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腺纤维腺瘤的特征性钼靶X线征象,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乳腺纤维腺瘤的钼靶X线影像,所有病例术前均拍摄乳腺内外斜位像和头尾位像。结果本组70例纤维腺瘤中,钼靶x线片可显示62例,74个病灶,其中左乳36个病灶,右乳38个病灶。病灶形态圆形、类圆形60个,占81%,46个病灶边界清楚锐利,14个边界部分清楚,4个边界不清。周围有“包膜感征”40个,8例未能显示病灶。结论乳腺纤维腺瘤的特征性X线征象很重要,乳腺X线摄影术是诊断乳腺纤维腺瘤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 对99例患者(110个乳腺病灶)行术前VTIQ成像和钼靶X线检查,获得病灶的剪切波速度平均值(SWVmean),并进行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绘制SWVmean、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比较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的差异。结果 乳腺良性病灶SWVmean为(3.03±0.78)m/s,恶性为(5.61±2.11)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Vmean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截断值为3.93 m/s,钼靶X线为BI-RADS 4B类。VTIQ技术、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AUC分别为0.870 、0.749 和0.873,VTIQ技术与钼靶X线、二者联合与钼靶X线的AU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15),二者联合与VTIQ技术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8)。结论 VTIQ技术与钼靶X线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乳腺肿块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增强模式,探讨其在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0个乳腺肿块,恶性病灶23个,良性病灶27个,观察其超声造影增强的增强程度、增强模式,病灶边界是否清晰、消退模式,比较良恶性病变血流灌注特征.结果 50个乳腺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增强,恶性病灶表现为3级以上明显增强17个,占73.9%,呈结节状不均匀增强16个,占69.6%,增强时边界不清晰不规则,呈放射状18个,占78.3%.良性病灶27个,增强程度为3级的占40.7%(11/27),呈整体较均匀增强20个,占74.1%,部分增强7个,占25.9%,表现为点线状、结节状或团块状增强.良恶性病灶造影增强特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动态观察乳腺病灶内微血管血流灌注,提高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可视化触诊成像系统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169例乳腺病变患者(共195个病灶)行触诊成像、临床触诊和X线,对其中151例行超声检查。比较以上4种方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评估各方法对不同腺体类型乳腺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 触诊成像对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敏感度为82.40%,特异度为80.00%,敏感度高于临床触诊(60/125,48.00%,P<0.001)但低于X线(117/125,93.60%,P=0.003)及超声(105/110,95.45%,P<0.001),特异度高于X线(39/70,55.71%,P=0.002)及超声(38/61,62.29%,P=0.023)。对于不同腺体类型的乳腺,触诊成像鉴别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变化不大。结论 触诊成像对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望成为现有乳腺检查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及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硬化性腺病的诊断价值,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2007年8月-2012年11月29个硬化性腺病的影像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乳腺X线摄影及病理表现。结果:超声检查肿块27个,主要表现为≤2cm,形态不规则、无血流、无后方声影,其中10个病灶边缘模糊或成角或伴后方声影.误诊为恶性,病理见纤维增生及间质硬化;超声表现正常1个。乳腺X线摄影肿块10个,主要表现为〈2cm、形态规则、边缘清楚或部分被遮蔽、等密度,病理组织成分多样,纤维组织透明变性为主,边界清楚;微钙化1个,为小圆形簇状分布;X线表现正常5个。结合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5.86%(22/29),无漏诊病例。结论:结合超声及乳腺X线检查,可以提高硬化性腺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不典型的X线表现,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病理证实乳腺癌的钼靶X 线表现.结果 毛刺状高密度肿块、密集细小钙化、星芒状病灶共51例,约占55.4 %,诊断符合率96 %~100 %;分叶状高密度肿块17例,约占18.5 %,诊断符合率约88 %;皮肤增厚群3例均正确诊断,约占3 %;规则的圆形肿块、局部不对称密度增高、未见明确病灶的乳腺,共20例,约占21.7 %,诊断符合率低于20 %.结论 规则的圆形肿块、局部不对称密度增高、未见明确病灶的乳腺癌为乳腺癌不典型的X线征象,误诊率较高.因此对于乳腺这类X线征象,应积极寻找乳腺癌的间接征象或伴随征象,并进一步行超声或MRI检查,明确乳腺内有无肿块、了解肿块的囊实性、病灶血供等情况,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BI-RADS Ⅲ~Ⅳ级乳腺病变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超声、钼靶X线及二者联合应用对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Ⅲ~Ⅳ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15例BI-RADS Ⅲ~Ⅳ级女性乳腺肿块患者的超声及钼靶X线影像学资料,分析二者诊断乳腺病变的影像特点。结果:115例患者共发现139个肿块,其中76个为BI-RADS Ⅲ级,良性59个(77.63%),恶性17个(22.37%);63个为BI-RADS Ⅳ级,良性9个(14.29%),恶性54个(85.71%)。钼靶X线图像主要表现为片状致密影、结节状影、肿块影、钙化影,其诊断阳性率为78.42%,正确率为79.14%,误诊率为12.95%,漏诊率为7.91%;超声图像主要表现为卵圆形低回声团块,中央部有沙粒样钙化,边界清晰或不清,其诊断阳性率为94.24%,正确率为70.50%,误诊率为13.67%,漏诊率为15.83%;二者联合对病灶的诊断阳性率为97.12%,正确率为92.81%,误诊率为2.88%,漏诊率为4.32%,联合检查的阳性率和正确率显著高于二者单独检查(P<0.05,P<0.01),误诊率和漏诊率低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钼靶X线联合超声检查相互补充,能够提高BI-RADS Ⅲ~Ⅳ级乳腺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经病理证实的110例乳腺叶状肿瘤和102例纤维腺瘤患者的临床、X线和超声特征。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最大径(2.71±1.44)cm,叶状肿瘤最大径(4.61±3.3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乳腺良性与恶性叶状肿瘤最大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X线检查发现乳腺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在形状、边界、密度及内部钙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超声发现两者形状、边界、内部囊变、后方回声及血流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性、交界性与恶性叶状肿瘤中,肿块内部是否囊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 综合分析乳腺X线、超声及临床特点可以初步鉴别乳腺纤维腺瘤与叶状肿瘤,当肿块最大径>3.0 cm,呈分叶状高密度、伴有内部囊变、血流信号较丰富时提示叶状肿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的MRI动态增强表现,以期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患者的MRI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特征、动态增强特征,以及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表达。结果 30例患者共53个病灶,其中乳腺纤维腺瘤病灶38个,乳腺癌病灶15个。乳腺纤维腺瘤边界大多较清晰光整,且增强后强化均匀或不强化,TIC表达主要为I型,占78.95%。乳腺癌的形态多表现为不规则或毛刺状,强化不均匀,TIC以Ⅲ型为主,占60.00%。二者在Ⅱ型TIC上有交叉。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能更好地鉴别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钼靶X线下触诊阴性乳腺病灶的定位切除活检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32例女性患者146个由钼靶X线发现的触诊阴性乳腺病灶,采用钼靶定位进行切除活检。结果全组146个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灶中,乳腺癌39个(39例患者)占26.7%,乳腺癌分期:0期10个(25.6%),Ⅰ期19个(48.8%),Ⅱ期7个(17.9%),Ⅲ期3个(7.7%)。随访29个月,仅1例Ⅲ期患者出现肝脏转移,其余患者均无癌生存。结论钼靶X线发现的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大多数为早期癌,预后良好,对于此类病灶应当积极进行定位切除活检,以利于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It is shown in this paper that relatively simple ultrasound techniques, in combination with specific scanning protocols, can provide a more accurate diagnosis for pathologies in the breast of young subjects than does X-ray mammography. Static, B-mode ultrasound instrumentation with close-interval scanning and transducers designed for the specific examination regime, was used to examine 116 symptomatic breast patients under 30 yr of age. Approximately 50% of the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by ultrasound as fibroadenoma cases; biopsy of 22% of these cases indicated 100% diagnostic accuracy for the ultrasound technique. Thirty-one percent of the cases diagnosed as fibroadenoma by ultrasound were also examined by X-ray mammography; in 80% of these cases, X-ray mammography did not adequately image the mas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囊内乳头状癌(intracystic papillary carcinoma,IPC)的钼靶X线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PC的钼靶X线表现。结果:IPC肿块呈类圆形5例,不规则形4例;肿块边缘光滑6例,浅分叶状3例;肿块密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7例,密度等同于周围正常组织2例;病灶不伴钙化6例,伴有钙化3例,钙化呈粗细不等的颗粒状,数量少于10粒。结论:IPC肿块多呈类圆形、高密度、边缘多光滑,无成簇钙化,无明确毛刺征象,但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囊肿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在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超声二维、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表现,并对其进行分型.结果 42例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可分为3型:弥漫性低回声区型21例(50%),混合性包块型16例(38%),均质结节型5例(12%);其中术前超声诊断为炎性包块20例,乳腺癌10例,纤维腺瘤4例,性质待定8例,超声诊断为炎性肿块的符合率为48% (20/42).结论 通过对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分型,结合其临床特点,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乳腺纤维腺瘤的高频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对乳腺纤维腺瘤高频声像图与CDFI的表现进行探讨。方法对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高频声像图与CDFI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作了一些对照。结果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表现为边界清晰、规则光整的椭圆形或圆形肿块,有纤细的包膜回声及侧壁声影,而非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可表现为分叶状、形态、边界不规则、毛糙、有角状突起,无明显包膜及侧壁声影,肿块内可出现条索状强光带及钙化回声,压之与周围组织无明显逆向运动。本组血流信号检出率为57.4%(43/75),平均最大流速(14±9.17)cm/s,平均最小流速(4.16±2.9)cm/s,平均RI0.70±0.12。结论乳腺纤维腺瘤部分表现为较典型的图像,诊断符合率高,但部分纤维腺瘤图像表现不典型,较易误诊,通过总结、分析、认识,诊断符合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类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及X线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支气管肺类癌的X线平片及CT表现。结果:肺类癌为单发类圆形,边界清晰,密度均匀,多有分叶改变,转移少见,无钙化。CT像上肿块密度、边缘与相邻组织关系更为清晰。结论:支气管肺类癌缺乏X线特征,难与肺癌和肺部其它肿瘤性病变相鉴别,最后诊断需要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45岁以上女性乳腺纤维腺瘤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肿物均为低回声,回声均匀32例,不均匀18例,后方回声增强28例;3例肿物内有粗大钙化伴声影;肿物边界清晰38例,模糊12例;椭圆形28例,分叶状22例,11例有侧方声影。CDFI:27例肿物内部或周边可见动脉或静脉血流频谱,其中血流丰富8例,RI变化范围0.45~0.89。结论 45岁以上中老年女性乳腺纤维腺瘤大多具有典型纤维腺瘤声像图表现。少数超声表现不典型,根据肿物后方回声及肿物内钙化特点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乳腺纤维瘤恶变规律,做好预防,自我检查,减少恶变率,减轻患者病痛.材料与方法:通过详细观察、分析对照乳腺纤维瘤、乳腺癌患者的X线表现,从中分析、判断纤维瘤恶变过程中出现哪些临床、影像学改变.结果:乳腺纤维瘤恶变过程中,往往病程较长,未予及时体检或自我检查不够,以致贻误病情,当发现乳腺包块短期内迅速增大、活动度减退时,应及时就诊,排除恶变可能,或及时手术治疗.结论:乳腺纤维瘤恶变完全可以预防,关键在于自我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声触弹性成像(STE)技术在乳腺良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5个乳腺良性病变及35例正常乳腺组织进行常规二维超声扫查及声触弹性成像检测,获取不同组织类型弹性模量值,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正常乳腺组、纤维腺瘤组、乳腺腺病组各弹性参数的差异性。结果正常乳腺腺体组、纤维腺瘤组、乳腺腺病组的肿块最大径、Amean、Amax、Shellmean、Shellmax、A′mean、A′max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三个参数Amean&Shellmean&A′mean联合后AUC值为0.803、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809%。结论 STE成像弹性参数中平均值Emean (包括Amean、Shellmean、A′mean)对于纤维腺瘤及乳腺腺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联合Amean&Shellmean&A′mean三者弹性参数指标诊断的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数字化定量诊断,克服病理医生的主观诊断,提高病理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肿瘤100例,乳腺癌50例,乳腺纤维脉瘤50例,常规HE染色,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检测,每例100个细胞,共计10000个,设乳腺纤维瘤为正常细胞。以变量加权形成函数,建立数学模式,制成软件,求出贴近度。结果:检测乳腺癌良恶性细胞的数据差异,经统计学处理有意义(P<0.01)。通过计算机统计运算求出贴近度区分点(r)=0.15。结论:数学模式的建立及软件研究具有科学性与实用性,可作为临床病理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