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和讨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的特点.结果 重症病例的潜伏期平均2.1(1 ~7)d,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红、咳嗽,大多合并肺炎.年龄较大和伴有基础疾病者病死率较高.X线胸片可见肺部单侧或双侧斑片影.结论 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应当密切关注年龄较大和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浙中西部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11月-2010年1月收住医院55例确诊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发热55例,占100.00%,咳嗽52例,占94.55%,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损伤甚至死亡;94.55%患者出现实验室检查异常;危重症患者病初白细胞数或(和)CRP值明显高于重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5例患者发现肺部炎性改变;53例用磷酸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54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儿童、青少年及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和妊娠妇女是甲型H1N1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高危人群;发病初期血白细胞和(或)CRP明显升高、淋巴细胞下降者更易发展为危重症,且易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重视;磷酸奥司他韦加综合治疗,效果可靠;早发现、早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8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其流行特点,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并进行网络报告的所有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9月7日-12月31日共发现8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51例为轻症病例,30例重症病例(3例死亡病例);6~20岁年龄段的病例占58.02%;学生病例为占54.32%;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占97.53%,其他症状依次为咳嗽占79.01%、咳痰占44.44%.结论 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临床症状类似季节性流感,建立有力的监测系统、加强防病宣传,是预防与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重症及危重甲型H1N1流感和肺部细菌感染患者中是否有区别.方法 对2009年9月23日-2010年1月20日,对多家医院收治的65例甲型H1N1流感(H1N1组)和37例肺部细菌感染患者(细菌感染组)的CRP水平、白细胞计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与细菌感染组相比,H1N1组CRP计数明显降低(102.5±14.9,27.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白细胞计数亦明显降低(16.1±2.1,6.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曲线下面积为0.904(CI=0.799~1.010);CRP浓度对于细菌感染的鉴别值为43.5 mg/L,其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85.9%.结论 CRP水平可以帮助区别重症及危重甲型H1N1流感和肺部细菌感染患者.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总结了10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护理。结果显示发热、咳嗽、X线胸片示肺部炎症性表现是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临床特点;严格消毒隔离、密切观察病情、积极对症处理、加强重症患者的监护、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是有效防治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重要措施,实现了患者零死亡、零院内感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典型病例的临床特征和诊治经验.[方法]对收治的重症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采取积极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结果]所有确诊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均有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下温度≥37.5℃)、咽痛、流涕、肌内酸痛(100%);体温≥39℃并持续3 d以上16例;咳嗽、咳痰19例,头痛、头昏11例;胸闷、气促10例;水样便腹泻或呕吐5例;神志淡漠或烦躁7例;肺部湿性哕音5例.20例继发肺炎或支气管炎,其中2例为重症肺炎;急性呼吸衰竭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1例.所有患者咽拭子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均阳性;WBC正常11例,WBC减少(<5.0×109/L)7例,WBC增高(>10.0×109/L)5例;淋巴细胞(L)正常(0.8~5.0×109L)17例,L减低(<0.8×109/L)5例;胸部CT斑片状浸润影19例,肺纹理增粗、紊乱3例;ECG正常16例;T波改变、ST-T压低7例.所有患者治疗时间7~15 d,平均时间(7.6±2.3)d.所有病例体温正常大于3 d,流感样症状消失,临床症状稳定.咽拭子甲型H1N1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结论]早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是降低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死亡因素.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江西省南昌市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9例为病例组,重症病例治愈者66例为对照组,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 -2010年南昌市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发生率8.33%,病死率为1%;慢性肝脏疾病、孕妇、有创吸氧在死亡组比例明显高于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0R=25.6,95%CI =1.97~333.55;0R=12.67,95%CI =0.86~186.91;0R=10,95%CI =1.07~93.44);死亡组发生2种、≥3种并发症比例高于重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0R=9.83,95%CI =1.17~82.94;0R=118,95%CI =8.72~1597).结论慢性肝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孕妇等基础性疾病、有创吸氧、出现基础性疾病以外并发症可能是重症甲型H1 N1流感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尽早发现以上病例,密切监控,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儿的流行特点及临床特征,为甲型H1N1流感的诊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以湖南省儿童医院2009年10月27日-2010年2月27日收治的105例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结果1.105例甲型H1N1流感患儿以男性为主,高发年龄为0~5岁,大部分来自城镇,50.5%有接触史,90.5%患儿入院时间集中在11月、12月份。34例(32.4%)以其它疾病入院。2.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咳嗽、发热为其普遍症状,部分患儿出现呕吐、腹泻及头痛症状。24例(22.9%)患儿存在基础疾病。3.白细胞下降主要发生在婴儿;WBC升高主要见于1岁以上患儿。ESR、CRP、PCT等炎性指标及CK、AST、BAMS等酶学指标异常广泛。早期胸片改变较临床明显。4.重症及危重症病例占到71.5%。肺炎为最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呼吸衰竭为最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8.1%。结论儿童甲型H1N1流感无特异表现,病情相对温和;但在部分儿童,特别是有基础病史者可表现为重症;门诊血常规、胸片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重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5月16日~9月15日在北京发现的7 099名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将其中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者纳入病例组,未感染者纳入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感染流感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50岁的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相比较,20~ 50岁(OR=3.57,95% CI:1.63~7.81)和<20岁(OR=8.29,95% CI:3.76 ~ 18.29)的密切接触者更有可能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与原发病例关系为家庭成员的密切接触者(OR=4.87,95% CI:3.32 ~7.13)、暴露于症状期原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OR=1.87,95% CI:1.25~2.82)以及与原发病例暴露时间>12h的密切接触者(OR=1.81,95% CI:1.24~2.63)更易出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结论 密切接触者年龄低、与原发病例关系密切、暴露于症状期的原发病例、长时间暴露于原发病例是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9年5月至12月收治确诊28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8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临床特征、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8~54岁,平均25.5岁,男性22例,女性6例。18例轻病例及8例重症病例均治愈。2例重症病例死亡。发热占100%,咳嗽占64.29%、咽痛占17.86%。高热组症状持续时间与体温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病例合并心肌损害、Ⅰ型呼衰、肝、肾损害、白蛋白降低。结论本组病例轻型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预后较好。基础疾病加重本病发展,重症病例住院天数较长,表现复杂,需综合治疗多获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轻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以245例经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病程、抗病毒治疗后甲型H1N1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中的ANOVA程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45例患者中男性130例,女性115例,男女性别比为1.13:1;52.0%(127/245)的患者来源于澳大利亚;64.5%(158/245)的患者年龄分布在18~40岁之间.(2)临床表现以发热(98.4%,241/245)、咳嗽(80.8%,198/245)、咽部充血(95.9%,235/245),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升高[分别为71.0%(174/245)和52.2%(128/245)]为特征.(3)血清前白蛋白(pre-A)水平女性明显低于男性[分别为(245.04±75.35)、(273.34±92.18)mg/L,F=5.55,P=0.019].(4)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治疗后为(4.06±3.47)mg/L,治疗前为(14.54±14.68)mg/L,F=6.18,P=0.016];CD3、CD4及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CD3治疗后为(1451.23±443.97)个/μl、治疗前为(819.97±375.75)个/μl,F=32.61,P=0.000;CD4治疗后为(771.33±251.92)个/μl、治疗前为(435.36±215.35)个/μl,F=44.43,P=0.000;CD8治疗后为(593.16±237.19)个/μl、治疗前为(342.47±180.12)个/μl,F=28.518,P=0.000].(5)胸部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术(CT)发现异常者占30.6%(75/245),有明确肺炎表现者占22.0%(54/245).(6)甲型H1N1流感平均病程为(3.9±1.2)d,治疗后病毒mRNA转阴时间为(3.8±1.4)d,平均住院时间为(5.0±1. 4)d.结论 甲型H1N1流感临床上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以及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升高为特征.并可影响肝脏合成pre-A及机体的免疫功能,临床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海地区早期新型甲型H1N1型流感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224例新型A/H1N1型流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病程、抗病毒治疗后新型A/H1N1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 (1)男女性别比为1.1∶1,63.8%的患者年龄分布在18~40岁之间;(2)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升高为特征,且男性白细胞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6.71±2.45)× 10^9/L比(5.74±2.10)× 10^9/L,F=10.063,P=0.002;(16.32±18.27)mg/L比(12.05±11.44)mg/L,F=4.026,P=0.046];(3)女性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显著低于男性[(244.80±76.05)mg/L比(272.06±93.51)mg/L,F=5.800,P=0.017];(4)经CT确诊为肺炎者占21.9%;(5)治疗后血清CRP水平显著降低[(3.81±4.93)mg/L比(10.80±12.92)mg/L,F=6.709,P=0.013];CD3、CD4及CD8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449.46±446.71)个/μl比(700.50±307.46)个/μl,F=57.940,P=0.000;(762.69±255.66)个/μl比(370.08±157.62)个/μl,F=47.587,P=0.000;(592.38±238.24)个/μl比(288.88±164.98)个/μl,F=34.409,P=0.000];(6)新型A/H1N1型流感病程(3.9±1.4)d,治疗后病毒mRNA转阴时间为(3.8±1.3)d,住院时间(5.0±1.7)d.结论 (1)新型A/H1N1型流感临床以发热、咳嗽、咽部充血、CRP和中性粒细胞升高为特征;(2)新型A/H1N1型流感病毒具有多器官分布特性,可影响肝脏合成PA及机体的免疫功能;(3)早期新型A/H1N1型流感临床症状较轻、病程短,奥司他韦疗效肯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奥司他韦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了我院560例轻症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发热至口服奥司他韦的时间、发热持续时间、病毒转阴时间;分析发热至口服奥司他韦的时间与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的相关性.患者按发热至口服奥司他韦的时间不同分三组,比较不同组间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是否有差异.结果 大部分患者症状为发热(97.0%)及咳嗽(90.0%);少数伴有胃肠道(1.8%)或神经系统症状(0.9%);部分患者血常规及生化异常;16.6%的患者心电图呈非特异性改变.患者从发热到起始服奥司他韦时间与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均呈正相关(r=0.83,P<0.01;r=0.60,P<0.01).各组之间比较其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轻症甲型H1N1流感临床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类似,发热患者早期口服奥司他韦治疗可能会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及病毒转阴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大流行期间,其临床诊断病例应用国产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发病48 h内的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病例3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199例和对照组(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治疗)192例,在试验开始后10 d内,记录有关的症状、体温、药物不良反应、继发性疾病以及合并用药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观察期间需要留观者分别为20例(10.05%)和33例(17.19%),需要住院者分别为5例(2.51%)和13例(6.77%),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0.0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热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0.15±21.86) h和(65.92±29.08) h,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01);流感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2.21±28.96) h和(63.06±34.85) h,差异亦有高度显著性(P<0.0001);流感症状持续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1 h。治疗组密切接触者共 481人,发病92人(19.13%),对照组密切接触者共415人,发病157人(37.83%),两组密切接触人群甲型H1N1流感第二代发生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2%和4.9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早期应用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能有效地缓解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减低留观和住院概率,缩短疗程,有效降低密切接触人群的第二代流感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孕产妇合并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9年11-12月收治的11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患者(危重症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患者均存在发热咳嗽症状,体温38.7~39.6℃,持续3~14 d.淋巴细胞降低9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9例,C反应蛋白均增高(12~129 mg/L),低蛋白血症者9例(22.4~30.2 mg/L).11例胸部影像学均提示两肺广泛片状密度增高,经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抗病毒、抗细菌感染和(或)综合治疗,10例痊愈、1例好转出院,9例孕妇患者均继续妊娠.仅1例新生儿败血症经治疗已痊愈,余新生儿及胎儿情况良好.结论 孕产妇感染甲型H1N1流感易发展为重症,及时抗病毒抗菌、辅助支持治疗很重要,继续妊娠多数是安全的,但对新生儿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89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院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甲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治确诊的89例甲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63例,女26例,年龄7~56岁,平均年龄19.84±7.19岁;无输入性病例;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以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为主,体征有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单纯性甲流血WBC正常为主(88.9%),早期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高(51.1%),92.5%的患者CRP不同程度升高。易并发细菌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治疗采取中西药结合,均治愈。结论:甲型H1N1流感发病年龄偏低,易并发细菌感染,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孕妇甲型H1N1流感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证实的14例甲型H1N1流感孕妇的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X线片及CT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在出现临床症状后胸部影像学检查均有异常表现,轻症患者8例,其中6例为单个肺叶磨玻璃密度及片状高密度,2例双肺下叶片状高密度,3例伴少量胸腔积液;重症患者6例,表现为双肺多叶受累团絮状高密度,同时伴有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结论 甲型H1N1流感孕妇患者影像学征像为非特异性急性感染性病变,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基本特征和临床特点,为进一步防治重型甲型H1N1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6-12月杭州市6家医院收治的36例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重症患者27例,危重症患者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位年龄24.0(2.5~73.0)岁,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咽部充血(100.0%)、咳嗽(97.2%)、乏力(75.0%)和肌痛(44.4%)等,合并肺炎27例(75.0%)、呼吸衰竭5例(13.9%).入院时,危重症患者平均发热时间、急性病生理学与长期健康评价Ⅱ(APACHEⅡ)、氧合指数、血清肌酐、血小板、肌酸激酶分别为8.5(3~17)d、(14±5)分、157(130~337)mmHg(1 mm Hg=0.133 kPa)、93(66~298)μmol/L、(113±41)×109/L、335(64~2038)U/L,而重症患者分别为6(2~13)d、(10±3)分、258(210~557)mm Hg、79(25~107)μmol/L、(164±57)× 109/L、116.0(27~451)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04、2.790、-2.558、2.359、-2.478、2.782,P<0.05).32例接受抗病毒治疗,13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 重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主要见于年轻人群,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道和全身症状,危重症患者多有全身多脏器损伤,APACHEⅡ评分有助于早期鉴别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泰安市最初隔离观察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内源性感染41例,占95.35%,外源性感染2例,占4.65%; 39例(90.70%)患者以发热为最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等流感样症状;43例确诊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对于甲型H1N1流感,只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痊愈,预后良好;早发现、早诊断是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与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