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评价内窥镜下治疗老年性鼻出血的疗效,将内窥镜下使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微波等方法治疗鼻出血,与传统的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内窥镜组止血失败率明显低于鼻腔填塞组,且全身及局部反应轻.提示鼻内窥镜下几种方法鼻腔止血准确、迅速、痛苦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2.
内窥镜下老年鼻出血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为评价内窥镜下治疗老年性鼻出血的疗效,将内窥镜下使用可吸收性止血纱布、微波等方法治疗鼻出血、与传统的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内窥镜组止血失败率明显低于鼻腔填塞组,且全身及局部反应轻,提示鼻内窥镜下几种方法鼻腔止血准确、迅速、痛苦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鹏  王建中  黄凤娥  沈纳  戚颖 《现代医学》2009,37(3):242-243
目的 比较不同鼻腔填塞材料在鼻内窥镜术后的疗效,以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术后鼻内填塞物.方法 选择1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窥镜手术后分别给予凡士林纱条(凡士林纱条组,n=50)和藻酸钙纤维加吸收性止血绫(联合填塞组,n=50)填塞鼻腔,24~48h后取出填塞物,根据控制鼻出血的有效性、填塞后患者不适程度、填塞物取出时间及取出填塞物后鼻出血程度评价疗效.结果 凡士林纱条组和联合填塞组鼻腔胀痛或头痛的发生率分别为92%和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出填塞物后鼻出血率凡士林纱条组为66%,联合填塞组为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后鼻腔填塞时应综合考虑手术方式、控制出血及患者舒适度等因素.藻酸钙纤维加吸收性止血绫是良好的鼻内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4.
鼻内窥镜下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鼻内窥镜下难治性鼻出血的检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鼻内窥镜下鼻腔止血126例,其中单纯填塞止血36例,经双极电凝烧灼后填塞止血90例。结果鼻内窥镜下电凝后填塞止血者86例获一次性治愈,4例经二次电凝烧灼后填塞而治愈;单纯填塞止血36例中25例获一次性治愈,11例又经电凝烧灼后填塞止血方治愈。结论鼻内窥镜有助于寻找出血部位,同时借助双极电凝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操作方便、定位准确、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因鼻腔病变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所引起,偶有因鼻腔邻近病变出血经鼻腔流出者.处理方法较多,但对经前后鼻孔填塞止血失败的患者,处理仍相对棘手.为了探讨鼻内窥镜技术在这类鼻出血患者治疗上的优势,我院2006年3月~2009年3月应用电视监控鼻内窥镜,对经前后鼻孔填塞止血失败的88例鼻出血患者行止血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吸收性明胶海绵在鼻内窥镜下治疗血液病鼻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血液病鼻出血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均采用鼻内窥镜检查方法,确定出血部位。治疗组应用吸收性明胶海绵行前鼻孔填塞法止血治疗,对照组应用碘仿纱条行前鼻孔填塞法止血治疗。每例患者均对填塞后的止血效果、VAS综合评分(鼻腔反应)、填塞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90例血液病鼻出血病人,经鼻内窥镜检查78例全部找到出血点,且治疗组在填塞止血疗效(治愈率、有效率)、不同填塞时间VAS综合评分及填塞后发生并发症比例等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窥镜下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止血的效果好,鼻腔填塞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是治疗血液病鼻出血良好的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7.
徐海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328-329
目的 选择鼻内窥镜术后良好的填塞止血材料.方法 60例接受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藻酸钙填塞组和膨胀海绵填塞组各30例,比较鼻内窥镜术后应用藻酸钙纤维和膨胀海绵填塞鼻腔的止血效果、填塞后鼻腔局部反应及抽出填塞物后恢复情况等.结果 填塞期间,藻酸钙组鼻腔胀痛及头痛程度轻(P〈0.05);抽取填塞物时鼻出血少(P〈0.05).术后鼻腔黏膜反应轻,恢复快,术后3个月的术腔上皮化情况基本相同.结论 藻酸钙纤维是一种良好的鼻内窥镜术后鼻腔填塞止血材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出血的常见原因、部位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6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出血原因中鼻腔局部疾病所致鼻出血发病率最高,共198例,占77.3%,全身疾病所致鼻出血42例,占16.4%;出血部位中鼻中隔出血196例(76.6%),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后鼻道(25例,9.8%)及中鼻道或中鼻甲(17例,6.6%)出血。行微波治疗、医用油纱条填塞或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止血53例,后鼻孔填塞25例,鼻内窥镜下结合双极电凝止血治疗196例,1例行颌外动脉栓塞联合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止血,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鼻出血病因复杂,鼻腔局部疾病为其主要病因;出血部位鼻中隔黎氏区出血最为常见;针对不同病因鼻内窥镜下结合双极电凝治疗为鼻出血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202例住院鼻出血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宝文 《河北医学》2006,12(1):33-34
目的:探讨住院鼻出血病人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近五年来我科住院治疗的鼻出血病人202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病人大出血死亡,3例白血病病人转科治疗,余均治愈出院。方法有:单纯油纱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部分患者选择时机行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止血术。结论:传统的鼻腔填塞仍是住院鼻出血病人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当的填塞材料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止血效果。在适当的时机下行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止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寻找出血点及把握止血时机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后份出血(PNE)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6例FN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表现为吐血及前鼻孔出血。鼻腔后份位置深在,普通额镜下明确出血部位6例;鼻内窥镜下明确出血部位40例。全部病例行技巧性前鼻孔填塞止血(ANP),出血完全控制42例(91.3%),出血减轻4例(8.7%),有效率达100%,对4例减轻者行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止血,均治愈。结论:对严重口吐血液表现的鼻出血患者,应首先考虑PNE,立即行鼻内窥镜检查以明确出血部位。技巧性ANP为一简便有效止血方法,可首选,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责任血管,止血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101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鼻内镜下电凝+鼻腔填塞,51例)和对照组(单纯鼻腔填塞,50例).对比观察两组鼻出血量等基本治疗指标,统计两组一次治愈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鼻出血量(37.4±10.1)mL,鼻粘膜恢复时间(5.4±1.6)d,一次性治愈率98.0%,并发症发生率3.9%,复发率2.0%,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效果显著,可提高一次性治愈率,减少复发,而且并发症少、恢复快,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下行老年性鼻出血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诊治的112例老年性鼻出血患者全部在鼻内窥镜下指引寻找确切出血点,采用局部填塞,微波,电凝治疗的方法进行止血治疗。结果:112例均治愈,其中一次治愈103例,9例抽出鼻腔填塞物后,经再次鼻内镜检查找到出血点后,使用电凝止血后治愈。6个月内无再出血病例。结论:鼻内窥镜下治疗鼻出血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止血确切,对鼻腔粘膜损伤小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老年性鼻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吸收性明胶海绵在鼻内窥镜下治疗血液病鼻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血液病鼻出血的病人9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50例,对照组40例,均采用鼻内窥镜检查方法,确定出血部位。治疗组应用吸收性明胶海绵行前鼻孔填塞法止血治疗,对照组应用碘仿纱条行前鼻孔填塞法止血治疗。每例患者均对填塞后的止血效果、VAS综合评分(鼻腔反应)、填塞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90例血液病鼻出血病人,经鼻内窥镜检查78例全部找到出血点,且治疗组在填塞止血疗效(治愈率、有效率)、不同填塞时间VAS综合评分及填塞后发生并发症比例等指标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窥镜下吸收性明胶海绵填塞止血的效果好,鼻腔填塞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是治疗血液病鼻出血良好的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麻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5例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89例)行全麻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对照组(46例)行常规前后鼻孔填塞。结果观察组1次治愈86例,2次治愈3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次治愈24例、2次治愈17例,总有效率8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鼻内镜下电凝结合鼻腔填塞治疗老年难治性鼻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凡士林纱条层叠填塞法在鼻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粱建林  乔丹  张剑  姚勇 《西部医学》2009,21(4):629-630
目的旨在快速止血,并减轻凡士林纱条鼻腔填塞止血的痛苦,利于专科换药。方法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凡士林纱条层叠填塞法治疗1063例鼻出血患者。结果1059例患者治愈,全部患者都能耐受该法填塞治疗。结论鼻内镜下凡士林纱条层叠填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可作为鼻出血填塞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出血部位隐蔽,止血困难时的鼻内镜下止血方法.方法:对81例鼻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在鼻内镜下传统和改良方法填塞止血,鼻内镜下鼻腔填塞53例,传统组21例,改良组32例.传统组用凡士林纱条或藻酸钙敷料+膨胀海绵填塞鼻腔,改良组前、后鼻孔填小块膨胀海绵,鼻腔填塞藻酸钙敷料.后鼻孔填塞28例,传统组13例,改良组15例.传统组后鼻孔填塞带气囊的导尿管,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改良组后鼻孔填塞改良制作的凡士林碘仿纱球,鼻腔按改良方法填塞凡士林纱条.结果:鼻内镜下鼻腔填塞53例,传统组21例,16例一次成功止血,5例再次出血,改用改良鼻腔填塞方法填塞后出血停止;改良组32例,30例一次成功止血,2例改后鼻孔填塞成功止血.后鼻孔填塞28例,传统组13例,10例一次成功止血,3例改用改良后鼻孔填塞方法填塞后出血停止;改良组15例均一次成功止血.结论:鼻内镜下改良填塞止血对出血部位隐蔽、止血困难的鼻出血是一种经济有效、痛苦较小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鼻腔填塞方案在老年人(≥60岁)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中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改良填塞组46例和传统填塞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填塞期鼻腔胀痛不适程度、填塞期间出血情况、抽取填塞物时疼痛、抽取填塞物时出血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鼻腔Lund-Kennedy评分。结果:填塞期的鼻腔胀痛不适,改良组明显低于传统填塞组(Z=-2.99, P<0.05);在填塞期,手术当天,改良组渗血略多于传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4, P>0.05);取出鼻腔填塞物时,改良组疼痛明显小于传统组(Z=-4.58, P<0.05);在取出鼻腔填塞物时,改良组各侧鼻腔渗血很少,传统组渗血明显较多,少数患者需要重新填塞才能止血(Z=-5.67, 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侧为单位,分别鼻内镜下Lund-Kennedy评分,改良组优于传统组(t=-2.18、-2.49、-2.49, 均P<0.05)。结论:改良鼻内镜术后填塞方案可取得不差于传统填塞的止血效果,同时明显减轻患者痛苦,取出容易,有助于术后鼻腔恢复,是老年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腔填塞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鼻腔深部出血止血方法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友军  高杰 《吉林医学》2011,32(15):2996-2996
目的:通过老年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治对鼻腔深部出血采用填塞及射频治疗鼻腔深部出血两种止血方法的比较观察探求最优的止血方法。方法:选取138例患者经鼻内窥镜采用填塞/射频治疗鼻腔深部出血,观察各种方法的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填塞患者的痛苦较大,使用射频治疗患者痛苦小,再次出血少。结论:两种止血方法比较各有所长,鼻内镜下射频治疗有一定的优势,诊治老年顽固性鼻出血效果好,患者痛苦小、危险性少,容易接受,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瑞纳凝胶止血气囊填塞止血治疗高血压鼻出血的止血效果、创伤程度和临床可操作性。方法 68例高血压鼻出血住院病例依据鼻腔填塞止血方法不同,分为瑞纳凝胶气囊填塞组(n=40)和凡士林纱填塞组(n=28),评价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鼻腔黏膜创伤程度。结果瑞纳凝胶气囊组和凡士林纱组在填塞后48h内鼻腔止血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拔除填塞时鼻内镜检查结果方面,瑞纳凝胶气囊组较凡士林纱组鼻腔黏膜创伤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囊填塞止血法止血效果确切,创伤小,临床操作简单,适用于高血压病鼻出血患者的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射频烧灼止血联合康复和传统鼻腔填塞治疗急性鼻出血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鼻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鼻腔填塞治疗,研究组给予鼻内镜下射频烧灼止血联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血压、鼻腔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及术后VAS评分、鼻腔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血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鼻出血患者治疗中选择鼻内镜下射频烧灼止血联合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且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