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床旁超声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诊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床旁超声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连续系统检查了12例患者肝移植术后肝脏及胸腹腔,重点检测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胆管、胸腹腔。结果肝移植术后超声检查发现的常见并发症有移植肝保存性损伤并流出道梗阻1例,肝淤血2例,胆道并发症3例,腹腔积液12例,胸腔积液12例,超声引导介入检查及治疗8例。结论床旁超声在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诊治中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活体供肝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LDLT)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18例LDLT(其中2例为亲体辅助性肝移植)术中及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结果 (1)术中发现1例肝动脉血栓;(2)术后第1日与术后3、5、7 d之间门静脉峰值流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例亲体辅助性肝移植门脉内血流全部或部分反向并流速降低,肝动脉增宽,流速增加,其中1例合并肝静脉流速降低,频谱异常及肝实质坏死;(4)胆道并发症7例,其中4例胆漏,3例胆道吻合口狭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LDLT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对于提示引起原位肝移植术后黄疸相关因素的价值。方法28例实施肝移植术后临床拟诊黄疸的患者,以二维超声检查移植肝内外胆管及肝周情况,以彩色多普勒超声(CDI)评估移植肝动、静脉血流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综合分析。结果22例患者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其中5例CDI提示有肝动脉并发症,超声检出胆漏者4例,胆道梗阻者18例;其余6例肝穿刺活检证实有排斥反应。结论多普勒超声显像可以较好地提示引起原位肝移植术后黄疸的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医师作出正确的病情判断及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46例肝移植患者,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检查移植肝、胆道、血管及胸腹腔情况,测量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等),胆管直径,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对比。结果超声检查提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23例,包括胆漏1例,胆管狭窄22例,其中合并胆管结石17例,合并肝内胆淤积或肝脓肿10例;血管并发症7例,包括肝动脉血栓5例,肝动脉血栓合并门静脉血栓1例,下腔静脉血栓1例。另外,探及肝周血肿18例,以及肝癌移植术后复发7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部分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患者的超声表现特征,评价超声对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为进一步早期准确判断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期间,连续在我院肝胆外科移植中心施行原位肝移植手术并存活至今患者40例,随访调取5年内临床与影像学检查资料.超声结果与病理或临床确诊结果对照.结果 40例患者5年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27.5% (11/40).其中胆漏1例,吻合口狭窄2例,8例为非特异性胆管炎,考虑与移植排斥和胆道缺血有关;11例患者的肝动脉峰值流速明显低于无胆道并发症的29例患者.相关分析表明肝内胆管管壁最大厚度(Dmax)与肝动脉峰值流速Vmax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原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患者有特征性超声表现,且与肝动脉峰值流速相关.胆道系统和肝动脉应是重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背景: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可引起移植后肝失功,超声是移植肝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目的:探讨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纳入92例肝移植患者,男81例,女11例,年龄21-67岁;其中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90例,活体部分肝移植2例;胆道重建方式均为胆管-胆管端端吻合。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后常规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着重分析患者有无胆漏、胆道狭窄、胆泥或胆石形成,部分患者于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 结果与结论:92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14例:胆漏5例;胆道狭窄4例,其中吻合口狭窄2例,非吻合口狭窄2例;4例胆泥形成;1例胆管结石。提示肝移植胆道并发症患者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对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行谐波超声造影,工作站录像并由4名有经验的医师分析作出诊断。结果超声造影准确诊断12例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其中肝动脉栓塞3例(其中2例显示侧支循环),门静脉栓塞5例(其中门静脉部分栓塞3例),门静脉吻合口狭窄2例,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肝静脉与腔静脉吻合口处狭窄1例。2例常规超声因没取到频谱从而怀疑肝动脉栓塞的患者通过造影排除了栓塞可能,1例患者通过超声造影纠正了常规超声肝动脉狭窄的诊断。结论超声造影对于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其应用有利于减少进一步有创检查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伴侧支形成超声造影(CEUS)表现,探讨CEUS评价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伴侧支形成的价值.方法2004年4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所有肝移植术后常规超声或临床表现疑似肝动脉并发症行CEUS检查、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和(或)CT+CT血管成像(CTA)证实有及无肝动脉侧支形成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肝动脉并发症伴侧支与无侧支患者肝动脉 CEUS表现.结果30例肝移植患者中,11例CT+CTA和(或)DSA检查证实肝动脉有侧支,19例DSA检查证实肝动脉无侧支.肝动脉有侧支患者肝动脉并发症诊断时间晚于肝动脉无侧支患者[304 d(144~1917 d) vs 47 d(5~232 d), U=20,P<0.01].11例肝动脉有侧支患者均有肝动脉并发症,且以肝动脉血栓多见(9/11,81.8%);而19例肝动脉无侧支患者肝动脉并发症以肝动脉狭窄多见(15/19,78.9%),有1例患者无肝动脉并发症;肝动脉有侧支和无侧支患者肝动脉并发症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 精确概率法,P =0.001).肝动脉有侧支患者临床表现多平稳,但常规超声检查发现多数病例胆管异常(10/11).肝动脉侧支CEUS表现有一定特征:(1)肝固有动脉多不能显示(10/11);(2)肝门部多条细小迂曲的侧支动脉聚集,呈网状(5/11)或片状增强(6/11),伴细条状增强(2/11).肝动脉无侧支患者除了3例肝动脉血栓外,肝固有动脉均可见显示,肝门部均未见除肝动脉以外的其他动脉.结论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伴侧支形成CEUS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EUS有可能成为诊断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伴侧支形成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儿童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5例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进行超声检查,观察患儿移植肝及胆管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PTCD)等胆道造影结果相对比,分析超声检查在儿童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85例病例经MRCP、PTCD、诊断性治疗及术后随访证实有胆泥20例,胆漏12例,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超声检查能够诊断并与之相符39例,其中胆泥16例,胆漏10例,胆管吻合口狭窄13例。结论在儿童肝移植受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中,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操作简便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阻力指数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评价肝动脉阻力指数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155例肝移植受者的超声和临床资料,将肝动脉阻力指数(RI)进行分类分析。结果首次检查和随诊中,共16例出现低阻力指数其中10例(10/16)发生动脉并发症;17例出现高阻力指数者和70例持续正常阻力指数者未发生动脉并发症;52例舒张期无血流,其中仅1例(1/52)发生动脉并发症。结论肝移植术后低阻力指数与早期肝动脉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而高阻力指数和舒张期无血流与肝动脉并发症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例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患者的超声检查及ERCP表现和活检结果.结果超声检查发现4例患者的肝内胆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呈渐进性加重.狭窄部位:2例为肝门部胆管与肝总管狭窄,1例为吻合口处狭窄,1例为胆总管中段结石梗阻.结果均与ERCP相符合.活检病理结果:慢性排斥反应2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1例,肝脏局灶性坏死1例.结论超声能检查提示胆道狭窄的部位和病因,与ERCP相符合,可作为检查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波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方法 总结肝脏移植术后109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将其资料的生化指标、胆道“T”型引流管X-线造影、部分患者胆道镜检查结果与超声波检查结果相对照。 结果 肝脏移植术后患者胆道并发症的超声表现不一:(1)胆道轻度扩张、胆道壁增厚、胆道走行迂曲;(2)超声检查发现胆道结石或沉积物的(与X一线造影、胆道镜检查对照)敏感性达95.6%;(3)肝实质内的囊性病变(胆汁瘤);(4)胆道并发症的患者中46.8%同时发生动脉并发症。 结论 超声检查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6例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检测指标包括肝动脉及左右分支的峰值速度(HAPV)、阻力指数(RI)、加速度及加速时间,门静脉平均流速,肝实质及胆管回声。结果6例经手术或造影证实为血管并发症(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肝动脉狭窄2例,肝动脉痉挛1例,门静脉狭窄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有肝动脉狭窄处的高速高阻血流并伴有湍流,而狭窄远端峰值速度〈40cm/s,RI〈0.5,加速时间〉0.08s,加速度〈300cm/s^2,1例肝动脉血栓形成肝门部无动脉血流信号;6例急性排斥反应,3例胆管结石并扩张。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的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13例肝移植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探讨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监测价值.方法全息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观察肝脏及胆道结构,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引导活检或引流.结果移植后2周内,肝脏均有不同程度增大,肝实质回声增强.肝内胆管多呈轻度扩张.肝动脉血流速度比正常人低,门静脉血流速度增高.胆总管狭窄、胆道感染、肝脓肿各1例,各例均存在不同程度胸腹腔积液.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直接、快捷、安全、无创、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了解移植肝脏、胆道、肝内外血管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We assessed the usefulness of routine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for early detection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repercussions in patient prognosis. Seventeen confirmed cases of early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initially diagnosed by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10 of them before clinical indication) were review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Doppler ultrasonographic studies in the first 3 day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Twelve cases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70.6%) were detected by this early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All 10 unsuspected cases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and 5 of the 7 cases diagnosed after clinical indication were treated by revascularization. Grafts were salvaged in 80% of asymptomatic patients and in 42.8% of symptomatic patients. Furthermore, biliary complications were less serious in the first group. In conclusion,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performed routinely in the first 3 day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may permit early detection of 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 even before clinical indications. This allows hepatic artery repermeabilization before liver function damage, improving graft rescue and patient prognosis.  相似文献   

16.
背景: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后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胆道内镜微创技术正逐步成为解决原位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目的:分析文献中关于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阐述和论证,明确胆道内镜在胆管铸型并发症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以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biliary complications, Biliary tract, endoscope technique 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80-01/2008-10);以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胆管铸型,胆道镜为检索词,检索维普咨询数据库(1994/2009-01)、CNKI数据库(1994/2009-01).文献检索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纳入肝移植后胆管损伤导致胆管并发症相关的内容.排除肝移植胆道并发症以外的研究.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52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30篇进行分析.胆道并发症是肝移植后患者常见死亡原因,由于早期识别困难及处理棘手,正越来越受到重视.治疗性ERCP和胆道镜技术,成为解决移植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手段和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由于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胆道并发症时,没有特征性体征,此种并发症很难发现。MRI特别是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是一种具有安全、准确、非侵袭性特点,可用于综合评估移植后肝脏功能和并发症的有效手段。目的:评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肝移植术后胆系的显示以及诊断胆管并发症的价值。设计:对比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对象:于2003-01/2005-01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接受影像学检查肝移植患者13例,均为男性,年龄40-58岁。术前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例,重症肝硬化11例。10例行原位经典式肝移植,3例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所有胆管吻合方式为胆总管端-端吻合。移植后至首次MR检查时间15d-1年。所有患者对检测项目均知情同意。方法:13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均用磁共振快速自选回波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常规扫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钆喷替酸葡甲胺动态增强检查,分析各序图像特点。主要观察指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对重建胆道和胆道并发症的显示。结果:3例患者胆管管径正常,吻合口无狭窄。1例厚层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胆管未显影。胆管扩张8例;胆管狭窄5例;胆总管结石2例;胆囊管残端黏液囊肿2例;T管拔管后胆漏1例;排斥反应2例。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不仅可显示肝移植术后外科重建胆道的影像,而且可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