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建立甘肃当归功效的分子系统学基础,为甘肃当归"道地性"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获得ITS基因,进行测序,经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并采用距离矩阵法构建NJ系统发育树,分析种群间的关系。结果:甘肃岷、漳两县当归ITS序列差异极小,分子进化分析显示岷漳两县产当归与欧当归的关系较近,但不与当归属其他植物聚合,是当归属中一个特殊类群。结论I:TS序列特征可以作为当归种间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岷漳两县这种特殊的环境正是"岷当归"这一特殊种群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大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不同产地大黄的分子系统学基础,为大黄的基源鉴定和品质评价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获得ITS基因,进行测序,经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并建立系统树。结果:大黄ITS序列G+C含量较高,达66.55%~68.49%,8个样品ITS(包括5.8s)序列的长度范围为562~568。所有样品5.8srDNA高度一致,除DH5样品有两个位点的碱基转换外,其余无碱基差异。结论:ITS序列特征可以作为大黄种间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药用大黄在属内与其它种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3.
中日当归属药用植物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当归属药用植物功效的分子系统学基础,为当归属药用植物功效的差异性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与克隆技术相结合,获得ITS基因,进行测序,经Phy lip软件统计分析和分支分析,建立系统发育树,计算各类群间的遗传距离。结果当归属药用植物中ITS1-5.8 S-ITS2序列长度为600~629 bp,去除序列长度为165 bp的5.8 S,ITS1 ITS2排序后的长度为468个位点。系统树将当归属药用植物分为两组,以独活、白芷为代表分别聚类,甘肃产岷当归Ang elica sinensis不与上述任何一组聚类,却与欧当归L ev isticum off icina le遗传距离相对较小。结论上述结果与当归属药用植物功效差异基本吻合,启示药用植物亲缘演化关系可能是研究药用植物功效规律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核糖体r RNA基因内转录间隔区(ITS2)序列,对甘肃道地药材岷县当归(岷归)及其混伪品和近缘属药材进行鉴定分析。方法对供试材料ITS2序列进行PCR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 Code Aligner校对拼接后,利用MEGA 6.0对序列进行分析比对,计算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聚类树,并应用ITS2数据库网站预测其ITS2二级结构。结果经PCR扩增测序,15份甘肃栽培当归与标准样品岷归1号序列比对无差异,序列长度230 bp,GC含量为55.46%,37份当归混伪品与近缘属药材ITS2序列长度为228~233 bp,GC含量为51.53%~65.65%。岷归与混伪品、近缘属药材共53条序列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220个,保守位点10个,信息位点213个。根据K2P遗传距离计算,岷县当归种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种间遗传距离,基于ITS2序列构建的NJ树和网站预测的ITS2二级结构,均能将岷归与其混伪品和近缘属药材区分。结论 ITS2序列可作为当归鉴定的DNA条形码,为当归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牛膝的rDNA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产地牛膝的ITS的序列变异,为鉴别牛膝提供DNA分子标记。方法 利用特异性PCR技术对牛膝的rDNA ITS区碱基序列进行测定,报道了牛膝的rDNA ITS区的碱基序列。结果 得到核糖体DNA中的ITS及5.8S rDNA完全序列,18S和26S rDNA部分序列,共约650bp。牛膝与川牛膝及土牛膝碱基序列有明显差异,不同产地、不同栽培品种牛膝碱基序列无差异。结论 此法可用于牛膝种间及真伪品鉴别。  相似文献   

6.
Liu J  Liu CS  Wei SL  Zhang J  Zheng J 《中药材》2011,34(10):1517-1521
目的:分析中药赤芍正品及混伪品ITS序列的种内相似度及特定位点序列碱基差异,为建立中药赤芍的分子鉴别标准提供思路。方法:采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市场上购得的未知来源赤芍样品S1、S2的ITS序列(包括ITS1,ITS2,5.8S)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进行BLAST比对、相似度分析、序列特异性碱基位点差异比较;用DNAMAN对GenBank上已注册的正品赤芍和混伪品赤芍的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赤芍药材分子鉴别的3个指标,即根据BLAST结果定属,种内相似度缩小属内范围并定种,再通过特异性碱基位点差异最终确定并证实样品的物种;确定了样品S1来源于芍药属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样品S2来源于芍药属植物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结论:本文为赤芍的分子鉴别提供较为有效的思路与方法,同时为基于rDNA-ITS相似度及序列分析进行其他中药品种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当归的鉴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客观评价甘肃岷县、宕昌、渭源、漳县以及云南鹤庆产当归质量。方法:从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4个方面对不同产地当归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岷当归表面颜色深,断面点状分泌腔多而明显,香气浓郁;渭源根当归表面皱缩明显,断面木部大,显柴性,质坚硬,气味最淡。云南马厂当归木部导管的排列既有放射状排列又有杂乱无序散开者,宕昌和漳县当归木部导管排列成放射状,岷当归和渭源根则杂乱无序散开。岷当归油室较其他4产地所产当归多,说明岷当归挥发油含量最高,渭源根裂隙较其他4产地所产当归多,油室最少。岷当归和马厂当归含杂质少,而渭源根杂质超标;岷当归和马厂当归挥发油含量差异不大,但都低于《中国药典》所规定的最低含量,可能是药材贮藏时间过长,挥发油挥发所致。结论:岷当归质量明显优于其他产地所产当归,而渭源根由于其柴性大,杂质超标,不符合用药规定。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下游地区菱属植物的DNA分子鉴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曙琳  丁小余  常俊  沈洁  唐凤 《中草药》2004,35(8):926-930
目的 对野生菱和栽培菱种rDNA ITS片段进行分析,探讨该片段在两大群体中的系统学及鉴别研究意义。方法 对菱的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测序,运用clustal、Mega 2.0等软件对ITs区进行序列分析鉴别。结果 获得rDNAI TS1、ITS2和5.8S rDNA完整序列,10个居群菱的ITS1与ITS2序列的长度分别为234~236 bp和220~221 bp,5.8S区均为164bp,不同居群的碱基差异为0.22%~2.94%。变异位点数为16个,信息位点数6个。用NJ法根据ITS序列数据构建系统发生树。结论 尽管菱属各居群间rDNA ITS的差异百分率较小,其亲缘关系较近,但根据ITS序列的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野生菱、栽培菱,菱属植物有可能都起源于同一种野生类居群。  相似文献   

9.
阳春砂的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用ITS全序列鉴别各地产阳春砂及常见伪品。方法:从各地产阳春砂及常见伪品绿壳砂和海南砂中提取总DNA,以核基因组通用引物ITS为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用PCR产物直接法进行测序。结果:各样品的ITS序列总长度均为626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248bp,5.8S序列长度为155bp,ITS-2序列长度为223bp;6个阳春砂和绿壳砂的ITS-2序列完全一致,各样品的5.8S序列完全一致,在ITS-1可各样品却有不同的碱基位点。结论:ITS-1序列可对阳春砂的道地性作出鉴别,明显区分其伪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碱基序列,运用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对长白山地区药用植物龙胆进行鉴别研究,为龙胆药材的基原植物鉴定和药材的真伪鉴别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提取法提取龙胆叶片及药材的DNA,对其中特定ITS2碱基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检测后测序,并从GenBank下载同属植物序列,运用SeqMan软件对碱基序列拼接后,采用MEGA 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对比,计算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建立邻接(NJ)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NJ聚类树可知,不同种龙胆属植物笔龙胆、三花龙胆、高山龙胆、坚龙胆都自为一支,区分明显,龙胆和条叶龙胆聚在一支未能区分开,同时结合变异位点及K2P遗传距离发现,条叶龙胆和龙胆应用ITS2碱基序列区分时种间差异十分小。吉林省长白山10个不同地区的龙胆种内几乎无差异,经Blast比对确定碱基序列的确为所需要鉴定的品种。结论:运用ITS2碱基序列的DNA分子条形码鉴别方法对龙胆植物及药材进行鉴别有效可行且成功率较高,可以用于龙胆属种间及种内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甘肃“7.22”岷县、漳县地震伤员伤情、救治过程等,为政府决策、安排灾后医疗救治工作、宣传避震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岷县、漳县地震中受伤的207例住院伤员进行调查,重点对伤员伤情、致伤原因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地震伤员中性别、年龄段有明显差别;致伤因素主要为房屋倒塌压砸伤:骨折部位以脊柱骨折最多,占25.6%;伤员缺乏自救意识和防震教育培训。结论:地震伤情除与建筑物结构等因素有关外,还与当地人群分布特点、当时的季节、人员活动状态和场所、当地人员的文化程度以及是否接受避震知识的宣传教育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彭禄  余岩  王志新  赵丽华  何兴金 《中草药》2013,44(12):1648-1653
目的 通过对17个种共26个独活样本的ITS序列分析,为国内中药市场上的常见独活的分子鉴定提供依据,并探索其科学分类标准.方法 对26个样本的ITS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MEGA 5.0软件比较各序列间的差异性,计算K2P遗传距离;采用邻接法构建NJ系统树并应用Network4.2.0.1软件进行中间连接网法分析构建单倍型网状图.结果 NJ 系统树和单倍型网状图显示,26个样本聚集为5大类群,综合分析后将17种独活归为4大类;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的ITS序列具有特征碱基片段,可明显区别于其他样本;除牛尾独活类中3个样本不能通过ITS序列鉴定到种以外,其他样本均可以通过ITS序列鉴定到种.结论 ITS序列可为药用独活的鉴定和分类提供有力证据,四带芹类可以作为独活的首选替补品,牛尾独活类其次,九眼独活为最后之选.  相似文献   

13.
江曙  段金廒  严辉  于光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2):1483-1488
目的:研究当归根际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及其生态分布.方法:采用微生物分离、培养与鉴定等生物学方法以及物种多样性的统计分析方法.结果:在当归生长过程中,甘肃岷县、云南鹤庆和四川宝兴等地区当归根际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增加的趋势,10月份以后各类微生物数量又呈现下降的趋势.岷当归根际细菌与真菌的数量比值普遍高于云当归和川当归.此外,在当归的不同产区,根际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其变化不同,岷当归根际微生物的优势种群数目较多,根际细菌、放线菌、真菌种群更具多样性.结论:岷当归根际微生态系统及其微生物种群结构较为稳定,有利于当归的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14.
动物类中药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DNA基因鉴定是近年来应用在中药鉴定中较为重要的分子生物技术,该技术能够很好地从基因层面上鉴别药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DNA基因鉴定包括DNA分子遗传标记,核酸探针杂交,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等,其中发展最快的为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是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来进行物种鉴定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是传统形态鉴别方法的有效补充。由于不同物种的DNA序列是由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4种碱基以不同顺序排列组成,因此对某一特定DNA片段序列进行分析即能够区分不同物种。Hebert等在2003年提出了通过测定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亚基I(COI)基因序列来鉴定动物的种类。陈士林等则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鉴别动物的基因以COI基因为主,ITS2基因为辅的动物类药材DNA条形码鉴定体系。大量的实验表明,通过DNA条形码来鉴别动物具有准确性、可行性、简便性、通用性,为鉴别动物物种及发现新物种提供了新的方法,为鉴别动物药材的真伪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但由于该技术是通过基因进行鉴定,对实验材料及提取方法有较高要求,对一些年代较久的动物药材,其DNA降解较为严重,为DNA提取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该技术只能鉴别其来源是否准确却不能鉴别其药用部位是否准确,这就需要结合其他鉴别方法来准确鉴别其药用部位。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对DNA条形码的研究,为日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野生秦艽rDNA ITS区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研究甘肃不同地区4种野生秦艽rDNA ITS碱基序列的差异及其规律,寻找秦艽组药材之间的分子鉴别方法。方法:对rDNA ITS区进行了PCR扩增、测序,运用Clustal X,MEGA3等软件对ITS区序列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地区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及黄管秦艽的ITS长度为800 bp,ITS1,5.8S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90,170,340 bp。根据两者序列以邻接法建立分子系统发生树。结论:ITS序列可以作为野生秦艽分子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