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对35例高发情感性障碍患者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作了分析,结果显示,高发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其加权平均遗传率为151.05%,认为本病在多基因遗传的基础上存在一个显性的主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分析方法对56例高发家系进行探讨。结果 高发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既不符合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和隐性遗传,也不符合连锁遗传,而符合一个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结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疾病。  相似文献   

3.
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遗传方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71例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进行遗传方式分析。结果 高发精神分裂症家系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分离率P=0.2845(JP>0.05),同时也符合多基因遗传,一级亲属加权平均遗传率为(168.38±3.29%)。结论 本组精神分裂症高发家系是具有一个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病,但也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5例高发情感性障碍患者的遗传效应及遗传方式作了探讨。分析了先证者的家族遗传史,家属成员精神疾患分类及各级亲属的患病率。认为高发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其加权平均遗传率为151.05%,认为本病在多基因遗传的基础上存在一个显性的主基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62例情感性障碍患者的遗传方式作了研究,经过分离分析和多基因的阈值模式理论分析,提示高发家系单相抑郁症病人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它情感性障碍病人符合多基因遗传。其遗传度>1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45个高发情感性障碍的家系的遗传方式。方法 按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CCMD-2)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修订本(DSM-Ⅲ-R)的情感障碍诊断标准,均符合者选为样本进行家系调查。结果 其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其加权平均遗传率为132.27%,结论 认为本病可能具有一个显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7.
早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早发型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方法对113例30岁以前首次发病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家系,采用分离分析及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多基因遗传方式。结论提示早发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遗传方式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遗传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遗传方式作了研究,经过分离分析和多基因的阀值模式理论分析,指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不符合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亦不符合隐性遗传和伴性遗传。而与多基因遗传相符,其加权平均遗传率为60.46%。  相似文献   

9.
脑血管病的遗传研究现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CVD)已经被认为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多基因疾病,涉及的基因种类比较多,而且研究结论不完全一致。本文列举了当今研究较多的几种CVD潜在候选基因,综述了CVD的遗传机制及潜在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惊恐障碍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惊恐障碍的遗传方式。 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 75例惊恐障碍家系进行遗传方式探讨。 结果 :惊恐障碍的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校正分离率为0 2 35同时也符合多基因遗传 ,一级亲属的加权平均遗传率为 (79 17± 4 39) %。 结论 :惊恐障碍是具有一个隐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病 ,但也存在不同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遗传流行病学资料证实脑血管病有其遗传基础。因为有家族遗传史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卒中史者的发病率。同卵双生发病率为双卵双生的4~5倍。但脑血管病不是符合孟德尔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它的是环境与基因相互作用而发病的多基因,多因素遗传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发型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方法对67例30岁以后首次发病的情感性障碍家系采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加权平均遗传率为530%±116%,预期发病率为146%,与实际发病率12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晚发型情感性障碍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159例情感性障碍先证者的家系资料进行分离分析,依据孟德尔基因组合和分离定律,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观察值和预期值作x^2吻合检测,结果不支持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是情感性障碍遗传方式的观点,而倾向于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4.
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方法 采用分离分析方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对 87例分裂样精神病家系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 分裂样精神病的遗传方式分别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结论 提示分裂样精神病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混合家系的遗传方式。方法选取混合家系作为研究对象,视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为同一疾病谱(其中亦包括分裂样精神病及分裂情感性精神病),采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在混合家系中,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作为一个疾病谱,其遗传方式符合隐性遗传,校正后分离率为0.262(P>0.05),同时符合多基因遗传,遗传率为(142.698±4.809)%。结论在混合家系中,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作为一个疾病谱,可能符合具有隐性主基因的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6.
应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遗传的研究方法,对1987年2月随机收集的9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和幻听症状作遗传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妄想和幻听均符合多基因遗传方式。妄想遗传率(72.63%)高于幻听遗传率(60.7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的遗传效应和遗传方式. 方法对8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的患者,应用家族史法进行研究,采用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模式的探讨. 结果广泛性焦虑患者一级亲属发病危险性显著较对照组高(P<0.01);广泛性焦虑校正分离率为0.225,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分离率0.25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广泛性焦虑加权平均遗传率和标准误为(61.70±5.10)%;一级亲属的预期发病率为8.9%,实际发病率为7.5%,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广泛性焦虑具有遗传效应,其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多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18.
单相抑郁症的遗传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单相抑郁症的遗传方式。方法 对108例(男32例,女76例)单相抑郁症家系采用分离分析和多基因阈值理论进行遗传方式的探讨。结果 单相抑郁症加权平均遗传率为(96.5±4.5)%,预期发病率为4.35%,与实际发病率4.14%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现父-子同病的情况。结论 单相抑郁症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方式,并提示单相抑郁症可能与X连锁显性遗传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9.
儿童精神分裂症遗传因素与遗传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75例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研究资料。对索引病例的家族遗传史、家族成员的精神疾患分类、各级亲族的患病率、遗传背景与疾病预后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等方面作了分析。认为遗传因素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统计分析,指出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方式以多基因遗传的可能性为大,其遗传度为70%。  相似文献   

20.
癫痫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复杂疾病,其表型特征涉及多个基因序列和表达的改变,目前已明确与人类癫痫相关的基因有500多个,所涉及的癫痫种类众多,表型各异。新一代测序技术极大地增加了新的癫痫致病基因的发现速度,使临床能够确定越来越多患者的癫痫遗传病因,并更好地理解该疾病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儿童癫痫综合征具有特殊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常具有明显的遗传背景,特定年龄段起病,因此在癫痫相关遗传研究中也有着最为丰硕的收获。文章就遗传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性癫痫、全面性癫痫伴热性惊厥附加症、儿童失神癫痫、青少年肌阵挛癫痫等儿童癫痫综合征相关的致病基因,特别是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亚基,以及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的亚基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