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冠心病对脑梗病人预后影响。方法:比较脑梗塞并存慢性冠心病520例(冠心组)与非并存慢性冠心病脑梗塞119例(对照组)死亡率的显差异,分析影响脑梗塞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组总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非心源性死亡率为:10.6%、2.7%、7.3%;对照组为5.0%、1.7%、2.5%(P值均<0.05);不明原因死亡率二组比较(0.8%/0.8%)无区别。影响死亡率的多因素分析:性别、年龄每增加10岁、基线状态下的收缩压、吸烟、糖尿病、慢性冠心病与脑梗塞病人死亡率均显相关(P<0.05)。慢性冠心病、年龄、高血压同为影响脑梗塞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并存慢性冠心病的脑梗塞死亡率增加,慢性冠心病是脑梗塞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近视眼病的社会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尉玉  李晓青 《医学与社会》1998,11(4):34-35,55
当前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据全国1991年22个省市25万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城市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19.7%~30.0%,中学生为29.4%~40.0%,农村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8.4%~16·2%,中学生为16.3%~24.8%’‘’。安徽省合肥市调查结果就更为严重,中学生视力不良率:1992年为40.9%,1993年为567%,1994年高达647%,致使1994年参加高考的3200名考生中,有258O人因视力不良而限制了报考专业,占80.6%“’。造成近视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社会因素进行讨论。1青少年近视的社会因素1.l家长望子成龙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6例青年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中高血压20例(35.7%),高血脂18例(32.1%),风湿性心脏病13例(23.2%),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1,79%),长期吸烟、饮酒者26例(46,4%),肥胖16例(28.6%),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3,6%)。经治疗后26例痊愈(46.4%),19例生活基本自理(33.9%),8例偏瘫卧床(14.3%),2例自动出院(3,6%),1例死亡(1.8%)。结论:高血压、高血脂、不良的生活方式、风湿性心脏病伴房颤、肥胖等是导致青年型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本地区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发现高危人群。方法:分析我院1990年1月-2000年12月间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发病时间。结果:高血压发病率为83.9%,高血脂发病率为40.5%,糖尿病发病率为13.2%,肥胖者占39.6%。吸烟率为71.6%,饮酒率为50.9%。年龄>40岁者发病率为89.6%,男女比例为1.7:1。结论:本地区年龄>40岁的男性,有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等危险因素者为急性心肌梗塞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分析,探讨青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以便早期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和延缓冠心病和急性心梗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7年6月收治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年龄45岁前)24例,记录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24例青年人心肌梗死男性21例,女性3例:年龄32~45岁,平均40.6±3.8岁。青年人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66.8%)、血脂增高(58.2%)、阳性家族史(54.2%)。结论1.青年人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高血脂、阳性家族史。2.青年人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①发病突然,前驱症状少:②胸病症状典型:③心肌梗死部位以下壁最常见:④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2189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B)的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989—2000年间经内镜检查的2189例临床内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消化性渍疡、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为UGB常见病因,分别为35%、20.5%和20.1%。②1989—1992年、1993—1996年、1997—2000年,UGB检出率分别为9.9%、8.0%和7.3%。③男性并发出血率达8.7%、女性6.7%,青年人5.2%、中年人9.4%、老年人13.8%。结论:消化性溃疡、胃癌、急性胃粘膜病变、AGML,食管静脉曲张为UGB最常见的病因,时代变化,性别、年龄等均为UGB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7.
302例独生子女厌食症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青 《湖南医学》2001,18(4):258-260
目的:研究独生子女厌食的年龄、性别与病因分布。方法:对食量减至正常食量的1/3-1/2,且持续2 上的302例10个月-13岁的独生子女,按疾病因素与非疾病因素致病分为2组,按年龄将后者瑞分为3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①非疾病因素致病致267例,占88.4%,男183例,女84例,各占68.5%和31.5%,男女比例为2.18:1。<2岁50例,2-6岁125例,>6岁92例,分别占18.75,46.8%和34.5%。②疾病因素致病组35例,占11.6%,结核感染11例,占31.4%,其中肺结核5例(14.3%);慢性鼻窦炎8例(22.95);扁桃体炎7例(20.0%);乙肝5例(14.3%)。男女性别比为1.19:1。结论:食物结构不合理和喂养行为不当是独生子女大有作为食的主要致病原因;家长非政党心理状态对男性和2-6岁的儿童影响最大,在儿童2个生长高峰期,厌食症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应注意筛查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肝炎,慢性鼻咽部炎症等)对儿童厌食症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北京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布、控制和知晓情况,以及影响危险因素认知的因素。方法:入选北京市19家二级和三级医院在2006年1—7月期间在发病后24小时内到达医院的430例STEMI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危险因素和控制情况、病史和临床情况。在入院后72小时内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知晓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心血管危险因素知晓的因素。结果:430例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62岁(53—72岁),早发心肌梗死(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比例为34%,存在的危险因素个数平均为(3.0±1.4)个,≥3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占64.4%。在可纠正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47.9%,95%CI43.2%-52.6%),其次为吸烟(46.5%,95%CI41.8%-51.2%)和缺乏运动(40%,95%CI35.4%-44.6%),患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分别为20.7%和17.7%。75.2%的高血压患者正在服药治疗,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治疗率仅为10%和40.8%。在问卷调查的9种危险因素中,患者乎均知晓(3.0±3.0)种。男性(OR=2.2,95%CI:1.6—3.1,P〈0.001)、高血压(OR=1.5,95%cI,1.1—1.9,P=0.05)和存在多种危险因素(OR=1.3,95%CI,0.9—2.1,P=0.004)的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识较好。结论:北京市2/3的STEMI患者有≥3种的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性别、是否存在高血压和存在危险因素的个数对患者的危险因素知晓情况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近十年来儿童肥胖病发生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关系,儿童肥胖病伴脂肪肝发病率。方法:对27196人进行健康体检,B超及实验室检查及收集近几年来有关资料报道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汕头市区8所学校中小学生患儿童肥胖病平均发病率为7.8%;全国儿童肥胖病平均发病率为10%;欧洲、亚洲地区儿童肥胖病平均发病率为10%~20%。结论:与儿童肥胖病的发生最为密切的原因是不合理的饮食方式及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导致长期摄入的热量超过了消耗的量,多余的能量即转化为脂肪而积聚于体内,造成了体内脂肪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和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人体内总脂肪数量明显增多而发生肥胖病。其发病率随着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物质日趋丰富,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丰都县农村居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农村地区糖尿病综合防控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18岁及以上农村居民,采用 Epidata3.02双录入后用 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糖尿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鉴别。结果共计调查农村居民623人,平均年龄(51.3±1.4)岁,现在吸烟率为20.2%,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3.0%,被动吸烟率为38.2%;过去12个月饮酒率为22.8%,其中男性饮酒率为41.7%;农村居民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血糖知晓率分别为9.5%、13.6%、1.9%、50.1%与12.4%。肥胖患病率为11.4%,标化肥胖患病率8.3%,高血压患病率52.5%,高血压标化患病率28.4%,糖尿病患病率12.0%,糖尿病标化患病率9.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是否患糖尿病(OR=0.20,95%CI :0.04~0.94)、是否患高血压(OR=2.31,95%CI :1.19~4.49)是糖尿病患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丰都县农村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吸烟、饮酒、膳食不合理等危险因素普遍存在,应重视农村地区糖尿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免疫因素对不孕的影响。方法:本文对763例原发及继发不孕患者的血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相关抗体的检测。结果:抗体阳性者为164例次,阳性检出率为21.5%,其中抗精子抗体(AsAb)阳性率为8.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阳性54例,阳性率为32.3%,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hCGAb)阳性90例,阳性率为55.5%,抗卵巢抗体(AoAb)阳性6例,阳性率为3.7%。结论:在四种免疫因素中,对不孕影响最剧者为抗HCG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8年收治的胃癌术后复发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胃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复发时间〈1年者8例(21.1%),1-2年者17例(44.7%),3-5年者10例(26-3%),〉5年者3例(7.9%),约有65.8%于术后2年内复发。T。3例(7.9%),T216例(42.1%),T319例(50.0%)。N02例(5.3%),N。19例(50.0%)N217例(44.7%)。Ⅰ期4例(10.5%),Ⅱ期9例(23.7%),Ⅲ期25例(65.8%)。结论:影响胃癌术后复发因素众多,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113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病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病人主要病因及次要病因的发病情况。统计CRF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及贫血和高血压的发病率。方法:选取确诊为CRF的1137例患者,并从患者病历中收集性别、年龄、病因及功能诊断、血压、血常规、肾功能,肌酐清除率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肾炎发病率最高(56.4%),其次为高血压肾病(14.3%)、梗阻性肾病(7.2%)和糖尿病肾病(6.7%)。多数CRF患者合并贫血(90.7%)和高血压(72.6%)。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最主要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高血压肾病、梗阻性肾病和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试图了解当前成都地区心血管疾病趋势有关信息,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样7288人,居住3年以上,年龄18-80岁,调查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烟酒嗜好,人均收入,个人及家族史,查体,血压、心率,体重指标及血液有关生化参数。结果:本组人群吸烟率24.0%,50-60岁为高峰段,男性尤甚,饮酒率38%,白酒为主,体重指数平均22.4,较10年前增加,超重(≥25)及肥胖23.6%,血压;血脂,尿酸水平在正常高限;高血压标化患病率15.45%,血脂异常者亦较高(TC≥5.72mmol/L者17.97%,TG≥2.3者13.4%,低HDL<0.91者8.29%),危险因素常用簇集现象。除年龄,性别外,83.6%,有一种以上危险因素,结论:成都地区各项危险因素均较高,高血压、血脂、体重进一步恶化、未来10-20年,心脑血管病将更严重威胁我市,改善生活方式,并对上述危险因素进一步研究及防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多发脑动脉瘤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脑动脉瘤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脑动脉瘤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对42例多发脑动脉瘤病例和164例单发脑动脉瘤对照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有5个变量达到了统计学意义,分别为性别(女性)、高血压、吸烟、月经状况、脑血管病家族史,其OR(95%CI)分别为3.7(1.5~9.7)、2.7(1.2~6.0)、0.3(0.08~0.96)、2.4(1.1~6.0)、3.5(1.2~9.7)。多因素分析性别、高血压、脑血管病家族史进入最后的模型,其OR(95%CI)分别为3.5(1.7~8.9)、3.0(1.1~5.2)、3.2(1.4~8.6)。结论:女性、高血压、脑血管病家族史为发生多发脑动脉瘤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脑白质疏松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课题的目的是探讨脑白质疏松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我们研究了106例老年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并按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无脑白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年龄、有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及吸烟史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冠心病史在脑白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分别为55.7%、38.7%、44.3%;在无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中发病率分别为34.0%、20.8%、29.2%;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高血压病、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冠心病史仍为老年脑白质疏松症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既往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史是老年脑白质疏松症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及减少发病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9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9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有原发高血压患者占88.5%,凡年龄大,病程长,病期重,腔梗发病率均高,提示高血压是腔梗的主要危险因素。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越重,腔梗发病率越高。结论:小动脉病损的程度与腔梗的发病有较大关系。高脂血症在腔梗发病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克拉玛依市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发生率及探讨部分影响因素。方法:对克拉玛依市区9969名中学生测量身高、体重,登记性别、民族,采用国内儿童青少年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调查父母文化程度及职业。结果:总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是13.7%、7.6%,男生超重为16.0%,肥胖为10.0%,女生超重为11.4%,肥胖为5.3%,男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汉族学生超重14.6%,肥胖8.7%,维吾尔族学生超重10.8%,肥胖3.8%。各民族问有差异。超重和肥胖在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较高中检出率高。结论:克拉玛依市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已达1/5,男性高于女性,汉族高于雏吾尔族,与家庭的社会经济状况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五指山市居民和上山过夜人群疟疾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五指山市居民和上山过夜人群的疟疾实际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五指山市1013个居民和307个上山过夜进行工种、居住条件、蚊帐使用、生活习惯、疟疾防护、疟疾发病及治疗等方面的访问调查,并同时采集双份滤纸血和一个厚血膜进行PCR和显微镜带虫检查。结果 居民疟疾年发病率为15.2%,其中恶性疟、间日疟、未分型疟疾年发病率分别为3.8%、8.3%、3.2%。上山过夜人群疟疾年发病率为30.9%,其中恶性疟、间日疟、未分型疟疾年发病率分别为16.6%、6.2%、8.1%;上山过夜和不上山过夜居民带虫率分别为2.3%(7/307)和2.4%(18/744);疟疾漏报率为89.0%。结论 五指山市疟疾流行严重,上山过夜和不采取防护措施为疟疾感染的主要原因,居民防护意识淡漠,及时就诊率低,不良的生活习惯等也是当地疟疾流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68倒重度妊高征的回顾性分析,初探重度妊商征终止妊娠时间及分娩方式如下:临床资料一、资料来源:自1984年9月至1994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4620例中有重度妊高征168例,最大年龄38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6.5岁。本组168例均符合临床产科学中有关重度妊高征的诊断标准,其中先兆子146例,子22例。围产儿176例(双胞胎8例)。二、如高征的发病率:1984年9月至1994年9月每年妊高征的发病率分别为9.12%、8.31%、7.79%、7.65%、6.87%、6.40%、5.90%、4.38%、3.65%,平均发病率为6.95%。三、胎龄与新生儿窒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