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56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题释义: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通过对利用摄像机得到的人体运动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来进行步态分析的技术及装置。以获取人体在各体态和运动下的生理、病理的力学和数学参数,进行人体各部位和机能检测,所检测的数据经进一步分析计算后可获得人体各部位(特别是关节)的受力状态,以及机械功、代谢能量消耗的情况。 体质量指数:是一个计算值,当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质量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体质量指数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背景: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的影响已有学者进行讨论,但目前尚缺乏对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使用三维步态分析技术进行随访的研究。 目的: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定量分析体质量指数对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关节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体质量指数分为超重组(体质量指数≥25 kg/m2)与正常组(体质量指数< 25 kg/m2),每组30例。所有患者对检测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收集患者的手术部位、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手术时间等临床基本资料;术后6个月时使用三维步态分析技术采集时间-距离参数(步幅、步频、平均步速)、动力学参数及运动学参数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①2组在手术部位、性别比例及年龄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超重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②时间-距离参数方面,2组在步幅、步频及平均步速上差异虽无显著性意义,但超重组步幅(1.08±0.18) m小于正常组(1.35±1.45) m;③运动学参数中,超重组在髋关节各个面的活动范围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动力学参数方面,屈髋力矩峰值超重组小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伸髋力矩峰值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0);⑤提示肥胖对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功能恢复存在一定影响。 ORCID: 0000-0003-1824-687X(陈浩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我们医院的发展理念是,不求最大但求最精。在强化院内数字化建设基础上,医院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了院内医疗、区域医疗及远程急救医疗的数字化建设,并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对比分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股骨头内骨小梁的结构特点。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因股骨颈骨折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别设为骨折组与坏死组,每组各20例(20髋),术中完整取出股骨头作为研究材料。应用计算机对股骨头进行三维重建,利用x、y、z轴各2个相互平行的平面将股骨头分割成27个区域,27个区域的编号规则:分为内侧、中间、外侧3个区,每组按照由前向后、由上向下的顺序编为1~9号。内侧区编号为m1、m2……m9;中间区编号为c1、c2……c9;外侧区编号为l1、l2……l9。对样本进行Micro-CT断层扫描,获取股骨头样本的计算机三维图像。手工选取兴趣区,采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间隙等三维空间参数分别对2组股骨头内骨小梁进行评价。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在骨折组中,将股骨头按矢状面分割为内侧区、中间区、外侧区进行对比,中间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的优势骨小梁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6.59、73.50、38.60、48.50,P值均小于0.05);将股骨头按冠状面分割为前区、中间区、后区进行对比,前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9.50、43.92、85.40、36.00,P值均小于0.05);将股骨头按水平面分割为上区、中间区、下区进行对比,上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03、29.47、255.50、45.50,P值均小于0.05)。对比坏死组股骨头不同部位骨小梁微结构参数,如果将股骨头分为内侧区、中间区、外侧区,中间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的优势骨小梁区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1.42、26.60、400.00、36.00,P值均小于0.05);如果将股骨头分为上区、中间区、下区,上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99、25.33、28.50、37.33,P值均小于0.05);如果将股骨头分为前区、中间区、后区,前区表现为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大、厚度均值最大、数量均值最大、间隙均值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 567.17、57.29、42.11、41.17,P值均小于0.05)。与坏死组相比,骨折组骨小梁骨体积分数均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1)、骨小梁厚度均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7,P=0.01)、骨小梁数量均值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7,P=0.01),骨小梁间隙均值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1)。 结论激素对于坏死股骨头的影响不仅仅是坏死区,包括硬化区、正常骨小梁区,即对于整个股骨头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题释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促细胞分裂的肝素结合蛋白,可诱导多种细胞增殖与分化,如软骨细胞、成纤维细胞、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等,在血管形成、促进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促进神经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炎性细胞因子:是指参与炎症反应的各种细胞因子,主要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其具有激活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参与机体免疫应答、促进炎性反应等免疫学作用。 背景:目前对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以及白细胞介素1等炎性因子破坏软骨细胞结构的研究较多,但尚未有二者联合对软骨细胞影响的报道。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炎性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方法:取体外培养第3代SD大鼠软骨细胞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软骨细胞单独培养;②阴性对照组:加入含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6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③阳性对照组:加入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④实验组:加入含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培养。CCK-8法检测第3,5,7天各组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ELISA检测第3,5,7天各组软骨细胞中炎性因子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第7天各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蛋白水平;Real time-PCR检测第3,5,7天各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mRNA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4组软骨细胞在3个时间点增殖情况,阳性对照组>实验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升高(P < 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含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 < 0.05);③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染色均呈现阳性,阳性对照组软骨细胞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表达最显著;④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实验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在各时间点表达均上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阴性对照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在各时间点表达均下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合理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有效维持软骨细胞的表型,抑制去分化,促进细胞增殖。 ORCID: 0000-0001-8611-0558(赵德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跟骨结节切除术及跟腱钙化切除治疗Haglund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2年8月至2010年7月,对24例经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的Haglund畸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6例,女18例(19侧),年龄28~68岁,平均34.2岁,发病到手术时间1~5年,平均2.8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35~75min,平均45分min。术后2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随访8~26个月,平均12个月,采用Sammarco和Taylor疗效评价标准评定,优18足,良4足,可3足,1例足跟部麻木,经营养神经,改善局部学运等治疗,于术后3个月症状消失。满意率88%。结论跟骨结节切除术是治疗Haglund畸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中跟腱钙化切除是治疗合并跟腱钙化Haglund畸形的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17例,镜下刨削切除撞击组织,修整关节软骨,1例为距骨前外侧软骨Ⅳ度损伤,行软骨下骨微骨折术。结果本组随访12-30个月,应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60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1分(P〈0.05)。术后按Liu等踝关节功能分级标准:0级15例,1级1例,2级1例(即软骨Ⅳ度损伤患者)。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病理学与核磁共振扫描(MRI)的图像,计算晚期酒精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表面积及坏死面积占整个股骨头表面积的百分比(简称坏死表面积比),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于临床对股骨头坏死程度的分析.方法 对9例12髋拟行关节置换的ONFH,术前作标准的MRI扫描,依T1连续图像计算,得出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将手术标本锯成与MRI扫描相同的层厚和层数,应用坐标纸粘贴,图像分析仪测出数据,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MRI图像法与标本测量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图像不能准确说明晚期酒精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程度,MRI显示的坏死程度低于病理结果.结论MRI图像法计算股骨头坏死表面积及坏死表面积比小于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步态分析是骨外科检查中较为客观、精确的定量评定标准。 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结合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步态运动学的特点及变化规律。 方法:对髓芯减压骨髓单个核细胞回植21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行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6,9,12个月测量受试者在0°和15°时运动平板上行走的步长、步宽时空参数,髋关节运动角度、髋关节角加速度运动学数据。同期采集33名健康人步态数据与之比较。 结果与结论:21例患者治疗后3个月均出现减痛步态,治疗后3个月0°运动平板的时空参数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6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时空参数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9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运动学指标与正常人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显示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恢复髋关节正常的步态模式,并表现出一种时间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检测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植修复前后股骨近端的力学特性变化,验证该术式力学安全性及有效性,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单侧ARCO Ⅲ期股骨头坏死并行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植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行股骨近段的螺旋CT扫描,应用专业医学建模软件MIMICS及HYPERMESH建立正常、坏死和修复三组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模拟人体站立及运动等小同情况,设置边界条件和加载条件,执行计算.结果:三组模型大转子及股骨颈前方均表现为低应力低应变区;坏死模型可见部分压力骨小梁被破坏呈囊性变,其与正常骨小梁交接处存在应力集中;修复模型股骨近端的力学特性与正常模型相近,结果明显优于坏死模型.结论: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顽固性踝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2008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了20例晚期顽固性踝关节疼痛患者,均采用关节镜行踝关节融合术,镜下清除踝关节内增生充血滑膜,磨削胫距关节面已磨损的关节软骨及其硬化骨,摘除出游离体,并以两枚松质骨无头螺钉固定踝关节功能位.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6周(20~32周),20例患者术前Mazur评分平均49.5分,术后平均90.7分( P <0.05),三维步态分析术前术后比较,术后患者完全融合时间为14周(12~16周).融合率为95%.2例未达到骨性融合,经治疗,术后18周时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晚期踝关节顽固性疼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