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结合验案分析,基于"祛邪为第一要义"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从清热化湿论治的思路与方法。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是属于"湿热"性质的疫病,治疗应强调清热化湿,以"祛邪为第一要义",辅以扶正。在中医祛邪与扶正理论指导下,通过宣肺平喘、通腑泻热、芳香化湿等治法,祛邪为主,肺肠合治,可以使发热减轻或消退,使大便通畅,从而截断病情进展,避免或减少危重症的发生及死亡的风险;通过清热化湿、疏肝健脾、凉血化瘀等治法,祛邪兼以扶正,肺与肝、脾合调,可以改善肝功能损伤,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通过补气健脾等扶正治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和体力,促使病毒更快转阴,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分析100例上海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肝损伤情况。方法收集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0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100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出入院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案信息,观察舌象、脉象、中医证候及肝损伤情况、临床结局与转归,比较临床症状、炎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本研究中新冠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型主要以热毒闭肺型、湿毒郁肺型、肺脾气虚型三型为主;实证明显偏多,虚证主要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偏少。②入院时无任何症状者有43例(占43.0%);服用中药汤剂以后,52例有症状患者的发热、咳嗽、咳痰、纳差、腹泻等主要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③中药汤剂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比较,患者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及CD4~+等免疫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④中药汤剂治疗前,共有16例患者已存在轻度肝损伤;将服中药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其中有2例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余14例仍存在肝损伤、但均为轻度,且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84例患者在中药汤剂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⑤本研究中,共有81例(81.0%)患者病愈出院,19例(19.0%)患者仍在治疗中,病死率为0%。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0±5.8)d。5例重型患者中有3例病愈出院,剩余2例病情转轻,未向危重型发展,危重症转化率为0%。⑥81例出院患者中,仅有5例(6.2%)患者胸部CT提示肺炎感染病灶完全吸收,剩余76例(93.8%)患者胸部CT仍提示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病变。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辨证应用中药汤剂治疗可明显减轻新冠肺炎患者的发热、咳嗽、纳差、腹泻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体内炎症反应及免疫失调,降低病死率及危重症转化率,且不会造成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武汉暴发并迅速传播至全国,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和中国社会经济等带来严重损害。为防止新冠肺炎患者长时间卧床、缺乏活动带来的并发症以及对心肺功能和身心状态的不利影响,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并改善预后结局,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团队依据现有的新冠肺炎相关诊疗指导意见,在负责一线诊治新冠肺炎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家的提议和指导下,提出了针对轻型和重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建议。轻型患者建议习练健身气功养肺方,重型患者建议进行床上康复训练。希望此建议有助于全国一线负责新冠肺炎诊治的医疗同道对患者进行因人制宜的指导,促进广大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背景肿瘤患者体内的抗肿瘤免疫受到抑制.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的活性是提高过继免疫治疗效果,促进肿瘤康复的有效途径之一.目的对转导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的CTL的生物学特性及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探讨细胞因子基因疗法和过继免疫治疗肿瘤的新途径.设计随机区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实验中心完成.从人肝细胞癌组织中分离淋巴细胞,用BEL7407和IFN-r诱导得到CTL.BALB/c裸小鼠28只,雄性,4~6周龄,体质量18~20 g,购自北京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SPF级,合格证书医动字第01-3048号)干预用重组反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对CTL进行TNF-α基因转导.于每只裸鼠右前肢腋窝皮下注射注射BEL7404,建立荷瘤裸鼠模型,28只裸鼠按体质量分为4组,每组7只.观察转基因CTL对肿瘤原位(右前肢腋窝)及异位(左前肢腋窝皮下)注射治疗效果,分别用生理盐水注射治疗作对照. 主要观察指标①检测TNF-α基因转导前后CTL的生长形态,增殖能力,TNF-α分泌量、细胞表型.②体外不同作用时间和效靶比浓度对BEL7404的杀伤效应.③各实验组的肿瘤生成时间,生长速度及肿瘤生成率.结果转基因CTL的生长形态、增殖活性及细胞表型与CTL相似,但具有持续、高效表达TNF-α的能力,72 h表达量达410 ng/L.转基因CTL对BEL7404具有较高的体外杀伤作用,其杀伤活性与作用时间及效靶细胞比正向相关.当效靶比达201时,杀伤活性接近100%.效靶比浓度为51和201时转基因CTL的杀伤活性高于CIL(q=7.965 8,4.189 7,P<0.05).转基因CTL对荷瘤裸鼠肿瘤生长部位进行过继免疫后,移植瘤的生成延迟、生长减慢,成瘤率降低,与异位注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转基因CTL可持续表达的TNF-α,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转基因CTL构建为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新型的效应细胞,对防治肿瘤转移和复发,促进肿瘤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腹部手术并发症种类多,影响因素复杂,处理方法各异,适合精准医学的应用。在精准医学理念下,腹部手术并发症处理涵盖整个围手术期,包括术前精准评估、术中精准操作、术后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的个体化处理。同时,要遵循微创外科及加速康复外科等现代外科理念并将其贯彻于术后并发症处理的整个过程。本文将以胃癌术后并发症处理为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初步探讨AR抑制剂比卡鲁胺在不同AR表达量乳腺癌细胞株中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7例乳腺癌组织中AR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DA-MB-231、MDA-MB-453、MCF-7乳腺癌细胞株中AR的表达,用不同浓度的雄激素抑制剂比卡鲁胺作用于以上3株乳腺癌细胞株,用MTT法分别绘制细胞株6天的生长曲线,最后予30μmol/L的比卡鲁胺持续作用以上3株细胞6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用药前后AKT及AR的表达量。结果 AR在127例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4.29%,其中在三阴型乳腺癌(trip-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中的阳性率为44.68%,在4种分子分型乳腺癌中阳性率最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患者月经状态具有明显相关性(P=0.026,P=0.048),但与临床分期、患者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等病理参数无关。MTT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R强阳性细胞株MDA-MB-453在给予30μmol/L比卡鲁胺作用5天后,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Western blot结果提示,用药后MDA-MB-453中AKT的表达显著降低(0.651 4±0.134 8 vs 0.461 1±0.0759 3,P=0.049)。结论 AR可以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点,AR抑制剂比卡鲁胺对AR强阳性乳腺癌细胞株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AR介导,从而抑制PI3K/AKT/m TOR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健脾软肝方治疗脾虚瘀结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5例脾虚瘀结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均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加服扶正化瘀胶囊,治疗组加服健脾软肝方。两组疗程均为1年,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慢性肝病量表(CLDQ、CTP)评分、肝功能、乙肝病毒载量(HBV-DNA)、肝纤维化指标、肝脏B超及硬度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02%和75.61%;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治疗后比较,CLDQ与CP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ALT、AST、TBIL、HBV-DNA降低与ALB、CHE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HA和Ⅳ-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组间治疗后比较,MPV、SV、脾长、脾厚、硬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健脾软肝方治疗脾虚瘀结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疗效满意,可有效改善肝功能与肝硬化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9.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肺癌之后排第二位,而在国内其发病率居所有癌肿的首位,胃癌死亡人数约占全球该病死亡总人数的1/4。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中医治疗和免疫治疗,其中手术治疗居于主导地位。在胃癌的手术治疗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的应用范围日趋广泛,是最常见的胃癌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临床特点及其规律,总结分析常见的致肝损伤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1例DILI患者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占81.20%;胆汁淤积型肝损伤占3.00%,混合型肝损伤占15.84%。致肝损伤可疑药物前五位依次为中药(29.70%)、抗感染药(20.79%)、中成药(19.80%)、解热镇痛消炎药(8.91%)、泌尿系统药物(7.92%)。结论:DILI的临床特点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肝损伤相似,可引起肝损伤的药物涉及临床各科,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