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电刺激对军人血浆可的松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电针调节人体节律的相位反应规律。方法通过监测人体体核温度,在低体温点前后不同时刻点电针、光照胭肌部位,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可的松激素含量并进行节律统计分析。结果 (1)军人血浆可的松表现出明显的近似昼夜节律;(2)在低体温点前3时行电针、光照,可引起可的松节律相位滞后;在低体温点后3时行电针、光照引起可的松节律相位超前;其他时刻点刺激,可的松节律的相位无显著性改变。结论 电针、光照腘肌可调节对军人血浆中的可的松激素节律相位.但具有明显的依时相性.其相位反应曲线呈光性模式。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致敏家兔接触特异性致敏原的皮试反应强度和血浆皮质酮含量以及电针对其影响的子午时辰差异。致敏家兔攻击后,均迅速发生明显的过敏反应症状。血浆皮质酮含量,在致敏家兔攻击前,机体处于相对正常状态时,攻击后的死亡组或存活组均有明显的子午昼夜时辰变化,而攻击后发生过敏反应时,无论电针组和非电针组的死亡组与存活组及其合计子午时辰变化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辰电针大鼠足三里穴对血浆中cAMP和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血浆环核苷酸(cANP和cGNP)含量指标,研究了时间因素与针刺效应的关系。结果显示,不施电针刺激的对照组大鼠环核苷酸血浆含量在每日4个时辰呈双峰样节律波动,电针引起环核苷酸血浆含量的升高或降低,表现为双向调衡作用,午时电针后血浆环核苷酸含量变化的百分数显著高于其它3个时辰的变化百分数,提示时间因素在针刺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电针调节人体节律的相位反应规律。方法通过监测人体体核温度,在低体温点前后不同时刻点电针、光照肌部位,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可的松激素含量并进行节律统计分析。结果(1)军人血浆可的松表现出明显的近似昼夜节律;(2)在低体温点前3时行电针、光照,可引起可的松节律相位滞后;在低体温点后3时行电针、光照引起可的松节律相位超前;其他时刻点刺激,可的松节律的相位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电针、光照肌可调节对军人血浆中的可的松激素节律相位,但具有明显的依时相性,其相位反应曲线呈光性模式。  相似文献   

5.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GR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分别观察其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结果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组治疗前与对照组血浆CG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患者血浆CG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明显提高其血浆CGRP水平,血浆CGRP水平的提高可能是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音乐干预对慢性情绪应激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情绪应激大鼠血浆皮质酮和IL-1β含量的影响.②方法 经过4天适应期后,对大鼠进行定时喂水训练1周,随后进入以空瓶刺激作为应激源的为期2周的情绪应激期,测定大鼠血浆中皮质酮和IL-1β含量.③结果 模型组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音乐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音乐模型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IL-1β含量变化:对照组高于模型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音乐组和音乐模型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P<0.01),音乐组显著高于音乐模型组(P<0.05).④结论 音乐干预可能降低情绪应激状态下大鼠血浆皮质酮的含量,增加内源性IL-1β的释放,对抗应激引发的免疫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PGE2含量检测的准确性,并为时间治疗学在骨科和口腔科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时间生物学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法对幼龄大鼠血浆和下颌后髁突软骨中六个时序(0∶00、4∶00、8∶00、12∶00、16∶00、20∶00)的PGE2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和下颌后髁突软骨二者的PGE2含量水平均呈现较强近日节律(P<0.05),且峰值一致(分别为-282,-279)。血浆和下颌后髁突软骨中PGE2在16∶00~20∶00与4∶00~12∶00时辰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检测具有近日节律的PGE2样品时,由于采集样品的时辰不同,检测结果将出现较大差异。下颌后髁突软骨中PGE2的近日节律将为骨科和口腔科的时间治疗学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分割实验设计,观察了不同时辰针灸不同穴位对S_(180)。荷瘤小鼠免疫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针灸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强荷瘤小鼠的NK细胞毒活性,并对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也有一定影响。不同时辰的针灸效应不同,但针灸不同穴位的作用未见显著差异。不同时辰针灸之间、针灸不同穴位之间对荷瘤小鼠血清睾酮、血清皮质酮、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血清甲状腺素和脑干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影响亦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症血浆皮质醇节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psot 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血浆皮质醇含量的变化。方法:对74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周内进行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自评,根据其评分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抑郁组和卒中后非抑郁组 同时分别于清晨8时(8 am)、下午4时(4 pm)、夜间12时(12 mn)取静脉血进行血浆皮质醇含量测定。选择同时期我院核医学科血浆皮质醇节律检查正常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得数据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卒中后抑郁组、卒中后非抑郁组和对照组,血浆皮质醇含量均随时间不同而不同,其变化具有节律性(P〈0.01) 在3个时间点上,卒中后抑郁组、卒中后非抑郁组的血浆皮质醇含量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 但卒中后抑郁组、非抑郁组之间比较,血浆皮质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组内部3个时间点分别比较,卒中后抑郁组8 am分别与4 pm和12 mn比较,卒中后非抑郁组和对照组在84、pm和12 mn之间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卒中后抑郁组4 pm与12 m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血浆皮质醇含量较正常升高 卒中后抑郁患者不仅表现为血浆皮质醇含量升高,还表现为血浆皮质醇节律紊乱,具体为4 pm与12 mn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实验性呼吸暂停的动物模型,以膈神经放电和其积分信号为中枢呼吸节律的指标,观察呼吸暂停时电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对呼吸节律的影响。实验结果:当动物呼吸停止时,电刺激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可引起膈神经规律性吸气性放电,使呼吸暂停时间缩短,自主呼吸提前出现,与前对照和区域对照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面神经核背内侧区在呼吸节律产生中具有吸气易化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采用拉丁方设计,在不同时后,对不同体重的大鼠,进行不同的处理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显示,电刺激交叉上核(Sch)能显著地提高肝脏GSH的含量,而电解损毁双侧Sch则无明显影响,同时体重也明显影响肝脏GSH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与血小板聚集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 140及血小板聚集的动态变化。方法 :分别于发病 72h ,治疗 1周 ,4周时采集静脉血 ,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 140和血小板聚集。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血浆GMP 140明显升高 ,尤以并发冠心病者更为显著 ,但治疗 4周后 ,无并发症患者的血浆GMP 140水平明显下降 ,而并发糖尿病者其均值反高于急性期。血小板聚集在治疗前后变化不大。结论 :血浆GMP 140较血小板聚集更能反映血小板活化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注入内毒素后家兔体温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注入内毒素后家兔体温的变化及血浆内毒素浓度变化的动态过程,为内毒素血症的干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经家兔注射内毒素5μg/kg建立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以体温计动态测定家兔肛温变化,采用EDS-99内毒素定量测试系统检测不同时相血浆内毒素水平,发现注入内毒素后0.5h体温值明显升高,此后各时相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于48h始恢复正常.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于注射后24h和72h两次出现高峰值(369.17±93.75)EU/ml、(301.53±69.65)EU/ml,于168h自然恢复至正常水平(0.73±0.35)EU/ml.结果表明注入内毒素后48h内体温呈持续增高,表现为发热反应;外源性内毒素在家兔体内自然清除率缓慢,代谢周期约1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自由基损伤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手术组、手术 依达拉奉组,手术 依达拉奉组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10mg/kg,12h/次。设缺血再灌注6、12、24、36、48、60、72h7个时间点,分别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每个时间点电镜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超微结构。结果:每个时间点手术 依达拉奉组动物脑组织中SOD活力较手术组增强,MDA含量较手术组下降,且每个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超微结构显示手术 依达拉奉组细胞病理改变较手术组轻,48h改变最明显。结论:脑缺血缺氧早期使用依达拉奉,可增强缺血脑组织SOD活力;降低MDA含量,从而达到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原高寒战时环境肢体火器伤后应激反应的特点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高原高寒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全身应激反应的特点.方法将24头猪随机分为高原战时致伤组(GZ)、高原平时致伤组(GP)和平原平时致伤组(PP),每组8只、复制肢体火器伤模型.分别于伤前、伤后10、30 min、2、6、12、48、48、72、120 h采静脉血测定血浆氢化可的松和肾上腺素.结果3组猪血浆氢化可的松含量均于伤后10 min明显升高、30 min达高峰,高原战时致伤组血浆氢化可的松含量增高幅度最大,约为高原平时致伤组的2倍、平原平时致伤组的4倍;高原战时致伤组血浆肾上腺素含量于伤后10 min明显升高并达高峰,约为伤前的40倍、高原平时致伤组的1.5倍、平原平时致伤组的1.8倍.平原平时致伤组血浆氢化可的松和肾上腺素含量均在伤后48 h恢复到正常水平,高原平时致伤组在伤后72 h时恢复到正常水平,高原战时致伤组在伤前血浆氢化可的松和肾上腺素含量就大大高于其它两组,一直到伤后120 h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高原高寒环境战时猪肢体枪弹伤后全身应激反应明显重于高原平时致伤组和平原平时致伤组,而且持续的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PGE2含量检测的准确性,并为时间治疗学在骨科和口腔科中的应用提供依据,采用时间生物学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法对幼龄大鼠血浆和下颌后髁突软骨中六个时序(0:00、4:00、8:00、12:00、16:00、20:00)的PGE2含量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血浆和下颌后髁突软骨二者的PGE2含量水平均呈现较强近日节律(P〈0.05),且峰值一致(分别为-282,-279)。血浆和下颌后髁突软骨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大鼠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COMT)mRNA和蛋白表达、血浆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含量、基底动脉管径和管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探讨SAH后早期大鼠COMT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以视交叉前池单次注血法构建大鼠SAH模型。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SAH后早期各个时相点(SAH后6、12、24、48、72 h)纹状体组织内COMT mRNA和蛋白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相应时相点血浆CA含量。HE染色后测量大鼠相应时相点基底动脉管径和管壁厚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大鼠在建模后6 h见COMT mRNA和蛋白表达开始增高(P<0.01),12 h时达到高峰(P<0.01),24 h后开始下降(P<0.01),48 h时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应时相点水平(P<0.01),至建模后72 h时接近正常水平(P>0.05)。SAH组大鼠在建模后6 h即见血浆CA含量升高,24 h时达到峰值,24 h后开始下降,至72 h后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应时相点水平。SAH组大鼠在建模后12 h基底动脉的管径明显缩小和管壁明显增厚(P<0.01),至建模后24 h最明显(P<0.01)并持续至建模后48 h(P<0.01);建模后72 h,基底动脉的管径和管壁厚度已接近正常大小(P>0.05)。结论实验性SAH可以诱导SAH后早期大鼠纹状体COMT表达增高;SAH后早期CA含量明显升高并伴有CVS发生;SAH后早期CVS和血浆CA含量增高可能与SAH后早期COMT表达增高不够充分和持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腹腔内应用局麻药的镇痛效果及它对血糖、皮质醇、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LC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Ⅰ和Ⅲ组分别于术前、术毕腹膜腔喷洒罗哌卡因,Ⅱ组喷洒生理盐水.记录术后6、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于诱导前,拔管前,术后6、24、72 h取静脉血测血糖、皮质醇、胰岛素的浓度.结果 Ⅰ、Ⅲ组术后6、24、48 h VAS评分较Ⅱ组低(P<0.01),同时点Ⅲ组VAS评分较Ⅰ组低.与术前值比,各组拔管前,术后6、24 h皮质醇、血糖、胰岛素浓度均升高(P<0.01),Ⅰ、Ⅲ组术后第3天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Ⅱ组仍高于术前(P<0.01).与Ⅱ、Ⅲ组相比,术后6 hⅠ组皮质醇浓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 h高于Ⅲ组.术后24、72 hⅠ、Ⅱ组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血糖值高于Ⅲ组(P<0.01);Ⅰ、Ⅲ组在术后6、24、72 h血糖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术后6 h胰岛素浓度低于其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24 h Ⅲ组胰岛素低于Ⅰ、Ⅱ组,术后72 hⅠ、Ⅲ组胰岛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膜腔给局麻药镇痛效果明显,此方法可减少LC手术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火器多发伤时肠屏障功能损害实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时肠屏障功能损伤的特点。方法 小型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n=6):(1)对照组(C组),不致伤;(2)颅骨切线伤组(H组);(3)双侧股骨干骨折组(L组);(4)多发伤组(M组)颅骨切线伤+双侧股骨干骨折。伤后不同时间点检测胃粘膜pHi值、血浆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作门静脉细菌培养;72h活杀,取顺肠作组织学检查及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结果 72hM组pHi值明显低于H和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