星位点均存在高度的遗传多态性,H为0.6848~0.河河猴的Ne、PIC和H的平均值均高于海南猴,分别为4.2583、0.7090、0.7706和4.2054、0.7025、0.7656,这种差别可能与地域来源有关。这些研究为微卫星标记分析恒河猴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远交繁殖的I~IV代次的滇西亚种树鼩群体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为培育封闭群树鼩种群提供遗传学依据。方法提取I~IV四个代次共49只滇西亚种树鼩的全血基因组DNA,选取树鼩的18个微卫星位点,结合荧光标记(FAM)PCR扩增技术,通过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扩增产物,并利用POPGENE、FSTAT等软件比较各代次树鼩的遗传相关指标。结果四个代次的树鼩群体共检测到等位基因(Na)89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779,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23,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13,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58,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1.277,平均等位基因丰富度(AR)为2.938,遗传分化系数(Fst)平均值为0.046;其遗传距离及无偏遗传距离分别为0.049~0.159和0.022~0.109。结论培育的树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且不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分子标记目前已成为研究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工具,为此,简要综述了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RFLPs、RAPD、mtDNA、微卫星DNA、SNPs)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猕猴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为国内猕猴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AFLP技术分析香鳞毛蕨种质资源多样性。 方法 对46个香鳞毛蕨个体进行AFLP分析,利用NTSYS-PC 2.10、PopGene32软件分析各居群的遗传多样性。 结果香鳞毛蕨居群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7667%;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766 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04 6, 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92 1,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31 6;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412 5。结论 香鳞毛蕨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内的基因多样性(Hs)为0.170 5,群体间的基因多样性(Dst)为0.119 8,且由于生境特殊性,对香鳞毛蕨资源应采取就地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分子标记对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分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湖南省、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和安徽省共采集23份白花蛇舌草样品,选用150条ISSR引物进行PCR扩增,运用POPGENE1.32、NTSYS2.10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11条引物,扩增出11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为85.22%,等位基因数(Na)为1.852 2,有效等位基因(Ne)为1.543 4,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16 5,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70 0。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花蛇舌草可分成3类,实验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可以为白花蛇舌草的系统分类和鉴定提供分子水平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药用菊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 ISSR 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药用菊花遗传多样性,为其种质资源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分子佐证。方法 用 ISSR 分子标记对不同采集地的31份种源(菊花29份、野菊1份、菊花脑1份)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 22个引物共扩增出182个条带,其中149条具有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 81.8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 1.348 1,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 0.219 1,Shannon 信息指数(I)为 0.345 1。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相近,将31份种源大致分为野菊和菊花脑、北方药用菊花、南方药用菊花3个类群。结论 ISSR 分子标记适合于药用菊花的品种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研究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微小按蚊在不同年份的群体遗传特征,对比微小按蚊在遗传多样性方面的变化。方法 分别于2014年5月和2021年5月在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用诱蚊灯采集蚊虫,经形态学分类鉴定后,单管单只保存待用。使用试剂盒提取微小按蚊的DNA。用8对荧光引物扩增模板DNA中的微卫星序列后,产物送测序公司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使用PopGen32分别计算单个微卫星位点和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umber of alleles,Na)、有效等位基因数(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Ne)、观测杂合度(observed heterozygosity,Ho)、期望杂合度(expected heterozy‐gosity,He)、香农指数(Shannon′s information index,I)。PIC-CALC软件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结果 2014年捕获158只共6种按蚊,2021年捕获529只共5种按蚊。2014年和2021年的微小按蚊在按蚊中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相似文献   

11.
微卫星用于鸡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微卫星用于研究实验动物群体遗传结构的可行性。方法 用选自鸡基因组中的20个微卫星标记,对岭南黄鸡100个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聚丙烯酰胺电泳后,检测微卫星多态性,并检测出多态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杂合度(H)。结果 在20个微卫星中,有13个微卫星呈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等位基因数为4~7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09,平均杂合度(H)为0.67l2。结论 微卫星是一种研究实验动物群体遗传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中华白海豚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初步了解中华白海豚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4个微卫星标记检测中华白海豚的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等位基因数.[结果]微卫星座位PMC2、PMC4在珠海海域的中华白海豚中呈中度多态,PMC2、PMC3在厦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中呈中度多态,在两个海域中均检测出多态性的座位有PMC2和PMC4.[结论]微卫星座位PMC2、PMC4可用于中华白海豚遗传多样性水平的评估.中华白海豚在本研究采用的4个座位中显示的遗传多样性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3.
应用微卫星标记对两个SD大鼠封闭群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来自北京和上海两个单位SD大鼠封闭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关系。方法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采用7对微卫星引物对两个群体60个个体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HWE)检验,统计每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频率、基因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PIC)、遗传距离等信息。结果两个种群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4.857 1、5.142 9,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47 6、0.585 7。7个位点平均PIC为0.644 5、0.667 6,北京某单位SD大鼠有3个位点HWE检验显著偏离HWE(P0.05),上海某单位SD大鼠有2个位点显著偏离HWE(P0.05)。两个种群的Nei(1978)无偏遗传距离为0.158 2。结论北京和上海两个单位SD大鼠群体均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样性,两群体间具有中等水平的遗传差异和分化程度;微卫星标记技术或可作为封闭群SD大鼠遗传检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猪6条染色体48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猪微卫星标记的研究方法 ,分析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特点 ,为基因连锁分析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大白×梅山猪资源家系 10头F0 代、 2 8头F1代及 14 7头F2 代猪的前腔静脉血 10ml,苯酚氯仿法提取DNA。用分布 6条染色体的 4 8对微卫星引物 ,对上述样品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银染显色 ,干胶保存、基因型判定。结果 优化了 4 8个微卫星标记PCR反应条件。微卫星标记平均等位基因数 3 6 3个 ;多个等位基因片段大小超过USDA -MARC在网上公布的范围 ;平均有信息减数分裂数为 2 4 7;平均微卫星多态信息含量 0 5 4 6 9,考虑同一连锁群所有标记时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 0 7370。结论 微卫星标记具有很高的信息含量 ,将对后续的遗传图谱构建及QTL区间作图起到很好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浙南海域野生坛紫菜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采自浙江南部海域的苍南铁钉岛、洞头竹屿岛、南麂列岛、温岭斜头岛等地坛紫菜(Porphyra hai tanesis)的4个野生种群.结果:6条ISSR引物共获得268个位点,257个多态位点,4个种群野生坛紫菜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5,90%,等位基因数(Na)为1.8081,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326,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618,Shannon's指数(I)为0.3509,均高于个体水平;种群内和种群间Nei's基因多样性计算遗传分化水平(Gst)为0.2832,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为Nm=2.3591,表明野生坛紫菜种群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中有28.32%发生于群体间.108株坛紫菜的聚类分析结果同样也表明坛紫菜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的个体间.结论:浙南海域野生坛紫菜种群间遗传差异较大,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表明目前浙南野生坛紫菜的种质资源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人工繁育猕猴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繁殖群体过小所导致的近亲交配,为了防止近亲交配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建立猕猴人工繁殖种群的准确系谱非常重要.方法 本研究采用荧光标记引物PCR和毛细管电泳分型的方法将筛选出的14个微卫星位点应用于64只猕猴人工繁育种群,并通过个体鉴别、亲子鉴定以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这些位点在猕猴中均属于高度多态位点,其中7个位点的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均在0.8以上,14个位点的累计个体鉴别率(CPI)为1.21×10-18,单亲已知时累积排除率(CPE2)和双亲未知时累积排除率(CPEl)可达0.9999和0.9985.结论 这些位点能够对猕猴种群进行准确的个体鉴别、亲子鉴定和群体遗传学参数计算,是可靠、高效的分子标记,或可应用于猕猴人工饲养种群的遗传学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并建立一种检测树鼩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方法.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30只树鼩个体的11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了遗传检测.结果 所选的11个微卫星DNA位点中,有9个具有高度多态性,2个微卫星DNA位点多态性较差.结论 所研究的树鼩微卫星位点中,有9个符合遗传标记特点,可用于检测树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开发诸氏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chulae)多态性微卫星标记,为诸氏鲻虾虎鱼的遗传背景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磁珠富集法,以生物素标记的(AC)15为探针,构建了诸氏鲻虾虎鱼微卫星富集文库。经克隆、筛选、测序后,设计合成微卫星引物,利用野生群体对微卫星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和评价。结果 共获得74个含有微卫星重复单元的序列,根据微卫星序列共设计出33对微卫星引物。利用30个野生诸氏鲻虾虎鱼样本对33对引物的微卫星位点进行了评价,其中有12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及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2.9167、2.2311、0.4583、0.5633和0.4474。结论 本研究为我国本土小型海水鱼类诸氏鲻虾虎鱼微卫星标记的首次开发,所筛选的微卫星标记将为诸氏鲻虾虎鱼遗传质量控制及监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生化标记和微卫星DNA标记方法对长爪沙鼠群体遗传分析的可靠性。方法应用27个生化位点和13个微卫星DNA位点,采用已建立的生化标记和微卫星DNA标记分析方法对国内2个长爪沙鼠群体进行遗传分析,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各群体遗传参数。结果生化基因位点中有13个位点在整体中呈现遗传多态性,多态率为48.1%;微卫星位点中有11个位点在整体中表现出多态性,多态率均为84.6%。两种方法测得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趋于一致,微卫星DNA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和平均杂合度均明显高于生化标记方法。但生化标记和微卫星DNA检测对两个长爪沙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反映一致,所反映的群体平衡状况也基本一致。结论生化标记分析和微卫星DNA方法均可较好地反映长爪沙鼠群体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优化雪貂微卫星DNA引物,评估、分析雪貂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21个雪貂微卫星位点,对随机抽取的30只雪貂血液样本进行基因组DNA提取及PCR扩增,PCR产物经2%Agrose电泳和6%PAGE电泳鉴定后进行STR扫描检测,用Popgene1.32软件对STR扫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 21个微卫星标记均呈现出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49个等位基因,观测等位基因数1~4个,平均2.3个;有效等位基因数1.000~3.750个,平均1.6685个;观察杂合度0~0.7333,平均0.3216;期望杂合度0~0.6424,平均0.3394;香隆指数0~1.1773,平均1.0768;多态信息含量0~0.6100,平均0.5485。结论本文筛选的21对雪貂微卫星引物,通过微卫星扫描分析验证,具有稳定的PCR扩增,微卫星标记均表现为多态性,并处于期望数值范围,没有显著地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期望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