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安徽大别山东南部的万佛山蕨类植物进行资源调查,探明其区系特征与资源利用。方法:对万佛山区进行实地调查,标本采集和鉴定,并对它们的区系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蕨类植物有71种,隶属24科,39属,集中分布于海拔400~1100 m;具有明显热带性质和丰富的温带成分;并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等在系统演化上较高级的类群占优势。结论:万佛山区蕨类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值得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徽省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的新品种。方法 采用野外采集、文献查阅和标本比对的研究方法。结果 在安徽省休宁县采集到1个新分布种——华中婆婆纳(Veronica henryi T. Yamazaki),凭证标本现存放于安徽中医药大学标本中心(ACM)。结论 该植物资源的发现为其分布于安徽省提供了依据,丰富了安徽省野生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3.
珍稀药用蕨类植物研究和保护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蕨类植物分布很广,除沙漠外,从高山至海底、从寒带到热带都有生长,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种群极为丰富。全世界蕨类植物有12 000种,而我国约有2 600多种,约占世界总数的20%,是世界上蕨类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的华南、西南地区的蕨类植物蕴藏量较大,仅云南省就有1 000余种,被誉为"蕨类植物王国"。蕨类植物中的不少种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蕨类植物资源及其药用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湖南省蕨类植物资源。方法:对湖南省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资源、分布特点和药用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湖南省有蕨类植物42科、91属、374种,其中药用的有38科、74属、185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广东省丹霞山药用蕨类植物资源。方法:对丹霞山药用蕨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药用状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结果:丹霞山有药用蕨类植物31科49属80种,绝大多数以全草入药,少数以根状茎或孢子入药。结论:丹霞山药用蕨类资源丰富,部分种类的蕴藏量较大,但已被开发利用的只是极少一部分,绝大多数种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江西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蕨类植物是一群现存最早而又分布广泛的维管植物,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为丰富。全世界现有12000余种,我国约有2600种;江西分布有49科400余种,仅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就有44科304种。我省药用蕨类植物约占全部分布总数的一半。其中江西莲座蕨Angiopteeris jiangxiensis Ching etJ.F.Cheng为江西特有药用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叶拥军  李建良 《医学教育探索》2006,(9):1422-1425,I0004
浙江地处中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孕育着极其丰富的蕨类植物资源。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省共有蕨类植物49科、116属、503种,31变种和5变型[1]。笔者曾参加过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平时爱好采集和收集药用植物标本,并对浙江药用蕨类植物作了一些调查,发现《浙江药用植物志》、《浙江药用资源名录》有73种、1变种、1变型的药用蕨类植物未收载,为准确反映浙江药用蕨类植物资源,作如下补遗。1浙江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补遗品种和分布1.1石杉科(Huperziaceae)四川石杉Huperzia sutchueniana(Herter)Ching产于遂昌、武义、龙泉、庆元、临安等地;生于林…  相似文献   

8.
四川松潘县秦艽资源调查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松潘县秦艽的种类、资源分布、生态环境特征、生长状况和利用现状。方法实地踏查、样方调查结合文献研究。结果松潘县秦艽资源主要为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和粗茎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3种植物,境内各乡镇都有分布,尤以松潘中部的高半山和西北部的高原草甸分布为多。结论松潘县秦艽资源丰富,未能合理发展及利用,同时资源保护意识薄弱,大量秦艽资源因过度放牧而破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调查湖南郴州王仙岭生态公园内的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状况,为后续开展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采集和鉴定等方法对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进行研究。结果王仙岭生态公园内药用蕨类植物23种,隶属于13科18属。其中清热解毒类有12种(52.2%),祛风湿类有4种(17.4%),妇科药用类有3种(13.0%),止血药用类有6种(26.1%)。结论湖南郴州王仙岭生态公园内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较丰富,应加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 蕨类植物又叫羊齿植物,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类群,现存的种类大约有12000余种,广布于世界。在我国,长江以南为最丰富,北方各省均有分布。蕨类植物的一些种类,不仅是反映环境条件的指示植物,并且是重要的中草药。我国已知250余种蕨类可做药用,有的是重要中药,占我国分布种类的十分之一。笔者近两年来对山东所分布的蕨类植物进行了初步研究。一、山东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5′~38°23′,东径114°36′~122°43′,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流行情况,评价我国中部地区五省疟疾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疫情报告、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栓、血清学调查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五省200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2744例,占全国疟疾发病的67%,平均发病率1.13/万,比2005年上升109.8%。病例主要分布于安徽和河南两省,报告病例40008例,占五省病例总数的93.6%。输入性疟疾病例458例,其中输入性恶性疟56例。2006年传播休止期治疗9.4万人,流行李节服药治疗11.6万人,治疗疟疾现症病人和疑似病人51907人次,实施药物滞留喷洒或杀虫荆浸帐灭蚊保护人口13,6万人。血栓发热病人161.22万人次,阳性者21889人,阳性率1.36%,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1.2l%。抗体阳性率1.79%(24/13454);居民带虫阳性率0.32%(134/41534)。结论五省尽管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但疟疾疫情仍呈回升态势,疟防工作仍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安徽江淮地区的吸血蠓类,作者自1978年至1980年共采集吸血蠓类2属7种。对优势种群台湾拉蠓、虚库蠓的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和县药用植物的资源种类与分布特点。方法通过实地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整理与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和县分布的药用植物606种,隶属133科,400属,其中常用药用植物152种,主要分布在西北丘陵低山区。结论和县常用中药资源丰富,应可持续利用野生中药资源和合理发展中药种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的龙头是上海,而其核心地区却是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所在的环太湖城市圈。苏州的魅力在于其特有的文化气质,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除古典园林外,太湖风光与吴地人文景观是苏州旅游资源的又一独特优势。精心打造的苏州环太湖文化旅游,调整苏州旅游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应是苏州参与长三角旅游竞争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水富市小兽与其体表蚤类的群落结构和分布特征,为鼠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5月在水富市4个乡镇海拔在300~1 500 m的居民区、农耕地和林地3种生态环境,选取8个样区,用笼夜法和5 m夹线法捕获小兽,梳捡其体表寄生蚤,对小兽和蚤分类鉴定,并计算群落生态学指标。结果 共捕获小兽140只,隶属于2 目3 科 8 属11 种,优势种为针毛鼠(35.00%)、北社鼠(10.71%)和中国鼩猬(10.00%)。居民区、农耕区和林区的捕获率分别为1.56% 、6.03%和1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64,P<0.001),在3种生态环境中,居民区的小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小,而生态优势度高于其他两种生境,农耕区和林区小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均无明显区别。小兽物种丰富度在1 000~1 500 m海拔带最高为8种,3个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在1.588~1.839,均匀度指数在0.764~0.945,生态优势度在0.172~0.271,3个海拔带小兽捕获率分别为4.36% 、4.43%和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8,P<0.001)。共检获寄生蚤41匹,隶属于4科5属7种,优势种为缓慢细蚤(36.59%)和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30.77 %),平均染蚤率为15.71%,总蚤指数为0.29。林区的寄生蚤物种丰富度最高为4种,居民区蚤指数最高为1.357。在不同生境和不同海拔带中,寄生蚤生态优势度均较低,在0.396~0.769之间。结论 水富市小兽与其寄生蚤生物多样性不高,鼠密度和蚤指数相对低,可能与当地生态环境比较单一有关。进一步开展小兽及其体表蚤类等媒介监测对相关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的种类、感染率、生态环境。方法在三峡库区兴山县各主要水系的小溪沟捕捉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螺类送中科院北京动物研究所鉴定种类,解剖镜检短尾蚴阳性率,在捕捉螺的同时记录、测定孳生溪沟生态环境、海拔、水温、流速、PH、密度等。结果标本经鉴定为1科3属4种,隶属于觿螺科小豆螺属湖北小豆螺,拟小豆螺属拟小豆螺(Sp),拟钉螺属齿拟钉螺,泥泞拟钉螺,其中湖北小豆螺为我国新发现的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共解剖湖北小豆螺、泥泞拟钉螺、拟小豆螺12192只,阳性80只,阳性率为65.62/万,湖北小豆螺阳性率最高为193.33/万;湖北小豆螺、拟小豆螺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500m、泥泞拟钉螺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的小山溪;螺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节段性和聚集性,主要孳生小山溪在的中、上游,水深5~10 cm,水流缓慢的小水潭或常年滴流不断的滴湿水域的风化石块底面;泥泞拟钉螺、湖北小豆螺最高密度分别达560/?尺2、340/?尺2,结论湖北小豆螺、泥泞拟钉螺、拟小豆螺为斯氏狸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平均阳性率为65.62/万,海拔、温度、水量、环境为影响螺类孳生繁殖的四要素。  相似文献   

17.
lthasbeenprovedthatfromthedorsomedialregiontotheventrolateralregioninthecoronalsectionofthemiddleandcaudalmedullaoblongataintherat[l]thereisanarczonewhichisnamedmedullaryvisceralzone(MVZ),whichincludesnucleusofsolitarytract(NTS),areapostrema(AP),dorsalmotornucleusofthevagusnerve(dmnX),intermediatepartofMVZ(lRt),nucle-usambiguus(nA),ventrolateralpartofMVZ(VLM),andsoon[2j.TheexperimentsL"4'5'6]un-derdifferentstimulishowedthatMVZiscloselyrelatedtothemodulationofvisceralactivities-Byimmun…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identify and determine the congener and level of microcystins in the source water of Taihu Lake. METHODS: Improved method of SPE combined with HPLC was employed to detect the concentration and varieties of microcystins in source water and bloo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Meiliang Bay, Taihu Lake. RESULTS: The contents of two predominant microcystin components, MC-RR, and MC-LR, were relatively high in samples during warm months and correlated with the phase of algae growth. The maximum concentrations of MC-RR and MC-LR in water sample reached 3.09 +/- 0.53 microg/L and 2.39 +/- 0.41 microg/L during the period of water bloom in September 2004, respectively. Even without waterbloom, the concentration of MC-LR in source water sample was still higher than the guideline value. CONCLUSION: The status of microcystin pollution in this region is serious and measures to monitor and control the growth of cyanobacteria are urgently nee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