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64,自引:0,他引:6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后髋关节脱位是比较常见的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Coventry和Eftekhar等[1,2]统计,发生率为3%。我院1990~1998年9年间共行THR手术213例,手术后人工关节脱位9例,发生率为4.2%。人工髋关节脱位一旦发生,必须早期处理。否则,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甚至造成一些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对9例髋关节脱位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探讨防治人工髋关节脱位的方法。一、临床资料THR术后脱位共9例,从发生脱位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国外有关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能。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1~2007年,有关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资料。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死亡率、脱位、关节翻修率、关节功能。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OR值和95%CI。结果共纳入10篇相关的、以半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文献。研究结果提示两者的死亡率之间无明显差异;脱位率和翻修率之间Q值分别为4.03和2.78,P0.1,不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脱位率高,但是翻修率低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的Q=23.94,P0.1,存在异质性,总体效应的P0.01,RR=0.79,OR=0.35,95%CI(0.23,0.53),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选择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时候,尽量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不能耐受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和预期寿命低于3年的患者,则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3.
关节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关系到手术的成败.研究表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率为0.5%~10%[1],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可达7%~25%[2~4].脱位在人工髋关节失败总量中约占5%~15%,术后1个月内发生比例较高,约占50% ~ 60%[5].全髋置换术后关节不稳造成的关节脱位(10% ~ 15%)仅次于人工假体松动(国内统计约70%,国外69%)[6].所以全髋关节术后重建髋关节稳定性、预防关节脱位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进一步理解,学者们已经从各个方面做出很多研究来降低术后脱位发生的风险.本文旨在从手术入路的选择、后方软组织重建技术、假体的选择与安放、康复锻炼等方面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重建髋关节稳定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是非常棘手的并发症,如何预防及治疗非常值得关注。1 THA术后脱位的发生率 首次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率约为3.2%~6.5%,翻修术后的可高达7.4%~11.4%。60%患者在第一次脱位后再次脱位,15%~40%的患者需要再手术,女性易再脱位。Callaghan等总结了共4967例(包括803例翻修手术)THA病例,全部切除关节囊。总的脱位率为7.8%,其  相似文献   

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后脱位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正>全髋关节置换术(THR)后脱位是全髋置换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以使患者对手术治疗及手术医师失去信心,同时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也会明显降低。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率,报道不尽相同。复习近年的文献报道,初次全髋置换术后的脱位率一般认为在2%~3%,全髋翻修手术的脱位率则较初次置换高3~4倍,达9%~10%,而第2次或更多次翻修手术后脱位率可高达26.17%[1]。按时间一般分为早期脱位(术后6周内)和晚期脱位(术后6周后),肖德常等[2]  相似文献   

6.
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方法 自1996年对23例强直性脊柱炎后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21-37岁,平均28.4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0分(15-64分)。结果 术后所有23例病人无脱位,髋关节疼痛消失。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1-77个月),患者Harris评分平均79分(62-89分)。结论 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只要术中采取正确的关节置换技术,均可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单纯骨性关节炎及髋关节发育不良对髋臼安装角度的影响及两组病例疗效比较。[方法]自2006~2009年,本科共实施全髋表面关节置换术20例23髋,病因包括单纯骨性关节炎10髋及髋关节发育不良13髋。手术假体均采用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表面置换假体,股骨侧骨水泥固定,髋臼侧生物型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近期随访(6个月~3年),随访包括临床评估和放射学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一发生术后脱位、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其中单纯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臼杯外展角25.6°~56.0°(平均43.9°±9.9°),平均髋臼覆盖率达95.8%。髋臼发育不良患者术后臼杯外展角22.4°~69.3°(平均46.8°±12.9°),髋臼覆盖率达84.3%。[结论]金属对金属大直径表面置换假体在治疗单纯骨性关节炎及髋关节发育不良早期临床疗效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外展角离散度要明显高于单纯骨性关节炎组,其髋臼杯假体外展角度控制要难于单纯骨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髋关节结核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机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分析全髋关节置换配合术后抗结核药物21例髋关节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良好,随访2年术后效果稳定。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晚期成人髋关节结核有效手段,可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现代陶对陶界面人工髋关节术后早期脱位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间行陶对陶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92例(212髋)的资料,其中初次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75例(195髋),人工髋关节翻修17例(17髋),从股骨头假体的大小和所采用的手术入路以及髋臼的方位三方面,分析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28个月(3~42个月),术后脱位率为0.47%(1/212),其中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率为0,翻修THA术后脱位率为5.89%(1/17);无骨溶解,无假体松动,无陶瓷破裂等其他并发症。结论现代陶对陶界面THA采用大直径的股骨头、改良Hardinge入路且髋臼位置恰当,可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率。  相似文献   

10.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全髋置换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以使患者对手术治疗及手术医师失去信心,同时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也会明显降低.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脱位率,报道不尽相同.复习近年来的文献报道,初次全髋置换术后的脱位率一般认为在2%~3%,全髋翻修手术的脱位率则较初次置换高3~4倍,达9%~10%,而第2次或更多次翻修手术后脱位率可高达26.7%[1].大多数脱位发生在术后早期,即术后3个月之内,其中75%为后脱位[2].Berry等[3]2002年在AAOS会议上总结了6600个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脱位的情况:术后1个月有1%的患者发生脱位,至术后1年时1.8%患者出现脱位,以后每5年有约1%的患者出现脱位,至术后25年时共有7%发生了脱位.在发生脱位后55%的患者会复发,其中30%需要行翻修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研究大直径球头人工全髋关节减少脱位发生率的可能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6月,50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其中28mm球头关节286例,32~36mm球头关节214例,比较两组关节脱位率。结果 28mm球头关节组总共发生脱位7例(2.45%),32~36mm球头组共发生脱位1例(0.47%),行χ^2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直径球头关节可明显减少人工髋关节脱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国内外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英语类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能。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和Ovid等数据库,检索从2001—2007年有关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文献资料。比较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疼痛、脱位、感染、皮肤坏死、关节功能等并发症和近期疗效。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与传统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进行比较,用Meta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估计其综合总体的比值比(OR)值和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7篇相关的文献,以微创与传统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相比较的文献共18篇。研究结果提示Q值=13.93,P=0.53,不存在异质性,OR值为0.84,95%CI(0.58,1.20),P=0.34。微创全髋置换术后总体并发症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相当。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血肿、皮肤坏死、假体周围骨折和假体松动的发生率高于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而以疼痛、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低于后者,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功能更佳。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较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术的出血和输血少,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更短,而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得更好,疼痛更少。但是应当重视较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新增的并发症,比如假体周围骨折、血肿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与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两种手术方法的优势并比较两者的短期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笔者对年轻活跃的髋关节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对79例患者(85髋)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同期对128例患者(145髋)进行大直径股骨头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年龄54.7岁(39-69岁);男119例,女111例,术前诊断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4,29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6,51例),强直性脊柱炎(9,14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0,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输血比例以及术后深静脉血栓、术后脱位和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分别评估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输血比例,使用的股骨头直径,术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活动度方面无显著差异。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的比较上优于髋关节表面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和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在年轻髋关节疾患患者中都能获得满意的近期效果,近期效果的比较中显示大直径股骨头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上具有优势;而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在保留骨量和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上具有优势。其远期结果有待于进一步的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6年对23例强直性脊柱炎后髋关节强直的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21~37岁,平均28.4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0分(15~64分).结果术后所有23例病人无脱位,髋关节疼痛消失.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平均随访31个月(1~77个月),患者Harris评分平均79分(62~89分).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只要术中采取正确的关节置换技术,均可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   总被引:42,自引:11,他引:31  
目的评价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并对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 98例 (112侧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1.5~ 8年 (平均 4.2年 )的随访,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及患者整体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术后除 32侧髋关节轻度疼痛, 4侧髋关节明显疼痛外,其余关节均无疼痛。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 37.5°改善为 69.5°。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 38.2°改善为 5.7°。术后所有患者生活均可自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股骨假体穿破股骨上端皮质 4例,坐骨神经损伤 3例,早期脱位 2例,髋臼假体脱位 2例,股骨假体下沉 23例。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晚期的髋关节病变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采用髋关节前外及外侧联合切口可有效地松解关节前方挛缩的软组织,矫正髋关节屈曲畸形。多关节受累应首选受累最严重的关节施术,第二次手术宜在第一次术后 3~ 6个月内完成。  相似文献   

16.
高龄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990年 8月~ 1999年 8月对 110例 70~ 10 6岁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有 96例 (半髋关节置换组 44例 ,全髋关节置换组 5 2例 )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15~ 112个月 ,平均 5 1个月。结果 半髋关节置换组优良者 38例 ,占 86 .4% ;全髋关节置换组优良者 48例 ,占 92 .3%。全髋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较半髋关节置换组平均长 2 0分钟 ,出血量多 12 0 ml,引流量多 140 ml。扶双拐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 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年龄相对较轻 ,身体状况较好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 ;年龄相对较大 ,身体状况较差者选择半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效果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江门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71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全髋置换组35例和半髋置换组36例。全髋置换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半髋置换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髋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多于半髋置换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也短于半髋置换组;全髋置换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1.43%,半髋置换组优良率为77.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早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全髋置换组远期并发症低于半髋置换组。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缺点,作者结果符合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老年人(≥85岁)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比较。方法本组在2004年至2007年共收治67例股骨颈骨折的高龄患者,其中17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余50例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随访3个月~4年,平均3.1年。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明显要多于半髋关节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并发症、关节功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老年人(≥85岁)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尽可能采用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半髋关节置换术完全可以满足该类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对防止后方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后脱位的作用。方法 将503例采用髋关节后方入路的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298例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B组205例切除关节囊及韧带。比较两组术后髋关节后脱位发生率。结果 A组发生髋关节后脱位2例,发生率0.67%,B组发生髋关节后脱位6例,发生率2.93%,A组比B组术后髋关节后脱位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保留并修复后方关节囊及韧带用以加强人工髋关节后方软组织支撑力量,有助于恢复髋关节的软组织平衡,增加关节稳定性,对防止后方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后脱位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节囊修补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再脱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术后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我院自1997年7月-2002年10月共进行全髋关节置换302例,发生脱位12例,其中5例行手法复位后未再脱位,7例因再次脱位或复位失败而行关节囊修补术,术后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