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锁孔择期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103例破裂的后交通动脉瘤,全部经DSA或CTA确诊,出血2周后行眉弓上锁孔开颅,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动脉瘤夹闭.术后1周内复查头部CTA,3~6个月随访头部DSA或CTA.结果 103例全部夹闭,其中3例术后发生了较严重的血管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采用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夹闭26例患者共28枚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11例,后交通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分级0~Ⅲ级。结果全部26例均成功夹闭,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和面神经额支损伤所造成的面瘫表现。19例患者术后随访DSA或CTA检查,未见动脉瘤残留、复发。结论翼点锁孔手术能有效降低开颅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选择性地应用于部分前循环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毛云飞 《当代医学》2021,27(27):20-23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GOS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降低神经功能损伤,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锁孔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术经验.方法:通过回顾24例动脉瘤采用不同锁孔入路手术夹闭方式,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结果:经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全部夹闭成功,无死亡,愈后良好.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反应轻.结论: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安全可靠,可明显降低手术创伤,手术时间短,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可作为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眶上额外侧锁孔入路技术,开放相关脑池,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并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均经神经内镜观察证实夹闭满意。17例于术后近期做影像学复查。结果28例前交通动脉瘤全部一次成功夹闭;其中4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及严重的手术并发症。随访28例全部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应用眶上锁孔入路技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常规手术更精细、准确、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颅内破裂微小动脉瘤的急性期显微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12例自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CTA或DSA确诊为颅内微小破裂动脉瘤,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5例,大脑前动脉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hunt分级Ⅰ~Ⅲ级10例,Ⅳ级2例。在发病3d内行显微手术夹闭,其中6例手术经额锁孔入路完成。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12例动脉瘤均顺利夹闭,8例术后复查头部CTA显示夹闭满意,所有患者随访均无再出血。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重要方式,急性期手术及个体化选择锁孔手术对减少再出血几率、减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翼点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18例彰循环动脉瘤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术,其中后交通动脉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均在Ⅲ级以内。结果 均获得成功夹闭,术后无面神经损伤表现,平均手术时间缩短1~2h。1例左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术后出现一过性感觉和运动性失语。结论 经过慎重的选择病例以及术前周密的手术设计,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经翼点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 对18例前循环动脉瘤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进行夹闭术,其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9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6例。患者Hunt-Hess临床分级均在Ⅲ级以内。结果 均获得成功夹闭,术后无面神经损伤表现,平均手术时间缩短1~2h。1例左后交通动脉瘤术中破裂,术后出现一过性感觉和运动性失语。结论 经过慎重的选择病例以及术前周密的手术设计,经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9.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大宗尸检报告发现率为0.2%~7.9%,年出血率为1%~2.5%[1].开颅显微夹闭动脉瘤在现阶段仍是最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2].1998年,Perneczky和Fries综合前人"锁孔显微神经外科"这一概念并首次规范手术方案,普及应用[3].微创手术是指以最小创伤、最合理的手术显露、最节省的时间处理病变.收集近2年我病区收治的采用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成功夹闭病灶的38例前交通动脉瘤(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AcoA)患者,探索此微创手术入路治疗动脉瘤的可行性及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翼点锁孔手术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包括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及手术效果等.结果 经手术治疗,15例患者共16个动脉瘤均一次性夹闭成功.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翼点锁孔入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明显降低了创伤,减少了无效暴露.术中...  相似文献   

11.
李智斌 《海南医学》2009,20(5):120-121
目的 探讨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技术和经验。方法回顾我科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间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夹闭10例,包裹1例,术后动脉瘤夹滑脱导致再出血1例,死亡1例。结论经眉弓切口眶上锁孔入路可进行大多数类型的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恢复快等优点,但不同指向的动脉瘤应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半椎板锁孔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对32例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行经半椎板锁孔显微切除术,其中部分哑铃状肿瘤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结果 32例肿瘤中全切除30例,大部分切除1例,近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致残及相关并发症。结论经半椎锁孔显微手术是治疗椎管内髓外良性肿瘤的微创治疗技术,恰当选择适应证、合理利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神经内镜技术可帮助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n Q  Chen J  Qian ZY  Zhang QB  Hu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872-876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颅内复杂动脉瘤共31例42个,包括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后交通动脉瘤1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BA—SCA)分又处动脉瘤,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BA—SCA—PCA)分叉处动脉瘤各1个],椎动脉瘤2个,大脑后动脉瘤4个,眼动脉瘤4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10例,巨大动脉瘤14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8个,磨除前骨突后进行动脉瘤夹闭4例。分别采用眉弓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颞下锁孔入路、枕下外侧锁孔入路及乳突后锁孔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动脉瘤夹闭术31个,微小动脉瘤包裹术2个,夹闭加巨大动脉瘤体切除术5个,孤立加瘤体部分切除术2个,孤立术1个,手术前破裂1个。术后近期GOS疗效评定,27例好,2例轻残,2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有效控制动脉瘤出血及进行前床突骨质磨除、巨大动脉瘤切除、载瘤血管塑型等操作。在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及精湛的显微手术技术基础上,锁孔微创人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23例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7例采用眶上锁孔入路。结果:手术效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8例(78.3%),中残1例(4.3%),重残2例(8.7%),死亡2例(8.7%)。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复查CT动脉血管成像未见夹闭不全或误夹血管。结论:对Hunt-Hess分级Ⅰ~Ⅲ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翼点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术中均能清楚暴露瘤颈,是较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锁孔技术是微创神经外科的一个标志,具有损伤小,反应轻等优点。锁孔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颅内锁孔入路包括眶上额下入路,颞下入路,半球间入路,翼点入路等。本文综述了锁孔技术的定义,锁孔技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内窥镜辅助锁孔治疗颅内动脉瘤以及锁孔显微神经外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尽管血管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相当部分的颅内动脉瘤可不通过直接开颅手术治疗,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凡能通过显微手术直接夹闭的动脉瘤,均宜采用直接手术。颅内动脉瘤的直接手术难度大,危险性高,而随着现代高科技在神经外科的综合应用,采用微创显微手术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已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自2006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锁孔入路,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Keyhole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经头皮小切口颅骨微孔入路,到达颅内深部病变区域,减少暴露及干预周围的脑组织和血管等重要组织结构,使手术创伤降至最低水平。我院神经外科自2002-2004年3月采用经眉弓锁孔入路行动脉瘤夹闭术12例。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分别经眶上、翼点、眉间、颞下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18例,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4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锁孔入路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创伤小、脑牵拉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适合于病灶范围相对局限的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是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实行显微外科手术,其中行动脉瘤夹闭25例,夹闭加包裹7例,动脉瘤包裹2例.术后严重血管痉挛9例,重残8例,死亡2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准备和合适的手术入路选择是显微外科手术成功治疗大脑中动脉瘤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20.
“锁孔”入路是典型的微创手术之一。显微手术是“锁孔”入路的基础 ,没有熟练的显微手术技术 ,就无法开展“锁孔”入路手术[1] 。“锁孔”入路手术是指经体表小切口处置体内深部病变的一种外科手术操作技术。我院自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4月 ,应用眶上“锁孔”入路为 2 0例鞍区病变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效果良好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2 1~ 6 8岁。其中脑膜瘤 3例 ,颅咽管瘤 2例 ,垂体瘤 14例 ,颅内动脉瘤 1例。经CT或MRT检查确诊 ,肿瘤直径在 4cm以下 ,以鞍上及鞍旁生长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