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小儿颈椎及颈脊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经验。回顾分析59例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全部病例均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及齿状突开闰片,25例摄断层,28例摄屈/伸侧位片。21例行CT扫描,26例行MRI检查。上颈椎损伤46例,其中寰椎椎弓骨折9例,枢椎骨折7例,齿状突骨折21例,寰椎椎弓骨折21例,骨折1例,寰椎椎弓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1例,寰椎横韧带断裂8例,下颈椎损伤11例,其中椎体骨折3例,脱位2例,骨折  相似文献   

2.
齿状突完整的创伤性寰椎后脱位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寰枢椎间的稳定性主要依靠寰椎横韧带和枢椎齿状突的完整性,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多是由于横韧带断裂或者齿状突骨折造成,寰椎后脱位应是以齿状突骨折作为前提的。在横韧带和齿状突均完整的情况下,发生寰枢椎间的脱位是十分少见的情况,而齿状突完整的情况下发生寰椎后脱位更是罕见。1969年Haralson和Boyd[1]报告了首例齿状突完整的寰椎后脱位,截至2003年1月,查阅国外文献仅有7例报告,国内尚无相关报告。我们治疗了1例类似病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26岁。因颈部外伤后四肢麻痹1个月,于2003年1月23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车祸外伤后昏迷36h,清醒后发…  相似文献   

3.
总结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诊断经验。回顾分析 59例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 ,全部病例均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及齿状突开口位片 ,2 5例摄断层 ,2 8例摄屈 /伸侧位片。 2 1例行CT扫描 ,2 6例行MRI检查。上颈椎损伤 4 6例 ,其中寰椎椎弓骨折 9例 ,枢椎骨折 7例 ,齿状突骨折 2 1例 ,寰椎椎弓骨折合并齿状突骨折 1例 ,寰椎横韧带断裂 8例 ;下颈椎损伤 1 1例 ,其中椎体骨折 3例 ,脱位 2例 ,骨折脱位 6例 ;多节段间隔性颈椎损伤 2例 ,无X线异常的脊髓损伤 (SCIWORA) 3例。认为影像学检查对于小儿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对怀疑有颈椎及颈脊髓损伤的小儿患者应常规摄颈椎正、侧位片及齿状突开口位片 ,小儿颈椎SCIWORA应常规行颈椎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并验证寰枢椎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应用该模型探讨在过屈+压缩和过伸+压缩载荷下寰枢椎复合骨折的损伤机制和骨折类型.[方法]对正常青年男性志愿者,采用64排螺旋CT机扫描颈部,层厚0.625 mm,以Dicom格式保存数据,将数据通过Simpleware 3.0进行分割降噪滤波处理,转化为STL三角网格模型,再利用Geomagic 8.0进行曲面模拟生成NURB曲面模型,经Hypermesh 10.0进行接触定义、网格划分、材料赋值、边界约束等,得到包括皮质骨、松质骨、椎间盘、主要韧带在内的寰枢椎复合体三维有限元实体模型.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测量模型屈、伸、侧屈、旋转等工况下的活动度(ROM),并与文献进行对比验证.模型验证后,通过在过伸位及过屈位上加载垂直向下的10 m/s的速度,并添加头部自身50 N的重量,模拟临床常见的过伸+压缩和过屈+压缩受伤暴力,将寰枢椎作为整体分析在此加载条件下寰枢椎不同部位应力分布并探讨相应的复合骨折类型.[结果](1)建立的寰枢椎复合体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解剖结构完整详细.与Panjabi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结果基本吻合;(2)过伸位加载垂直向下力时,Von Mises应力云图提示:C1前弓、后弓应力最大并产生断裂;C2齿状突、寰枢外侧关节应力最大,产生类似压缩性骨折表现.过屈加载竖直向下的力时,Von Mises应力云图提示:C1前弓、后弓应力最大并产生断裂;C2齿状突应力最大,产生类似Ⅱ型齿状突骨折表现.[结论]建立的寰枢椎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寰枢椎复合体的生物力学特性.仿真结果提示:寰枢椎复合骨折的生物力学机制可能与过伸+压缩和过屈+压缩两种载荷相关.  相似文献   

5.
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有效性验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对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进行CT扫描,获得枕骨底(C0)到C3的体层图像,将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上颈椎骨质的三维模型重建,用Freeform软件进行模型修改,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9.0进行分析计算。模型中韧带以非线性的弹性元素建模,分为弹性区和中性区,分别定义元素性质,韧带的起止点及横截面积根据文献确定,寰椎横韧带坚韧、弹性低,定义为固体元素性质,同时便于对齿状突横韧带关节进行受力分析。寰枕关节、寰枢关节、C2,3关节突关节、寰椎齿状突关节、齿状突横韧带关节均定为有摩擦系数的表面滑动接触关节。使模型C3椎体下缘固定,在枕骨底施加40N的预载荷和1.5N·m的力矩作用下使其产生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运动,将模型的活动度(ROM)与Panjabi测得正常上颈椎的实验数据对比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整个模型有229047个节点和152475个单元,模型运动范围与Panjabi的数据相符合。结论建立的上颈椎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以用于生物力学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6.
Hangman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临床上较少见,本院曾收治一例,治疗满意。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32岁,因高处坠落伤致颈部酸痛、活动受限2 h入院。查体:颈部生理弯曲变小,枕颈部压痛,颈部屈伸及旋转活动受限。颈椎正侧位片示:枢椎椎弓根骨折,寰枢关节半脱位,寰齿间隙6 mm。MRI检查示:横韧带于左侧附着点处撕脱,寰椎侧块与齿状突间距不等。入院后行颅  相似文献   

7.
Magerl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严重的寰枢椎不稳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介绍后路内固定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式。方法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单纯II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6例,寰、枢椎前脱位5例(其中习惯性脱位2例,伴齿状突骨折2例,伴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旋转脱位伴横韧带断裂1例。采用后路C1,2经关节螺钉联合Brooks融合术治疗。结果12例寰、枢椎不稳患者中11例共放置经关节螺钉22枚,1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患者因C2单侧椎板上缘劈裂仅行Brooks融合术。本组患者术中无椎动脉、硬脊膜破裂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3~32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Magerl联合Brooks融合术是治疗严重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可提供有效的固定和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8.
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评价几种手术方法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手术治疗的2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病例,其中齿状突Ⅱ型10例,Ⅲ型14例,采用前路齿状突加压螺钉内固定8例;椎板间ATLAS钛缆系统固定或Apofix椎板夹固定、后路寰枢椎融合10例;改良后路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寰枢椎融合6例。结果术后随访3~30个月,颈椎活动度的保持以齿状突螺钉固定最佳,后路椎板间固定和Magerl联合Gallie内固定病例颈椎旋转度丧失较多;7例出现不完全性四肢瘫患者的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级4例、D级3例,术后D级5例、E级2例,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加重及术后感染;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内置物无松动、脱落及断裂,无复位丢失。结论前路齿状突螺钉技术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脱位的首选,只有在齿状突螺钉禁忌时才考虑采用寰枢椎融合;坚强内固定是后路寰枢椎融合的有力保障,改良Magerl联合Gallie三点内固定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是实施后路寰枢椎融合的理想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立位寰齿间距增宽与横韧带损伤的关联。方法回顾性测量18例外伤与非外伤所致寰枢关节半脱位患者中立位寰齿间距宽度,于MRI显示寰枢椎横韧带是否损伤,并分析不同病因寰齿间距增宽与寰枢椎横韧带损伤的关联。结果外伤中立位ADI增宽患者横韧带损伤比例(5/11)远高于非外伤(1/6);齿状突骨折ADI增宽患者横韧带损伤比例(4/7)远高于外伤齿状突非骨折患者横韧带损伤比例(1/4);ADI增宽3~5mm患者横韧带断裂比例(1/3),ADI增宽5~7mm患者横韧带断裂比例(3/5),ADI增宽7-9mm患者横韧带断裂比例(1/6),ADI增宽大于9mm患者横韧带断裂比例(2/4)。结论中立位ADI增宽患者,齿状突骨折为横韧带损伤的高危因素,横韧带损伤比率并不随中立位ADI间隙增宽而成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齿状突Ⅱ型骨折(C0-3)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方法 将CT体层扫描图像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上颈椎三维模型重建,横行去除齿状突基底部骨质,模拟齿状突Ⅱ型骨折.导入有限元软件Ansys 9.0进行分析计算.模型中韧带以非线性的弹性元素建模,分为弹性区和中性区,分别定义元素性质,韧带的起止点及横截面积根据文献确定.在枕骨底施加40N的预载荷和1.5 Nm的力矩使其产生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运动,将模型的活动度(ROM)与齿状突Ⅱ型骨折的体外实验结果对比进行验证.结果 模型有229 047个节点和152 475个单元,寰枢节段运动范围:屈伸38.3度,侧屈20.4度,旋转74.2度,与体外实验结果相符合.结论 建立的上颈椎齿状突Ⅱ型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可以用于生物力学分析实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