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5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巨大腺瘤的疗效及术后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27例经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巨大腺瘤患者(显微镜组)与20例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巨大腺瘤患者(内镜组)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术后6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 SF-36)、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ADS)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内镜组18例肿瘤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全切率为90%,显微镜组22例肿瘤全切除,5例大部切除,全切除率为81.5%。内镜组手术时间与显微镜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P=0.823);内镜组住院时间短于显微镜组(t=-11.693,P=0.001)。显微镜组术后并发尿崩症10例,鼻中隔穿孔8例,脑脊液漏1例;内镜组出现术后一过性尿崩8例,脑脊液漏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 F-36调查结果提示内镜组总体健康指数高于显微镜组(t=3.364,P=0.002);HADS提示两组焦虑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2,P=0.648),抑郁指数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154,P=0.879)。47例均随访3~12个月,平均6.7月,无肿瘤复发。结论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巨大腺瘤疗效满意,但内镜下治疗可使患者获得更满意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突变型p53不仅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增加,而且参与了胶质母细胞瘤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机制[1],且突变型p53可显著抑制BNIP3诱导的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肿瘤发生.我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53与bcl-2腺病毒E1B 19 kD结合蛋白( BNIP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额下-终板入路切除实质性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特点。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对10例实质性颅咽管瘤(伴钙化)由额下-终板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瘤体全部位于鞍上,其中向三脑室突入7例,向三脑室及鞍后脚间池突入2例,向鞍内生长1例。最长径2.0~5.4 cm,平均3.3 cm。术中充分开放颅底各池,轻轻牵开额下脑组织暴露终板,切开后显露瘤体。结果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6例一过性尿崩,7例甲状腺激素低下,半年内均完全缓解。10例术后随访2个月~2年,平均14个月,其中6例>1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增大。结论经额下-终板入路切除鞍上实质性颅咽管瘤具有操作空间大、安全性高、视角佳等优点。术中充分打开脑底各池、解除牵拉额叶所致的各种张力及保护重要组织结构是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切除的显微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0例颅咽管瘤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以及随访资料.结果 采用翼点入路24例,额下入路15例,经右侧侧脑室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26例(65.0%),次全切除10例(25.0%),大部切除3例(7.5%),部分切除1例(2.5%).经终板入路是翼点和额下入路对某些瘤体暴露不足和切除困难时最好的补充,特别是对于有钙化瘤体者.结论 翼点和额下入路仍是目前切除颅咽管瘤的主要入路.充分打开脑底各池、合理应用组织间隙、重要结构组织保护是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切除的显微手术入路和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0例颅咽管瘤患者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入路、肿瘤切除程度以及随访资料.结果 采用翼点入路24例,额下入路15例,经右侧侧脑室入路1例.肿瘤全切除26例(65.0%),次全切除10例(25.0%),大部切除3例(7.5%),部分切除1例(2.5%).经终板入路是翼点和额下入路对某些瘤体暴露不足和切除困难时最好的补充,特别是对于有钙化瘤体者.结论 翼点和额下入路仍是目前切除颅咽管瘤的主要入路.充分打开脑底各池、合理应用组织间隙、重要结构组织保护是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幕上脑膜瘤术后早期癫痫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幕上脑膜瘤术后早期癫痫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173例幕上脑膜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外科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癫痫的发生情况及其关系。结果术后发生早期癫痫14例,占8.09%。其中全面性发作3例,局灶性发作11例。6例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8例发生于术后2~7天。10例肿瘤次全或大部切除、30例术中发生皮层或皮层血管损伤、25例术后瘤腔出血、69例脑水肿、56例术后水电解质紊乱,各组中发生术后早期癫痫例数分别为2例、4例、5例、8例和9例。结论幕上脑膜瘤的术后早期癫痫的发生与瘤体大小、手术操作技巧、肿瘤切除程度、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结合内镜在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大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导航下行内镜经鼻蝶入路肿瘤显微切除术。术前行薄层头颅CT扫描,采集导航数据;术中运用导航定位引导,单侧鼻孔进入,在内镜及导航引导下进行瘤体切除;术中改在显微镜下操作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术中无定位偏差发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永久性尿崩和脑脊液漏发生,术前视力和视野障碍病人术后均无恶化。结论神经导航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定位准确,能明确肿瘤与周边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经眶上微骨窗入路切除鞍上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经验.方法 经眉内小切口5例,经翼点入路16例,采用眶上约3.5 cm×2.5 cm小骨窗开颅,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上脑膜瘤21例,肿瘤最大径2.8~6.2 cm,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肿瘤显露良好,Simpson Ⅰ级切除5例,Simpson Ⅱ级切除15例,Simpson Ⅲ级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前视力障碍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8年,影像学上肿瘤残留1例.结论 眶上微骨窗入路可替代传统额下或翼点入路切除鞍上脑膜瘤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人脑胶质瘤肿瘤标志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标志物目前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肿瘤组织细胞产生的和异常表达的能反映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和恶性进展等生物学行为标志的物质[1].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的诊断,检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判断肿瘤的临床疗效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为研究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手段.目前对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有些领域已经成熟地运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