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覃淑娟  柳广南 《医学综述》2009,15(19):2905-2908
CD40/CD40配体(CD40/CD40L)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间信息传递途径,通过诱导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细胞、体液免疫并参与介导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免疫缺陷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免疫、炎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中CD40、CD40L、OX40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6例未经治疗的初诊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CD40、CD40L、OX40的表达,分为四组:仅表达CD40的患者组(①组)、表达CD40+CD40L+OX40-的患者组(②组)、三种抗原全部表达组(③组)和全部不表达组(④组).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在有高白细胞表现的患者中,②组的发病率(100%)最高;在有血小板减少表现的患者中,①组的发病率(100%)最高;在有脾大表现的患者中,④组的发病率(6.7%)最低.结论:CD40的单独表达可能使白血病患者血小板的降低更加严重,而当合并CD40L表达时,会减少血小板低下的发生率.CD40的表达能增加患者伴有脾大表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CD40、CD40L和sCD40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诱导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的活化与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这三种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多种CD40结合药物,如CD40L三聚体(CD40LT)、CD40单抗和CD40L阳性细胞目前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CD40/sCD40L在早发型子痫前朝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60例(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各30例),及随机选取3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静脉血及脐血中sCD40L的水平.结果 sCD40L在...  相似文献   

5.
CD40L-CD40信号转导系统是一种调控多种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生物信号表达系统,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该系统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机制的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CD40促进了RA的免疫应答反应过程;(2)CD40参与了RA滑膜组织的炎症因子网络;(3)CD40可以促进滑膜血管翳的形成;(4)CD40参与了RA关节炎后期关节软骨与骨的破环过程.  相似文献   

6.
CD_(40)/CD_(40)L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月婷  董平栓 《医学综述》2009,15(20):3051-3054
随着对CD40/CD40L及可溶性CD40L生物学功能的了解,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CD40/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破裂中的重要作用,阻断CD40/CD40L信号转导对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综述CD40/CD40L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防治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CD40、CD40L和sCD40作为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诱导抗原呈递细胞、T细胞的活化与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探讨这三种分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中的发病机制,以及多种CD40结合药物,如CD40L三聚体(CD40LT)、CD40单抗和CD40L阳性细胞目前作为免疫治疗药物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40配体激活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CD40L作用后AGS胃癌细胞株存活率,选定最佳干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sCD40L最佳干预浓度作用后胃癌细胞株AGS、BGC-823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sCD40L的最佳干预浓度为2μg/ml;与胃癌细胞株AGS、BGC-823共育48h,sCD40L可使高表达CD40的AGS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而对CD40低表达的BGC-823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并且AGS、BGC-823细胞均无明显的凋亡变化。结论sCD40L可明显抑制CD40高表达胃癌细胞的生长。其机制是使细胞周期阻滞。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对人单核/巨噬细胞表达CD40和CD40L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1(IL-1)对人单核/巨噬细胞表达CD40和CD40L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方法半定量测定CD40和CD40LmRNA含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CD40和CD40L表达水平。结果:IFN-γ,TNF和IL-1既增加CD40和CD40LmRNA表达,又能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表面CD40和CD40L高表达,而抗氧化剂VitE能下调细胞因子引起的CD40和CD40L表达,但作用不完全,结论:细胞因子(IFN-γ,TNF和IL-1)能刺激单核/巨噬细胞高表达CD40和CD40L,这种作用可被VitE部分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急性髓性白血病(AML)中,CD40、CD40L、OX40抗原的表达与白血病相关基因Bcl-2和Bcl-xL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将46例未经治疗的初诊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分为四组:仅表达CD40的患者组(①组)、表达CD40+CD40L+OX40-的患者组(②组)、三种抗原全部表达组(③组)和全部不表达组(④组),利用RT-PCR方法检测46例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cl-2、Bcl-xL mRNA的表达,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①组、④组Bcl-2、Bcl-xL的表达水平低于②、③组的表达水平.结论:在CD40与CD40L同时表达时,可以提高白血病细胞Bcl-2和Bcl-xL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CD40-CD40L相互作用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40-CD40配体相互作用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3H-亮氨酸(^3H-Leu)掺入法分别测定HUVEC增殖,内皮细胞的迁移采用琼脂糖凝胶刮取法,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 CD40-CD40配体相互作用能明显促进HUVEC ^3H—TdR.^3H—Leu的掺入,两者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CD40-CD40配体相互作用随CD40L浓度的增加及刺激时间延长(30h内),能明显增加内皮细胞迁移率,anti-CD40单克隆抗体能明显抑制上述效应。结论 CD40-CD40配体相互作用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免疫介质细胞分化抗原40(CD40)及其配体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CS组(23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CD40L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ACS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达CD40平均荧光强度(MFI)19.12±4.96明显较SA组9.99±2.55和对照组11.50±2.21高,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137,P<0.05).ACS组CD40L MFI 0.21±0.27与SA组0.10±0.18、对照组0.19±0.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47,均P>0.05).ACS组血清CRP水平(12.07±15.83)mg/ml与SA组(1.58±1.19)mg/ml、对照组(1.43±1.10)m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4,P<0.05).CD40与CRP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0.406,P<0.05).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表达增高,可能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活动性的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3.
Cui W  Li L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0):1807-1811
目的 研究CI40与其配体(CD40L)的连接对于肺癌细胞的调节功能,评价CI40作为治疗靶抗原的潜能。方法 通过基因克隆技术、Western蛋白印迹、流式细胞术等研究CD40L对于7株肺癌细胞系(包括1例转染CD40 cDNA细胞系)的细胞表型、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CD40L使高表达CI40的肺癌细胞系上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Ⅰ类分子(MHC—Ⅰ)、CD54和Fas分子的表达增强,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减弱;CD40L作用5d后,CD54平均荧光强度(mean值)大约上调了4—10倍,MHC—Ⅰ上调了4—8倍,Fas上调了2.7—6倍,EGFR下调了2—3倍。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第5天受抑最明显(受抑率≥30%);CD40L停用后,这些变化有所恢复;CD40L对于CD40中低表达和不表达的细胞系无明显影响;所有细胞系均无凋亡发生。结论 CI40高表达肺癌细胞上CI40的表达具有免疫导向治疗靶抗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断CD40-CIMOL相互作用对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ApoE^-/-小鼠颈动脉硅胶圈植入法快速制作斑块模型,分别应用特异性CD40L抗体及高效siRNACD40慢病毒基因片段干预小鼠,4周后观察斑块形成(HE染色法)。结果:CIMOL抗体100μg/100μl PBS注射ApoE^-/-小鼠组颈动脉斑块面积较对照组减少48.3%,siRNACD40慢病毒基因片段组小鼠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58.6%。结论:高效siRNACD40基因片段能通过阻断CD40-CD40L抑制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B细胞CD40表达与CD40单抗诱导的B细胞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新生儿B细胞(BL)CD40表达的同时以CD40单抗取代T辅助细胞(TH)CD40配体(CD40L)作用,观察其诱导的体外BL增殖及免疫球蛋白(Ig)产生能力。结果发现新生儿BLCD40表达水平与成人接近,CD40单抗可使新生儿低下的BL增殖,Ig产生及类别转换能力明显增高。本文提示新生儿BL功能低下并非BL内在缺陷所致,TH表达的CD40L或细胞因子(CK)不足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抗凝、纤溶功能及单核细胞上CD40-CD40L系统表达情况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将36例CHD病例分为2组:心绞痛(SA)组和冠脉综合征(ACS)组,分别检测血浆中PC活性、D-dimer(D-D)、tPA、PAI-1含量、游离型配体sCD 40L浓度和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CD40L表达水平,并与19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ACS组、SA组患者血浆PC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D-D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tPA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ACS组患者血浆PAI-1含量明显高于SA组、健康对照组;ACS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健康对照组;ACS组、SA组患者血浆sCD40L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与CD40L表达水平与血浆sCD40L浓度三者间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与CD40L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1,P=0.002);外周血单核细胞CD40表达水平与血浆sCD40L浓度呈正相关(r=0.367,P=0.006);血浆PAI-1含量与外周血单核细胞CI)40表达水平、血浆sCD40L浓度呈正相关(r=0.328,P=0.014;r=0.401,P:0.002)。结论CHD患者抗凝、纤溶功能对评估CHD的预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CD40-CD40L通路可能与ACS的形成有关,阻断CD40-CD40L信号途径可能成为防治AS的一个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筛选高效小鼠CD40siRNA基因序列片段.方法: 体外化学合成小鼠CD40基因为靶标的siRNA 3对(siCD40-1、siCD40-2、siCD40-3),通过脂质体瞬时转染小鼠脾淋巴细胞(实验组),并分别以转染无关siRNA片段及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24 h细胞表面CD40抗原、CD40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转染48 h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CD40抗原表达、CD40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3对实验组siRNA能明显抑制CD40基因表达,抑制率分别为69%、78%和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各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可抑制小鼠淋巴细胞表达CD40,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其中siRNA-2为最高效干扰片段.  相似文献   

18.
Hypercholesterolemia is associat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atherosclemsis. Enhanced levels of thrombin, fibrinogen and factor Ⅶc directly correlate with cholesterol levels. Activated platelets adhere to the intact endothelium and induc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in the endothelium, which substantially contribute to the early phase of atherosclerosis. Emerging lines of evidence support the role of CD40-CD40L interactions in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28、CD40共刺激通路与排斥反应的关系,同时也为排斥反应的诊断寻找一种新的检测指标。方法采用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动态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28、CTLA4、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结果在0~4级排斥反应中,外周血细胞CD28分子阳性表达率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细胞表达CTLA4分子的阳性率随排斥反应增强而升高(P〈0.01)。CD40及CD40L在PBMC中的表达强度也随排斥反应的分级逐渐增强(P〈0.01)。结论外周血CTLA4、CD40及CD40L分子的表达与排斥反应有密切关系,动态检测这些分子有助于对排斥反应状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协同刺激分子CD28/B7—1、CD28/B7—2及CD40/CD40L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哮喘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方法比较两组间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1、B7—2及CD40/CD40L的表达及与血清总IgE水平的相关性,以及哮喘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T、B淋巴细胞表面CD28/B7—1、B7—2及CEl40/CEl40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群相比,哮喘患者CD28、CD40L、B7—2及CD40表达水平均增高。血清总IgE水平与T淋巴细胞表达CD40L水平呈正相关。特异性免疫治疗6个月后,哮喘患者T、B淋巴细胞表达的CD28/B7—2及CD40/CD40L水平均有所下调,但均未达正常水平。结论协同刺激分子CD28/B7—2及CD40/CD40L表达水平的上调在哮喘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特异性免疫治疗能下调哮喘患者CD28/B7-2及CD40/CD40L的表达水平,并可能由此间接下调血清总IgE水平,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