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6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巫相宏  朱立光  陈宇明 《临床荟萃》2004,19(15):861-86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提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3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发现左室血栓形成的3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血栓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末期内径,二尖瓣反流量均比无血栓组明显增大,而血栓组的左室射血分数较无血栓组明显降低.多因素Logist回归分析显示左室射血分数和二尖瓣反流量是左室血栓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是左室射血分数降低.二尖瓣反流可能会防止左室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地尔硫革(Diltiazem)及西地兰-D对心房颤动(房颤)心室率控制的安全性和有效率以及对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对43例房颤患者随机地接受0.4mg西地兰-D(n-22)或0.25mg/kg地尔硫(?)(n=21)。120 min时无效者重复同剂量地尔硫(?)或0.2 mg西地兰-D。记录用药前后5、10、20、30、60 min的心室率及血压。无效者观察120 min及第2次用药者180 min的心室率及血压。19例窦性心律患者随机分为西地兰-D(n=10)和地尔硫(?)(n=9)组行希氏束电图检查测量PA、AH、HV间期而评估西地兰-D及地尔硫(?)对传导系统的影响。记录药物注射前及注射后的5、10、20、30 min的希氏束电图。结果:地尔硫(?)及西地兰-D组中180min内能有效控制心室率分别为20及15例(95.2%:68.2%,P<0.05)。地尔硫(?)及西地兰-D均延长AH间期,但对PA、HV问期无影响。结论:地尔硫(?)及西地兰-D均能减慢房颤心室率,但地尔硫(?)的有效率、心室率下降幅度优于西地兰-D。地尔硫(?)对心室率快的房颤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是一种较为合适的药物,在密切监护下应是安全的。两药均不影响HV、PA间期而通过延长AH间期减慢心室率。  相似文献   
3.
家族性单纯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族性单纯房间隔缺损的临床特点和遗传现象。方法对一个家系的患者和家族成员的病史、体征、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一个家系三代共12人中有4人符合FASD的诊断,其中男性2例,女性2例,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和房室传导阻滞。家谱分析显示,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结论家族性单纯房间隔的临床表现是不定的,其发病具有连续传代的特点,不受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已被证实为阻断房室旁道的有效方法,对单旁道而言左侧旁道较右侧易做,成功率也比较高。而房室多旁道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由于其电生理现象复杂多变,旁道定位较困难,且易复发。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2年多进行的房室多旁道射频消融临床资料。现将我们的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快速心房刺激对P波时限及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在74例射频消融术经电极导管起搏高位右房及82例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者中,用180次/分的S1S1刺激心房3min,在刺激前后立刻记录12导同步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测出刺激前后的最大P波时限(Pmax)、最小P波时限(Pmin)及P波离散度(Pd),然后进行比较。结果:射频消融组Pmax在心房刺激后比刺激前有显著性延长(P<0.01),Pmin及Pd无显著性差异。食管心房调搏组Pmax及Pd在心房刺激后显著性增加(P<0.01),Pmin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心房刺激能引起心房传导时间延长,非均质电活动的离散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105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心率变异的观察。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研究,105例在行CAF方案(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化疗后第一周期,比较化疗前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红蛋白、脑钠肽、心脏彩超测定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射血分数(EF),以及应用带有心率变异软件的Holter监测评价患者化疗前后心率变异情况,化疗前后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24 h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个数占据心跳总数百分比(PNN50)。结果患者化疗前后一般情况的对比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红蛋白、脑钠肽、心脏彩超测定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射血分数(EF)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对比观察化疗前后24 h动态心电图发现:SD、SDA、RMSSD、PNN50较化疗前比较均减小(P<0.01),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比未化疗时增快(P<0.01),化疗后的心率变异指数降低。结论心率变异性降低可能与化疗药物对心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
不同起搏方式对血流动力学的急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起搏方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急性影响。方法:Swan-Ganz漂浮导管测量14例病窦综合征患者起搏前及VVI、AAI、DDD起搏时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根据VVI起搏时室房传导的情况分组对比。结果:起搏前及起搏时,平均动脉压(MAP)无明显差异。AAI、DDD起搏时,右房压(RAP)、平均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与起搏前对比无明显改变,但较VVI起搏明显下降(P<0.01);心输出量(CO)较起搏前及VVI起搏时显著增加(P<0.01)。AAI、DDD起搏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VVI起搏时,RAP、PAP、PCWP较起搏前显著增加,室房传导组更为明显;无室房传导组较起搏前CO略有增加(P<0.05),而室房传导组CO改变不明显;室房传导组较无室房传导组RAP、PCWP显著增加(P<0.05)。结论:AAI、DDD起搏可以显著增加CO,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VVI起搏特别存有室房传导时,可导致血流动力学明显异常;AAI、DDD起搏明显优于VVI起搏。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常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高血压同时减少心房颤动(房颤)发生,对延缓左心房病变有着重要意义。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s,ARBs)是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有报道此类药物能预防房颤的发生并改善左心房结构。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使用1型ARBs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基于现有的研究结果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已被证实为阻断房室旁道的有效方法[1-2],对单旁道而言左侧旁道较右侧易做,成功率也比较高.而房室多旁道引起的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由于其电生理现象复杂多变,旁道定位较困难,且易复发.  相似文献   
10.
对90例心脏病患者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EMB)95例次,成功率96.8%,临床诊断原因不明心律失常44例,各型心肌病24例,疑诊心肌炎10例,先心并心律失常4例,缩窄性心包炎5例,二尖瓣脱垂3例,经光、电镜检查确定诊断72例(80%)。其中心肌炎44例,扩张型心肌病19例、肥厚型1例,限制型4例,炎性心肌病4例。排除诊断3例(3.4%),无助于诊断15例(16.6%)。全组均无严重并发症,作者认为EMB对心肌疾病(尤其对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病)及心肌炎有较大诊断价值的新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