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关节内减压加自体红骨髓移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X线片检查确诊暴力导致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硬膜外麻醉,行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关节囊内多点穿刺减压和自体红骨髓移植。术后随访12~36个月,X线片复查判断骨折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情况,同时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骨折不愈合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观察组股骨头坏死率(2.86%)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观察组Harris总分(88.6±9.8)分明显大于对照组(83.1±8.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联合关节内减压和自体红骨髓移植,可显著降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滑膜切除、骺颈减压、复方丹参治疗Legg—Perthes病的效果。方法按Catterall’s分期选择Legg—Perthes病Ⅱ、Ⅲ、Ⅳ期病例共71例进行滑膜切除、骺颈减压,术后给予复方丹参治疗。结果获得随访64例,随访期1~10年,平均随访4.5年,按髋关节功能及X线改变为评价依据,优80%,良11.4%,优良率可达91.4%。结论该方法对Catterall’s分期Ⅱ、Ⅲ期患儿疗效优良,可明显恢复骨骺发育,减少病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髓芯减压+人工可诱导骨基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对12例(16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采用髓芯减压+人工可诱导骨基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2~55岁,平均39.2岁;股骨头坏死按Ficat分期:Ⅰ期5髋,Ⅱ期8髋,Ⅲ期3髋.术前均有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等症状.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16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疼痛均消失,行走正常,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患者满意度:优4髋,良10髋,可1髋,差1髋,优良率为87.5%.本组患者术后1年疼痛评分、Harris评分、髋关节前屈、外旋、内旋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关节髓芯减压+人工可诱导骨基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损伤小、操作简单、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研究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与带血管蒂骨瓣转位两种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对48例(60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RCO分期:Ⅰc~Ⅱc期)分别采用带血管蒂骨瓣转位和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治疗23例(30髋),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治疗25例(30髋).术后采用髋关节的Harris评分及影像学稳定情况评定疗效.结果 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与带血管蒂骨瓣转位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40.2±16.5 min、57.4±18.5 min(P<0.05)和180.0±20.5 ml、260.6±19.5 ml(P<0.05).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平均36.5个月随访,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与带血管蒂骨瓣转位两组的优良率为别为83.3%、90.0%(P>0.05);两组影像检查学分别显示24髋、25髋保持稳定(P>0.05).结论 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和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优良率相近,但前者较后者出血少并且手术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髓芯减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61例Ⅰ、Ⅱ期的ANFH患者采用髋关节髓芯减压入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32个月,疼痛均消失,行走正常,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CT或MRI片示股骨头轮廓清晰,囊性变消失,骨密度均匀,关节间隙正常。结论髋关节髓芯减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早期ANFH具有损伤小、简便、准确、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于细胞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笔者自2004年1月~2008年11月选取符合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骨坏死分期标准共41例(55髋),经过自体骨髓干细胞采集、分离、髓芯减压及干细胞移植.随访观察患髋疼痛缓解程度,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进展情况.结果 3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11月~2010年4月,62例93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接受了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根据ARCO分期标准:Ⅰ期8例14髋;Ⅱ期47例68髋;Ⅲ期7例11髋.术前常规Harris评分,拍摄髋关节正位、蛙式侧位X线片、CT平扫及MRI.从患者髂前上棘抽取骨髓400ml,分离浓缩中间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2±0.3)×109L-1,骨坏死区用6mm空心钻行髓芯减压术后,将浓缩细胞悬液注入.[结果]54例71髋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术后4髋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余67髋术后Harris评分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9.2分,未次随访平均8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成功率为90.1%,影像学成功率为87.3%.MRI术前冠状位脂肪抑制T2WI序列显示股头颈处骨髓水肿32髋,术后水肿均完全消失,消失时间平均10.2个月.[结论]髓芯减压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ARCO分期Ⅰ~Ⅲ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安全有效的保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植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 对10例ANFH患者(16髋)行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植骨+自体PBSC移植治疗,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疼痛评分、Harris总评分及术前术后髋关节影像学资料.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症状均缓解.10例均获随访,时间10~24个月.X线片及CT提示股骨头坏死区明显减小或消失,关节间隙接近正常,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疼痛评分与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 应用髓芯减压+同种异体骨植骨+自体PBSC移植治疗ANFH,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恢复关节功能,延缓病情发展,且创伤小,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富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leucocyte-and platelet-rich plasma,L-PRP)在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兔模型中,对BMSCs成骨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取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重2.0~3.0 kg,雌雄不拘。随机分成A、B、C、D 4组(n=6),建立双侧ANFH模型。取髂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并鉴定;采用Landesberg方法制备L-PRP。ANFH动物模型修复方法:A组单纯行髓芯减压,B组行髓芯减压联合L-PRP移植,C组行髓芯减压联合BMSCs移植,D组行髓芯减压联合BMSCs及L-PRP移植。术后2、4、8周摄X线片,观察髋关节和骨缺损灶骨密度变化,并行Lane-Sandhu X线评分评价成骨情况;取各组股骨头标本,行组织学观察及血管计数、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检测。结果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均显示各组骨缺损呈现不同程度骨再生。术后2、4、8周,Lane-Sandhu X线片评分、血管计数、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均显示:C、D组明显优于A、B组,D组优于C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RP在治疗兔ANFH模型中对BMSCs成骨分化有促进作用,为临床髓芯减压联合BMSCs及L-PRP治疗ANFH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等手段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2月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等手段治疗15例、年龄9~41岁(平均25岁)的小儿、中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9~12岁4例,Catterall分型Ⅱ型2例、Ⅲ型2例;20~41岁11例,Ficat分期Ⅱ期4例、Ⅲ期7例。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及髋关节活动功能受限,Harris评分平均70分。手术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髓芯减压或钻孔减压、滑膜次全切除。术后髂人字石膏固定髋关节于屈曲、轻度外展、阿旋位。术后4~6周开始半坐位活动。术后3~6个月开始部分负重,术后8个月开始完全负重。结果 15例随访15~30个月,平均23个月。14例疼痛有效缓解,Harris评分平均90分,股骨头X线表现无进一步发展或好转。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等手段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Harris评分,有效防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髋臼重建手术在儿童髋关节病理性脱位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59例(59髋)儿童髋关节病理性脱位,采用髋关节切开复位联合髋臼重建手术治疗。男22例,女37例;年龄1~15岁,平均4.9岁。化脓性髋关节炎后遗病理性脱位33例,髋关节结核26例;病程1个月~10年。髋关节半脱位9例,髋关节全脱位50例。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43~78分,平均61分。14例髋臼指数基本正常,32例轻度增大,13例明显增大。合并髋臼破坏2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股骨头部分缺失12例,股骨头完全缺失6例,股骨头颈同时缺失3例;前倾角增大25例;髋内翻畸形9例。结果术后即刻摄X线片示所有髋关节均达中心性复位。55例切口Ⅰ期愈合,4例切口延期愈合。5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5年,平均3年。随访期间无髋关节再脱位。38例髋臼指数基本正常,15例轻度增大。前倾角15~25°,平均20°;颈干角110~140°,平均125°,头颈解剖关系基本恢复正常。术后2年髋关节活动度完全恢复正常18例,屈曲及旋转轻度受限30例,纤维强直5例;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62~95分,平均87分。结论儿童髋关节病理性脱位常合并严重的髋臼及股骨头颈部骨质破坏及后遗畸形,治疗上应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髋主要病理改变选择适当的髋臼重建术式,并结合股骨头颈重建处理,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阔筋膜张肌带蒂髂骨瓣移植行髋关节融合的方法,并探讨其疗效。方法:采用阔筋膜张肌带蒂髂骨瓣移植行髋关节融合9例,男7例,女2例;年龄26~49岁(平均34岁);右侧3例,左侧6例。其中,髋臼骨折后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骨折后发生创伤性骨性关节炎1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例,髋关节结核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用骨刀从髂骨上切取阔筋膜张肌带蒂髂骨瓣,修去股骨头与髋臼软骨面,在髂骨和股骨头与颈上做一骨槽,将带蒂髂骨瓣用松质骨螺钉固定至骨槽中。结果: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经临床观察和2~5.4年随访(平均3.4年),所有患者关节融合牢固(术后12~14周),术后5~6个月逐渐恢复轻工作,部分患者8~10个月恢复了有一定强度的工作。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阔筋膜张肌带蒂髂骨瓣移植行髋关节融合的方法具有促进骨愈合,避免骨延迟与不愈合,提高治疗效果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寻求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简便而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 设计一种于股骨头颈交界处开窗、坏死骨清除减压、髂骨松质骨填充植骨术 ,术后配合牵引髋关节 ,早期持续被动功能锻炼的方法 ,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2 0例 2 9个股骨头。结果  2 0例 2 9个股骨头经 1~ 3年随访 ,效果满意。髋痛消失 ,髋关节功能良好 ,行走及下蹲正常或基本正常。结论 此术式可彻底清除坏死骨 ,消除血供障碍因素 ,为重建血运修复骨质创造条件 ,在病灶清除后的股骨头空腔内 ,填充大量松质骨支撑软骨面 ,为骨修复提供成骨条件。早期髋关节持续被动功能锻炼对关节软骨的修复和预防关节粘连是极为有利的。此法操作简便 ,创伤小 ,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分为A、B两组,A组常规切开复位加带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B组单行常规切开复位。结果A组病例获1~6g随访,平均3.5年,股骨头坏死2例,Ficat分期I期,A组髋关节功能评定:优6例,良2例,差2例。B组病例获4~14年随访,平均7.8年,股骨头无菌坏死5例,Ficat分期:ⅡA期1例、ⅡB期2例、Ⅲ期2例,B组髋关节功能评定:优4例,良1例,差5例。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骨瓣移植能有效预防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股骨头坏死,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治疗与对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探讨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1997年7月~2005年2月,收治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43例,其中陈旧性骨折25例,新鲜骨折16例,畸形(大于90 d)2例;复杂骨折与缺损34例,简单骨折与缺损9例.缺损体积3~9 cm^3,平均4.5cm^3.采用改良髋臼入路,应用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三维记忆锁定碎骨;髋臼碎骨关节面整复法;自体髂骨髋臼后壁解剖性重建法;自体骨+人工骨填塞及骨腊隔离法等术后相关措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86个月,平均15.7个月.粉碎骨折关节面粉碎+填补压缩体积至头臼解剖复位31例;自体髂骨后壁“解剖性重建头臼解剖复位”12例;40例患者经过平均5.3个月患侧髋关节功能达到健侧水平,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异位骨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导致髋关节骨融合.结论本文介绍了治疗髋臼粉碎性骨折合并压缩性缺损的新方法与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股骨头与髋臼解剖对应率,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无柄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9例近期随访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取患髋后外侧切口显露髋关节,使股骨头脱位,清除关节内病变组织,用中心定位器定位打入中心针,用塑骨器塑骨,安装罩体,用中心钉和大、小粗隆松质骨螺钉固定.以有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同样方法安装髋臼假体.[结果]本组9例,平均随访时间1 a 8个月.按Harris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评估,优5例,良2例,可1例,差无,优良率为7/9.[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保留了全部的股骨颈和部分股骨头,力学传导与分布更接近于人体的自然生物力学状态,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手术治疗股骨距碎裂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距碎裂的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14例股骨距碎裂的股骨颈骨折患者,5例骨折无明显移位者行闭合复位折断式加压螺钉内固定;5例移位明显者术中将其切开复位后行股方肌骨瓣移植加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4例行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其中2例去除股骨距骨块。结果14例获9个月~3年随访。前两种术式中9例股骨距骨折块达骨性愈合,闭合复位组中1例变成死骨;股骨颈骨折均愈合;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行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的4例中2例保留的股骨距骨块愈合,1例出现假体松动。结论合并股骨距碎裂的股骨颈骨折年龄较轻者应选择骨折复位内固定,老年患者则可选择人工关节置换,尽量保留股骨距的骨块。  相似文献   

18.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bone scintigraphy was performed in fifty-six patients with hip joint disease including femoral neck fracture, asept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traumatic dislocation of the hip, Perthes disease, and transient synovitis of the hip. In the static study, bone scintigraphy was obtained 3 hours after injection of 99mTc-MDP by gamma camera equipped with a computer and uptake ratios were calculated. In the dynamic study, bone scintigraphy was performed in one, 3 and 5 hours after injection of radionuclide. Femoral head uptake ratio was markedly decreased in osteonecrosis following femoral neck fracture and characteristically increased in aseptic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but prolonged retention of 99mTc-MDP could be observed. Uptake ratios of epiphysis were decreased in Perthes disease but normal in transient synovitis of the hip. Static and dynamic study of bone scintigraphy may be useful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the hip joint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作者综合应用滑膜切除、关节囊切开、股骨头钻孔减压及旋股外血管束植入的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1例,均随访1年以上,疗效为优24例,良5例,差2例。提出该手术适于疾病较早期。认为综合手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股骨头及关节囊内压,改善血运,促进新骨生成及对死骨、软骨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3例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采用髋关节前外侧改良S-P切口入路,将股骨头脱位后,直视下彻底清除病变滑膜组织,并予股骨头植入血管束。结果 随访6个月-11年,平均随访3.78年,所有病例术后髋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无复发,亦未发生股骨头坏死,11例随访4年以上者髋臼缘有骨赘增生,其中7例时有关节轻度疼痛,无1例因关节疼痛或髋关节功能不良而要求行髋关节置换。结论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有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采用彻底清除滑膜及血管束植入的方法。既可防止复发又可预防股骨头坏死,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