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技术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行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全部在局麻下进行,根据术前计划确定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粒子针数目。单纯粒子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120~140Gy,既往曾行放射治疗为100~120Gy。粒子活度为0.5~0.7mCi,间距为1.0~1.5cm,共植入粒子20~7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并进行质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结果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8例,无变化(NC)4例,有效率为88%(28/32)。疼痛缓解率为86%(18/21),平均疼痛缓解时间为8d。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41%。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具有微创、安全、疗效确切和并发症低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125)Ⅰ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腹腔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比较两组肿瘤总显效率、总有效率、疼痛缓解率。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达83.33%与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56.25%与84.44%(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为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68.75%(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总发生率与植入相关反应总发生率之间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永久植入治疗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恶性肿瘤可提高肿瘤控制率,缓解患者疼痛,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25I粒子术中植入在中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40例中晚期胰腺癌病人采用随机对照法分入粒子植入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单纯行剖腹探查术;粒子植入组,术中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两组病人中有梗阻症状者加行胆肠吻合术或胆道外引流术和(或)胃空肠吻合术。术前及术后1mo复查胰腺CT,测量肿瘤直径变化情况,判断疼痛程度,评定胰腺癌病人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粒子植入组肿瘤直径有缩小趋势,腰痛腹痛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照组肿瘤直径无明显变化或增大,疼痛无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但无明显改善。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中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甚至使肿瘤体积变小,可明显减轻、缓解Ⅲ期、Ⅳ期胰腺癌病人疼痛,从而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采取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放射性 125I粒子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疼痛缓解率、日平均疼痛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 d,两组患者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7 d、14 d、28 d,观察组患者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观察组日平均疼痛时间为(1.2±0.5) 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 ± 0.4) h,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5-氟尿嘧啶和顺铂(FP)联合艾迪注射液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唐山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取FP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进行治疗,时间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治疗前后KP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1年和2年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KPS评分分别为(72.2±4.1)分、(72.4±4.4)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为(6.3±1.9)×109/L、(6.1±2.2)×109/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KPS评分分别升高至(85.3±5.0)分、(79.3±5.2)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减少至(5.0±1.6)×109/L、(3.1±1.3)×109/L,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治疗后的KPS评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艾迪注射液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能明显提高临床缓解率与KPS评分,抑制白细胞减少,生存时间得以延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氯化钾对小儿外周浅静脉致痛性原因及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294例住院手术患儿术后静脉输注氯化钾后主诉疼痛者随机均分为3组(n=98),分别采取甲组654-2纱条法、乙组精细过滤输液器法及丙组局部热敷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种方法均有减轻氯化钾对浅静脉的刺激作用,甲组的654-2纱条法起效最快,起效时间为(2.30±1.03)min,缓解率为98.0%;乙组起效时间为(14.5±1.50)min,缓解率为83.7%;丙组起效时间为(11.5±1.30)min,缓解率为90.8%。乙组及丙组使用精细过滤输液器疼痛缓解率均低于654-2纱条法且相对起效慢,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54-2纱条法疼痛缓解率高,且起效快,价格便宜,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肿瘤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将20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癌痛患者随机分作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予以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缓解率、平均镇痛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均明显减少,治疗后1d两组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30 d观察组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有统计学差异(x2=5.908,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疼痛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7.34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明显低于对照组(11.0%).结论:碘125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确切,具有迅速与持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莫玉梅 《河北医学》2013,(12):1906-1907
目的:分析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行。125I粒子植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使其最终完成治疗。结果:本文2l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治疗肿瘤36个,32例次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有效率100%;疼痛缓解率100%。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确保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25I粒子植入治疗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125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腺癌患者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的癌痛缓解情况,评价粒子植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8例晚期不可手术切除胰腺癌伴癌痛患者,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胰腺病灶。随访观察患者疼痛缓解率,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情况,阿片类止痛药使用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125I粒子植入术后1周、1月及3月,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2.1%(23/28)、67.9%(19/28)、57.1%(16/28)。VAS疼痛评分分别为(2.3±1.2)、(2.9±1.5)、(4.1±1.4)分,明显低于术前基线水平[(7.2±1.1)分]。阿片类止痛药使用量明显降低(P<0.01),总体生活质量较前明显改善(P<0.01)。近期不良反应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可以有效缓解胰腺癌患者疼痛状况,明显改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放疗联合125 I粒子植入对荷肺癌裸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应用裸鼠建立肺腺癌A549移植瘤模型,待平均瘤体积达到(300±50) mm3时,将40只裸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单纯放疗组:第1天给予单次外照射,6 MV-X线, 10 Gy;125 I粒子植入组:于肿瘤中心植入1枚活度27.75 MBq的125 I粒子;放疗加125 I粒子植入组(联合治疗组):第1天在肿瘤中心植入1枚活度27.75 MBq的125 I粒子的同时予单次外照射,6 MV-X线,10 Gy.治疗后共观察15 d,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测量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进行瘤体组织常规病理学检查,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测定乏氧诱导因子(HIF-1α)的表达, 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治疗第8天起,联合治疗组的瘤体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 d后,单纯放疗组、125 I粒子植入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抑瘤率依次为45.9%、44.4%和69.4%,联合治疗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放疗组与125 I粒子植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其他各组相比HIF-1α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细胞凋亡明显.结论 放疗联合125 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较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退缩,但未抑制肿瘤细胞HIF-1α的表达,各治疗组均未出现急性毒性反应,治疗能耐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碘125(^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B、C期各类恶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或姑息性手术在肿瘤部位直接植入^125I粒子,以及CT引导下将呵粒子直接植入肺癌组织中。术后观察血象,临床表现,定期复查B超、X线及CT,了解肿瘤复发或转移情况。结果16例中存活时间最长达37个月。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永久性植入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3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11例采用单纯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疼痛缓解程度、生存期、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CR+PR)比例75.0%明显高于对照组27.3%;实验组患者的6个月、9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3.3%、75.0%,与对照组72.7%、45.5%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12个月生存率50.0%(中位生存期13.1个月)明显高于对照组9.1%(中位生存期8.7个月);实验组比对照组能够较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两组的不良反应比例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所致并发症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活度125 I 粒子组织间植入对肝癌的抑瘤作用及对机体的损伤。方法从36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的 VX2肝癌模型中选取24只,随机均等分为3组,分别植入活度为0、25.9、37.0 MBq 的125 I 粒子。分别检测瘤兔体重、肿瘤体积、血常规、肝肾功能变化,术后5周处死实验兔,观察移植瘤病理改变。结果两治疗组瘤兔体重减轻及肿瘤体积增加均较对照组慢(P <0.05),其中37.0 MBq组的肿瘤体积增加量较25.9 MBq 组小(P <0.05);两治疗组白细胞(WBC)值先升后降,各组治疗前后红细胞(RBC)及血红蛋白(Hb)无明显变化;2周时两治疗组瘤兔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明显降低(P <0.05);4周时37.0 MBq 组较25.9 MBq125 I 数值下降更明显( P <0.05);两治疗组肿瘤坏死增加,37.0 MBq 组坏死更加明显。结论不同活度125 I 粒子植入均可抑制肿瘤的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坏死;125 I 粒子植入对机体损伤小;37.0 MBq125 I 粒子组作用优于25.9 MBq125 I 粒子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新辅助治疗后125I粒子永久种植组织间照射治疗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经验.方法 选择局部高危前列腺癌10例(T17/10;T2a3/10);前列腺特异抗原(PSA)20~50(29.4±12.6)μg/L,前列腺体积(54±33)ml.新辅助治疗:(康士得50 mg/d 1周;康士得50 mg/d+皮下注射诺雷德3.6 mg/4周)3~10个月(中位时间6个月);模板法125I粒子永久种植前列腺组织间照射,前列腺组织间照射剂量145 Gy(125I粒子35~78粒,中位数46粒),尿道周围剂量≤80 Gy,直肠周围剂量≤60 Gy,手术时间1~2.5 h,平均1.75 h.结果 新辅助治疗3~10个月后,PSA降为(1.4±0.7)μg/L;前列腺体积为(25±10)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5I粒子永久种植组织间照射术后3~5 d拔除尿管,1例出现排尿不畅,1例出现尿道刺激征,对症治疗后缓解.随访3~24个月(中位时间13个月),PSA为(0.9±0.7)μg/L.结论 新辅助治疗可以降低PSA、缩小前列腺体积,从而保证靶区处方剂量,减少放疗相关并发症,提高了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黄唯 《铁道医学》2011,(1):35-3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125I粒子植入小鼠肝脏后对肝纤维化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和不同剂量^125I粒子(125I粒子放射性活度依次为0、18.5、37.0和74.0 MBq)植入组(依次为B、C、D、E组)共5组(n=10),30 d处死,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浓度。结果:E组PCⅢ、Ⅳ-C、HA和LN测定结果依次为(57.96±11.22)、(30.69±9.86)、(170.96±49.21)和(75.58±13.47)ng.ml-1,与A组比较P〈0.05,其他各组的测定结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小鼠肝脏植入125I粒子放射性活度≤37 MBq时,对肝纤维化指标无明显影响,125I粒子放射性活度达74 MBq时会引发各项肝纤维化指标的升高。  相似文献   

16.
李飞  杨静茹  周俭用  张玉田  白静  王静  马静 《河北医学》2014,(11):1872-1874
评估超声引导下125 I 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或晚期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复发或晚期肿瘤行超声引导下125 I粒子植入,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判定计算肿瘤体积,在体表标出肿瘤范围、各进针点及其进针深度,计算粒子植入数,超声引导下植入粒子。术后用超声检查粒子分布情况。结果:本文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治疗肿瘤42个,52例次。术后瘤体缩小>50%31个(31/42,74%),瘤体消失11个(11/42,26%)。疼痛减轻或缓解率90%(27/30)。目前患者全部存活。结论:本研究显示125 I粒子植入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晚期及术后复发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随机分组分析放射性^125I粒子永久植入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胰腺癌18例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率。结果:放化疗组CR PR达38.9%(2 5/18),对疼痛控制疗效显著(77.8%对50.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显著提高。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胰腺癌,能控制肿瘤生长,缓解疼痛,改善忠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肿瘤综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引导与开腹术中超声引导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为临床治疗进展期胰腺癌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73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组(A组)42例及开腹术中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组(B组)31例。比较2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肿瘤局部控制情况、术后生存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和B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1.89%和86.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5);A和B组患者肿瘤局部控制有效率为71.43%和77.4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A和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和12个月;1年生存率为36.9%和35.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4)。A组患者术后7例出现发热;B组患者术后6例出现发热,2例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例出现胃潴留,1例出现胆肠吻合口瘘,1例出现腹胀,1例术后早期出现肠梗阻;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38.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经皮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并发症少,且与开腹术中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在疼痛缓解、肿瘤局部控制和生存期方面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9):34-38+43
目的评价125I粒子联合化疗和单独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及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收集125I粒子联合化疗和单独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制订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提取入选文献数据,采用Stata 1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共582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化疗组患者客观有效率、疼痛缓解率、6个月生存率和12个月生存率均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125I粒子植入+化疗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等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胰瘘、胆瘘、腹腔感染、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125I粒子联合化疗和单独化疗均能有效治疗晚期胰腺癌,联合方案较单独化疗方案疗效增加,且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放射性粒子治疗Ⅳ期胰腺癌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明确^125放射性粒子肿瘤内永久植入治疗Ⅳ期胰腺癌患者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在CT、超声引导下^125放射性粒子治疗18例Ⅳ期胰腺癌临床资料,观察疼痛缓解情况及平均生存期,并与国内大宗统计数据结果比较。结果疼痛缓解率70.6%(12/17),开始缓解平均时间2.9d;术后生存期2.5~11.5个月,平均5.2个月,较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统计的Ⅳ期胰腺癌患者生存期(3.0个月)明显延长。结论^125放射性粒子治疗可有效提高Ⅳ期胰腺癌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