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排锚钉联合骨隧道和双排锚钉技术缝线桥固定肱骨大结节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44例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医患沟通结果,24例采用单排-骨道固定,20例采用双排锚钉。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主动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单排-骨道组切口长度显著大于双排锚钉组(P<0.05),单排-骨道组住院总费用显著少于双排锚钉组(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7、14 d两组VAS评分显著减少(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获随访(18.1±3.9)个月,两组患者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ASES评分、前屈上举ROM、外展上举ROM和体侧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非打结型与打结型缝合锚钉对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Bankart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44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Bankart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关节镜下修复方式的不同分为非打结组(可吸收非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0例)和打结组(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24例)。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分对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记录肩关节活动范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非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3±9)°和(170±4)°、(58±14)°和(90±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8±6)°;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7.4±3.7)分和(94.3±2.6)分、(78.1±4.6)分和(93.9±3.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结组术前和终末随访时肩关节前屈上举角度、外展90°时外旋角度分别为(162±8)°和(170±6)°、(61±13)°和(91±6)°,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5±3)°;术前和终末随访时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75.8±2.9)分和(95.1±3.7)分、(76.2±5.9)分和(92.8±5.2)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再脱位,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肩关节镜下Bankart重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有效方法,非打结型和打结型缝合锚钉修复Bankart损伤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单边外固定架与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胫骨螺旋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2例采用单边外固定架固定(外固定组),32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髓内钉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外固定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髓内钉组(P<0.05),两组的术中透视次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12个月以上,外固定组的恢复患肢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髓内钉组(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AOFAS评分和踝跖屈-背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AOFAS评分和RO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外固定组VAS评分显著高于髓内钉组(P<0.05),但末次随访两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两组骨折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肩袖损伤锚钉修复失败的因素与翻修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20年6月,对18例肩袖损伤锚钉修复失败的患者行翻修手术。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45~73岁,平均(58.2±4.5)岁。[结果]术中所见,18例患者存在肩峰下滑膜增生,肩袖部分再撕裂。其中,5例锚钉拔出,占27.8%;9例锚钉松动,占50.0%;4例缝合线松脱,占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例患者均进行翻修手术,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63.7±11.3) min,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患侧VAS、Neer、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前屈上举、外展上举和体侧外旋ROM均显著改善(P<0.05)。术前患侧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不及健侧(P<0.05),末次随访时,患侧VAS、Neer、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前屈上举、外展上举和体侧外旋ROM与健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重置的锚钉均位置良好,随访过程未再发生松动移位。与术前相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和跟腓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 CFL)重建与镜下ATFL修复治疗慢性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踝不稳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19例采用经皮重建(经皮组),16例采用镜下修补(镜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经皮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多于镜下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24个月以上随访,经皮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长于镜下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均显著减少(P<0.05),而AOFAS和KAFS评分显著增加(P<0.05),踝背伸-跖屈ROM无显著变化(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两组内翻应力位距骨倾斜角、前抽屉应力位距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 ESIN)固定儿童长度不稳定与稳定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于本院采用弹性髓内钉治疗的84例胫骨干骨折患儿资料,其中,不稳定骨折32例,稳定骨折5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结果。[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稳定组[(12.4±1.5)次vs (10.3±1.7)次, P<0.05]。随访时间平均(13.3±2.3)个月,两组患者恢复术后完全负重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AOFAS评分、踝背伸-跖屈ROM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AOFAS评分和踝背伸-跖屈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Johner-Wruh评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步态和下蹲活动均正常。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胫骨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损伤伴三角韧带(deltoid ligament, DL)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2月治疗的25例踝损伤伴DL完全断裂患者,首先复位固定骨折,修复下胫腓,确认仍有明显内侧不稳,采用双带线锚钉加强修复DL。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平均(19.6±6.8)个月。随时间推移(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VAS评分[(7.8±0.7),(2.0±0.6),(1.0±0.8), P<0.05]显著减少,而AOSAF评分[(53.0±7.2),(83.8±5.7),(93.0±2.9), P<0.05]和踝背伸-跖屈ROM [(22.3±2.3)°,(44.1±4.8)°,(59.4±2.4)°, P<0.05]显著增加,踝内-外翻ROM显著减少[(37.9±1.9)°,(27.6±1.2)°,(28.1±1.4)°, P<0.05]。影像方面,术后影像显示所有患者骨折均达到满意复位,关节面平整。术后内侧净间隙显著减小[(5.4±0.6) mm,(3.2±0.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带线锚钉联合髌骨纵向钻孔Nice结捆扎技术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6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37例单侧髌骨下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采用带线锚钉联合髌骨纵向钻孔Nice结捆扎技术(A组),20例采用传统克氏针张力带技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骨折侧别、合并内科疾病以及术前血红蛋白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Bostman评分(运动范围、疼痛、日常工作、肌肉萎缩、助行辅助物、关节积液、打软腿、爬楼梯)及疗效评价。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年,平均1.7年。X线片复查示,A组骨折均愈合,B组2例骨折不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膝关节活动度以及Bostman评分中的运动范围评分、总分以及疗效评定均优于B组(P<0.05),两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ATFL)锚钉修复在踝关节外侧不稳(LIA)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因LAI行全关节镜下ATFL锚钉修复的7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9~55岁,平均(38.68±14.23)岁。分析所有患者围手术期资料,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F)和日本足踝外科学会(JSSF)评分评估临床结果,行踝关节应力位X线片检查,测量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结果] 71例患者手术均完成顺利,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中关节镜下检查时发现5例软骨缺损患者,骨赘患者1例,软骨缺损较轻1例患者进行关节镜清创,其余4例患者予以微骨折处理,对于骨赘患者则予以磨除。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平均随访时间(18.14±3.27)个月,随访期间71例患者均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及其他并发症。随时间的逐渐延长,71例患者的AOFAS评分、KAF评分、JSSF量表评分均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测量方面:距骨倾斜角由术前(9.92±3.2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2.91±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骨前移由术前(9.15±2.67) mm恢复至末次随访时(2.86±0.4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关节镜下ATFL锚钉修复作为一种微创技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经皮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5月经皮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2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36例徒手置钉。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机器人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导针定位次数、下地行走时间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随访(31.4±6.8)个月,机器人组骨不连1例,股骨头坏死3例;徒手组骨不连2例,股骨头坏死5例。机器人组恢复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徒手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的Harris评分、髋伸-屈、内-外旋ROM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3个月机器人组的Harris评分、ROMs均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Garde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空心钉平行度、分散度均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相应时点两组间在颈干角、Tonnis髋退变分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伤椎与跨伤椎6钉固定治疗屈曲牵张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椎弓钉固定屈曲牵张胸腰椎骨折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20例采用跨伤椎6钉固定,23例采用经伤椎6钉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损伤,跨伤椎组切口长度显著大于经伤椎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平均(19.6±5.2)个月。两组患者下地行走时间、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ASIA评级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腰椎前凸角显著增加(P<0.05),而局部后凸Cobb角显著减小(P<0.05),术前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钮扣钢板(Endobutton)结合锚钉与钩钢板治疗急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8月~2018年06月本院收治的63例急性不稳定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其中34例采用肩关节镜下改良钮扣钢板结合锚钉内固定(关节镜组),29例采用钩钢板内固定(钩钢板组)。[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血管、神经损伤。关节镜组与钩钢板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9±3.26)个月。关节镜组未发生晚期并发症,而钩钢板组术后出现肩峰下溶解6例、肩峰下撞击3例、钩钢板取出后再脱位1例,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Constant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3、6、12个月,关节镜组的Constant评分明显优于钩钢板组(P<0.05)。影像方面,两组术后喙锁间距、肩锁间距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喙锁间距和肩锁间距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改良钮扣钢板结合锚钉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优于钩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重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并喙突止点重建术与带线锚钉低位腱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喙突止点重建术与低位腱固定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两组间的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VAS评分。结果2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0±8.5)个月。末次随访时,每组术后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VAS评分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长期可见,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并喙突止点重建术较带线锚钉低位腱固定术更有优势,是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自发性断裂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proximal femur bionic nail, PFBN)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固定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 2020年10月—2021年6月,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例采用PFBN固定,20例采用PFNA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等级、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FBN组下地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但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大于PFNA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时间6~9个月,平均(7.3±1.1)个月,PFBN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而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屈伸ROM和内-外旋ROM显著增加(P<0.05)。在术后1个月时,PFBN组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PFNA组(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 PRP)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post-traumatic osteoarthritis, PTO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41例PTOA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医患沟通结果,23例采用关节镜术联合PRP治疗,18例采用关节镜术联合透明质酸(hyaluronate acid, HA)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辅助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切口愈合等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12个月以上随访,两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显著改善(P<0.05),踝背伸-跖屈ROM无显著变化(P>0.05)。术后12个月PRP组的VAS评分[(1.3±0.6) vs (2.7±1.1), P<0.05]和AOFAS评分[(80.9±6.5) vs (71.0±5.6), P<0.05]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关节镜下与改良开放式Brostr?m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治疗踝关节外侧不稳(lateral instability of the ankle,LIA)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行ATFL修复的65例LI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35例(关节镜组),改良开放式Brostr?m锚钉修复30例(开放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损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以及术前卡尔森踝关节功能(KAF)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日本足踝外科学会(JSSF)量表评分、距骨前移、距骨倾斜角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以及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测量距骨前移、距骨倾斜角,KAF评分、AOFAS评分及JSSF量表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6个月。关节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关节镜组术后出现暂时性脚踝及足背麻木2例、线头反应1例,开放组上述并发症各发生2例。术后2周,关节镜组AOFAS评分、KAF评分及JSSF量表评分均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上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测量术后2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距骨前移和距骨倾斜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改良开放式Brostr?m锚钉修复相比,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作为一种微创技术不仅能取得相似疗效,而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早期疼痛轻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卵圆钳配合骨锚钉技术和传统大切口术式治疗闭合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将37例闭合跟腱断裂患者按照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卵圆钳配合骨锚钉技术治疗,17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大切口术式治疗,20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完全负重下地时间。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组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完全负重下地时间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6个月的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大切口术式相比,卵圆钳配合骨锚钉技术治疗闭合跟腱断裂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患者完全负重下地时间早,踝关节功能恢复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打结和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大中型肩袖撕裂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部战区总医院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的45例大中型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排锚钉是否打结分为打结组(n=24)和无结组(n=21)。记录手术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年肩关节前屈活动度、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肩关节评分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结果打结组和无结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8.5±8.1)和(78.3±9.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两组术后1年肩关节前屈活动度、Constant评分、ASES评分和UCLA评分均优于术前(P 0.05);两组随访1年时上述疗效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打结组与无结组分别有2例、1例患者出现复发撕裂,两组复发率相似(P0.05)。结论关节镜下打结和无结缝线桥技术治疗大中型肩袖撕裂均能获得良好疗效,两组再撕裂率接近,但后者操作简便,可避免线结撞击,具有创伤轻微、手术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切开复位单纯可吸收螺钉固定与可吸收螺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1年10月收治的26例符合选择标准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4例采用单纯可吸收螺钉固定(A组),12例采用可吸收螺钉联合带线锚钉固定(B组)。所有患者均由术前X线片、CT、MRI及术中确诊,术前后抽屉试验均为阳性。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肢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合并症及术前Meyers&McKeever分型、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或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发生。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89个月,平均55.3个月;其中A、B组随访时间分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骨髓间质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10月行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缝合组80例仅给予镜下肩袖修复术,联合组80例予以镜下肩袖修复联合局部BMSCs与PRP注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并发症。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总长度、术中失血量、主动活动时间、切口愈合等级和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早期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随访时间平均(13.6±0.8)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两组前屈上举、外展上举与体侧外旋ROM均显著减少(P<0.05),而UCL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随时间推移,两组AH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