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韧带先进加强系统(ligament advanced reinforcement system,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作为移植物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行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或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LARS人工韧带组25例(人工韧带组),自体腘绳肌腱组35例(自体肌腱组)。术前与术后随访采用Lysholm、Tegner、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前抽屉试验(ADT试验)、Lachman试验评价术后膝关节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24~54个月,平均36个月。两组组内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Lysholm、Tegner、IKDC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Lysholm、Tegner、IKD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人工韧带组与自体肌腱组在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IKDC评分、ADT试验及Lachman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韧带组术后重返运动时间(19.52±2.33)周,明显早于自体肌腱组(29.54±2.3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LARS韧带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中期疗效相当,均可恢复膝关节功能与稳定性,但使用LARS韧带重建的患者能够早期重返运动。  相似文献   
2.
曾亚兰  肖世卓  郑秋  汪武祥  杨洪彬 《西部医学》2021,33(8):1180-1183,1188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射频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例关节镜下松解臀肌挛缩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刘玉杰臀肌挛缩分型:条索型6例,扇型3例,混合型2例和阔筋膜张肌挛缩型1例;均在关节镜下射频松解挛缩带,直至屈曲、内收、内旋髋关节弹响消失。通过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臀肌挛缩功能量化评分、髋关节运动评分(HOS-sport)及髋关节日常生活评分(HOS-ADL)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有2例出现局部血肿,经局部加压包扎后2~3 d血肿吸收;无切口感染以及坐骨神经损伤;平均随访(17±4.97)个月;末次随访臀肌挛缩功能量化评分、HOS-sport评分、HOS-AD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关节镜下射频松解治疗臀肌挛缩,具有创伤小、操作安全、疗效可靠的优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 [方法]2006-07以来治疗17例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为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7例.术前摄X片、CT和MRI扫描,来中在关节镜辅助下,首先对合并损伤进行相应处理,然后对骨折进行解剖复位,通过螺钉和克氏针等固定,最后C形臂X线机透视确认,术后坚持早锻炼、晚负重的原则. [结果]所有患者均在35个月骨性愈合,来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摩染和骨筋膜闻隔综合征等早期并发症,随访3~10个月,无创伤性膝关节炎和膝关节内翻、外翻畸形.按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4.12%.[结论]在治疗Schatzker Ⅰ~Ⅳ胫骨平台骨折时,采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具有创伤小、同时可处理关节腔内的其他损伤等优势,可以获得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良好的近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通过对19例胸腰椎骨折病人的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的疗效分析。以说明前路手术的选择、适应症以及手术要领。结果 全部病人经过4-32月平均8个月随访,植骨全部融合,内固定系统无松动、断裂、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减压彻底,固定牢固,恢复椎体高度,正确掌握前路手术适应症,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选取同时满足高位胫骨截骨(HTO)与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适应证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 者,比较采用开放楔形胫骨高位截骨术与Oxford Ⅲ单髁置换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 1 月—2017 年1 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与关节外科收治的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40 例,根据患 者意愿选择手术方式,其中行胫骨高位截骨结合关节镜治疗患者18 例(HTO 组),患者均采用开放楔形胫骨 高位截骨术;行膝单髁置换结合关节镜治疗患者22 例(膝关节单髁置换组),患者均采用Oxford Ⅲ单髁系 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VAS、KOOS、IKDC、Lysholm 膝关节评分,胫 股角及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 两组患者末次随访KOOS、IKDC 及Lysholm 膝关节评分均较术前 高(P <0.05),VAS 评分较术前低(P <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胫股角较术前低(P <0.05)。结论 对于同时满足HTO 与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适应证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两种手术都是有效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均无明显差异,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屈膝外翻位经前内侧辅助入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月泸州市中医医院治疗38例因ACL损伤而接受重建手术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17~63岁,平均36岁;右膝21例,左膝17例。致伤原因:运动伤22例,道路交通伤12例,其他4例。采用关节镜下屈膝外翻位经前内侧辅助入路建立股骨隧道方式进行ACL重建。术后12个月,对患者膝关节采用Lysholm评分表及IKDC 2000膝关节主观评价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术中无后壁破裂情况发生,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52. 71±7. 50)分提高至(90. 39±3. 26)分; IKDC评分由术前的(48. 87±9. 05)分提高至(89. 16±4. 29)分(P <0. 05)。术后1年随访显示4例出现Ⅰ度松弛(11. 76%)。结论屈膝外翻位经前内侧辅助入路更有利于ACL重建,具有视野开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对肿瘤科护理工作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1—12月医院肿瘤科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患者120例为观察组,2012年1—12月采用常规护理的120例肿瘤科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舒适度、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安全感、满足感、尊重感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的工作能力、关爱与沟通、服务热情主动、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于肿瘤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4年4月~2008年3月,对38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直用关节镜技术进行检查及治疗,其中21例应用刨削器、17例应用刨削器加射频技术进行滑膜切除、关节腔清理,术后进行追踪观察,评定疗效. [结果]本组38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前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61.3±3.1)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32.6±4.2)分.术后6月随访时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88.5±2.3)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6.5±6.3)分.21例应用刨削器手术的患者3例复发,复发者均为弥漫型;17例应用刨削器加射频技术的患者16例经6个月以上追踪复查未见复发,关节功能良好,1例系老年人(75岁)因骨性关节炎症状严重导致疼痛,关节功能欠佳. [结论]关节镜能满意地完成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治疗,应用关节镜下刨削器结合射频技术关节腔滑膜切除治疗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关节镜手术创伤小,切除更彻底.术后康复快,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在儿童患者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接受胶囊内镜的113例患儿临床资料,分析胶囊内镜检查的完成率、胃及小肠通过时间、病变检出率、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113例患儿中男78例(69.03%)、女35例(30.97%),年龄(99.8±44.7)个月(9~195个月),7岁以下31例(占27.43%);体重最低9 kg,身高最低70 cm。患儿中经口吞入胶囊87例(76.99%),为经口吞入组,最小年龄4岁3个月;经胃镜置入胶囊26例(23.01%),为经胃镜置入组,最大年龄9岁2个月。患儿中以不明原因腹痛(47.79%)及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1.89%)多见。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97.35%(110/113),小肠阳性病变检出率31.81%(35/110)。经胃镜置入组小肠通过时间显著长于经口吞入组[(461.04±129.27)min比(288.23±107.84)min,t=5.646,P<0.0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不同镜检结果组胃及小肠通过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囊阳性结果与吞入方式(P=0.401,OR=2.562,95%CI:0.284~23.077)、性别(P=0.154,OR=2.352,95%CI:0.726~7.616)、年龄(P=0.949,OR=1.007,95%CI:0.816~1.242)、检查原因(P=0.246)、小肠通过时间(P=0.219,OR=1.003,95%CI:0.998~1.008)等均无相关性。所有患者在检查中无胶囊滞留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在儿童的开展具有无创、快速、简单等优点,能够提升儿童小肠疾病阳性诊断率,可在儿童患者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结合跟骨接骨板内固定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7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观察组为同种异体骨移植结合跟骨接骨板内固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总有效率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结合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方法,能够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