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完全性或不完全性)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540例冠心病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其中多支病变完全性血运重建组(CR组,247例),多支病变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IR组,293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远期随访结果。结果与CR组比较,IR组患者中冠状动脉病变处数、严重程度、三支病变比例、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数量均明显升高(P〈0.05)。随访(32.4±2.4)个月,IR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CR组(P〈0.05)。IR组再次血运重建比例和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C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再次血运重建的危险预测因子(P〈0.05),但未见对远期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实现完全性血运重建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效果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不完全血运重建是MACE事件、再次血运重建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张波  赵晓辉  晋军 《重庆医学》2016,(21):2949-2952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TAX)积分在伴有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MVD)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血运重建策略选择中的作用,并分析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且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伴有MVD的STEMI患者144例,按不同急诊PCI策略将其分为单次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分期完全血运重建组(SR组)、不完全血运重建组(IR组)。记录患者的基础临床情况及冠状动脉SYNTAX积分值,随访12个月统计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收集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不同策略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IR组与CR组及SR组比较,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血管事件、住院期间再次血运重建、急性心肌梗死及MACCE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MACCE的主要因素是合并糖尿病、C型病变、SYNTAX评分、门球时间,心肌梗死面积、PCI术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评分、存在无复流及心源性休克(P<0.05)。根据SYNTAX评分,轻度或重度病变时3组患者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度病变时,3组患者 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MACCE发生率最高。结论对于伴有MVD的STEMI患者,SYNTAX评分可作为再灌注策略选择的依据应用于急诊PC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99mTc-MIBI静息心肌显像肺摄取对心肌梗塞患者临床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74例行静息心肌显像的心肌梗塞患者按肺摄取值分为肺摄取增加组和正常组,并对其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23个月,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心肌显像3个月后的血运重建术(CABG或PTCA),结果:肺摄取增加组较正常组有较高比例的心力衰竭(P<0.001)和左室扩大(P<0.01),较多的心肌缺损节段数(P<0.01)和病变血管数(P<0.01),较高的心肌异常灌注积分(P<0.05),逐步判别分析显示,心力衰竭是肺摄取增加最重要的影响因素(F=26.20,P<0.001),肺摄取增加组心脏事件发生率(53.8%)显著高于正常组(18.8%)(P<0.01),Log-rank统计分析两组未发生心脏事件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ox多元回归显示,肺摄取增加是发生心脏事件独立的影响因素(RR=6.05,95%CI 1.92-16.83%,P<0.01),结论:^99mTc-MIBI静息心肌显像肺摄取分析能提供左心功能等有用信息,肺摄取增加是心肌梗塞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医务人员高血压病调查,探讨年龄、性别、职业与高血压患病关系。结果:高血压病总患病率12.96%;男女患病率分别是16.56%、11.18%;老年医务人员患病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医生(A组)、护士(B组)、医技人员(C组)、管理人员(D组)患病率分别是13.77%、8.12%、9.34%、20.0%。A组与B组比差异显著(P<0.05),D组与A、B、C3组间比均差异显著(P<0.01)。结果表明,医务人员年龄与患病率呈正相关。男性高于女性。老年医务人员是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职业影响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聂晓莉  周世炳  赵思勤  李秋  吴涛  刘小蓉 《四川医学》2002,23(11):1143-114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并存2型糖尿病对其心血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6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A组)及274例高血压非糖尿病患者(B组)进行了血压,血脂的检测,以及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脑座中和死亡的随访比较分析。结果:A组比B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增高(P<0.05和<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B组增高显著(P<0.01)。无论是冠心病,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和死亡A组比B组发生都显著增加(P<0.05和<0.025),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并存糖尿病对脂质代谢紊乱,血压升高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二者并存在是导致冠心病、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早发现和早控制病人血糖和血压有利于防止或延缓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Li XM  Wang S  Li B  Wang TS  Chen GL  Wang W  Ma JL  Wang Q  Su ZT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265-267
目的 评价小血管支架点状置人与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治疗小血管长病变的近期以及远期疗效。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5年8月接受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小血管、长病变(血管直径〈3.0mm,病变长度〉20mm)患者。根据其治疗策略分为小血管支架点状置入组(SVS组)及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SES组)。观察两组术后6个月时支架内再狭窄、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共有206例患者人选,其中SVS组113例,SES组93例。两组之间基础临床及病变血管特征均无显著差异。SES组有2例病变血管迂曲、钙化,CYPHER支架不能通过,换用DRIVER支架后顺利完成手术。在随访期间SES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4.0%vs26.5%,P〈0.05),TLR发生率(2.2%vs10.6%,P〈0.05)以及MACE发生率(3.2%vs13.3%,P〈0.05)均明显低于SVS组。结论 对于SES通过困难的小血管、长病变,可选用SVS点状置入。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慢性乙肝患者重叠感染HCV后,对乙肝病毒复制及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对23例重叠HCV感染的慢性乙肝患者(A组)和50例单独HBV感染的慢性肝病患者(B组),分析其HBeAg,HBV-DNA,抗-HBcIgM及其临床表现、临床体征、ALT、TBIL、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结果:A组HBeAg阳性率26.1%低于B组56%(P<0.05),DNA阳性率A组30.4%低于B组62%(P<0.05),抗-HBcIgM阳性率A组17.4%低于B组46%(P<0.05)。A组引起重度肝损害的阳性率为34.8%,B组为14%(P<0.05),提示慢性乙型肝炎重HCV感染,HCV对HBV复制有抑制作用,重叠感染发生重度肝损害的机会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10~2013-10间我院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128例老年ACS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毗格雷口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靶血管前向血流、支架内血栓、出血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TIMI 3级血流率为98.44%,高于对照组的89.06%;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为1.56%,低于对照组的10.94%;轻微出血率为26.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9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ACS患者行PCI术术中采用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支架内血栓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分次PCI的近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进行一次完全性血运重建术和分次完全性血运重建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8年10月接受PCI的多支冠脉血管病变完全血运重建患者,其中分次完全血运重建185例(88.1%),一次完全血运重建25例(11.9%)对比分析两组PCI术中及术后1年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中、术后住院期间主要并发症(巨大血肿、假性动脉瘤、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再次血运重建等)、严重夹层、心律失常、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次完全血运重建组均低于一次完全血运重建组;术后12月随访:再狭窄率、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及心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次完全性血运重建组低于一次完全性血运重建组(P〈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血运重建行分次PCI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ACEI(ARB)、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联用早期干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闭塞症患者144例,随机分组,观察组73例,对照组71例,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ACEI( ARB)、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与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BI值为0.67,对照组患者的ABI值为0.68,二者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8.1%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转外科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5.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血管重建或截肢、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5.5%,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了致命脑出血、出血性卒中和消化道出血并发症,观察组发生2例,对照组发生3例,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ARB)、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联用早期干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管闭塞症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降低血管重建或截肢、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志莲 《河北医学》2014,(11):1808-1811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择期行单侧膝关节手术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两组,每组25例。结果:A组患者的阻滞效果明显比B组好( P<0.05);A组患者T2-T5时的SBP、DBP 均明显比B组高(P<0.05);A组患者的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比B组早(P<0.05),麻醉时间均明显比B组长(P<0.05);A组患者的术后2h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8%(2/25)明显比B组60%(15/25)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疗法(HRT)对心血管的影响,为性激素补充疗法提供心脏和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依据。方法:以去势雌性大鼠作为雌激素缺乏模型,在喂食高脂饲料情况下,行HRT后检测大鼠血脂及光镜下观察冠状动脉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雌性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A假手术组、B模型对照组、C尼尔雌醇组、D利维爱组、E倍美力组、F尼尔雌醇+孕酮组。结果:C、F组TG增高,与A、B、D、E组比较P〈0.05;B组及C、E、F用药组TC增高,与实验前各组均值对照比较P〈0.01,与A组比较P〈0.05,C、E、F用药组与B组比较P〈0.05;各组间HDL-C比较P〈0.05;B组及C、E、F用药组LDL-C不同程度增高,与A组比较P〈0.05;D组TC、LDL-C增高不明显,与A组比较P〉0.05。实验各组大鼠心脏各级冠状动脉血管均见不同程度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F组病变程度最轻,A组、D组病变程度较轻,B组、C组、E组病变程度较重。结论:大鼠去势后HRT对血脂影响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与雌激素类型、激素配伍使用及动物种属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玲  康丽娜  吴道舒  邱明晶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7(11):1420-1421,1424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常规治疗组(对照组)50例和加用替罗非班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组(观察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PCI术后30 d,观察组出现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再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严重心绞痛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18.0%(P0.05);PCI术后48 h及30 d,2组轻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STEMI患者行急诊PCI术中及术后48 h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能进一步减少术后3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和欣维宁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63例随机分为硝普钠与欣维宁联合用药组(A组,n=32)和欣维宁组(B组,n=31)。2组患者使用相同的PCI手术方法,对术中判断为无复流的患者,A组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和欣维宁,B组注射欣维宁。观察2组患者用药后即刻及用药后5min的造影图像,分析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同时观察术中血压变化,术后1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半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结果:A组患者TIMI3级获得率、CTFC值均优于B组(P〈0.05),术后1周A组患者NT-proBNP低于B组而LVEF明显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患者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联合欣维宁能明显改善PCI术中的无复流现象,并可能部分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42例,予常规治疗;B组(干预组)4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15mg,每日1次口服,连服24周。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血压(B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FPG、2HPG、FINS、HbAlc、BP、TG、hsC-RP及HOMA-IR均下降,HDL-C升高,B组下降明显,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非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吡格列酮可显著改善糖脂代谢,减轻IR和炎症状态,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6.
戴晓萍 《安徽医学》2013,34(8):1145-1147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AMI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PCI治疗作为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PC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区域血管TIMI分级、术后4周内病死、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分级3级者为33例(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72.22%,χ2=4.60,P0.05)。观察组术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8%(χ2=4.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血管出血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4例(11.12%)出血,对照组2例(5.55%)出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域血管血流,降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大面积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在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及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大面积脑梗死40例(A组)、腔隙性脑梗死40例(B组),选择同期正常(C组)36例作为对照。应用TCD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A组脑血流异常率为95%(38/40);B组脑血流异常率为75%(30/40);c组脑血流异常率为33%(12/36):A组血流异常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流异常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C组脑血管狭窄患者分别为2l、17、2例,A组、B组血管狭窄率较C组明显增多(P〈0.05)。A组、B组流速减慢发生率较C组增多(P〈0.05)。A组脑梗死病灶侧/CA、ICA、ACA的PI、RI较B、C组明显增大(P〈0.05),结论:应用TCD有助了解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治疗、判断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常规的脑血管病的排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者血浆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与血管病变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来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STEMI者126例,据入院BNP水平由低到高由4个百分位数分为4组:A组(BNP≤105ng/L)、B组(BNP105.1-339.Ong/L)、c组(BNP339.1-1188.0ng/L)和D组(BNP〉1188ng/L)。90min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测定Gensini积分,记录1个月内并发症。结果①与A组、B组比较,D组多支冠脉病变比例显著增高(P〈0.01),与c组比较,D组多支冠脉病变比例有增高趋势(P〉0.05);②与前一组比较各组Gensini积分显著增高(P〈0.01);③血浆BNP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73,P〈0.01);④与A组、B组比较,D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P〈0.01);与c组比较,D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P〉0.05)。结论①STEM]者血浆BNP水平可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程度呈正相关;②AMI早期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可作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肿瘤组织间质中CD34、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病历资料完整的乳腺肿瘤患者400例,其中乳腺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患者100例(A组),乳腺导管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100例(B组),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100例(C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00例(D组),4组患者均行择期手术治疗,术后取病变组织制备标本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患乳腺肿瘤组织间质细胞中CD34、α-SMA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间质中CD34阳性率显著低于A、B、C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α-SMA阳性率明显高于A、B、C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间CD34、α-SMA的阳性表达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腺肿瘤组织间质中CD34表达的丢失及α-SMA表达的增强在乳腺肿瘤从良性到恶性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复合阿托品在无痛肠镜检查时患者心血管反应及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要求进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60例,ASA1或2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30)、利多卡因复合阿托品组(B组,n=30)。A组直接注射丙泊酚1~1.5mg/kg及芬太尼0.5μg/kg,B组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mg/kg及阿托品0.01mg/kg,3min后注射丙泊酚1~1.5mg/kg及芬太尼0.5μg/kg。结果:A组在插镜时(T2)和检查3min时(T3)平均动脉压(MAP)与检查前(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查3min(T3)时心率(HR)出现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给药后HR、MAP均较给药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患者丙泊酚的注射痛明显降低(P<0.05)。结论:麻醉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复合阿托品能降低无痛肠镜检查的心血管反应,并且能显著减轻丙泊酚的注射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