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为探讨射频消融治疗 (RFCA)对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患者QT间期、QT离散度(QTd)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16例IVT患者成功地进行了RFCA治疗 ,并测量了消融前心速发作间歇期和成功消融后心电图的最大QT间期 (QTmax)、最小QT间期 (QTmin)、QTd及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并测定 16例年龄、性别相近的健康者的上述同样指标作为对照。结果 IVT组行RFCA前与对照组比较 ,QTmax、QTmin、QTd、QTcd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IVT组成功消融前、后QTmin、QTcd差异均无显著性 (P均 >0 .0 5) ,而成功消融后QTmax及QTd比消融前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IVT发作间歇期QT间期、QT离散度于正常人无差别 ,QTd、QTcd不能作为IVT患者发生室速的预测指标 ;RFCA治疗IVT安全有效 ,不会导致心室肌复极离散程度的增加 ,消融后QTmax、QTd减少可能与副交感神经张力下降、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的QT间期离散度(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435例健康职工用12导联同步方法描记体表心电图,用美国DMSoftware公司合作产品有线式心电综合分析系统自动分析、测量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按Bazett公式校正心率后得最大校正QT间期(QTcmax)、最小校正QT间期(QTcmin),自动计算QTd=QTmax-QTmin,QTcd=QTcmax-QTcmin,对照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性别对QTd、QTcd的影响。结果QTd、QTcd均数分别为(47±11)ms、(52±12)ms。女性组QTmax、QTmin、QTcmax、QTcmin、QTd、QTcd均长于男性组,但仅QTc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Td、QT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QTmax、QTmin、QTcmax、QTcmin。均长于低龄组,QTmax、QTmin、QTc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龄组QTd、QTcd短于低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测得435例健康成人QTd、QTcd均数分别为(47±11)ms、(52±12)ms,QTd、QTcd与性别、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特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及其治疗后的改变.方法测量8例特发性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首诊时心电图QT间期最大值(QTmax)、QT间期离散度(QTd)和心率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并分析其治疗后的变化;检测15例健康小儿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做对照.结果8例患儿首诊时QTmax、QTd、QTcd分别是(0.58±0.06)s、(136.12±16.14)ms和(142.38±18.67)ms,其中6例经普萘洛尔治疗2~4年后QTd为(112.13±12.82)ms(P>0.05),2例未用药物治疗QTd自动缩至72ms和63ms,1例发现发生尖端扭转室速时QTd增大为172 ms,经利多长因治疗后缩小至106ms.15例健康儿童心电图QTmax、QTd、QTcd分别是(0.35±0.03)s、(28.32±8.52)ms和(35.66±11.45)ms,与长QT综合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心电图QT离散度明显延长.β受体阻滞剂治疗QTd无明显缩短.QT间期离散度可作为长QT间期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评价指标,并可预测其危险性发生.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纪荣  卢顺麟 《黑龙江医学》2004,28(12):894-895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92例UA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43例 )和葛根素组 (49例 )。治疗前及治疗后 2周分别测量 12导联心电图不同导联 (>8个导联 ,其中胸导联不得少于 3个 )的QT间期 ,得到最大QT间期 (QTmax)及最小QT间期 (QTmin)及其两者差值QTd ,按Bazett公式校正心率后求出QTcmax、QTcmin及QTcd。结果 治疗后两组QTcd均明显缩短 (P <0 0 5 ,P <0 0 1) ,但葛根素组QTcd缩短幅度大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1)。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能有效缩短UA患者QT离散度 ,改善心室肌复极均一性和电活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雷长城 《医学文选》2000,19(2):225-227
198 5年 Campbell等 [1 ]发现不同导联间 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 ,提出 QT离散度 (QT dispersion,QTd)的概念。1990年由 Day等 [2 ]证实这种由各导联间 QT间期之差值 (即QTd)所反映的局部心肌复极的不均一性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其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QT离散度的概念   QT离散度是指标准 12导联心电图上最大 QT间期(QTmax)与最小 QT间期 (QTm in)之差 [1 ,2 ] 。为排除 QT间期受心率影响 ,于是提出 [2 ,3]按 Bazett公式心率校正 QT离散度 (QTc离散度 ) ,即 :QTcd=QTm ax/ (RR) 1/ 2 -QTm in/ (RR) …  相似文献   

6.
林鸿卿  柯东风 《微创医学》2000,19(4):470-471
慢性心力衰竭时,由于心室结构和传导发生了变化,复极不均匀,QT离散度(QTd)明显延长[1],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本文分析5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文军  刘俊明  谢伟  高霞  李辉  李科 《农垦医学》2007,29(4):285-286
体表12导联心电图上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异反应了心室肌复极的不一致性和电不稳定性的区域性变化程度,这种差异命名为QT间期离散度(QTd)[1],目前已有很多研究显示QTd延长大于60ms的患者死亡率增加,QTd在心血管病死亡预测中有重要的意义,可作为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时敏感的无创性方法[2~6].心肌局部缺血、损伤、坏死等病变均可引起局部心肌电生理性改变,导致QT离散度显著增加.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成功的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对心率校正后QT离散度(QTcd)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tion,AMI)患者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将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4例)和时照组(21例)。时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治疗.测定两组患者入院后第一天及四周后的12导联心电图,三周后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Td、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及HRV的各项时域指标。结果与时照组比较,试验组四周后的QTd、QTcd显著减少,QTmin明显延长,QTmax保持不变,三周后HRV的各项时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不同。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使用β-受体阻断剂(美托洛尔)能缩小心肌复极化的离散程度,使心肌复极趋向同步,并可提升HRV,改善失衡的自主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镁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组、单盲处理、前瞻性研究 ,观察 60例AMI患者 (用镁治疗 3 0例 ,常规治疗 3 0例 )治疗前后QTd及RR间期、改良校正QT离散度 (QTLcd)、最大QT间期 (QTmax)、最小QT间期 (QTmin)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 1天的RR间期、QTd、QTLcd、QTmax及QTmin均无差异 (P >0 0 5 ) ;治疗后第 3天试验组RR间期、QTmin较对照组延长(P <0 0 5 ) ,QTd、QTLcd较对照组缩小 (P <0 0 5 ) ,两组QTmax无差异 (P >0 0 5 ) ;治疗 1周时试验组RR间期及QTmin较对照组延长 ( P <0 0 5 ) ,QTd和QTLcd较对照组缩小 ( P <0 0 5 ) ,两组QTmax无差异 ( P >0 0 5 ) ;治疗 2周时RR间期、QTd和QTLcd、QTmax两组无差异 (P >0 0 5 ) ,QTmin试验组较对照组延长 (P <0 0 5 ) ,血镁试验组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5 )。结论 镁通过缩小AMI患者QTd ,使心肌复极化趋向同步 ,有利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减少心肌梗死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将40例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给予倍他乐克50-150mg/ld,对照组不给倍他乐克,其它抗心肌缺血治疗同试验组,测定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心率,最大QT间期(QTmax),最小QT间期(QTmin),QT离散度(QTd)及心率校正QT离散度(QTcd)。结果:对照组各项观察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试验组QTd,QTcd显著缩小(P<0.01)。结论:倍他乐克在控制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患者症状的同时,显著减少QTd及QTcd,从而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间期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计算方法:每导联均测QT间期3~5个.取均值.则QT间期离散度(QTd)=QTmax-QTmin,用心率校正后的QT间期(QTc)的离散度(QTcd)=QTcmax-QTcmin.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与对照组QTc、QTd.QTcd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梗塞组有无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者QTc、QTd、QTed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当QTC≥440ms,QTd、QTCd≥60ms时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诊断正确指数QTcd与QTC、QTd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但QTd与QT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QT离散度能更好反映心室复极过程,尤其是用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对判断急性心肌梗塞近期预后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临床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 ,并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冠脉异常及冠脉正常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差异 ,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前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以探讨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量冠造正常组及冠造异常组QTmax ,QTmin ,QTd ,QTcd ;测量冠造异常并行PTCA术的术前及术后 1、3、7dQTmax ,QTmin ,QTd ,QTcd。结果  (1)冠脉异常组QTd ,QTcd >冠脉正常组 (P <0 0 0 1)且QTmax增大 (P <0 0 0 1)。 (2 )PTCA组术后 1、3、7dQTd ,QTcd分别 >PTCA术前 (P <0 0 0 1)。结论 成功的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以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体表心电网QT离散度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时QT离散度指标,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早期QT离散度等指标较正常对照明显增大,且心肌梗塞后出现室性心律失常者QT。离散度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也有明显延长。结论 QT离散度延长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均匀性,易产生折返激动而致心律失常,可作为预测室速和室颤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32例)予以美托洛尔及其他相关治疗,对照组(30例)除不予美托洛尔,其他治疗与试验组相似.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周测定QId及其他相关参数并予以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后QTd、QTcd显著缩小(P<0.01).对照组治疗后,其HR、QTd、QTcd、QTmax、QTmin均无明显改变(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HR、QTd、QTcd、QTmin明显降低(P<0.05).试验心绞痛患者的QTd、QTcd,从而有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电话动的一致和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探讨其与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5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发病后24小时内入院)进行心电图的QTd及QTcd测定,比较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之间的差异,观察QTd以及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及QTcd显著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Td(101.6±30.5)ms对(53.1±11.6)ms,QTcd(107.7±19.3)ms对(58.5±12.6)ms,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或QTcd增大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增大,QT离散度可作为心肌梗死患者病情预测的一项无创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对QT离散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李寰  张玉顺  胡涛  贾国良 《医学争鸣》2001,22(21):1982-1984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影响和意义。方法: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经溶栓治疗后分为溶栓再通组和溶栓未通组,分析溶栓前及溶栓后12-24h,2-4d和5-7d的ECG,测算QT,QTd,QTc和QTcd。结果:溶栓治疗前、后,再通组和未通组之间QT和QTc差异均无显性;溶栓再通组,溶栓治疗12h以后QTd和QTcd均较溶栓前明显减小;溶栓未通组,溶栓后5-7dQTd和QTcd才明显减小;溶栓后的1wk时间内,再通组QTd和QTcd均未通组明显减小。结论:成功的溶栓能减小急性心肌梗死的QTd,缩短QTd减小所需的时间。溶栓后QTd减小可能反映了顿抑或晕厥心肌的“苏醒”。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儿心肌炎QT离散度 (QTd)的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4 9例 ,疑似心肌炎患儿 97例 ,做体表心电图及 2 4h动态心电图 (HOLter) ,测量 12导联的QTc max ,QTcmin ,计算QT离散度 (QTd) ;检查心肌酶谱AST ,LDH ,HBDH ,CK ,CK MB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肌炎与疑似心肌炎QTd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QTd增大主要发生在频繁室性早博 ,与其他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QTd与心率及心肌酶的变化无关 (P >0 .0 5 )。结论 QTd可以作为鉴别和估计心肌炎患儿心律失常性质及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QT离散度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QT离散度(QTd)、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及其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SVA)的关系.方法选择125例AMI患者(AMI组)和60例健康人(对照组),测定其QTd和QTcd,并根据AMI伴有或不伴有SVA的发生将AMI组再分为SVA组和无SVA组,各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早期QTd与QTcd均大于对照组(P<0.01);SVA组的QTd、QTcd也较无SVA组增大(P<0.01);若以QTd≥60 ms为AMI早期发生SVA的预测值,则敏感性为68.2%,特异性为64.2%.假阳性率为35.8%,假阴性率为31.8%.结论AMI早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与QTd、QTcd增大有密切关系,QT离散度在AMI早期预测SVA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的变化与室性。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分析60例冠脉正常和58例急性心肌梗塞12导联心电图QTcd。结果急性心梗病人最大QT间期和最大QTC间期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性,而QTd和QTcd明显大于对照组。急性心机梗塞发生室性。律失常的病人明显大于未发生心律失常的病人。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离散度增加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