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郴州市2006-2009年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鼻、咽拭子标本用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采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方法进行病毒初筛及分型鉴定。结果 2006-2009年4所哨点医院共报告ILI 21 960例,平均ILI就诊百分比为2.30%,共检测ILI鼻、咽拭子标本5 350份,分离到季节性流感阳性毒株607株,阳性率11.35%,主要流行毒株为A(H1N1)和A(H3N2),在不同年份交替流行,其次每年都有B型流感病毒存在。疑似流感疫情标本1 228份,阳性毒株779份,阳性率63.44%,2006-2008年郴州市流感暴发疫情以B型为主,2009年郴州市流感暴发疫情以甲型H1N1型为主,季节性流感病毒也较活跃。结论 2006-2009年郴州市流行的流感毒株主要有季节性H1N1亚型、H3N2亚型、B型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4种,流感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荆门市2010—2014年流感哨点监测结果,掌握流感病毒的变异、变化及流行规律。方法收集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进行流感病毒检测,用狗肾传代细胞法进行流感病毒鉴定。结果 2010-2014年共检测3 111份流感样病例,分离流感病毒367株,阳性率为11.80%;其中季节性H3亚型171株、新甲型H1N1 85株、B型111株;4年间3种流感亚型交替流行,2010年B型和季节性H3亚型为主,2011年新甲型HINI为主,2012年B型和新甲型HINI为主,2013年以新甲型H1N1和季节性H3亚型为主,2014年以季节性H3亚型为主。结论 2010-2014年荆门市流感病毒株的主导型别每年都发生变化,流感流行整体处于相对平稳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中山市流感季节性流行特征,为加强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9年中山市流感监测数据和报告病例数,比较流感样病例就诊指数(ILI%)、报告病例数、病毒阳性率、病毒分型以及暴发疫情等特点。 结果 2016-2019年中山市平均ILI%为4.92%(717525/14593406)。2016年ILI%高峰出现在春季,2017年在夏季,2018年在冬季,2019年出现冬季流行高峰和春夏季流行小高峰,流行持续30周。累计报告病例数65535例,6~14岁年龄组占比最大(32.88%),以2019年报告病例数最多。4个年度ILI监测样本的病毒总体阳性率为19.73%(559/7902),其中A(H1N1)占6.59%(521/7902),A(H3N2)占6.81%(538/7902),B亚型占6.30%(498/7902),A(H1N1)和A(H3N2)混合感染占0.03%(2/7902)。2016年流行高峰期的优势毒株为A(H1N1)和B亚型,后转以A(H3N2)为主;2017年流行毒株是A(H3N2);2018年以B亚型和A(H1N1)为主 ;2019年年初冬季阳性标本以A(H1N1)为主,春季开始逐渐进入A(H1N1)、A(H3N2)和B亚型共同流行模式,夏季以B亚型为主,年底冬季以A(H3N2)为主要流行型别。6~14岁年龄组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34.09%,317/930),以A(H3N2)为主(13.44%,125/930)。4年累计报告流感暴发疫情42起,多发生在冬春季,小学是主要暴发场所(66.67%,28/42)。ILI%与报告病例数、流感病毒阳性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73和0.745,P均<0.001)。结论 2016-2019年中山市出现了由不同型别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季节性流行,其中2019年出现了多个型别流感病毒共同轮换、流行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流行。加强监测和推广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防控多样化的流感季节性流行。  相似文献   

4.
2005-2007年珠海市流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珠海市2005-2007年流感流行特征.方法 采集监测医院和疑似流感疫情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05-2007年共检测疑似流感样病例标本2 446份,分离到流感病毒311株,分离率为12.7%,其中H1N1亚型108株、H3N2亚型117株、B型86株,分别占34.7% 、37.6%和27.7%.2005年、2006年流感病毒的分离率均高于2007年流感病毒的分离率(均P<0.01);2005年、2006年为H1N1、H3N2和B型同时流行; 2007年未分离到HlN1亚型,为H3N2与B型同时流行.结论 珠海市2005年和2006年流感病毒较活跃,2007年较平稳;2007年的流行优势毒株由2006年的H1N1亚型变为H3N2亚型.3-7月份为流感疫情高发期,应加强此期的流感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自贡市流感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流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年6~12月自贡市流感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人的咽拭子标本,分别用实时荧光Real-time PCR与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方法对甲型H1N1、季节性流感A(H1N1)亚型、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RNA进行检测。[结果]收到的327例流感样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中,检出甲型H1N1流感119例,阳性率36.4%、季节性流感A(H1N1)亚型阳性16例,阳性率4.9%;季节性流感A(H3N2)亚型阳性4例,阳性率1.2%;未检出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行时间分布:9月开始流行,当月检出阳性率为38.9%,11月达到顶峰,10月、11月、12月甲型H1N1流感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34.4%、64.5%、29.5%。[结论]自贡市2009年流感流行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流行在11月达到高峰,12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流感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季节性流感以A(H1N1)和A(H3N2)亚型为主,无乙型流感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009年7月-2013年6月宁夏流感流行状况及毒株的型别分布进行监测分析,探讨其流行特征,为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级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样本,采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宁夏流感哨点医院共采集ILI标本17 785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3 325份,总阳性率为18.70%。在阳性标本中,甲型H1N1占49.41%,季节性H3N2占26.02%,季节性H1N1占0.72%,B型占23.85%。5岁~和15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为22.28%和24.20%。4个监测年度的流行高峰均出现在冬季、春季。结论 2009年-2013年,宁夏流感流行主要以甲型为主,尤其是甲型H1N1,高发人群主要是青少年和学龄儿童,流行季节为冬季、春季。2009年甲型H1N1大流行后,流感流行毒株的亚型构成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分析2010-2013年度梧州市流感病毒流行特征。方法 选择监测点进行流感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病原学监测。结果 2010-2013年梧州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按月百分率分别为0.93%~1.6%、0.9%~1.14%、1.04%~4.19%、2.03%~3.54%。流感样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2010年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125份,阳性率9.87%,其中新甲型H1N1、季节性H3N2和B型流感分别占阳性标本的21.51%、26.41% 和55.82%;2011年检出核酸阳性标本92份,阳性率9.48%,新甲型H1N1占优势;2012年检出核酸阳性标本154份,阳性率14.35%,主要型别为B型和季节性H3N2;2013年核酸阳性标本295份,阳性率19.55%,主要型别为新甲型H1N1和B型流感。2010-2013年流感暴发疫情共有8起,在4月、6月、11月、12月发生。结论 通过观察门诊流感样病例数的百分比变化,可以大体推测流感活动强弱;对流感各亚型核酸的检测能较准确地反映了流感病毒的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2001~2005年流行性感冒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河北省2001~2005年流感流行特点和流感病毒亚型分布情况。方法在流感流行季节进行流感样病例统计,采集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分离病毒,血凝抑制试验鉴定病毒型别。结果4个流行期流感样病例数占门诊总病例数的百分比平均为4.69%,其中儿童为6.38%,成人为0.87%,流感样病例门诊检出率以每个流行期的1月最高;2001~2005年共采集咽拭子标本1662份,分离流感病毒189株,平均分离率为11.37%,其中A(H1N1)亚型2株(1.06%),A(H3N2)亚型156株(82.54%),B型31株(16.40%),A(H3N2)为优势流行型。2001~2002年流行期A(H1N1)、A(H3N2)亚型和B型同时流行,2002年后未见A(H1N1)亚型出现。结论流感样病例门诊检出率高峰出现在每个流行期的1月份,儿童病例比例较高,A(H3N2)是优势流行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9年-2010年宁波市甲型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人群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标本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疫情监测,在流感流行高峰初期及流行高峰结束后于各县区采集双份血清进行流感抗体检测。结果:2009年甲型流感极其活跃,尤其在2009年9月份,季节性甲1、甲3亚型和新甲型H1N1同时出现流行。对分别于2009年7月与2010年3月份所采人群血清的抗体检测结果,季节性甲1、甲3及新甲型H1N1亚型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26%~26.88%、63.34~73.66%和6.99%~29.21%。结论:2009年3种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在同一时间内混合流行。人群双份血清流感抗体测定结果提示,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强度要明显高于季节性甲型流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武汉市2007 - 2014年儿童流感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掌握其流行规律、病毒分型和活动水平,为儿童流感的预防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对流感样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用Real time-PCR分子生物学法进行流感病毒检测,对不同流感病毒的流行进行季节和年龄分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采样5 232份,病毒分离阳性率为22.23%,其中A型流感病毒占71.53%,B型流感病毒占28.47%。2007年 - 2011年,季H3亚型阳性率在7 - 9月达到高峰,2012年后,每年12月 - 次年3月阳性率出现次高峰。新甲H1亚型、B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阳性率高峰均保持在每年12月至次年3月。3岁以下、3~5岁、6~10岁、11~15岁和16~18岁年龄段儿童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14.97%、22.83%、40.45%、40.96%和75.00%。 结论 季H3亚型的流行时间由夏季高发转变为夏季和冬春季均高发;新甲H1亚型、B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为冬春季高发。流感病毒阳性率与年龄存在线性趋势,5岁以下儿童和中小学生属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咸宁市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流感流行趋势及病原学特点,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国家流感监测系统,收集2013-2017年度咸宁市中心医院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采集流感样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 结果 2013-2017年共检测5 259份ILI标本,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95份,阳性率为11.31%;阳性率逐年攀升(χ2=102.733,P=0.000),2017年最高,达到17.88%;流感高发季以冬春季为主,间隔出现夏季高峰;流行型别主要是新甲型H1流感病毒、季节性H3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2013年以新甲型H1为主,2016年以B型为主,2014-2015年和2017年以季节性H3为主;男女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岁组阳性率最高,不同年龄组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24,P=0.000)。 结论 咸宁市在2013-2017年中流感以冬春季和夏季流行为主,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新甲型H1、季节性H3、B型三种优势毒株交替出现,5~岁组儿童为发病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淄博市流感的流行特点,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6-2019年淄博市常规流感样病例报告、病原学监测资料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 结果 2016-2019年,淄博市报告ILI%为4.19%,3个年度依次为2.98%、4.70%、4.71%;总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为17.57%,3个年度分别为3.73%、31.48%、14.11%。发病高峰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发病人群以0~14岁年龄组为主(83.23%),但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15~24岁组(61.54%)。不同监测年度,流感病毒优势毒株亚型交替变化。暴发疫情报告单位以中小学校为主(83.78%),病原类型以乙型Yamagata系居多(54.05%)。结论 2016-2019年淄博市流感处于季节性流行水平,其中2017-2018年流感活动高于既往平均水平。大力推广流感疫苗接种,重点关注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加强宣传教育,应作为今后流感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描述四川省2015—2019年流感病毒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流感监测系统上报的流感样病例数据开展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9年间,四川省共监测流感样病例标本131 477份,其中阳性标本23 844份,流感阳性率为18.14%。2015—2019年四川省优势流感亚型主要为甲型H1N1,季节性H3N2和B(Victoria)系流感。流感阳性率随月份、季节而改变,四川省流感阳性率高峰主要出现在冬季,其次为秋季。甲型流感主要在秋冬季流行,乙型流感主要在冬春季流行。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在5~14岁组年龄段最高。结论 四川省流感有明显的冬季流行高峰,各型别呈交替流行。秋冬季应加强流感防控工作;甲型和乙型流感好发于5~14岁群体,应继续加强对儿童学生流感的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4-2008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04-2008年广州市流感监测系统流感样病例(ILI)监测资料,对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以及暴发疫情信息进行分析,用季节解构、互相关等方法揭示广州市流感流行特征。结果 2004-2008年广州市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ILI%)夏季最高,季节指数为1.637;流行季节与非流行季节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4、2005、2007年以H3N2型为主要毒株;2006、2008年以H1N1型为主要毒株。暴发疫情的发生强度以小学最大(P〈0.05)。对暴发疫情序列分别与ILI%、病毒分离率两条序列进行互相关分析,当lag=-1、-2、-3时,病毒分离率与暴发疫情、ILI%与暴发疫情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4-2008年,广州市流感的流行季节为夏季(5~7月)。H3N2和H1N1交替为流感主要毒株,小学是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发地点。广州市流感监测系统可以客观地反映本市流感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朝阳区2005~2006年流感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朝阳区2005~2006年度流感监测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时掌握流感流行信息,为制定流感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哨点医院和集体发热疫情进行监测采样,采用细胞培养法和鸡胚接种法分离流感病毒并进行分型鉴定。[结果]自2005年11月~2006年4月共采集流感样咽拭子标本204份,检出流感病毒106株,其中甲1型24株,乙型82株,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6%和77.4%;流感疫情共涉及到本区26家单位,其中从22所小学发热疫情中分离到流感病毒。流感细胞培养法和鸡胚双腔法的阳性分离率分别为51.96%(106/204)和7.55%(4/53)。[结论]引起本地区流感疫情的流感病毒为乙型和甲1型;流行高峰主要在2006年3~4月;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而导致在中小学生人群中流行并引起集体发热;细胞培养法较鸡胚接种法更灵敏、阳性分离率更高;应加强流感的全年监测。  相似文献   

16.
李莉  刘凤 《中国校医》2022,36(1):29-31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度天津市南开区儿童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为流感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托国家流感监测网络,采集2家哨点医院流感样儿童病例咽拭子标本1933份,采用Real-time RT-PCR法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56例,总阳性率为17.3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本地流感发病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ILI咽拭子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结果2009年-2016年门(急)诊共接诊ILI 53093例,ILI就诊百分比为5.18%;核酸检测ILI 3386例,阳性481份,乙型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占44.49%,其次为季H3和新H1N1。流感的流行高峰为每年11月-次年3月。阳性率在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岁~4岁ILI病例数、采集标本数,阳性数均最高;5岁~14岁阳性率最高,为23.11%;≥60岁ILI病例数、采集标本数、阳性数和阳性率均最低。ILI百分比与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的时间流行趋势以及ILI和ILI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的人群年龄分布均基本一致。结论新H1N1、乙型和季H3为主要流行型别;冬春季是流感流行高峰期;男、女均普遍易感;婴幼儿和中小学生是流感流行防控重点人群。将ILI病例监测和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紧密结合,使得流感预警和防控更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包头市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评估流行株在致病性、毒性、耐药性方面的改变,以研究结果为依据,为流感防控、指导抗流感药物的选用及筛选新的疫苗代表株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离比例随机抽取2016 - 2019年甲型H1N1疫苗株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包头市2016 - 2019的甲型H1N1分离株主要属于6B.1A分支,与疫苗株A/Brisbane/02/2018同源性较高。各年度病毒株与疫苗株A/Brisbane/02/2018的组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14,0.016,0.014和0.012。分离株抗原位点集中在 Sa 区的163 - 164位点发生变异。分离株2018 - 1139 - HA.seq发生了H275Y位点变异。结论 包头市2016 - 2018年度内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与A/Brisbane/02/2018亚型流感病毒同源性较高。相对A/Brisbane/02/2018疫苗株而言,本次分析的病毒基因并未发生抗原漂移现象,可以初步判定目前推荐的疫苗株对当前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渭南市2012 - 2016年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 ILI)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渭南市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2012 - 2016年2 492份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并就月份、年龄、职业、与患者症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2 492份ILI标本共检出阳性377份,总阳性率为15.13%(377/2 492),2012 - 2016年4个监测年度优势流感病毒分别为季节性H3、新甲型H1N1(2009)、季节性H3和乙型Victoria系流感。流感流行高峰在1 - 2月,5~15岁人群阳性率高于0~5岁人群。流感阳性病例男女比例为1.28∶1(204∶159)。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学生阳性率分别为11.12%(125/1 124)、16.80%(150/893)和19.64%(87/443),发病3 d内流感阳性率较高为15.56%(329/2 115),伴有咳嗽或咽痛人群流感阳性率(19.80%)高于无咽部症状者(5.59%),流感阳性率与患者体温呈正相关,甲型H1N1(2009) 流感分离阳性率最高,为67.86%(57/84)。结论 渭南市各亚型流感毒株逐年交替流行, 流感流行高峰位于第一季度。应加强在校学生流感监测,采集咳嗽或咽痛或体温较高等症状较明显的病例标本。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合肥市2009~2011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状况及型别分布,并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ILI)数据,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使用荧光PCR检测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2009年9~12月流感活动达到高峰期,2010~2011年则表现为夏秋和冬季双峰分布。2009年6~8月份以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占优势,2009年9~12月转变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占优势,2010年1~3月份又转变为乙型流感病毒占优势,2010年8~10月又变为季节性H3N2,至2011年1月份又再次转变成甲型H1N1流感占优势。2009~2011年两个监测周期中,ILI%分别为6.81%和2.16%;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51.34%和10.18%。结论 2009~2011年度合肥市出现流感流行高峰。季节性H3N2、H1N1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