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0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鼻咽分泌物病毒病原检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总结2003年春季温州地区306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鼻咽分泌物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分析比较各个年龄组和各种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检出情况.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3年3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而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儿童,取其鼻咽分泌物做免疫荧光检测筛查七项呼吸道病毒抗原,分析其结果.结果:306例患儿送检标本,阳性190例(占62.1%).阳性标本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55例(占81.6%)、腺病毒(ADV)4例(占2.1%)、流感病毒A型(ⅣA)5例(占2.6%)、流感病毒B型(ⅣB)2例(占1.1%)、副流感病毒Ⅲ型(PⅣⅢ)19例(占10%)、RSV和ⅣA混合感染3例(占1.6%)、RSV和PⅣⅢ1例(占0.5%)、RSV和PIV 1例(占0.5%).结论:今年春季温州地区引起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以RSV为主,RTVIII次之.在各自组别中0~6个月年龄组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组的病毒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7.1%和70.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12-2013年广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为RSV感染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地区11家哨点医院发热同时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病人的鼻咽拭子标本3 943份,采用巢式PCR的方法检测RSV的核酸,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分析RSV的感染情况和人群、时间分布特点,对RSV阳性的标本进一步进行流感病毒(IF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以了解其多重感染情况。结果共收集3 943份鼻咽拭子,1 374份来自门急诊病例,2 569份来自住院病例,男性2 446份,女性1 497份,年龄范围从0~98岁。共检出RSV阳性标本419份,检出率为10.63%,其中住院病例检出率(15.30%)高于门急诊病例(1.89%),男性检出率(11.28%)高于女性检出率(9.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人群中,婴幼儿(0~3岁)的检出率最高,为20.18%,占所有阳性病例的81.86%,随着年龄的增长RSV感染有下降趋势,中老年人的检出率有所升高。RSV感染的高峰期在1-4月,不同月份RSV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068.914,P<0.05)。阳性病例中100例病例混合感染了至少一种其他呼吸道病毒,占RSV总阳性病例的23.87%,85例为双重感染(85%),15例为三重感染(15%),流感病毒是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结论 2012-2013年广州地区RSV感染以婴幼儿为主;住院病例感染率高于门急诊病例;高峰为1-4月,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是IFV。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云浮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常见病毒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防控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 19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部拭子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Ⅰ(PIV1)、副流感病毒Ⅱ(PIV2)、副流感病毒Ⅲ(PIV3)、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193例标本中,检出呼吸道病毒阳性标本382例(17.42%),其中RSV阳性率最高,为12.18%(267/2 193),其次为IFA(1.37%)和PIV3(1.37%)。不同年龄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0~月、6~月患儿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5.27%和21.26%。不同季节呼吸道病毒检出率不同,冬天最高为30.47%,其次为春天(18.4%),且各季节最主要检出病毒均为RSV。结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云浮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病毒病原体为RSV,且易在1岁以下婴幼儿中流行,好发于冬春季;随着年龄增长,总体病毒检出率下降,且呈一定的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核酸阳性检出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整理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杭州市儿童医院检出的RSV核酸阳性患儿的信息,对年龄、性别、检出时间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累计送检样本22 755例,其中RSV病例4079例,总阳性检出率17.93%,历年总体呈现不断波动的感染特征。性别方面,男童RSV阳性检出率10.36%,女童7.57%,男女比例为1.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上,<1岁的婴幼儿阳性检出2378例,占所有阳性检出患儿的58.30%,<3岁患儿占比94.93%,不同年龄段患儿的RSV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大呈下降趋势;季节方面,RSV在秋、冬季高发,两季检出率占比83.82%,春、夏季检出率仅为16.18%,秋、冬季节的RSV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春、夏季(P<0.05)。结论 杭州地区历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中,RSV感染呈波动趋势,且秋、冬季高发,婴幼儿及男童阳性检出率较高,应注意在相应季节的重点人群的防护。  相似文献   

5.
天津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谱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谱。方法对天津市儿童医院2002年1月-2004年3月收集的2646份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部脱落细胞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2,3,7,11型(ADV2,3,7,11)、流感病毒A型、B型(ⅣA,ⅣB)和副流感病毒3型(PⅣ3)。结果共有1523例标本为病毒阳性,总阳性率57.56%。病毒阳性标本中ADV为首位,共836例,占31.59%,并以ADV3亚型为主。0-1个月组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4.80%,其次为~1岁组为60.00%,与其他年龄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呼吸道病毒是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ADV(ADV3为主)是天津地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毒病原,该地区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谱为ADV>RSV>ⅣB>ⅣA>PW3,呼吸道病毒检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盐城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情况,为本地区儿童ARI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2年7月ARI患儿的鼻咽分泌物标本1 582份,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A(IVA)、流感病毒B(IVB)、副流感病毒1-3(PIV 1-3)以及腺病毒7种病毒。结果: 1 582例标本中有426例检出病毒(26.9%),其中RSV检出率最高,为289例(18.3%),其次是腺病毒,为46例(2.9%);病毒的总检出率在年龄及季节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以6个月~1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冬春季发病率较高。结论: RSV及腺病毒是盐城地区ARI住院患儿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检出率与年龄及季节分布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1-2012年深圳地区致病性呼吸道腺病毒(AdV)的病原体基因亚型和遗传进化及其流行特征,分析深圳地区呼吸道腺病毒的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深圳地区31个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2 822份样本,先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筛查流感样病例,筛查后的阴性样本进一步进行呼吸道腺病毒等13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核酸检测。对检测出的109份腺病毒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感染Hep-2受体细胞后共获得71份AdV稳定细胞毒株,用腺病毒六邻体基因作为靶基因,扩增其中的50份腺病毒阳性标本,纯化扩增产物后直接用于序列分析,在GenBank上进行序列比较,确定其病毒亚型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2011-2012年深圳市腺病毒感染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人群为小于7岁的儿童,1~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4-6月和10-12月为每年发病高峰期。在2 822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中,经定量PCR方法确定为AdV核酸阳性共109份,核酸阳性率为3.86%,从109份核酸阳性样本中分离病毒71份,病毒分离率为68.93%。50份分离的呼吸道腺病毒分子分型结果为1型AdV 6例,占12%;2型AdV 4例,占8%;3型AdV 27例,占54%;4型AdV 3例,占6%;5型AdV 4例,占8%;7型AdV 5例,占10%;另外有复合型AdV(HAdV-un)1例,占2%。结论近两年来深圳地区呼吸道Adv感染以3型为主,腺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4-6月,感染人群主要是1~2岁婴幼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2-2013年广州地区呼吸道感染人群中人鼻病毒(HRV)感染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2-2013年广州市5家哨点医院符合条件的有发热并伴有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2 124份,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标本中HRV的核酸,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分析HRV的感染情况、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等。对HRV阳性的标本进一步进行流感病毒(IF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以了解其共感染情况。结果共收集咽拭子2 124份,1 254份来自门诊急诊病例,870份来自住院病例;男性1 253份,女性871份,男女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年龄范围0个月到103岁。HRV检测阳性的标本有101份,阳性检出率为4.76%;阳性标本中20例混合感染了至少一种其他呼吸道病毒,占HRV阳性标本的19.80%;IFV是最常见的混合感染病毒。HRV全年散发,秋季检出率最高(6.13%),冬季最低(1.51%),不同季节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92,P0.05)。尤以感染0~4岁的婴幼儿和65岁的老年人为主,中青年检出率低。结论广州地区HRV以感染儿童和老年人为主,尤其是4岁以下的婴幼儿;全年均可发生;男女感染率无明显差异;与IFV混合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病毒感染现状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对961例ALRTI患儿深部鼻咽分泌物(NPS)标本,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流感病毒(IFV)、人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及冠状病毒(HCoV)8种病毒核酸检测,并对各种病毒的分布状态及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961例ALRTI患儿NPS标本中,检测阳性660例,其中RSV阳性320例,占48.49%;HRV阳性105例,占15.91%;IFV阳性68例,占10.31%;PIV阳性50例,占7.58%;ADV阳性60例,占9.09%;HMPV阳性25例,占3.79%;HboV阳性24例,占3.64%;HCoV-OC43阳性8例,占1.22%;病毒检测(-)301例,占31.33%。病毒混合感染共18例,其中RSV合并HboV5例。病毒检测阳性患者中,诊断支气管肺炎402例,毛细支气管炎189例,支气管炎69例。体温正常380例,占57.58%;低热87例,占13.18%;中度发热123例,占18.64%;高热70例,占10.61%;年龄0~1岁296例,占44.85%;1~3岁272例,占41.22%;3岁以上92例,占13.94%;在RSV阳性320例中,合并喘息183例,占57.19%。在HRV阳性93例中,合并喘息59例,占63.44%。结论:在小儿ALRTI中,病毒是主要病原,RSV和HRV多见;RSV的检出率与气温之间存在直线关系,HRV全年均好发;婴幼儿为病毒性ALRTI好发人群;除RSV外,HRV也是引起喘息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梅州地区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分布规律及耐药菌发病状况。方法择取自2013年7月~2014年7月广东省梅州地区5个社区收取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200例,取所有患者鼻咽部痰标本行细菌培养,并抽取静脉血清采用解脲脲原体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法对呼吸道病原谱Ig M抗体进行检测,观察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200份标本中135份阳性标本,占67.50%,其中总病毒阳性率56.29%,总细菌阳性率42.22%,混合感染13.33%;其中8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30例副流感病毒(PIV),29例腺病毒(ADV),9例柯萨奇病毒(COXV),1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肺炎链球菌,1例支原体感染,其他细菌3例。结论 CAP主要病原为RSV,低龄婴幼儿(<6个月)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且易发于春、冬两季。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结扎沙土鼠双颈总动脉20分钟后恢复血流制做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透射电镜对额叶皮质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采用电镜能谱技术对神经元随机检测Na~十Ca~卄等离子含量。结果表明,缺血的对照组神经元Na~十明显增高达16.43,而缺血后腹腔注入双胸蚯蚓溶栓酶的实验组显著下降为13.02,接近正常组的11.47;Ca~卄正常组为1.03,对照组增高达3.81,而实验组下降为2.44。同时实验组超微结构的损伤性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积雪草苷对脂多糖(LPS)诱导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保护效应。方法56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假手术、模型、溶媒、积雪草苷(5、15、45 mg/kg)7组,每组8只。LPS(2.5 mg/kg)气管滴注造ALI模型,24 h后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肺湿质量/干质量值;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后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类,BCA法检测其蛋白的量;化学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积雪草苷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减轻LPS所致ALI模型肺组织病变情况,减轻肺水肿,减轻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抑制蛋白渗出。抑制肺组织中MPO活性。结论积雪草苷对LPS诱导ALI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87例多囊卵巢(PCOS)妇女,进行放射免疫测定激素T、PRL、FSH和LH,并与35例正常妇女进行对照,结果87例PCOS的T、LH值升高,而LlH/FSH比值并不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孕周与母儿血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67例中、晚期妊娠要求引产患者,10例早产及78例孕足月自然分娩患者进行了母血及胎儿脐静脉、脐动脉血中TSH、T3、T4的测定。结果:TSH值在母血及胎儿血中随着孕周的增加而增加.T3值在胎儿血中与母血中比较,显示低T3血症,T4值接近正常母体水平。结论:测定母血中的甲状腺激素,可动态观察不同孕周甲状腺激素变化,可及时发现胎儿低甲血症。  相似文献   

15.
敬小青  刘丽娜  王燕  朱长林  刘霞  侯文敏  李冉  刘江 《河北医学》2008,14(11):1284-1286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HI)脑损伤后NO水平的变化,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对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生7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108只,随机分为三组:缺氧缺血组(HI组,36只),假手术对照组(Control组,36只),缺氧缺血 神经节苷脂组(GM1组,36只) .采用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低氧混合气体制备HIBD模型.采用镀铜镉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Control组、HI组、和GM1组新生大鼠血浆NO-2/NO-3含量分别为(41.6±8.9 ) 、(60.9±14.7 )和(43.8±10.6) μmol/L.HI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GM1组(P<0.05);GM1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GM1能抑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HI)脑损伤后NO生成,对缺氧缺血(HI)新生大鼠的脑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不同民族同年龄段老年居民血清钙(Ca)、磷(P)、镁(Mg)、铁(Fe)、转铁蛋白(TRF)、碱性磷酸酶(AKP)等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对186例60~79岁维吾尔族(维族)和汉族老年人血清Ca、P、Mg、Fe等水平进行了测定,比较两民族间各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汉族血清Ca、P、Mg、Fe水平明显高于维族(P<0.01~0.001),两民族血清TRF、AK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女性血清Ca、P、Mg、Fe水平明显高于维族(P<0.05~0.001),汉族男性血清P、Fe水平明显高于维族,AKP水平明显低于维族(P<0.05~0.001);汉族女性血清P、Mg、AKP、TRF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5~0.001),维族男性血清Fe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5)。结论:新疆和田地区同年龄段维族和汉族老年居民血清Ca、P、Mg、Fe生化指标的差异可能和两民族居民不同生活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17.
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优化设计及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复合乳液-溶剂挥发法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聚乳酸、壳聚糖可降解生物材料为载体,明胶为分散剂,span-80和tween-80混合液为微乳液,根据微粒的表面形态、粒径大小、分布、包封率、载药量选择最佳工艺条件,制备褪黑素载药纳米粒。结果与结论:原子力显微镜下可见纳米粒表面圆滑,分布均匀。正交设计效应曲线图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搅拌速度、溶剂挥发温度、聚乳酸与褪黑素投药比、壳聚糖浓度是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在30℃,1000r/min搅拌速度,搅拌时间45min,m(褪黑素):m(聚乳酸)为1:5,V(Tween-80):V(Span-80)为5:1,壳聚糖质量浓度为1%条件下,可制备成平均粒径为45.84nm,包封率为38.33%,载药量为8.35%的褪黑素载药纳米粒。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者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PTM)的水平与肾功能、蛋白尿、凝血功能、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54例经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的MsPGN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PTM水平。依照蛋白尿的程度将病人分为两组:(1)大量蛋白尿组,24h尿蛋白定量大于3.5 g。(2)少量蛋白尿组,24 h尿蛋白定量小于3.5 g。结果:大量蛋白尿组的PTM浓度、纤维蛋白原(Feb)、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均比少量蛋白尿组高,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少量蛋白尿组的白蛋白比大量蛋白尿组高(P〈0.05),两组CCr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人的PTM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PTM与Feb和蛋白尿呈正相关(r=0.371r、=0.505,P均〈0.05),PTM随着Feb和蛋白尿的增加而增高。PTM与白蛋白呈负相关(r=-0.491,P〈0.05),PTM随着白蛋白降低而增高。PTM与CCr、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血浆PTM水平与蛋白尿的程度相关。血浆PTM与蛋白尿的水平不仅是(MsPGN)病变程度的指标,并且可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实验观察大鼠侧脑室内加入外源性乙酰胆碱(Ach)后,蓝斑核(Locus ceruleus,LC)痛反应神经元的电变化,以及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Pilocarpine)的激动效应,进一步研究Ach和LC在痛觉调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以电脉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变化.结果 1)侧脑室注入Ach能够使正常大鼠LC中痛兴奋神经元(PEN)痛诱发放电频率增加、潜伏期缩短,痛抑制神经元(PIN)痛诱发放电频率减少,诱发放电完全抑制时程延长,而后逐渐恢复;2)侧脑室注入毛果芸香碱能够产生与Ach相似的效应.结论 外源性Ach可使正常大鼠LC中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表现为致病效应;M受体激动剂毛果芸香碱可使正常大鼠LC中痛反应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增强,与Ach产生相似的效应;揭示了Ach的这种致痛作用主要是通过M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20.
在面神经管内长期植入电极记录清醒豚鼠的耳蜗电图,测量了耳蜗电图中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耳蜗微音器电位的波幅以短纯音2kHz刺激时为最大,其次是0.5、1、4kHz,以8kHz时为最小。面神经管法记录的总和电位(SP)的极性均为负性,在短声刺激时SP/AP为0.084±0;043。动作电位(AP)N,波的反应阈值在短声刺激时为2.6±4.2dB,在0.5和lkHz短纯音刺激时分别为53.2±5.4和42.4±7.3dB。在0.5、1.2、4kHz短纯音刺激时均可见频率跟随反应,在0.5和1kHz时,其波幅大于同频率AP(N1)波幅,其反应阈值低于同频率AP(N1)反应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