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94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7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弥漫性轴突损伤的磁共振氢谱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弥漫性轴突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普遍存在于各种程度的颅脑损伤中。脑白质中轴突的广泛断裂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例占50%以上,而在轻度颅脑损伤中仍占30%,检查轴突损伤在了解外伤性脑损害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在活体中检测轴突的病理改变相当困难,虽然明显的病理改变能被传统的影像学(CT或T1、T2加权像MRI)证实,  相似文献   
2.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对未破裂动脉瘤的关注较早,做了很多研究工作。但直到ISUIA(International Study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Investigators)1998年I期及2003年Ⅱ期研究结果的公布,给神经外科界带来不小的震动。对于未破裂动脉瘤的自然史及治疗方案的确定至今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3.
后颅窝硬脑膜动静脉瘘(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7例后颅窝硬脑膜动静脉瘘,并对其病因、血供、临床特征、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内栓塞进行讨论。本组资料提示,头痛和颅内杂音是最常见的发病症状;侧窦闭塞与病变的发展有密切关系;选择性血管内栓塞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16例垂体腺瘤采用单侧鼻前庭切口经蝶切除,效果满意,既可减少手术创伤,又缩短了手术距离,且避免了美容缺陷,是一种设计巧妙,较为实用的手术方法,尤其适用于生长激素腺瘤。  相似文献   
5.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出血的常见病因,经典的手术夹闭瘤颈和介入栓塞动脉瘤腔成为主要的治疗策略,如何评价二者的关系和地位,多年来一直是神经外科讨论的重点。本文就我科近日手术央闭和介入栓塞联合治疗1例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情况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主办的2006北京市神经外科学术研讨会上进行讨论,与会的各位专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特点和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手术均采用翼点人路,床突旁动脉瘤病例预先暴露颈部颈内动脉以备临时阻断。从硬脑膜内磨除前床突、视神经管上壁以及外侧嵴,以显露动脉瘤的近侧角。术中采用逆向抽吸法使动脉瘤塌陷,如动脉瘤内含机化血栓,则在临时阻断后切开瘤体,用CUSA和取瘤镊去除瘤内血栓,再将动脉瘤夹闭并达到视神经减压的目的。术中监测脑电图和体感诱发电位,并采用术中超声多普勒检查动脉血流。结果46例动脉瘤直接夹闭,2例海绵窦段动脉瘤行动脉瘤孤立并分别做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隐静脉移植颈外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43例术后行DSA检查,绝大多数动脉瘤夹闭满意。按GOS评分术后良好为41例(85.4%),差为5例,死亡2例。结论充分显露、合理应用临时阻断技术、有效的动脉瘤减压,以及术中应用电生理监测和超声多普勒检查等辅助措施,能够取得动脉瘤的满意夹闭。  相似文献   
7.
关于DSA、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内很多医院相继开展了3D-CTA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作为一种费用低廉和无创的检查技术,逐渐被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有些医生认为3D-CTA技术在诊断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可以完全取代DSA技术。另一些医生认为3D-CTA技术不能完全取代DSA技术,两者可以互补。DSA仍然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本期重点报道了国内一些医院开展3D-CTA的临床文章。同时,刊载了国内7位知名专家对3D-CTA和DSA技术的评述,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磁共振弥散加权像和病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减压后脑肿大早期病理基础。方法: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水肿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于减压后2h、4和6h三个时点,对18只猫作减压后脑肿大动脉DWI检查,每相应时点处死6只猫形成一组,制取脑标本作Evan‘s Blue染色、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减压后2hDWI即显示脑肿大部位为低强度信号区,其范围在减压后4和6h明显扩大,中线向对侧移位加剧;1只猫减压后6h肿大部位原低强度信号区转变为高强度信号区。减压后2h即见脑肿大部位Evan‘s Blue染色,减压后4和6h染色范围明显扩大。减压后2h光镜和电镜检查发现全脑微小血管内淤血,但以脑肿大部位为重并伴有微小血管周围间隙明显扩大;减压后6h肿大脑组织内变性坏死脑细胞增多。结论:减压后脑肿大早期(<2h)由充血性脑肿胀和血管源性脑水肿共同构成,6h则可能有细胞毒性脑水肿发生。  相似文献   
9.
放射性脑坏死(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是脑肿瘤或其邻近部位肿瘤或其他疾病放射治疗后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困难,常以肿瘤术后复发而行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我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8例,均经手术或立体定向活检后病理证实,其中手术发现11例,立体定向活检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专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传授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培养自身"归纳"与"查新"能力。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影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并进行可视化,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两者相结合打破传统教材章节框架的束缚,以具体患者诊疗过程为线索,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变为生动的小组讨论,将抽象的解剖学知识进行三维可视化,并以规范化的形式进行课程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教学效率,并消除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本文比较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模式,在培养研究生的"归纳"与"查新"能力方面,新的教学模式效率更高,更适合现代神经外科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