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8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116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细粒棘球蚴囊的内外囊连结紧密,外囊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其内的新生血管以肝侧较多,而在寄生虫侧未发现任何管样结构;外囊含有DNA、RNA、蛋白质结合的α-氨基、酪氨酸、色氨酸及组氨酸、碱性蛋白质、酚类物质、网状和胶原纤维等成分;内囊除上述生化物质外,还示有钙质小体及酸性粘多糖。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复发性流产小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参照Clark经典模型构建复发性流产小鼠,并将成功构建好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同时建立正常妊娠小鼠模型10只作为对照组。于妊娠第2天,实验组灌胃0.4 mL/mg黄芩苷,模型组和对照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1次/d,连续干预7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激素水平及母胎界面中炎性反应递质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子宫组织巨噬细胞分布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子宫组织活化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小鼠母胎界面中TNF-α/IL-4为(2.78±0.36),(4.89±0.58)和(3.39±0.34),血清中E 2为(25.16±3.69),(17.56±4.52),(22.36±4.16)ng/L。小鼠子宫组织中分化抗原14(CD14)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36±2.34),(68.12±13.52),(33.46±2.85)%,子宫组织中TLR4蛋白表达量为(0.23±0.02),(1.25±0.33),(0.45±0.12),核因子-κB蛋白表达量为(0.59±0.14),(1.52±0.36),(0.78±0.25),MyD88蛋白表达量为(0.63±0.24),(2.34±0.22),(1.26±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苷可提高复发性流产小鼠雌激素水平,降低母胎界面中炎性状态,与抑制子宫内膜巨噬细胞浸润,调控TLR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尿道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146例SLE患者的血清、痰及眼、尿道分泌物中的人型支原体及溶脲脲原体DNA进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检测,并对其中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本组SLE患者支原体感染阳性106例,其中伴尿道感染76例(71.7%);阴性40例,伴尿路感染14例(3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LE活动期110例中,支原体感染阳性90例(81.8%);SLE稳定期36例中,阳性16例(4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支原体感染是SLE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5.
血液中的多种成分都可作为免疫原,致使受血者产生相应的抗体,引起同种免疫性输血反应.抗体筛查是检查血清或血浆中是否存在ABO以外的不规则抗体.对受血者的血清或血浆进行抗体筛查可获得充足的时间来选择缺少相应抗原的相配合的血,避免因为找不到相合的血液给患者输注而延误治疗[1].作者对本院2005年3月~6月间2016例输血前及术前备血的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发现阳性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囊型包虫病综合性防治试点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在新疆北部囊型包虫病流行区,开展以包虫病防治新技术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考核和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探讨现阶段适宜于这一地区的包虫病预防控制模式。方法选择地理条件、生产类型和民族组成诸方面有代表性的乡为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在政府主导下实施健康教育、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对居民进行包虫病普查、对病人进行药物治疗、对家犬皮下埋植吡喹酮缓释药棒控制传染源作为主要预防控制措施。以预防包虫病基本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7岁儿童血清抗体水平调查结果、1岁龄绵羊包虫病患病率调查结果和家犬粪抗原检测结果等为监测指标,考核和评价预防控制包虫病的效果。结果在试点第3年末进行考核的结果为:居民对预防包虫病的四项基本知识和感染包虫病的风险行为的知晓率提高了30%-70%;7岁儿童血清抗体阳性率从试点前的28%-37.7%下降至8.0%-16.0%;绵羊包虫病患病率从50.6%下降为13.6%;家犬粪抗原阳性率从19.5%-43.2%下降至1.0% -1.98%。3个试点县中有2个县通过有偿服务的收入支付防治工作的开支后略有节余。结论试点研究的结果表明本次执行的在政府主导下,以健康教育为先导,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推行综合性防治措施的模式具有支撑技术先进、高效;指标明确,易于掌握和操作;适应性强;深受群众和干部的欢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的预防控制效果并实现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疆牛源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发育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江莉  焦伟 《地方病通报》1991,6(4):16-18
本报告为用新疆阿勒泰地区牛体内采集的原头节人工感染家犬,在感染后第15、25、35天分别剖杀犬,收集虫体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的结果。成虫体节发育在15天时为1节,25天为2节,35天为3~4节并已达到性成熟。成虫体表均被一层微毛覆盖,不同部位体表微毛的形态不同。在吻突顶部,微毛呈绒线状,纤细柔软,较稀疏,随着发育逐渐变长、变浓密,末端卷曲。吻突基部和吸盘区的微毛呈绒线状,但较顶突微毛粗短。体节部位微毛在不同发育时间形态不同,呈现圆锥形绒线状,锯齿形鳞片状。成熟虫体体表微毛呈圆锥形绒线状,较坚硬,有规律排列。性成熟虫体生殖孔为圆形,有的虫体可见伸出的雄茎,雄茎表面也被有纤细的微毛。生殖孔周围体表微毛较密短,呈地毯样,间有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突起,可能为感觉乳头。  相似文献   
8.
在20%小牛血清-RPMI 1640中培养的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经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20μg/ml作用3~5d后,其死亡率分别为42.4~64.2%和40.6%。用囊液培养原头节时,两种药物的效果更差。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与低浓度的吡喹酮合并应用时,原头节的死亡率较两药单用的明显增加。小鼠1次口服甲苯达唑或阿苯达唑1g/Kg后4h,其血清具有较强的抗原头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进一步研究和评价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的疗效判定标准。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观察的研究方法。对 4 9例肝囊型包虫病病人进行了研究 ,其中治疗组 31例为经过不同时间阿苯达唑乳剂治疗的病人。对照组 18例为未经任何治疗的病人。以外科手术、粗针穿刺抽吸和常规细针穿刺的方法采集包虫囊内容物观察其性状。囊壁组织石腊切片观察组织学变化。收集原头节通过镜下形态及活动的观察、染料排斥试验、犬胆汁激活试验及接种小鼠腹腔 6个月后剖检观察有无包虫囊生长的方法判定囊内原头节的死活。结合 CT及 B超影像特征进行比较评价。 结果 治疗组病人中87.1% (2 1/ 31)的包虫囊 B超影像显示不同程度的退行变性 ,育囊率为 2 2 .6 %。对照组病人包虫囊的 B超影像显示退行变性的占 11.1% (2 / 18) ,育囊率为 6 1.1%。治疗组判定为痊愈的 15例病人的育囊率为 13.3% (2 / 15 )。疗效标准与 B超影像反映的包虫囊变性死亡的过程一致 ,与寄生虫学和囊壁组织学变化趋势相符。177例停药后随访 1~ 4年的肝囊型包虫病病人的转归证明了这一标准的可靠性。 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以 B超影像为基础的肝囊型包虫病药物治疗疗效指标反映了包虫囊在药物作用下从正常生长到变性死亡的过程 ,是一个比较客观、合理的疗效标  相似文献   
10.
阿苯达唑乳剂治疗肝囊型包虫病21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验证新剂型阿苯达唑乳剂对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2 12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用阿苯达唑 10 m g/ (kg· d)和 12 .5 mg/ (kg· d)两种剂量进行治疗。服药 3个月复查 1次为 1个疗程 ,各疗程之间不间断连续用药。以 B超影像特征为主判定疗效 ,观察不同疗程的效果。以停药时的检查结果为近期疗效。停药后随访 1~ 4年的结果为远期疗效。 结果 两个剂量组共 2 12例患者的平均近期疗效 :治愈率为74.5 % ,有效率为 99.1% ,无效率为 0 .9%。平均远期疗效 :治愈率为 83.1% ,有效率为 89.3% ,无效率为 0 .6 % ,复发率为 10 .2 %。以 12 .5 mg/ (kg· d)连续治疗 9个月的疗效较好。复发病例再治疗的效果良好。 结论 阿苯达唑乳剂对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超过当前包虫病药物治疗的最好水平 ,疗效稳定可靠 ,不良反应轻微 ,可成为治疗包虫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