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股骨近端骨肿瘤,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采取瘤骨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术后配合化疗,以保存肢体的功能。瘤段切除术后,重建肢体功能的方法用以往常规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显然假体柄与髓腔不匹配.必需用预制的带骨水泥的髓内柄股骨头假体置换术,才能获得假体与骨髓腔的良好匹配,以重建肢体功能。我们从1994年1月开始应用肿瘤型人工股骨头假体置换术6例,取得较满意的肢体功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1989年以来对12例骨肿瘤进行肿瘤骨切除,应用人工假体修复及关节功能骨重建,获得较满意的肢体保留及功能,免除了传统截肢给病人造成的精神创伤和生活的不便,本方法具有人工假体供应及时,疗程短,修复范围广等优点,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较大时应用人工假体修复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20例原发恶性骨肿瘤采用肿瘤骨截除人工假体置换、灭活再植、肿瘤刮除牛骨移植3种方法进行保肢治疗,获得较好的肢体保留及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为四肢骨恶性肿瘤的保留肢体的手术治疗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较理想的效果。自1986年-1998年对48例四肢骨恶性肿瘤进行了非截肢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假体置换术、异体骨块移植术、骨水泥阿霉素充 填术等,术后辅以化疗。39例得到术后随访,平均时间2.1年,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功能进行等级记分评价,16-30分有30例,肢体功能恢复占本组的76%。提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手术前后的化疗或放疗、手术方法的选择、良好的经济条件是达到较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臼周围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11例髋臼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随访8~33个月,2例刮出植骨病例局部复发,其余病例术后恢复良好,功能满意。结论刮出植骨局部复发率较高,恢复时间长;股骨头旷置肢体短缩,跛行明显;人工假体置换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半骨盆截肢可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根据患者的病情、状态、意愿、经济条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定,选择合理术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贾颖  佟岩  李咏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8):880-880,924
骨肉瘤的保肢手术在新辅助化疗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保肢治疗是肢体恶性骨肿瘤外科治疗的主流。在保肢手术中,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是临床常用的方法,具有保存骨量、有利于后续翻修、提供良好的软组织附着、有利于肌肉功能恢复及能早期活动等优点。骨肉瘤大部分发生在膝关节周围,膝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已经成为膝周骨肉瘤的主要保肢手段。我院自2006年以来对膝周骨肉瘤患者行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髋骨松质骨十分丰富,发生肿瘤后范围一般较广。采用半侧骨盆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既能彻底切除病变,又可保存肢体功能。自1985年至1991年我们采用半侧骨盆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6例髋骨恶性肿瘤病人。其中男毛例,女2例;年龄20岁~50岁,平均39.5岁;软骨肉瘤4例,骨巨细胞瘤2例。随访1~7年。随访期内1例软骨肉瘤病人术后2年死于肺转移。另1例软骨肉瘤病人术后一年半复发,将假体取出,肢体离断。另4例仍存活,假体髋关节的屈伸活动能满足生活自理的需要。半骨盆置换术,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前必须全面体检,精心筹划,准备足量全血,最好是新鲜血,并于术前一周开始应用抗生素。术后引流至关重要,引流不畅导致残腔积血是置入假体失败的重要原因,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为四肢骨恶性肿瘤的保留肢体的手术治疗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和较理想的效果.自1986年~1998年对48例四肢骨恶性肿瘤进行了非截肢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假体置换术、异体骨块移植术、骨水泥阿霉素充填术等,术后辅以化疗.39例得到术后随访,平均时间2.1年,参照Enneking系统对患肢功能进行等级记分评价,16~30分有30例,肢体功能恢复占本组的76%.提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手术前后的化疗或放疗、手术方法的选择、良好的经济条件是达到较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改进的人工椎体和自体植骨术治疗脊椎肿瘤的疗效。方法 对14例脊椎肿瘤采取切除瘤椎、人工椎体置换和植入自体骨融合术。结果 除1例失访外,余13例获平均3年7个月随访,瘫痪完全恢复,从家务和工作,X线片显示假体无松动、移位,植骨融合良好。结论 人工椎体置换和植骨融合术是对椎体良恶性肿瘤和转移瘤切除后重建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减少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对12例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术,再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病检情况,分别采取各种类型人工假体、自体骨移植和瘤段骨高温高压灭活原位回植等重建肢体功能。全部病例随访2~22年,无1例复发,术侧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认为,骨巨细胞瘤瘤段切除术能减少肿瘤复发率,是较传统的囊内刮除术和囊外边缘切除术更有效的治疗骨巨细胞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放射性核素骨显象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松动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人工髋关节假体骨显象时异常 放射性浓聚的规律。结果 59例72个髋假体骨显象中,32个髋假体正常,40个髋假体异常,异常放射性浓聚分布部位与生物力学的受力部位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结合生物力学分析骨显象结果是诊断假体松动的一种敏感有效方法,也是鉴别假体松动与感染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人工假体置换术后的动态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2.
知1985年3月 ̄1994年3月作者利用丙烯酸类骨水泥室温自凝的特点,对33例骨肿瘤施行了肿瘤截除、“钢筋水泥”人工假体植入修复骨缺损。全部“钢筋水泥”人工假体均是术中根据骨缺损范围现场制作。随访2 ̄10年,术后病人均能恢复肢体的外形及部分功能,优良率84.84%,效果满意。本文主要适应证是上肢骨干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及孤立性骨转移瘤,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薛娟茹  赵静 《当代医学》2010,16(21):119-120
目的讨论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的护理。方法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12例骨巨细胞瘤。结果治疗后1年以上的随访,10例患者关节功能良好。没有1例复发。结论特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近关节部位骨肿瘤通过良好的护理能减少复发,使患者早期下地,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4例患者(16髋)行股骨转子下截骨组配式假体(S-ROM)股骨柄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选用S-ROM假体,行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截骨长度2.0~3.5 cm.本组随访时间平均19个月,未出现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3分,术后9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0.4分.术前肢体平均缩短6.4 cm,术后平均延长4.3 cm.术后X线片示臼杯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DDH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肢体肿瘤保肢手术的几个问题(附27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手术的价值、适应证选择、手术操作原则、肿瘤局部复发与再手术、手术并发症、化疗的重要性、骨转移瘤的保肢手术、人工假体置入在保肢手术中的应用等问题。方法 对274例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随访6~156个月。平均随访49.6个月,5年生存率为31%,肿瘤局部复发率为5%。术后功能优良率为人 保肢手术应作为四肢恶性肿瘤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术前后以大剂量MTX加四氢叶酸解救方案为主的系统化疗是提高5年生存率,减少局部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严格的选择保肢手术适应证,遵循边缘完整的切除肿瘤的原则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人工假体置入是保肢手术中肢体瘤段缺损修复、重建的较好方法。提高人工假体的设计与制造水平,提高手术技巧,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应力变化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的有限元模型,探讨应力变化的特点、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有限元计算法对不同设计的人工全部关节假体在骨内应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①正常股骨压应力主要分布在股骨内侧面,有托式无骨水泥型人工假体压应力主要分布在人工假体柄与股骨内侧皮质的交界面,有骨水泥型人工假体主要分布在骨水泥与假体交界面上。②有托式无骨水泥型在股骨内侧皮质应力比有骨水泥型小。③假体长度增加,假体末端应力略有减少。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较正常股骨应力发生改变,骨水泥对应有缓冲作用,增加假体长度应力减少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李坤  王浩 《新疆医学》1999,29(1):19-20
自1930年Phemister采用植骨修复瘤体切除后大块骨缺损和1940年Moore用金属假体置换行股骨近端骨巨细胞瘤切除,特别是近20年来,在恶性骨肿瘤的治疗上由于手术前后的辅助化疗、放疗和外科技术的进步,使恶性骨肿瘤患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并已由传统的截肢术向尽可能保存肢体和恢复肢体功能这方面的手术转变和发展。我院于1983~1993年10年期间对36例患者进行了骨盆、肢体潜在恶性骨肿瘤广泛切除,应用人工假体置换修复大块骨缺技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肱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方法很多,但都面临同样的难题,即满足安全外科边界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肢体功能,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探讨特制型人工假体置换在肱骨近段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定制型人工假体对2000年2月至2009年2月间的16例肱骨近端恶性肿瘤患者行保肢术.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4~56岁,平均(27±3)岁.病理证实:骨肉瘤10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尤文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4例.骨巨细胞瘤按Campanicci分级:4例为Ⅲ级.其它12例患者以Enneking分期:Ⅱa期2例,Ⅱb期10例.除骨巨细胞瘤外均辅予术前、术后化疗.结果平均随访32个月(6~84个月),置入假体无感染、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人工肩关节不完全脱位2例(12.5%,2/16).术后肩关节功能按国际保肢学会(ISOLS)标准评分,优良率81.3%(13/16,评分≥24分).结论应用特殊定制的人工假体置换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获得较为满意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减少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率,对12骨巨细胞瘤行瘤段切除术,再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病检情况,分别采用各种类型人工假体、自体骨移植和瘤段骨高温高压灭活原位回体功能。全癌症有访2-22年,无1例复发,术侧肢体功能均有不同的程度恢复。认为,骨巨细胞瘤瘤段除术能减少肿瘤复发率,是较传统的囊同刮除术和囊外边缘切除术更有效的治疗骨巨细胞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上肢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新辅助化疗的前提下,探讨上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途径。方法对化疗敏感的恶性肿瘤经过新辅助化疗,确定切除范围,订制人工假体,行肿瘤切除,假体置换术。结果15例上肢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治疗除2例死亡外,3年以上存活率为56.0%,晚期假体松动下沉2例,经翻修后好转。结论通过化疗及手术治疗,上肢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可以达到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